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素材(共13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素材(共13页)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错字音
翡(fěi)翠 榛(zhēn)子 蜜饯(jiàn) 掺(chān)合 骡(luó) 马 娴(xián)熟
唾(tuò) 沫 嘟(dū) 囔(nang) 孥(nú) 孥 焖(mèn)锅 搁(gē) 进 僧(sēng)人
脱缰(jiāng) 吞噬(shì) 獠(liáo)牙 铜钹(bó) 演绎(yì) 王妃(fēi)
二、多音字
chā (差别) zhēng(正月) pù(店铺) jiān(间断) cān(参观) fēn(分离)
差 chāi(出差) 正 铺 间 参 shēn(人参) 分
chà (差劲) zhèng(正义) pū(铺路) jiàn(间谍) cēn(参差) fèn(分外)
zāng(脏水) mài(人脉 ) lù(露水) zàng(藏戏) hōng(哄抢) sǎ(撒满)
脏 脉 露 藏 哄 hòng(起哄) 撒
zàng(内脏) mò(脉脉) lòu(露面)cáng(躲藏) hǒng(哄睡) sā(撒泼)
三、近义词
规矩—规则 充足—充裕 娴熟—熟练 照常—照旧 搅和—搅拌 雄浑—雄壮 压抑—压制
敦厚—忠厚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各形各色—各式各样
反义词
充足—短缺 间断—连续 娴熟—生疏 高潮—低谷 浓稠—稀疏 反抗—屈服 压抑—放纵
朴实—华丽 松散—紧凑 稀奇—常见 惊异—淡定
四、关联词语: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一,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 熟技能。
(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 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五、课文内容考点
1 北京的春节
1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风 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腊 月一十二、除夕、初一、元宵,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生活气 息。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 驼祥子》,《三世同堂》、《茶馆》。
3 、文中的一个谚语是: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谚语说明了北京的春节是从一年里最冷的 时候开始的。
4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5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 些辣味。
6 、北京的春节,年前的腊八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一十二过小年,吃糖,还要大扫除, 一片繁忙的景象。我们过春节年前会:买新衣、办年货,买对联、年画。
除夕特点是热闹;正月初一的特点是休闲。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 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 、守岁。
7 、“除夕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 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这一句话可以充分感受到 “除夕真热闹 ”。通过“万不得已 ”“必定 ”等词语,可以 体会到人们十分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 ”。“守岁 ”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有珍 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为了父母延寿。
2 腊八粥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沈从文,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长 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
2、课文描写了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以“腊八粥 ”为线索,写了八 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写出了作者对普通百姓 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3、“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 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二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 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
4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 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二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 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
这段话写了煮腊八粥的原料和煮粥时的粥在锅里的状态,写出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 可口,为下文写吃腊八粥做铺垫。
5、“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八儿的肚子比喻成了小鼓,写出了八儿吃腊八粥吃得多、饱,心满意足。从“靠着 ”、 “斜立 ”也能看出八儿吃得心满意足。
6、“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为了锅边成一圈儿。 ”这两句 话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煮粥时粥的变化,生动细腻,突出了八儿等粥时的期盼和欣喜。
3 古诗二首 《寒食》
1、《寒食》的作者是唐朝的韩翃,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寒食:清明节前 1-2 天,有不可 生火做饭,吃冷的食物的习俗。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这一天禁火的习俗。这是一首讽刺诗,表达 了作者对当时朝廷的不满。
2、诗中描写白天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夜晚的诗句是: 日暮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四侯家。
3、这首诗中写景的两句诗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飞花 ”,就是落 花随风飞舞,写出了时间是暮春时节。“无处不飞花 ”,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写出了全城都沉浸春意之中。一个“飞 ”字,写出了落花在春风中的动态美,表现了春天的勃 勃生机。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飞花:落花。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5、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四侯家。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四侯:指天子宠幸之臣。
诗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
