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高一地理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图中2010年、2020年数据分别为第六次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 0~14岁少儿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教育水平提高 B. 医疗设备改进 C. 传统习俗延续 D. 生育政策调整2. 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可能会导致( )A. 就业压力增大 B. 用工成本增加 C. 养老负担减轻 D. 生态环境恶化3. 综合图中三个年龄段人口比重变化的情况,缓解其产生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 延迟退休年龄 B. 扩大经济规模 C. 限制人口迁移 D. 缩小城乡差距下图为2000年和2014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完成下面小题。4. 甲乙两国是( )A. 巴西、印度 B. 印度、日本 C. 美国、巴西 D. 印度、美国5. 目前四个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A. 甲国城市化速度最快 B. 乙国农村人口比重最高C. 中国城市化水平高 D. 英国出现虚假城市化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国家城镇化发展迥然不同。下面为中国、印度、巴西、英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 图中是英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 与图中的发达国家相比,其他三个国家目前所处城市化阶段的表现为( )A. 逆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城市空心化现象严重 C. 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D. 郊区城镇化现象普遍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的“瑷珲-腾冲线”(后改名为黑河-腾冲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被称为“胡焕庸线”。读1982—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变动统计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题。年份 人口规模(亿人) 人口份额(%) 人口密度(人/km2)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2020 13.18 0.92 93.50 6.50 321.87 17.232010 12.46 0.86 93.52 6.48 304.36 16.242000 11.64 0.79 93.67 6.33 284.23 14.781990 10.61 0.69 93.88 6.12 259.14 13.011982 9.45 0.60 93.99 6.01 230.69 11.358. 从1935年至今,历次人口普查数据都显示“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大致稳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 人口政策 C. 人口迁移 D. 经济水平9. 上表反映的西北半壁人口份额变化特点主要是因为( )A.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 B. 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C. 对外开放边境贸易发展 D. 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高10. 近年来,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的人口负增长区均出现扩张现象,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B.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成效 D. 产业转移导致人口变迁人口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2010—2020年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2010—2020年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其( )A. 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B. 人口老龄化严重C. 劳动年龄人口增多 D. 人口抚养比加大12. 按照图示人口变化特点,未来30年印度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就业压力增大 B. 人口抚养比降低C. 人口流动规模增加 D. 人口老龄化加重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完成下面小题。注:人口性别比左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净迁入,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净迁出13. 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 )A. 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B. 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C. 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D. 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14. 依据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阻碍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 B. 缓解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C. 旅游业可以扭转迁移现状 D. 缓解春节期间交通压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约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 km2。有人建议“为促进新疆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遭到众多反对,反对者主要担心人口的大量增长会加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新疆区域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据图推测,新疆各区域中环境承载力较高的是( )①准噶尔盆地南部 ②塔里木盆地北部③准噶尔盆地北部 ④塔里木盆地南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6. 新疆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不包括( )A. 矿产资源丰富 B. 交通比较便利C. 冰雪融水量多 D. 气候温暖湿润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7. 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 )A. 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 B. 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C. 就业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D. 居住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18. 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地价高 B. 城中村多 C. 商品房供需量大 D. 配套设施完善19. 比较500m范围内和1000m范围内轨道交通站点对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和最小的是( )A. 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B. 远郊区站点,近郊区站点C. 近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D. 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推测该城市高档写字楼密度最大的区域为 ( )A. Ⅰ区 B. Ⅱ区 C. Ⅲ区 D. IV区21. 