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诊)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山水环境和人文空间融合是中国城市规划的鲜明特点。
古人长期的择居实践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风水”学说,总结的聚居理想择址具有分形同构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是一坐北朝南四方围合的盆地空间,具有多重围合的特征,每个圈层的格局一致,层层相套,只是名称略有不同。山、水与聚居的关系也有讲究, “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是对聚落周边山水理想形态的描述, 即臆想中的“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空间围合对藏风聚气的格局有重要作用,其尺度决定了聚落的规模。 “风水”对理想聚居择址空间格局的表述中,山、水、聚居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分形同构、多尺度嵌套以及情态兼备是突出的特点,可以说理想的风水范式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古人在聚居营建中的山水观。
巴蜀地区传统聚落形态丰富,与自然山水关系密切,反映了聚居营建中因势利导、形意相成的山水观。在区域尺度上表现为主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优选气候温润、水资源丰富的丘陵低山地区,在临水河岸建设城镇,以利交通、生活与生产。在聚落尺度上,优选周边山体围合环护之地,具有商贸、交通等职能的聚落大都选址在山脚下,有的选址在山丘顶部以获得天然的防御条件;水陆交通驿站型古镇首选凹岸,其他聚落根据职能择址于江河环绕的凸岸或河道凹岸有支流汇入处;聚落立向大多背山面水,既可获得良好景观又可利用山谷风、河陆风等局地环流,形成良好的微气候。在建筑尺度上,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根据需要或利用山地形势“择高”,以突显地位;或因行业特点临江河,以得交通之便或表风调雨顺之祈愿。巴蜀传统聚落丰富的形态还体现了我国特有的象形取意、祈福求吉的社会文化与山水审美意趣:或根据聚落及周边山水的具体形态作出比喻,或重视标志性建筑与山水景观组合的寓意,或提炼出“八景”之类,寓意美好吉祥, 更添诗情画意。这生动反映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这些因势利导的建城智慧不仅在历史时期的巴蜀地区广泛存在,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也有传承,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重庆渝中半岛一些沿江、临崖地区的建筑传承了吊脚、错叠、分台等因势利导,利用山地地形的营建手法。例如, “洪崖洞”民俗商业街附崖而建,面朝嘉陵江,建筑从下到上有11层,高差逾30米。从滨江路上5层有内部 “天街”,再上6层可达沧白路,有不同标高的天台可观江景。 “白象居”住宅建筑群同样靠山面江,采用退台、分段接地和空中连廊“消化”了38米的地形高差,虽然有的建筑达24层,居民仍可根据情况选择最近便的出入口,将步行控制在6层以内。
巴蜀传统聚落营建的山水观反映的不仅仅是聚落与山水的关系,它折射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是主动适应自然,优选适宜生活、生产之地,利用天然山水,因势利导的营建智慧;另一方面还有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融入山水审美意趣, 寄托美好愿望的文化意蕴。
(节选自李旭《因势利导,形意相成: 巴蜀传统聚居营建的山水观》,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形态,跟山水环境的空间构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从古至今,一脉相传,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
概略地说:农耕文明时期的山水环境,与崇尚自然的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理念、审美取向相吻合,促成中国传统人居形态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山水人居观”,传承下来并影响后世。
中国传统的营城思想:周王城理想模型,其特点是方城格局、王城居中,有中轴线、格网道路、坊里、规整城墙和护城河等;另一种营城思想是管子思想,是针对地形地貌的起伏变化,在山地不规整状态下建设城池。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临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中国的营城和建设活动,在两种城市规划思想体系下演进发展。阆中古城的城池格局,刚好演示了“周王城”思想和“管子思想”的结合,体现了典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思想。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聚居文化的精神意识与山水关系紧密联系,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形成了正能量,促进了发展。