1、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 织女被银河阻隔不能见面的悲剧,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遥远。 河汉女: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皎皎:明亮的样子。 诗意: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象声词,机织声。 弄:摆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诗意: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章:整幅的布帛。 涕:眼泪。 零:落下。
诗意: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一整幅布匹,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去:相离,相隔。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诗意: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诗意: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7、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两句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描绘织女的姿态美,突出勤劳形 象的诗句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 、这首诗一共十五句,其中五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 用使这首诗十分清新、质朴,情趣盎然。
9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两句诗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 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思念。“盈盈 ”、“脉脉 ”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 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十四夜望月》
1、《十四夜望月》的作者是唐朝的王建,王建,字仲初,颍川人。十四夜:农历八月十四中 秋节的夜晚。这首诗描写了中秋望月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的因思乡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之情。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栖:休息。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诗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4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地白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 两句诗描写出景物凄清的特点。第一句中的“冷 ”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 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这两句诗让我想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藏戏
1 、《藏戏》的作者是马晨明,课文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2 、藏戏是这样形成的:唐东杰布为了架桥,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用歌舞说 唱的形式,呼吁大家出钱出力,受到大家的称赞,后来人们把这种艺术形式称为“藏戏”。
3 、藏戏的面具:国王—红色—威严;王妃—绿色—柔顺;巫女—半黑半白—两面二刀;妖魔 —青面獠牙—压抑恐怖;村民—白布黄布—朴实敦厚。
4 、藏戏的艺术形式有:( 1)用歌舞说唱的方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2)人物佩戴不同 面具,形象突出、个性鲜明;(3)大自然做背景,席地而唱;(4)没有灯光、道具,只有 一鼓一钹。
4 、学习了课文,我想对唐东杰布说:你用善良、坚韧在雪域高原架起了桥,也创造了藏戏, 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六、积累
1、习俗的寓意: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2)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3)建筑上刻蝙蝠:寓意
2、 日积月累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汉乐府
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错字音
木筏(fá) 简陋(lòu) 蓄(xù) 养 野蛮(mán) 叛(pàn)乱 日晷(guǐ) 刨(páo)地
焉(yān)知非福 犬(quǎn)牙 混(hùn)乱 缰(jiāng)绳 黑莓(méi)潺潺(chán)
及笄(jī) 弱冠(guàn) 豆蔻(kòu) 耄(mào)耋(dié) 期颐(yí)
二、多音字
quān(转圈) chù(畜生) chù(到处) jǐn(尽管) guān(鸡冠) féng(缝补)
圈 畜 处 尽 冠 缝
juàn(圈养) xù (蓄养) chǔ(处境) jìn(尽情) guàn(冠军) fèng(裂缝)
hún(混沌) céng(曾经) āi(挨着) zhēng(挣扎) háo(呼号) zuān(钻出)
混 曾 挨 挣 号 钻
hùn(混乱) zēng(曾祖) ái(挨饿) zhèng(挣钱) hào(号角) zuàn(钻石)
三、形近字
惧(恐惧) 凄(凄惨) 寞(寂寞) 乏(缺乏)籍(书籍)栅(栅栏)贷(贷款)剔(挑剔)
俱(俱全) 戚(亲戚) 莫(莫非) 贬(贬值)藉(狼藉)珊(珊瑚)货(货车)惕(警惕)
四、近义词
畏惧—(恐惧) 野蛮—(蛮横) 示弱—(认输)估计—(估量) 后悔—(懊悔) 捣蛋—(捣乱)
哀悼—(悼念) 疲乏—(疲惫) 警告—(告诫)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头晕目眩—(头晕眼花)
反义词
畏惧—(勇敢) 简陋—(豪华) 野蛮—(文明) 断定—(怀疑) 永远—(暂时) 兴奋—(沮丧) 和善—(凶恶)
一清一楚—(模糊不清)一模一样(截然不同)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五、词句积累
1 、关联词语:
(1)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 . . .
(2)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 . . . .
但是却办不到。
.
(3)只要我还有墨水,就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
(4)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许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种。
六、课文内容考点
《鲁滨逊漂流记》
1、《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笛福被称为“英国小说和报 刊文学之父”。这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鲁滨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生活, 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2、这部小说讲述了鲁滨逊由于风暴遭遇沉船,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 手和坚韧的毅力生存下来。把一座岛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并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 一个野人,起名叫做“星期四 ”。经过28 年 2 个月零 19 天后得以返回故乡英国。
3、读完这篇课文,我认为鲁滨逊是个勇敢机智、热爱冒险,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这本书给 我的启示是: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不能怨天尤人。
4、从课文选取的书中情节中,你读到了什么?
