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四月考(3月)化学试题本试卷分Ⅰ、Ⅱ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中,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A.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2.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 水、硅 B. 水银、氯化钠 C. 氧化钙、硫酸铜 D. 干冰、氨气3. 稻田里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可施用的化肥是A. B. C. D.4.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重要途径,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 过滤 B. 加入块状固体C. 稀释浓硫酸 D. 倾倒液体5.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C.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D.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稀有气体用做电光源 B. 氧化钙用于食品干燥剂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7. 材料的应用贯穿人类文明。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彩漆鸳鸯形盒中的木料 B.四羊方尊中的青铜 C.C919飞机外壳中的铝锂合金 D.宇航服中的合成纤维A. A B. B C. C D. D8.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A. 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同时生成B. 微观: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C. 变化:等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D. 实验: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结果会偏小9.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对这四种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A. K+、Cu2+、、 B. H+、Ca2+、Cl﹣、OH﹣C. Fe3+、Na+、OH﹣、 D. H+、Ag+、、1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 质 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A. m的数值为64B. 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C.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D. 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11.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Ne ②Mg ③Mg2+ ④H2O2A. 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B. 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C. 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12. 根据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 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C. 当x=2时,该微粒属于原子D.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13. 过氧乙酸对细菌和病菌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的消毒。如图为过 氧乙酸的结构式,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过氧乙酸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3 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 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14. 某些化学概念和知识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以下组合不符合上图关系的是( )A. 甲是酸碱盐,乙是化合物B. 丙是中和反应,丁是复分解反应C. 戊是燃烧,己是爆炸D. 庚是空气,辛是二氧化碳,壬是氮气15.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上述实验方案合理的是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氮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B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C 除去KNO3溶液中的Cu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D 分离MnO2和KCl 用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 A B. B C. C D. D16.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环境①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③要牢记“吸烟有害健康”“毒品万万试不得” ①加高烟囱将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环保 ③低碳生活,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能源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应先用水冲洗,再涂氢氧化钠溶液 ②冬天用煤炉取暖应保证室内通风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可防止变质 ①太阳能、核能和风能都属于新能源 ②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化石燃料是优质的能量来源,不能作为化工原料A. A B. B C. C D. D17. 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B. 只调换“过量NaOH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C. 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D. 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5.0%18. T℃时,向盛有100g水的两烧杯中分别加入60g甲、乙两种固体,搅拌后固体甲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甲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B. 将T℃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C. 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D. 乙是可溶性物质19. 如图为四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根据图示关系判断,X的化学式可能是A. NaCl B. CuCl2 C. Ca(NO3)2 D. NH4Cl20.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表示足量的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表示足量的Mg、Al、Fe粉末分别同时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C.表示在室温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CaO) D.表示向一定质量含H2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A. A B. B C. C D. D第Ⅱ卷(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2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氯化钠是由______(填粒子符号)构成的。(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②锂和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______相同;③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3)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制取甲烷,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分子完全反应)。①已知反应中,生成2个丙分子,请在方框中补全丙物质的微观模型图______。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2. “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从不同角度完成对性质的学习。(1)的水溶液,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_______(填“碱”“盐”或“氧化物”)。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请根据图1分析该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2)图2是向溶液滴加溶液的微观示意图,请分析并推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3)灭火器是航母上的必备用品。泡沫灭火器的原料之一是,其反应原理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用符号表示)。(4)受热易分解产生和两种常见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结论】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还能与部分盐反应,且受热不稳定。【应用】(5)溶液中存在和,下列物质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 石灰水 B. 食醋 C. 纯碱 D. 食盐23.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化学上研究“水”可从多角度进行。(1)电解水。按图1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______,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2)水的作用。图2所示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 a图中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B. 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C. c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D. 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3)水溶液。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下图所示图像。①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②图中A、B、C、D四点所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用含A、B、C、D的关系式表示)。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24分)24. 运用常见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气体是中学生必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时,先关闭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内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若______,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C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3)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取干燥的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可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填“浓硫酸”或“生石灰”)。(4)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易溶于水)与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气体,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5. 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__(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_______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②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与反思】(4)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5)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_______。AMg B.CuO C.KCl D.Na2CO3(6)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四、计算题26. 某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1)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2)要把10 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稀释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g。27. 黄铜(铜、锌合金)具有合金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黄铜中铜的含量,取黄铜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再将16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分别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加入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40 40 40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18.5 12 10 m请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m的值为_______。(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四月考(3月)化学试题本试卷分Ⅰ、Ⅱ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C第Ⅱ卷(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21题答案】【答案】(1)Na+、Cl-(2) ①. Ne ②. 最外层电子数 ③. Al2O3(3) ①. ②.【22题答案】【答案】(1) ①. 盐 ②. 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2)产生白色沉淀 (3) ① ②. 、(4) (5)D【23题答案】【答案】(1) ①. 8:1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AB(3) ①. 88 ②. A=B>C>D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24分)【24题答案】【答案】(1)(2) ①. 水柱不下降 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3)生石灰 (4) ①. B ②. Na2SO3+H2SO4═Na2SO4+H2O+SO2↑【25题答案】【答案】 ①. a ②. 放热KOH和H2SO4恰好完全反应 ③. 2KOH+H2SO4=K2SO4+2H2O ④. 固体粉末减少(或消失) ⑤. 溶液变成黄色 ⑥. K2SO4与BaCl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一定存在 ⑦. ABD ⑧. 反应物不过量(或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四、计算题【26题答案】【答案】(1)40 (2)15【27题答案】【答案】(1)10 (2)40%(3)解:由表格中数据可知,40g稀硫酸反应掉锌的质量为:。设40g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x=9.8g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