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7张PPT)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课时新课导入超级工程——西点东送2016年3月,国家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直辖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图 3-17 长江经济带范围1.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2.有专家说,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有效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局。议一议,你有哪些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要点导学重点长江流域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措施,长江流域协作开展环境保护的措施难点以某流域为例,分析流域不同河段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及意义方法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分析思路,流域开发示意图的判读方法目 录长江流域概况01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02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03黄河流域面临的问题及内部协助04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PART 03长江流域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阅读回归的麋鹿在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旁的芦苇滩上,奔跑着一群又一群青春活力迸发的珍稀动物——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它们曾经在我国绝迹一个世纪,又从英伦回归,还恢复了温顺怕人的天性。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一般认为它头似马、角似鹿、身似驴、蹄似牛,故俗称“四不像”。麋鹿繁盛于商周,衰败于秦汉。晚清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曾拥有 200 多头。14 年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这里的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1898年,英国贝福特公爵重金收集 18头麋鹿放养于伦敦以北的乌邦寺庄园,后形成较大种群。1985年,经过我国政府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英国5家动物园向我国无偿提供麋鹿。江汉平原水草丰茂,气候温暖,适合麋鹿生存,史书即有“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的记载。天鹅洲是长江泛滥形成的芦苇湿地,也是历史上麋鹿的原分布地。1991 年,在此设立麋鹿自然保护区,面积 15.67 平方千米,主要保护麋鹿及其生境。麋鹿在此实行自然放养,注重恢复野生习性,种群数量由最初的64 头发展到如今的上千头,每年还在不断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长江流域的水污染及其治理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局部污染严重的根源:排污长江流域的水污染及其治理长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洪涝灾害频繁;水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繁;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长江流域的水污染及其治理长江中下游流域废水排放区域构成长江中下游流域工业废水排放量行业构成长江流域的水污染及其治理水污染的治理主要措施:长江流域内的许多企业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严格管控流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长江流域的水质改善,还需要重点保护好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湖泊水库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据统计,长江流域分布有水生生物 4 300 多种,其中鱼类 400 多种,长江特有的鱼类 170 多种。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自2020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即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实行为期10 年的天然渔业资源禁止生产性捕捞,为多数鱼类争取 2~3 个世代繁衍,让长江休养生息,也为长江珍稀物种保护带来曙光。活动【答案】过度捕捞鱼虾,白鳍豚食物来源减少;人类过度开发长江,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白鳍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繁殖能力减弱;过往船只多,船只威胁白鳍豚的生存;人类乱捕滥杀。1.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珍稀动物白豚已不见踪影,说一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据统计,长江流域分布有水生生物 4 300 多种,其中鱼类 400 多种,长江特有的鱼类 170 多种。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自2020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即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实行为期10 年的天然渔业资源禁止生产性捕捞,为多数鱼类争取 2~3 个世代繁衍,让长江休养生息,也为长江珍稀物种保护带来曙光。活动【答案】湖泊的重要功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调蓄洪水,降低洪涝(旱涝)灾害的影响;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长江流域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的威胁加剧湖泊面积变大湖泊蓄水能力增加,减小下游防洪压力。湖泊中游泥沙淤积严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加剧,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改善水环境,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 说一说长江流域湖泊的重要功能;议一议,保护长江流域的湖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04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03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02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01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明确各地区环境容量,制订负面清单,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责制度01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02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01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02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激发沿江省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01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实行分类分级的补偿政策02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03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贯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模式阅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共抓长江大保护武汉市通过《长江武汉段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长效机制。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以所属区的长江断面水质为考核依据,设置简明的考核指标,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实行“水质改善的奖励”“水质下降的扣缴”,并与干部绩效挂钩,推动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监测在长江武汉段左右岸共设置 13 个监测断面,对市域内各区长江断面水质进行严格的常态化、信息化监测,每月通报辖区内水质状况,警示、倒逼各区及时解决问题探究超级工程——西点东送2016年3月,国家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直辖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图 3-17 长江经济带范围1.