课文节选的是鲁滨逊刚刚经历了风暴漂流到孤岛上的章节,我能读出鲁滨逊从绝望到充满希 望的心里变化,充分表现出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5、读完梗概,我能给这本书列出小标题:(1)流落荒岛;(2 搭建住所);(3)蓄养山羊; (4)种植粮食;(5)搭救星期四,建造自己的“王国”;(6)救船长,回国。
6、在荒岛上,鲁滨逊克服的困难有:没有语言交流、没有住所、没有建造房屋的工具、没有 食物、无法估算日子、孤独等。他的心态发生的变化是:从最初的沮丧、绝望,到随遇而安、 焉知非福、充满希望。
5、补充阅读:
鲁滨逊在岛上的谋生方式是自己种粮食和养牲畜。(1)种粮:偶然机会,鲁滨逊抖塑料 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稻苗和麦苗,鲁滨逊开始种粮。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两斗大米和两斗大麦,他把这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制的瓦罐中烤成面包。(2)养牲畜: 鲁滨逊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野山羊,后来他把山羊捉住饲养起来。鲁滨逊还用羊皮制作了一把 伞。
6、补充阅读:
鲁滨逊在岛上的伙伴有一条狗和两只猫,后来他还捉到一只鹦鹉,给它起名叫波儿。他在 岛上生病的时候把烟叶含在嘴里,喝甘蔗酒治病。
《骑鹅旅行记》
1、《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讲的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 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狐仙,被小狐仙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 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回到了家中, 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2、从奶牛们的话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曾经做过很多恶作剧:踢牛、在牛角上跳舞、用木鞋打牛、 把马蜂放进牛耳朵、捉弄挤牛奶时的妈妈。从对奶牛们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尼尔斯的顽皮、喜 欢恶作剧。
3、“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这是环境描写, 用晴朗的天气和美丽的景色,和尼尔斯的难过做对比,突出他的沮丧和失落。
4、读完《骑鹅旅行记》让我懂得了:要学会理解,学会担当,学会与他人交往,才能成为更 好的自己。
《汤姆 ·索亚历险记》
1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他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美 国文学中的林肯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马克.吐温的姊妹篇。
2 、这本书记叙了汤姆和贝奇等小伙伴惊险、有趣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繁重的课业和呆板的 课堂,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分的表现了他们的聪明、勇敢、正直、真诚、乐观,赞扬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敢于冒险的性格特征。
3 、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答:我最欣赏的是他和贝奇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 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时,没有绝望,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贝奇,真让人钦佩。
4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富有幻想和冒险精神而又顽皮的少年,勇敢又有正义感。
5 、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在学校也是一 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你赞同吗?说说原因。
答:对汤姆离家出走冒险我不赞同。尽管汤姆有许多令人钦佩的优点,但像他在生活中一 遇到困难就出走,这种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况且社会纷繁复杂,随便走出去很容易误入歧途 或生命没有保障,这样既误掉自己,也给家庭带来悲痛。
七、日积月累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错字音
头涔涔(chén) 泪潸潸(shān) 耽(dān)搁(gē) 绽(zhàn)开 缥(piāo)缈(miǎo)
急遽(jù) 惆(chóu)怅(chàng) 咔嚓(chā) 依偎(wēi) 华侨(qiáo) 相叙(xù)
噙(qín)着 默写簿(bò)
二、多音字
sàn(分散) jìn(尽量) liù(一溜烟) tí(提出) bó (薄情) jiě(解放)
散 尽 溜 提 簿 báo(厚薄) 解
sǎn(散文) jǐn(尽管) liū(溜 冰) dī(提防) bù(生字簿) jiè(押解)
三、形近字
藏(宝藏) 徘(徘徊) 蒸(蒸笼)媚(明媚)绊(牵绊)耽(耽误)偎(依偎)搓(搓手)
臧(姓臧) 绯(绯红) 拯(拯救)楣(门楣)拌(搅拌)枕(枕头)猥(猥琐)嗟(嗟叹)
四、近义词
确乎—(的确) 空虚—(空乏)挪移—(挪动) 觉察—(发觉) 徘徊—(彷徨)
想象—(幻想)耽搁—(耽误) 急遽—(急速)惊惶—(惊慌)消逝—(消失)
五、反义词。
匆匆—(缓缓) 聪明—(愚蠢) 空虚—(充实) 徘徊—(果断)
明媚—(昏暗) 缥缈—(清晰) 漫长—(短暂) 急遽—(缓慢)
七、课文内容考点
8 《匆匆》
1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代表作还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 这篇课文紧扣“匆匆 ”一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 惋惜。
2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句话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 复返呢 ”表面上是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 深留恋。
3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 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 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 绪。
4 、“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 双眼前过去。 ”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5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你能做些什么呢?写一写。
(1)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欢乐的飞鸟,我能做自由的蝴蝶,我还能做嬉笑的精 灵。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顾曾经的幸与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来的美 好与欢乐,我还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今天。
(3)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的大树,我能做一朵点缀世界 的美丽花朵,我还能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小草。
9《那个星期天》
1 、这篇课文写了著名作家史铁生,文章以时间顺序(从早到晚)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 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课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写,主要写“我 ”的心情变化,富 有童趣,更加真实。
