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学案】3.8.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导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驱动式学案】3.8.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导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3.8.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尝试用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自主预习】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1.生态系统能够通过 抵御或消除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的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处于一种 平衡状态。
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越 ,食物链和食物网越 ,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 。
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东南部紧邻巴丹吉林沙漠,这里气候干燥少雨,地广人稀。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 )
A.物质循环途径多
B.生物的种类数量多
C.没有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
2.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 ( )
A.数量不改变
B.比例不改变
C.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平衡
D.数量暂时平衡
【答案】1.自我调节
2.动态
3.丰富 复杂 强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定的限度。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 因素,如洪涝等; 因素,如扩大工程建设等。
【答案】1.D 2.C
1.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 )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一般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 ( )
A.人工有效控制
B.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C.生产者数量最多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有
2.自然 人为
生态瓶的制作与探究(跨学科实践)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尝试制作一个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透明玻璃瓶内依次加入河泥、清水、水生植物、小鱼(肉食性)、小虾(草食性),密封并置于散射光下。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它由 成分(如空气、水等)和生物成分(如小鱼等)组成,从生物成分上分析,水生植物属于 ,小鱼属于消费者,它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加入河泥的目的是增加 。
(2)在该生态瓶中,小鱼与小虾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
(3)虽然环境条件适宜,但该生态瓶只维持了25天,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生态瓶中生物种类 ,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弱。
【答案】(1)非生物 生产者 太阳能 分解者
(2)捕食
(3)少
【真情境】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太空水族箱”也随之“入住”中国空间站,激发了同学们制作生态瓶的兴趣,于是他们开展了以下实践和探究活动。
(1)小青组选择玻璃瓶、金鱼藻、6条小鱼、塘泥等制作了水生生态瓶(上图),其中金鱼藻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和部分有机物;小鱼扮演的角色是 ,其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和 可作为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请根据评价标准对小青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评价
①容器无色透明; ②生态瓶内成分齐全;③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适当; ④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 ……优点: 建议:
【答案】(1)消费者 二氧化碳
(2)优点:容器无色透明,生态瓶内有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成分,还有水、氧等非生物成分
建议:生态瓶中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要适当
【合作探究】
讨论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吗
借用弹簧,演示模拟实验
1.正常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和超过限度的弹簧弹力的弹簧状态如何
2.把生态系统比喻为弹簧,请你说说这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什么启示
【答案】1.答:拉伸弹簧,超过弹性限度后弹力先增大,然后继续增大拉力,弹簧会被拉直,不能恢复为原来的形态。
2.答:生态系统能忍受一定的外来影响力,影响力解除就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正是由于具备了这种调节功能,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非洲草原上,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植物逐渐枯萎,草原鼠类会因为食物缺乏而减少,羚羊、斑马等草食动物会迁往他乡;雨季到来时,草原上的植物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开始大量繁殖,羚羊、斑马等会回迁,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
1.写出猫、老鼠和庄稼构成的食物链。
2.老鼠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
3.尝试着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
4.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答:庄稼→老鼠→猫。
2.答:不会,当老鼠的数量增加时,蛇、鹰也因为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数量增加,相反由于食物缺乏和天敌数量增加,老鼠数量会减少,草因老鼠数量的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老鼠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3.
4.答: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草原生态系统大都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的少。
1.讨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分别如何维持相对稳定
2.比较这两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讨论哪些因素能影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
【答案】1.答: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植物逐渐枯萎,草原鼠类会因为食物缺乏而减少,羚羊、斑马等草食动物会迁往他乡;雨季到来时,草原上的植物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开始大量繁殖,羚羊、斑马等会回迁,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通过自我调节,草原生态系统才能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食物网结构较复杂,即使其中的某种生物数量减少,该生物的位置也会被其他生物取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仍然能进行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答: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原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食物网结构较简单。适度放牧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如果过度放牧,就可能破坏食物网,甚至导致草原荒漠化。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越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也就越强。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草原上,有很多野兔和狼,野兔爱打洞破坏草地,狼既吃野兔又捕食羊。人们为了保护羊大量捕杀狼,结果发现草地上的草越来越少,而且由于缺少草,羊大量饿死。
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
答:草原会被破坏,变成一片沙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环境,比如大气污染等。排放污水使生态平衡失调;焚烧垃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喷药灭虫直接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1.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是什么
2.说一说你知道的破坏生态系统的事例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这么做
【答案】1.答: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大自然不合理地开发,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物种、大量施用农药或化肥等。
2.答: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因素,盲目扩大工程建设、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度放牧和砍伐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甚至可能毁灭一些生态系统。
3.答:秸秆禁烧、垃圾分类回收、爱护动植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