与其他三区相比,Ⅳ区( )A. 商业网店多 B. 地价最高 C. 热岛效应弱 D. 交通便利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下表为美国与墨西哥不同年份城镇化水平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 1900年 1950年 2008年 2019年美国 40% 64% 82% 82%墨西哥 13% 41% 77% 80%22. 与美国相比,墨西哥( )A. 城镇化水平高 B. 城镇化速度快 C. 城镇人口数量多 D. 城镇用地规模大23. 20世纪后期,美国开始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市中心区环境恶化 B. 小城镇环境压力减轻C. 城郊之间交通压力减轻 D. 小城镇房价上涨城镇化率包括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导致我国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 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B. 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C. 城镇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 D.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5. 缩小我国两类城镇化率差异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拓宽城镇住房保障渠道 B. 加快城镇工业化进程C. 有序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D.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南田岛地处东海之滨,四面环海,岛上以山地、丘陵为主,外围多为崖壁、滩涂,海岸曲折陡峭。海岛农渔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岛上村落众多,多顺应山海地形,村落建有供奉龙王、佛像的村庙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教堂等。近年来,南田岛山村电视、网络大幅普及,民居景观传统石屋与新式建筑和西式别墅错落交织,村落用地趋于紧张。完成下面小题。26. 南田岛山地乡村( )A. 发展空间结构单一 B. 聚落布局比较随机C. 特色公共空间衰落 D. 内部空间结构同化27. 南田岛传统民居多以石建屋,主要考虑当地( )①石材资源丰富 ②建筑技艺精湛 ③海洋灾害频发 ④山河融合适应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剪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陕北安塞剪纸和江苏扬州剪纸是我国南北方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与扬州剪纸相比,陕北安塞剪纸具有( )A. 清秀俊雅 B. 玲珑剔透 C. 精致细腻 D. 粗犷质朴29. 两地剪纸风格差异较大,影响较弱的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 C. 对外开放程度 D. 造纸技术水平一些学者根据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划分出不同的文化区,其中的东部农业文化区包括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齐鲁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等(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 下列对齐鲁文化副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儒家文化的发源地②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业③水稻种植业发达④朝鲜族主要聚居地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31. 与其他文化副区相比,巴蜀文化副区形成独特地域文化的原因可能是( )A. 曾经是古代巴国和蜀国的首都B. 传统农耕经济比较发达C. 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依托D. 受地形影响,与外界文化交流不畅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 人口性别比 B. 老年人口比重C. 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33.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 a方案较合理 B. b方案较合理C. 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二、综合题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表为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四大地区人口占比情况表。年份地区 2010年 2020年东部地区 37.78% 39.93%中部地区 26.62% 25.83%西部地区 26.90% 27.12%东北地区 8.18% 6.98%材料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 63个百分点。一般而言,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则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比重超过14%,则标志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超过20%,则称为“超老龄化社会”。(1)据表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并说明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造成影响。(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影响。3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内、外部区域两类县城与乡镇的分布模式图,甲、乙县城与乡镇之间的人口流动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乙县城对其下辖乡镇人口的吸引力强于甲县城。(1)描述甲、乙县城地理位置的分布特征。(2)与甲县城比较,据图分析乙县城对其下辖乡镇人口吸引力更强的原因。(3)简述乙县城发展模式可能对其乡镇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高一地理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1~3题答案】【答案】1. D 2. B 3. A【4~5题答案】【答案】4. A 5. B【6~7题答案】【答案】6. A 7. D【8~10题答案】【答案】8. A 9. D 10. B【11~12题答案】【答案】11. C 12. D【13~14题答案】【答案】13. D 14. A【15~16题答案】【答案】15. A 16. D【17~19题答案】【答案】17. C 18. C 19. B【20~21题答案】【答案】20. A 21. C【22~23题答案】【答案】22. B 23. D【24~25题答案】【答案】24. B 25. C【26~27题答案】【答案】26. C 27. C【28~29题答案】【答案】28. D 29. D【30~31题答案】【答案】30. A 31. D【32~33题答案】【答案】32. D 33. B二、综合题【34题答案】【答案】(1)流向:中部、东北向东部因素:经济 (2)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劳动力紧缺状况;提高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利影响:造成交通拥挤、环境变差、医疗压力、治安混乱等问题。(3)特点: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影响: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老年人生活孤单等。【35题答案】【答案】(1)甲县城位于都市圈内部且距离特大城市近;乙县城位于都市圈外围且与特大城市相距远。(2)乙县位于都市圈外部且距特大城市较远,县内乡镇人口向都市国内的迁移意愿较低;乙县受都市圈产业影响小,经济水平较低,优势资源(产业、服务设施,医疗设施等)高度集中于县城,导致城多差异大,县城对乡镇的吸引力强。(3)乡镇老龄化(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加剧;乡镇产业空心化,经济活力差;乡镇房屋废弃;农村耕地抛荒;乡镇文化传承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