2 、“我 ”等待母亲的心理变化顺序是:期盼—愉快—等待—执着—焦急—失望—绝望。相应 的时间变化是: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3 、如果把第一句“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改成“那个星期 天我从早等到晚 ”,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写出了具体的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 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 ”的期盼。
4 、“这段时间不好挨。我耐心等待。 ”作者为了体现“不好挨 ”写了跳房子、看云彩、拨弄 蚁穴、翻看画。
5 、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 ”却记不清去哪儿了是因为: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 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由于期盼落空,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6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 忽然有点儿明白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光线变暗,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 ”的期盼落空,写出了“我 ”的 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我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明白了: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7、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 ”的承诺,那么她还是不是一好妈妈?说说你的看法。
我觉得她是一个好妈妈。因为在第了 7 小节中,“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 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我一边不停地说…… ”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 兑现承诺后悔、 自责,可以看出她对我的怜爱,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劳作。
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错字音:
燕(yān)山 金络(luò) 脑 坚劲(jìng) 郑燮(xiè) 张作霖(lín) 闫(yán)振二
娱(yú) 乐 抽屉(tī) 暂(zàn)时 宪(xiàn)兵 侦(zhēn)探 严峻(jùn)
关押(yā) 李大钊(zhāo) 炊(chuī) 烟 追悼(dào) 颧(quán)骨 和(huò) 面
青稞(kē) 搪(táng)瓷 收敛(liǎn) 搀(chān)扶 奄(yǎn)奄一息 抽噎(yē)
瞻(zhān)仰 红锈(xiù) 鱼饵(ěr)
二、多音字:
yān(燕山) jìn(劲头) biàn(便衣) héng(横竖) sǎn(散文) lù(露珠)
燕 劲 便 横 散 露
yàn(燕子) jìng(强劲) pián(便宜) hèng(蛮横) sàn(散步) lòu(露面)
qiáng(顽强) dǒu(斗篷) hé (和平) féng(缝补) jīn(不禁) zuō(作坊)
强 斗 和 hè (应和)缝 禁 作
jiàng(倔强) dòu(争斗) huò(和面) fèng(裂缝) jìn(禁止) zuò(作业)
三、形近字
络(笼络)锤(铁锤)焚(焚烧)阀(军阀)绞(绞刑)泰(泰山)牺(牺牲)炊(炊烟)
洛(洛阳)捶(捶背)梵(梵文)闭(封闭)矫(矫正)秦(秦国)栖(栖息)坎(门坎)
四、近义词
可惜—(惋惜)耐心—(耐烦)避免—(防止) 安顿—(安排)
弥漫—(充满) 衰弱—(虚弱) 照顾—(关照) 威胁—(威逼)
鲜美—(鲜嫩) 闪烁—(闪耀)责任—(义务) 寄托—(寄予)
五、反义词
慈祥—(凶狠)含糊—(肯定)坚决—(犹豫)艰苦—(安逸)
压迫—(反抗)兴旺—(萧条)爱惜—(糟蹋)饱满—(干瘪)
衰弱—(强壮)结实—(单薄)低沉—(高亢)粗糙—(光滑)
六、课文内容考点
10 古诗二首 《马诗》
1、《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四言绝句。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 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李贺,字长吉,被称为“诗鬼”。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诗意:塞外大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映下犹如皑皑的白雪,燕山的山头弯弯的月亮像一把弯刀 一样挂在天空。
3、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踏:走,跑。 清秋:清朗的秋天。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4、这是一首边塞诗,从“大漠 ”、“燕山 ”、“沙 ”、“月 ”等词语可以看出。诗的前两句 写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景色。后两句写诗人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盼建功立业的感情。
《石灰吟》
1、《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 过写石灰的锤炼过程,表现了自己不怕千难万险和自我牺牲,也要保持清白品格的精神。石灰 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若:好像。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 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竹石》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的郑燮,郑燮也就是郑板桥,他是清代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 之一,擅长画兰竹松石,著有《板桥全集》。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这是郑板桥题写在 竹石画上的一首诗,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表现了作者 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 原:原来。 破岩:岩石的缝隙。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任东西南北风。 磨: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诗意: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 ”“立 ”两个动词用得很好。用 拟人手法,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11 十五年前的回忆
1、这篇课文通过回忆父亲李大钊遇难前的情景,表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工作英勇无畏的精神。 我想对李大钊说:您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德,对革命高度负责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染了 我们。谢谢您为祖国做的一切,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突出了李大钊牺牲那一天永远铭记 在作者心中,既让文章显得更加完整,也升华了文章的感情。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3、事情发生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 ”表现在:(1)父亲早出晚归(2)烧文件书籍(3)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4)工友阎振二被抓(5)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4、李大钊面对严峻的局势可能会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李大钊倒下 了,会有千千万万李大钊站起来!我的孩子们,你们要坚强,替父亲,为中华民族而活下去!