川渝地区还有很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人居环境优美,历史文化与山水生态融为一体,如古嘉州(今乐山)、古戎州(今宜宾)、古灌县(今都江堰市)、古万州(今重庆万州区)、古合川(今重庆合川市)等。这些城市的建设,从历史到现代,处处都反映出城市与大自然山水格局相生相融的关系。
中国传统山水城市,因山水环境,使格局显得大美,空间开张,四处成景,健康宜居,人文与自然融合一体,充满厚重的文化和生态智慧。
(节选自赵万民《山水文化相长,人居品质融贯——阆中古城人居环境空间品质评述》,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风水”学说源自长期的择居实践,它总结的聚居理想择址总体上是坐北朝南四方围合的盆地空间,具有多重围合的特征。
B.空间围合对藏风聚气格局的作用,本质上是古人基于“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一种主观臆想,而非择居实践。
C. “周王城理想模型”的营城思想,管子“因天才、就地利”的营城主张,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思想。
D.儒家文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影响下的聚居文化精神意识,是中国传统营城思想中山水人居观的文化根基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蜀地区传统聚落,尺度上的选址与立向原则蕴含山水观的核心,是追求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功能性适配。
B.巴蜀传统聚落形态所体现出的象形取意、祈福求吉等文化与审美意趣,是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的生动反映。
C.农耕文明时期的山水环境与中国传统文人崇尚自然的文化理念与审美取向的吻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山水人居观”。
D.周王城思想和管子营城思想,推动和发展着中国的营城和建设活动,阆中古城的营建就践行了其中一种营城思想。
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在阐述“风水”学说与聚居营建的关系时,虽然准确指出了理想择址的特点,但对“风水”学说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未作透彻剖析,未将其与现代建筑科学理论进行有效关联。
B.材料一论述巴蜀传统聚落营建的山水观时,详细分析了不同尺度下的营建策略,然而在古今对比方面着力不足,未能阐述传统山水观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演变轨迹。
C.材料二梳理中国传统营城思想时,对周王城思想和管子思想的阐述仅停留在表面特点的罗列,未深入挖掘两种思想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
D.材料二在论证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的特点时,仅以川渝地区的城市为例,未对其他地域的城市进行研究分析,样本单一,论证的普适性不足。
4.两则材料都揭示了促成中华民族“山水人居观”演进形成的相关因素,请简要概括。 (4分)
5.为切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某地拟新建村民聚居点,请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为他们提几点选址建设的意见。 (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金手榴弹
张港
1932年夏,马占山义勇军与后方黑河的联系,被日军切断。黑河抽十名忠勇惯战老兵,组成个特别班,任务只是越过日军,找到马占山。团长强调:避免与日军接触,只要人到,就是完成任务。
临行,发每人四枚手榴弹。这十人全是神枪,不喜欢黑河土造的沉家伙。
走山路,穿老林,对老兵来说小菜一碟,但是特别班班长时时提醒大家,遇上日军或是猎民千万不能接触,一定避免暴露。还特别强调:万一打上对头碰,决不可使手榴弹。班长本是连长,人人惧他,不敢多问。
早晚赶路,白日休息。躲着村庄,躲着猎人,专找不是路的地方走。辛苦自不必说。人迹渐多,离日本人也近了。也就是说,更不好走了。
这天上午,林间没风,又闷又热,大家就地休息。梦正美着被踹醒,听得声声鹧鸪。鹧鸪声是哨兵发出的:有敌人。老兵个个推上子弹。
渐渐看清楚了,日本兵能有五六十号,拉开散兵线,向这边推进。班长马上示意,向相反方向返回进山。可是,走不多远,人人惊叹:这边也有鬼子。回山的路被堵上了。正度量时,几只山雉被惊起来。
这下子可坏了。一阵冷枪打过来,糟糕的是,打中一个人的胳膊,那人不由“呀”了一声。鬼子哇哇乱叫,枪声大作,子弹横飞。
不打是不行了,而且定是恶战。严虎瞄好一个日本官,将手榴弹一个一个摆在前面,准备点射之后,就扔手榴弹。这样的距离使这东西还是有效的。正摆弄时,一只鞋踩到手上,抬头一看,是班长。班长眼睛恶恶的: “收回去!收回去!”严虎禁不住那眼睛,不由自主收了手榴弹。
鬼子快贴脸了,班长开枪了。 日本兵不知林子里有多少人,胡乱射击。
班长枪一挥“走!”战士弯腰穿林,朝没有枪声的地方隐去。
脱离日军,跑到一片榛林,冷丁迎面三个日本兵。榛树太密,有树枝别着,枪一时顺不过来。严虎看鬼子已近,顺手掏出手榴弹,火一拉,扔将过去。三个鬼子同时倒地。手榴弹并没有炸响,妈的,臭弹,黑河糙货!但听得三声枪响,鬼子倒下,是班长打的。
枪声一响,又有鬼子冲来。队伍分散,向林密处各自跑去。
入夜,林子静得吓人。严虎一个人,掂着手榴弹:怪不得没炸响,这皮厚药少黑河造的铁疙瘩!他妈的,靠它作战,差点儿送命。
天明,这些人依暗号集中一起,一个没少。
班长眼睛一瞪,吼道: “谁他娘的昨夜扔了手榴弹 ”
“是我。”严虎说, “臭弹,黑河造的破玩艺儿!”
