资源简介 (二)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紫苏准苒周缶工①古时,荏苒是紫苏的别称,用其生长荣枯来喻指时光流逝。“紫苏”和“荏苒”二词重叠一起,好像颇为费解。但细想紫苏系草本植物,夏日生长茂盛时在阳光直射下叶片会收缩,荏苒亦可形容草叶柔弱的样子,如此运用似又恰如其分。②说不清紫苏算家养还是野生。说是家养,它根本不要种植,无须留种;一到春天,田塍上,屋檐下,莱地里,刺蓬旁,或成片或单株,似乎无处不在。若说是纯然野生,人们看见又总会主动为其除草施肥,甚至移植到莱园里。不过,身份不明朗并不影响其地位,物尽其用,紫苏早已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天然香料。③和一般草本不同,紫苏的枝茎呈四棱形,方方正正,显示着自有追求的个性。紫苏开出的塔状花,是更明艳的紫色,乍看有,点像薰衣草。紫苏和薰衣草,皆是落入几间的仙草,散发着自成一派的气息,它们的香味,都只能用自己本身的名字来形容,被称为紫苏味和薰衣草香。④紫苏和野花野草生长在一起,却有着高洁的心性,乡下不论大人小孩,远远就能将其辨认出来。它总能高出一头,有着不一样的颜色和芬芳。紫苏有紫色和绿色两种,我更喜欢紫色的品种,因为名副其实。主秆、分枝、叶片同样颜色,分外显眼,其他野草无从混淆。尤其单株成长的,一袭紫袍在风中抖撒,有点遗世独立的感觉。紫苏静静生在那儿,不占太多地方,也不招蜂引蝶;将其边缘如锯齿的叶片摘下,揉槎或切碎,就会发出让人着迷的香味,直沁脾肺。这特质,像得体本分又热情大方的邻家女子。⑤紫苏是地道的中国本土物种,栽种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记载,吴客向楚太子描述所谓“鲜鲤之鲶,秋黄之苏”,系饮食之美的极致。鲙是鱼片,苏即紫苏,意为将秋天的紫苏叶搭配生切鲤鱼片食用。后来此法传到日本,形成了系统的鱼生刺身文化。古代还以紫苏叶为原料制作紫苏茶,唤作“紫苏熟水”。“熟水”之名始见于宋朝,南宋末年建州人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曾记:“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⑥紫苏是上佳的作料,做鱼时无论蒸煮,都能藉以提味去腥。仿佛将紫苏放入,就发生了化学变化,能将鱼之鲜美发挥到极致。两者可谓天作之合—没有鱼,紫苏发挥不了功效;缺少紫苏,鱼的味道也会相逊很远。在故乡,若吃鱼不放紫苏,会被嘲笑浪费食材,不懂烹饪。在乡人心目中,紫苏和鱼“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形成绝配。后来见到日式料理,用紫苏叶制作天妇罗,或者包裹刺身,觉得此种食法虽源自中国古代,却并未能发挥紫苏的妙处,有点暴殄天物。⑦小时候家里煮鱼,父亲烧火,母亲掌勺,鱼下锅在汤里翩滚,此时若还没备好紫苏,母亲就会在灶头扯开嗓子喊:周缶工,去寻紫苏来!我三步两步跑到地头,不一会儿即摘来,洗净放上砧板。母亲用菜刀三五下切碎,投入锅中,一股鲜香味马上氤氲开来。无须久煮,紫苏放入后即刻将鱼起锅,香味更加浓郁。周遭邻居都会知道当天家里吃鱼,那餐饭也绝对会多添一碗,因为鱼,更因为紫苏。⑧除了被用作香料,紫苏还会被小孩做成旁的吃食。新鲜紫苏叶洗净后放入碗中揉碎,加适量食盐轻拌,放置一会儿,可以作为零嘴。当年小伙伴们自己动手,变着法子找吃的东西,盐拌紫苏虽不扛饿,没什么营养,但味道可口,足以解馋。食用后满口异香,牙齿上留下紫苏碎片,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石家庄市2026届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参考答案(4月7日上午11;40)一、阅读1.c【解析】“需要人工预先制作解题的标准范例”错误,材料一明确DeepSeek的突破在于“无需人类监督输入”,由模型自主通过强化学习生成思维链。2.D【解析】A项“就不会出现做错题的情况”错误;B项中“表明其己具备人类思维”是对机器自我验算能力的过度解读;D项,“思维链越长,逻辑水平就越高”推理错误。3.C【解析】“等一下,等一下”体现了模型停下来思考“顿悟”的过程,并非语言混乱。4①公布了“强化学习”训练实现深度思考的完整机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最前沿技术。②极大提升了AI的推理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5①A虹生成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这需要人类设法去缓解这一问题。②利用“联网搜索”动态地将搜索结果整合到知识体系中,对结果进行筛选、压缩或总结、提炼。③通过不断“深度思考”,实现强化学习,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6.D【解析】A项,“后文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展开的”错误;B项,紫苏与燕衣草不是对比;C项,影响到日本是后来的事,并非当时。7.A【解析】“意在表现少年时代的“我”对美食的渴望”错误,意在表现紫苏的香。8①紫苏“到处生长随遇而安,自带芳香不求闻达”的品性特征与处士的品质相似:②卒章显志,含蓄点题,抒发了作者对平凡生命的赞美之情。③称紫苏为处士,将物与人融为一体,赋予紫苏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9示例一:本文具有灵性之美。①内容上,塑造了紫苏遗世独立、园中处士的形象,突出紫苏高洁的心性与品质。②结构上,运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回忆与现实交织,古今相映,开合自由,收放自如。③语言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美化紫苏的形象;长短句交错,语言自由灵活。④抒情上,善于捕捉细节来抒情,淡而有味,引人共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共6分。)示例二:本文具有朴素之美。①选材上,选择了普通的紫苏,多角度展现了紫苏的形象与用途:②内容上,多为生活小事,烟火气息浓郁:③语言上,使用回忆性笔调,融入生活化语言,娓娓道来。④抒情上,字里行间蕴含真情,感情在细节中自然流淌。(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共6分。)10.B【解析】A项应为“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C项应为“孝景时,吴楚七国反,景帝往来两宫间,寒心者数月。”D项应为“温颜以来之,虚怀以受之,犹恐不敢言:又况如武帝作色凭怒,致之于死乎?”11.C【解析】“委命下吏”的“下吏”是名词,指“下级官吏”,意思不同。12.C【解析】“武帝之前汉朝皇帝饱受战争之苦”错,原文有“孝惠、高后时,天下安乐”。13(1)于是皇上变了脸色,说:“我派你驻守一个郡,你能不让匈奴进入国境抢掠吗?”(作色、居、无使、盗,各1分。共4分)(2)大概是因为皇帝亲近儒臣,尊重经学,不因为他们是职位低的官吏而否定他们的言论。(盖、亲、以、废,各1分。共4分)14①皇帝应该广泛听取朝臣的意见:②皇帝应尊重地位不高的臣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答案.pdf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