5、“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 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他不会离开北京;一是他仍然 坚持留在北京继续革命工作。这表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6、“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竟 ”这个词中可以看出父亲的回 答出乎“我 ”的意料。
7、我还知道一些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 夺泸定桥的红三团、江姐等。
12 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 1944 年 9 月 8 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作的演讲。课文围绕 “为人民服务 ”讲了以下内容:(1)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革命宗旨。(2)为人 民的利益而死意义比泰山还重。(3)正确对待批评,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 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团结互助。(5)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团结全体 人民。
2、“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三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 为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课文第一句话点名主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宗旨。
3、“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 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 的办。 ”
这段话共有 4 句,第一句的意思是: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一句的意思是:我们要欢迎任何 人的批评;第二句和第三句的意思是:我们要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就会采用。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 或:有的。 重于:比…重。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如屈原、司马迁、雷锋、方志敏、 黄继光、刘胡兰)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如秦桧,纣王)。
死得“ 比泰山还重 ”是因为他们为人民服务而死;死得“ 比鸿毛还轻 ”是因为他们为替剥 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张思德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
13 金色的鱼钩
1、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炊事班长为照顾生病的小战士安全走出草地, 千方百计地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因劳累、饥饿而光荣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班长对革命事业 高度负责和对同志无私关爱的思想品质。
2、老班长栖牲前,两次嘱咐小梁他们二人“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说明他牢记指导员的嘱托, 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及对党对同志的高度责任感。
3、“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老班长就是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钓来的一条条小鱼,维持了同志的生命,完成了党 交给的任务,而他却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我 们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灿烂光芒!这光芒永垂不朽,将成为我们子子孙孙学习的榜 样。
八、课外积累
1、 日积月累
(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托物言志、借物喻理)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 陈毅
(2)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元 王冕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勤奋篇》
(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菊》宋 郑思肖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 周敦颐《爱莲说》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错字音:
惟(wéi)有 学奕(yì) 鸿鹄(hú) 与(yú) 之俱(jù) 学 缴(zhuó) 而射之 盘盂(yú)
沧沧(cāng)凉凉 孰(shú) 为(wei)汝(rú) 多知(zhì) 乎 蝎(xiè) 子 蜇(zhē) 人
钵(bō) 子 蝈蝈(guō) 华(huà) 罗庚
二、多音字:
tāng (汤 圆) méng(启蒙) lóng(笼子) xuán(旋转) zhuǎn(转载)
汤 蒙 m ěng(蒙古) 笼 旋 转
shāng(浩浩汤汤) m ēng(发蒙) lǒng(笼罩) xuàn(旋风) zhuàn(转盘)
liàng(量体裁衣) huá(繁华) è (凶恶) tiáo(调整) jiào(教育)
量 华 恶 ě (恶心) 调 教
liáng(测 量) huà(华山) wù(憎恶) diào(音调) jiāo(教书)
三、形近字
援(援助)俱(面面俱到)弗(弗如)辩(辩论)脆(干脆)诞(圣诞)械(机械)纬(纬度)
缓(缓慢)具(具 体)拂(吹拂)辨(分辨)跪(下跪)延(延安)诫(告诫)伟(伟人)
四、近义词
敏感—(敏锐) 见解—(观点) 干脆—(索性)
明显—(显著) 洪亮—(嘹亮) 和谐—(融洽)
曾经—(以前) 测验—(测试)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反义词
真理—(谬论) 诞生—(逝世)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单调—(丰富)有趣—(无聊) 高傲—(谦虚)
皱皱巴巴—(平平整整) 全神贯注—(二心一意)
五、词句积累
1、改写为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间接引用句: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 间接引用句: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比喻句:
(1)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 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2)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3、排比句: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吓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 唱不同的歌曲。、引用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 更是不言而喻。
5 、关联词语:
放在桌子上的表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 . . .