“你他娘的,不听命令,信不信老子崩了你!”
“走,全他妈的走!找去,找回来!”班长向弟兄们比划上枪了。
班长疯了吗 为一颗炸不响的臭弹,就让弟兄们再冒一回死么
士兵们回到昨天的战场,杂乱的花草枝叶,崩开的黑土。士兵们一阵的脚踢手挠,还真的寻到了那枚手榴弹。
班长捏着手榴弹,狠狠地说:“不许用手榴弹,不许用手榴弹!这是命令。谁再用,就地正法!”
犯得着么
这手榴弹什么情况!
露宿时,严虎悄悄到没人处,用刺刀卸下了木柄,头朝下一倒, “哗——”,一下子,金光闪闪。啊!不是火药!啊!金子!
严虎到班长跟前,展示卸开的手榴弹,班长凶了他一眼。
班长: “全体集合” “我有话说”。
班长对全体战士说: “事到如今,不得不明说了,我问问你们,咱是干什么的 ”
“当兵的!”
班长说: “咱们撇家舍业,,死一天活一天的, 为了啥 ”
“打鬼子!”
“日本人断了黑河通路,前线那边要吃没吃,要穿没穿,断了饷了;这手榴弹里全是金子,是前线人的命; 日本人看不上咱这手榴弹,就是咱们殉国了, 日本人也不会拿走手榴弹。”
众人个个额露青筋,个个牙齿有声:定将金子送到前线!
脆脆的枪声,在林中回响,接着是鬼子飞机声,接着是骑兵来了。
班长说: “鬼子又来了,命给日本人,这行,手榴弹,不能丢;这么的,咱们把手榴弹埋了,谁命大活下来,谁就来取,一定送到前线;哪个敢贪了金子,我追他到阎王殿!”
战士们用刺刀挑个深坑将四十颗手榴弹一颗一颗放进坑里,盖好草皮枝叶。
班长拉上严虎说: “这回,死占九成多,活一成都不到;趁还没开火,你先藏树顶上,任凭下边怎么打,死也不能出动静,这么的,兴许能活下你一个;送金子要紧,你要活,这是军令!”班长割一段绑腿,勒严虎嘴上。“卞边出多大事,你也不能有声,记死了这儿!”班长指埋藏手榴弹的那地儿。
两边开火了。一股一股弟兄们的血,草全红了,树叶子也红了。他严虎一个人抱着树枝,咬着绑腿,恨不得一刀割了自己脖子。
枪声绝了, 日本人对九条尸体一个一个补枪,将九枝枪堆一起,扔枚手雷,轰的一响。日本兵打马远去了。
捱到天黑,严虎从树上下来,战友残破的身体,让严虎眼泪如流。班长四肢伸开,他的身下,就是那个地方。旁边是一个炸坑。严虎挪开班长,手指抠土,找到手榴弹,四十颗,一个不少。怕再有万一,严虎在别的地方将手榴弹重又埋好。
几天后,严虎领着马占山将军派出的一个营,找回了那四十颗黄金手榴弹。马占山将金子兑成大洋,为士兵放军饷,可战士们齐声喊: “俺不要这饷,俺要上战场!”一齐把大洋扔回筐里。
(选自《百花园》2024年第3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别班战士们对黑河土造手榴弹一直嫌弃,即便知晓其中藏金的秘密后,内心深处仍因之前战斗中手榴弹的“不给力”而有所抵触,这体现了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B.班长在战斗中坚决制止战士使用手榴弹,除了知晓其中藏金的秘密外,还考虑到一旦使用手榴弹,可能会暴露携带特殊物资的情况,引发日军更有针对性的搜查。
C.严虎在战斗中两次想用手榴弹御敌均被班长制止,他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发现手榴弹秘密后的恍然大悟,这一心理转变过程主要是因为他在战斗中的生死体验。
D.文中多次出现的鹧鸪声、山雉飞起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是为了营造紧张氛围,更暗示着特别班行踪的暴露,与后文遭遇日军的内容紧密关联,推动情节发展。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特别班战士全是神枪手,临行却给他们每人发四枚黑河土造手榴弹,看似不合常理,实则巧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
B.班长向全体战士说明手榴弹藏金子的相关内容,不仅是对前文禁止使用手榴弹的呼应,也勾连了后面战士们坚定保护手榴弹的情节内容。
C.小说中班长的语言多为短句且语气强硬,如“收回去!收回去, 谁他娘的扔了手榴弹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符合班长的身份,也有力地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D.小说运用通感手法将激烈的枪声、战士的呼喊声等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如“一股一股弟兄们的血,草全红了,树叶子也红了
8.班长“凶了他一眼”这一细节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一眼所传达的情感内涵。 (4分)
9.小说的结尾被认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鄙。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悼襄)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 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 曰: “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材料二:
