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调研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
2.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实现转折 B.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C.柏林战役——宣告二战结束 D.莫斯科保卫战——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3.英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藏品主要是在18—19世纪得来的,其中大量是来源于埃及、印度、中国等国的珍贵文物。请你依据所学推断,其原因是( )
A.工业革命 B.三角贸易 C.文化交流 D.殖民掠夺
4.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一天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伤亡惨重。人们祈求真主保佑。下图是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请问今天的土叙地震所在区域属于图中哪处文明古国,大部分民众信仰什么宗教( )
A.C处,佛教 B.B处,基督教
C.A处,伊斯兰教 D.B处,伊斯兰教
5.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是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 )
A.三角贸易 B.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农奴
C.新航路的开辟 D.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6.在不到百年时间内,它便从蜗居高原的一群松散游牧部落,一跃崛起,成为雄踞亚欧非,拥地上千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大帝国。它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教,也伴随着帝国的兴起而迅速壮大,这个“它”是指(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7.2022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诉讼美国反补贴案胜诉,认定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
C.具有解决世界贸易争端职能 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8.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发并实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1863年,林肯政府开始实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
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都解放了劳动力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9.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民众生活,以下各项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小说《大进军》,关于南北战争杰出生动的历史小说
B.电影《乱世佳人》,描写南方女性斯嘉丽的人生境遇
C.论文《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研究》
D.战争期间政府留下的文书档案及私人信件
10.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款实质上( )
A.削弱德国在中国的权益 B.调整战胜国在非洲的利益
C.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D.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11.全球化是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下列图标代表的国际组织最能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是
A. B.
C. D.
12.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专制制度,欣赏摩亨佐达罗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感受游牧生活,领略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13.“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据此可知,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 )
A.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 B.新兴市民阶层要求
C.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 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14.下图是某同学所做西欧社会8至18世纪某领域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该领域可能是( )
A.神权 B.议会立法权 C.王权 D.城市自治权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两次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都爆发了大规模暴力革命
C.都打击了美国的殖民统治 D.都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
16.观察下侧世界石油产量柱状图,与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相关的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棉纺织业的兴盛
C.电力能源的运用 D.石油化学工业产生与发展
17.(它)并非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指的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殖民主义 D.共产主义
18.1793年,下层群众代表在给国会的请愿书中写道:“当一个阶级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饿死另一个阶级的人时,自由不过是虚空的幻想;当富人用垄断对其同类操生杀大权的时候,平等也仍然是虚空的幻想”。这表明法国( )
A.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阶级对立已经不存在
C.革命没有改变法国制度 D.下层群众掌握了政权
19.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导致尼克松说的这种境况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欧日崛起,冲击着美国地位
B.东欧政局剧烈动荡,社会主义遭遇了重大挫折
C.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D.勃列日列夫推行“新政策”联军事工业发展迅速
20.欧洲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美利坚胜过旧大陆的原因是( )
A.确立三权分立制度 B.结束了被殖民统治的历史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21.“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此段材料论述的是西欧城市
A.兴起的原因 B.兴起的历史意义
C.瓦解的原因 D.市民阶层壮大的原因
22.某同学在历史课前预习中,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形成了下表。据此,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对应的选项是( )
选项 时期 称谓
A 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 爱琴文明时代
B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 荷马时代,也称“英雄时代”
C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古风时代,也称大移民时代 城邦时代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前期 古典时代,也称民主时代
D 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2世纪中期 马其顿统治时代
A.A B.B C.C D.D
23.1792年,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革命。马赛市的市民自发组织了一支义勇军,他们高唱着《马赛曲》向巴黎进军,“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从中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时期( )
A.民众完全接受共和思想 B.欧洲普遍处于封建统治下
C.资产阶级的斗争性不强 D.人民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
24.“采邑(意指必须承担一定义务才能得到的封地)改革是封建统治阶级土地占有形式的变革。采邑制在加洛林王朝时期大为发展,不但国王封赐采邑,许多大封建主也分赐采邑给自己的封臣。这种形式促成了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这种封建等级制度是( )
A.封君封臣制 B.庄园制度 C.分封制度 D.中央集权制
25.1945年,斯大林在雅尔塔时提到:“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以下不能为斯大林后半句话提供注脚的是
A.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C.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 D.北约-华约对峙和古巴导弹危机
26.下表中的史实,可以用来佐证哪一观点( )
方面 措施
经济 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A.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制度的残余
C.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D.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7.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枚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这反应出古代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氏族贵族势力铲除殆尽
C.直接民主保障参政机会 D.共鸣权利不受城邦限制
28.《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阐述了“世界经济”延伸到全球,形成“全世界市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转折点就是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转折点”理解准确的是( )
A.地理大发现就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B.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国家疆界扩大
C.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D.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29.对社会主义的攻击来源于1920年之后的□□发展历程。但社会主义有机会来到人间并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优越性——从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工业化、最广泛的革命输出到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全民普选宪法——恰恰也是在1920年之后。“□□”应是( )
A.中国 B.苏俄 C.苏联 D.印度
30.下图是某同学复习某一主题时制作的“17-19世纪世界大事年表”,由此可知,该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689年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年 美国颁布《联邦宪法》
1789年 法国爆发大革命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 德国颁布《帝国宪法》
A.思想与科技的力量 B.近代化的趋势
C.制度的确立和创新 D.商品经济繁荣
二、非选择题(20分)
31.(6分)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吗,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图2: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3: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给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1)(2分)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他把所到之处宣布为西班牙的领地,说明他开辟新航路的实质是什么?
(2)(1分)图1所反映的内容表明当时欧洲哪方面知识的进步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
(3)(2分)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哥伦布 ?
(4)(1分)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重大意义?
32.(6分)中国、美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亲重的作用,两国关系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材料一:“以俄为师”曾经代表了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以俄为师”中得到发展,也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王垒《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
(1)(2分)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以俄为师”的挫折后,吸取教训,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材料二:
(2)(3分)分析图一和图二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双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3)(1分)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
33.(8分)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泯恩仇】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2分)材料一中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他们的较量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2)(2分)战后欧洲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的举措是什么?给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战争换和平】
材料三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定名联合国。
——《联合国宪法》
(3)(2分)材料三中的“战祸”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概括联合国的主要宗旨。
【融合或博弈】
材料四 乌克兰危机结束了冷战后的交往时代,这种交往未能最终实现西方与俄罗斯的融合。局势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逆转,这场危机开启了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也是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之间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敌对乃至对抗的时期。
——摘自2014年5月30日《参考消息 美俄对抗时代又回来了》
(4)(1分)当前的俄乌冲突就是源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总部在布鲁塞尔)东扩与俄罗斯的矛盾。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智慧加方案】
材料五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
(5)(1分)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A D C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C A D A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A B A C C C B
31.(1)寻找黄金;殖民扩张(侵略)
(2)地理知识.
(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个航海英雄;哥伦布给美洲带去殖民侵略,是个殖民强盗.
(4)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32.(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变化:中美由对抗走向合作(正常化)
原因: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改善中美关系对美国有利
②应对中苏关系恶化以来苏联的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3)①坚持和平发展,珍惜和平发展机遇,不冲突、不对抗
②加强互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33.(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建立欧洲共同体;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3)世界大战;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4)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