6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改为陈述句: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六、课文内容考点
14 文言文一则 《学弈》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弈,下棋。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 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二心 一意的道理。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后世以“孔孟 ”并称。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 句意: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4、使奔秋诲一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让。 诲(huì) :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句意: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5、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援:取来。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缴:带有丝绳的箭。 之:指鹅大雁之类的鸟。
句意: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 下来。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弗若:不如。 句意:虽然他们一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7、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与:同“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然:这样。
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
8、文中奕秋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用文中的话回答就是:“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和“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两小儿辩日》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两小儿辩日》
对我的启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对知识和真理要诚实。
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东游:向东游历。 辩斗:辩论,争论。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句意: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始:刚刚,才。 以:认为。 日中:正午。
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
4、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句意: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
5、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及:到,到了。 盘盂:盛物的器皿
句意: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 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
6、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沧沧凉凉:寒凉。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句意: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
7、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句意: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孰:谁。 为:同“谓 ”,说。 汝:你。 知:同“智 ”,指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句意: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
9、两小儿对太阳远近的理解各不相同,一个是从大小的角度来看,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来 看,体现了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态度。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 ”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0、“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15 表里的生物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冯志,讲述了小时候的“我 ”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 父亲滴答作响的手表十分好奇,并且相信父亲说的表里有一只会摆尾巴的小蝎子。文章表明了 “我 ”是个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2、“表里的生物 ”指的是一个秒针。父亲之所以说是小蝎子在里面,是因为这样一是可以阻 止“我 ”随便动表,一是对于“我 ”这么小的孩子无法讲清表里精密零件的构造原理。
3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 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句话写出了“我 ”的天真可爱,好奇心强,并和前文中“我 ”的生 活环境相呼应。
4、“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之所以“不说了 ”是因 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作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天真、幼稚,也就不说了。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 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 所成就。 ”
3 、课文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谢皮罗教授、生物学家密卡尔逊、地质学家魏格纳、奥地利医 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4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5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 ”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 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这三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 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人才能做到。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 、这篇文章的做事是美国的艾萨克 ·阿西莫夫,是一篇科幻小说,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 未来的学校不同的上学方式和学习生活。
2 、几百年以后,在“机器学校 ”读书的玛琪和托米,从一本纸张印刷的书中了解到我们现在 的学校特点是:(1)孩子们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学习;(2)年龄相当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
(3)老师是真人。
3、未来学校和我们现在的学校相同点是:都有老师;不同点是:学校老师是真人;未来老师 是“机器人 ”。
4、针对文中介绍的两种学校,我想提出一个问题:
现在的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课,老师可以根 据学生的特长上课吗?
九、课外积累
1、积累词语
(1)走马观花:走,跑。走马:骑着马跑。(2)自愧弗如:不。 (3)声泪俱下:全,都。 . . .
(4)不以为然:对的。 (5)过犹不及:比得上。 (6)赴汤蹈火 :热水。 . . .
2、 日积月累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2)苟日新, 日 日新,又日新。——《礼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