上问魏征曰: “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对曰: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鲸、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 “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廉将军虽老A尚B善饭C然与D臣E坐F顷之G三遗H矢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奸细,与《鸿门宴》中“沛公已去,间至军中”的“间”意思不相同。
B.假,借助,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
C.走,使动用法,与《苏武传》中“尽归汉使路充国等”的“归”用法一致。
D.以,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以”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面对秦军的多次挑衅,廉颇带领赵军坚守营垒,坚决不出战。
B.廉颇在魏国没得到信任重用,到楚国做将军后也未得到重用,郁闷不得志,死在寿春。
C.廉颇有心报效赵国却不被起用,李牧战功赫赫却被诛杀,他们的悲剧都与郭开有关。
D.魏征运用举例和对比的说理方法,让唐太宗接受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王以名使括,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4分)
(2)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4分)
14.材料一中历代赵王的哪些行为,可以作为材料二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观点的论据 请简要概括。 (3分)
(四)阅读IV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嗟”开篇,用叹息之声表达分别的痛苦。又用“此别” “谪居”点出题中的“送”和“贬”。
B.颔联用猿啼悲鸣令人落泪写巫峡的险峻地貌,借大雁飞至回雁峰即返的典故写衡阳的地理极限。
C.颈联写李少府望着青枫江上远去的秋帆,王少府在白帝城凭吊古迹。两句情景相融,结合巧妙。
D.中间两联意境开阔,连用四个地名构建出广阔的空间背景,使诗歌显得情意真挚而又气势健拔。
16.在班级唐代诗歌鉴赏会上,本诗引起了较大的争论,甲同学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在自问自答,乙同学则认为是饯别时三个人的对话。请你从乙同学的立场写出理由。 (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群人“ , ”,然后一路酣歌归家的理想景象。
(2)古代诗文中,作者常以酒器代酒来表情达意。比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就用“ ”和“ ”分别表达了祭奠和相聚劝慰之意。
(3) “江”与“月”是古代诗人非常喜欢的物象,常常同时出现在他们的诗句中。如“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完成18—22题。
2025年(乙巳蛇年)春晚的主题为“事事如意,生生不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晚标志,看似简单明了,实则暗藏玄机。你看,这个图标的核心元素,其一是“已”字,另一个则是“已”字复制后旋转180度而形成的“乙”字,两者组对构图。 “已”代表胎儿和后嗣,蕴含着生命降临、子嗣绵延之意。春节处于冬春交替之际,此时阴气退散,阳气上升,春回大地,万物复舒,这与“已”的寓意相呼应。在十二地支中,“巳”代表蛇,而古人又视蛇为重生褪变的象征,于是( A ),铸造在青铜器上,镌刻在金器、玉器上,形成了中国精典纹样之一——皤脑纹。“蟠”意为盘曲环绕, “飕”意为一种小蛇,传说憨会化为龙,所以蛇又被称为“小龙”,代表吉祥。蟠飕纹的线条弯弯曲曲,无穷无尽,寓意着神力无边、绵延不绝、幸福吉祥等。图标双巳合璧,对称摆放,恰似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如意纹,难怪( B )。①不仅这种图案适用于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a],②也支持无限扩展的连续性呈现。③其意为绵绵不绝,生生不息。④2025年(乙巳蛇年)春晚的标志,多像一张经过加密的新年贺卡,⑤它把对新年的祈愿藏进传统符号里的一笔一画都是文化的沉淀。
〔注〕 “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设计领域的专业术语。二方连续,指图案往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四方连续,指图案往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无限延伸。
18.下列句子中的“你看”与文中加点的“你看”,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庞太监:太客气了吧 你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你比做官的还厉害呢!