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答案】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探究超级工程——西点东送2016年3月,国家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直辖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图 3-17 长江经济带范围2.有专家说,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有效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局。议一议,你有哪些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 【答案】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全面、严格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的同时,科学、合理、有序地利用长江资源和生态环境:将沿岸有污染的企业关闭或者搬迁,根除污染隐患;针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开展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污染专项治理加强中上游的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修复湿地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在流域上下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方面,要按照上下游一体化保护原则,在邻近省份之间建立区域协商机制;依托黄金水道,建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阅读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洞庭湖水域广阔,丰水季节能够大量蓄洪,干旱季节有助维持长江主航道的水位,湖区湿地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洞庭湖区更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 6 000 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20 世纪 50 — 80 年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一个完整的湖泊,被分割成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三个部分。到 20 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 2 625 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消亡,调蓄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以后,国家在洞庭湖区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比如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启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统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护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新途径。如今,洞庭湖的蓄洪面积扩大了 500 多平方千米,蓄洪能力增加了近 30 亿立方米,在此过冬的候鸟大幅度增加,江豚、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得到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图 3-28 洞庭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面思考:1.洞庭湖的生态效益?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3.洞庭湖的治理措施?阅读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1.洞庭湖的生态效益?调节长江径流量,削峰补枯;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升;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的围湖造田阅读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启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统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护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新途径。3.洞庭湖治理措施?图 3-28 洞庭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全长 1 450 千米,流域面积 10.6 万平方千米。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田纳西河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石油资源。19 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增加,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到 20 世纪初期,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东部最为贫穷和落后的地区之一。1933 年,美国针对田纳西河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从此,田纳西河流域进入一个全面、系统的梯级开发与治理时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配合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水电。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完成了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梯级开发工程,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田纳西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此后,火电、核电也相继得到了发展。经过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和综合治理,危害多年的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内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已达到全美的平均水平。活动活动【答案】地理位置北半球中低纬度,距墨西哥湾不远,美国东南部。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少雨,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洪涝频发。地形上游起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航运条件差。1. 在图 3-29 上找出田纳西河,确定田纳西河流域的大体位置与范围,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角度,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图 3-29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活动【答案】由纳西河通过梯级开发,在径流量大、落差较大的河段集中建设多个大坝,修建多个水库,在汛期通过大坝多次拦蓄洪水,降低洪峰,延缓洪峰对下游的冲击,从而起到防洪的效果。2. 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有哪些重要意义?水资源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②核心:梯级开发①机构:减少工程量减少淹没迁移损失最大限度利用水能活动【答案】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污染治理):发展特色旅游业。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经验。讨论其对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哪些启示。