B.这时,翠翠心想:你看,人家说的话,他全明白。但他笑也不笑,眉头也不动一动。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D.中国的建筑体系分布到了很广大的地区,你看,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蒙古。
19.文中画横线处有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改正。 (3分)
20.请在文中标有“A”“B”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21.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2.某文创公司拟开发一款印有2025年春晚标志图案的折叠纸扇,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他们撰写一则宣传文案,用于线上推广。要求融入2025年春晚标志的文化内涵,至少使用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6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的眼里装得下山水,却装不下泪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3.题 BDA
4题①长期择居实践形成的“风水”学说及其对山水环境的重视;
②传统哲学思想(如儒家文化)对山水与聚居关系的深刻影响,③农耕文明时期山水环境与文人审美观念的契合;④不同营城思想(如周王城与管子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5题①选择背山面水、山水环抱的地点,利用自然地形提供良好景观和微气候;②因势利导,适应地形高差,采用吊脚、错叠等建筑手法,减少对自然的破坏;③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如象形取意、祈福求吉的建筑布局和装饰,体现地域特色④考虑现代功能需求,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7题BD
8题①责备与警告:严虎擅自拆解手榴弹,可能暴露藏金秘密,班长以严厉眼神制止。②无奈与痛心:任务凶险,需战士严守纪律,班长对严虎的莽撞感到痛心。③信任与托付:班长最终选择严虎存活送金,眼神中隐含对其能力的认可与重任的寄托
9题意料之外:战士们将用命换来的金子兑成军饷后,竟齐声拒绝,要求上战场。这一行为超脱常人对利益的追求,凸显精神升华。
情理之中:①班长多次强调“金子是前线人的命”,战士埋金时已立誓“命可丢,金必送”,为结尾的牺牲精神伏笔。②严虎目睹战友惨死后,独自忍痛埋金,体现使命感,暗示战士对金子的态度超越物质。③小说核心是“家国高于个人”,结尾战士弃饷请战,是对主题的终极诠释,符合人物逻辑与叙事基调。
10题ACF
11-12题BC
13题 (1)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结合实际加以变通。 (2)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
14题①赵孝成王偏听秦军奸细的谗言,以赵括代替廉颇,导致长平之战失败。
②赵悼襄王听信乐乘和郭开的谗言,使乐乘代替廉颇,导致廉颇逃亡魏国。③赵悼襄王偏听郭开的谗言,诛杀李牧,导致赵国军事力量天损
15题C
16题①首联以疑问句开启,模拟饯别时的直接询问,具有对话性质。②颔联分述两位友人的贬谪处境,回应首联的关切,体现对话针对性。③颈联通过想象两地景象,延续对话围,暗含对友人的叮嘱与安慰。全诗结构呈现问答式,问答内容紧扣三人关系,支持乙同学观点。
17题(1)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一尊还酹江月;举匏樽以相属
(3)示例: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题C
19题①“复舒”改为“复苏”。②“精典”改为“经典”。思③褪变改为蜕变
20题A:蛇的形象被广泛运用B:春晚以此为主题很恰当
21题①句修改为:这种图案不仅适用于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⑤句修改为:它把对新年的祈愿藏进传统符号里,一笔一画都是文化的沉淀
22题2025年春晚标志,如一把文化密码锁。双“巳”鹤壁表示万事如意;线条连绵,象征生生不息。这把折叠纸扇,带你开启吉祥新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