黄河流域面临的问题及内部协作PART 04黄河流域的概况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干流流经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5464千米发源地、长度黄河流域的概况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东西长约1900千米,南北宽约1100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流域范围黄河流域的概况上、中、下游划分上游中游下游河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的概况径流量黄河年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月60%径流量集中在7—10月的汛期黄河流域的概况水能资源干流落差4480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大部分分布在干流上,并集中分布在玛曲至青铜峡、河口镇至花园口两个河段黄河流域的概况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华北平原、汾渭平原和河套平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黄河流域的概况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中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我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黄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水受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黄河上游降水偏少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量依然很大,已超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力原因(表现)黄河水资源开发率已接近极限,缺水将成为黄河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常态问题危害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黄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断流黄河流域的不合理开发原因(表现)造成相关地区生活、生产供水危机,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平衡,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危害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黄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水库建设不合理水库大量拦蓄汛期水量开发不平衡小型水电站无序开发原因(表现)导致水库下游河道主槽泥沙淤积加剧上游开发较快,中游开发速度相对缓慢破坏环境危害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黄河流域主要环境问题——湿度地面积减少来水减少、人为干扰等原因不利于维持流域生态平衡和河流健康影响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黄河流域主要环境问题——水生生物减少(黄河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许多特有土著鱼类具有重要保护价值)受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在水电资源开发集中的河段,鱼类生存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原因导致黄河珍惜濒危及土著鱼类资源严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黄河流域主要环境问题——水污染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流入黄河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渣、垃圾的有害物质等原因黄河大部分河段天然水质良好,但一些主要支流普遍受到污染影响黄河流域内部协作采取的措施水量统一调度水沙调控流域生态治理成立内部协作组织黄河流域内部协作采取的措施水量统一调度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河流统一管理黄河流域内部协作采取的措施水沙调控上游地区修建水库,进行水量调节,保障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在中游地区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水沙,提高水流的挟沙能力做好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入黄泥沙下游开辟滞洪区,处理河道不能排泄的洪水黄河流域内部协作采取的措施流域生态治理黄河流域中游地区通过植树造林与大规模的蓄水保土工程防治水土流失黄河流域流域生态保护管理和制度体系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合力治污的工作联动机制全流域污染源监管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预警、快速反应和沟通协调机制努力改善水源地水质建立加强加大加大建立完善黄河流域内部协作采取的措施成立内部协作组织1949年组建黄河水利委员会1988年,成立黄河经济协作区成立专门负责黄河流域内水电站规划、建立和管理的组织课堂小结能力提升: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课堂小练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部分主体功能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农产品主产区,为限制开发区域B.乙为优化开发区域,开发基础弱C.丙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限制开发区域D.丁为重点开发区域,开发潜力大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禁止开发区域,A错误;乙位于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为限制开发区域,B错误;丙位于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势明显,为优化开发区域,C错误;丁位于长沙及附近地区,为重点开发区域,D正确。故选D。D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部分主体功能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与上海市相比,湖南和江西两省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①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读图及所学知识可知,湖南和江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矿产多样、江河水能资源丰富,经济相对上海欠发达,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①③正确;水陆交通便利和科技力量雄厚是上海市的优势,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B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部分主体功能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下列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是( )①大力发展长江水产捕捞业②加强沿岸生产生活污水处理③多在长江干流上建水电站④上中下游协作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加强沿岸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和上中下游协作保护生态环境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共抓大保护理念,②④正确;大力发展长江水产捕捞业和多在长江干流上建水电站属于大规模开发,不符合不搞大开发的理念,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D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沙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近些年来,黄河含沙量呈现减少趋势。下图示意某年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分布及其测得河流含沙量数据(单位:kg/m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影响黄河不同水文站含沙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侵蚀力 B.植被覆盖率C.距海洋远近 D.地形高度解析:读图可知,黄河不同水文站含沙量差异较大,吉迈、贵德、兰州、河口含沙量较小,三门峡、洛口、利津含沙量较大,主要是吉迈、贵德、兰州、河口河流流量较小,侵蚀能力较弱,三门峡、洛口、利津河流流量较大,侵蚀能力较强,A正确;植被覆盖率、距海洋远近、地形高度都会影响含沙量,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A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沙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近些年来,黄河含沙量呈现减少趋势。下图示意某年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分布及其测得河流含沙量数据(单位:kg/m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后,含沙量下降最显著的水文站是( )A.兰州水文站 B.河口水文站C.三门峡水文站 D.利津水文站解析: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后能够截留泥沙。读图可知,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利津水文站上游地区,泥沙被截留,使得利津水文站含沙量下降,D正确;兰州水文站、河口水文站、三门峡水文站位于水利枢纽的上游,受小浪底水利枢纽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D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沙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近些年来,黄河含沙量呈现减少趋势。下图示意某年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分布及其测得河流含沙量数据(单位:kg/m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近年来,黄河含沙量的变化( )A.导致河口三角洲迅速消失B.导致渤海海水深度加速变浅C.使入海口地区渔业资源减少D.使黄河下游“地上河”消失解析:近些年来,黄河含沙量呈现减少趋势,上游来沙减少,带来的营养物质较少,使入海口地区渔业资源减少,C正确;可能导致河口三角变小,但不会迅速消失,A错误;上游来沙减少,导致渤海海水深度变浅速度变慢,B错误;黄河下游“地上河”不会消失,D错误。故选C。C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