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业20 重点突破练(四)第1~8题,每题5分;第9~11题,每题6分,共58分。题组一 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应用1.T淋巴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它们参与某病原体引起的初次免疫应答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CD4+T细胞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B.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C.图中的T细胞都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图中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2.下列有关T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B.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攻击被病毒入侵的细胞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增强T淋巴细胞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能提高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力3.(2023·温州高二校联考)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如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抗原,进入乙细胞后被降解成氨基酸B.图示过程称为细胞免疫,能清除HPV病毒C.甲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其功能是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D.甲细胞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乙细胞坏死4.(2023·绍兴高二期中)如图表示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次免疫时,⑥可由②增殖分化而来B.图中至少有 3 种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C.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缺乏病D.①为溶菌酶,⑤为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5.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B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细胞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与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消化6.(2023·宁波高二期中)某病毒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病毒S蛋白的mRNA进入细胞内,最终激活免疫反应。如图示意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体内产生了Ⅲ和ⅤB.接种疫苗后,当该病毒侵入人体,Ⅳ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ⅤC.该病毒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D.该病毒mRNA疫苗对变异的病毒依然有效题组二 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7.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需立即摘除眼球,否则后果严重,其原因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致敏原B.不摘除受伤眼球,会引发自身免疫病C.②代表溶酶体酶D.④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8.(2023·温州高二期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记忆B细胞产生的抗体攻击肝细胞表面抗原的结果B.在该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C.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结果D.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形成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9.(2023·宁波镇海中学高二检测)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某研究成果表明,HIV也许可以通过形成一个三聚体构象(被称为 State1)躲避免疫系统的检测。探索 State1的结构,有助于人们防治艾滋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HIV增殖所需的模板、酶、能量、场所均来自其侵染的T淋巴细胞B.HIV可能通过改变三聚体构象躲避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特异性识别C.切断性接触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仅有的有效措施D.State1的发现为开发有效预防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10.(2024·宁波高二校考期末)生活中有些人养宠物(如猫)导致过敏反应,研究发现猫体内存在的致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F蛋白;生活中有些人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艾滋病,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最终患者死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对此免疫失调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D.HIV通过侵染辅助性T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不会分泌抗HIV的抗体11.(2023·嘉兴高二检测)CTLA-4和PD-1均为T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两者结构相似。科学家发现抑制CTLA-4能使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淋巴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功能。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TLA-4和PD-1功能可为降低免疫排斥提供思路B.人体内CTLA-4和PD-1相关基因表达过低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C.促进CTLA-4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人体识别自身突变肿瘤细胞的能力D.CTLA-4和PD-1的作用可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12.(18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遭受到传染病的困扰。请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专家估计,当今世界如果没有疫苗,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40~50岁左右,总人口不会超过10亿。这主要是因为在感染某种新的病原体之前,人体普遍缺乏针对该病原体的____________(填物质),致使传染病肆虐。(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当人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如果该病毒侵入人体,其免疫系统的记忆B细胞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染病毒后,患者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保卫人体的______________防线。现已查明新型冠状病毒侵染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原因是不同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不同。当新型冠状病毒侵染肺部细胞后,免疫应答产生的大量__________________涌入肺部,裂解靶细胞,使其病毒释放,释放出来的病毒进而被吞噬、消灭。清除新型冠状病毒需要依赖于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免疫过程。(5)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直接刺激下丘脑________________中枢,导致身体发热。(6)被治愈的感染者,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再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因为机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4分)(2023·舟山高二期中)图1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2为一种树突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___免疫,细胞A、B、C、D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图2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与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相结合,从而激活辅助性T细胞。(2)IgM和IgG是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两种抗体,血清中的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感染的指标。图3表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一般特征。据图分析,初次免疫主要产生________抗体。两种抗体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人体感染某种冠状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对某冠状病毒患者的三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表。密切接触者 甲 乙 丙IgM + — +IgG + + —注 “—”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从检测结果推测,甲、乙、丙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迟被感染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0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 18(IL-18)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处理方式如表,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表:组别 处理方式 0 h 12 h 24 h 48 h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③ 辐射损伤+ IL-18 0.239 0.265 0.279 0.269(1)已知IL-18是一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种)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________;从②③两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辐射会造成DNA损伤,科研小组进一步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由结果可知,IL-18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DNA损伤有____________作用。(4)综合上述资料,分析IL-18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中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20 重点突破练(四)1.C [辅助性T细胞是一种T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CD4+T细胞可以和吞噬细胞结合,可能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A正确;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能识别X物质,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B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将其呈递给CD4+T细胞,若CD4+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则其不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CD8+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接触,相当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诱导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可以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D正确。]2.D3.C [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HPV病毒释放出来后被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甲可导致含有HPV的靶细胞死亡,甲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甲细胞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乙细胞凋亡,D错误。]4.B [二次免疫时,③效应B细胞主要由④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也可以由②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⑥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A错误;图中的⑥细胞毒性T细胞、②B淋巴细胞、④记忆B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正确;⑤抗体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自身免疫病,C错误;①为细胞因子,⑤为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5.B6.B [注射该病毒mRNA疫苗之所以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注射mRNA疫苗后合成的抗原(病毒S蛋白)使体内产生了抗体(Ⅴ)和记忆B细胞(Ⅳ),A错误;Ⅳ为记忆B细胞,当病毒侵入人体,Ⅳ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Ⅴ(抗体),B正确;mRNA疫苗进入细胞是以胞吞方式进入,包裹mRNA的脂质与细胞膜融合后将mRNA释放到细胞质中,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注射mRNA疫苗后产生的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能无法识别变异后病毒的S蛋白,所以该mRNA疫苗对变异的病毒不一定有效,D错误。]7.B8.C [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其中细胞免疫发挥主要的作用,且细胞免疫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B、D错误。]9.D [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和逆转录酶来自HIV,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等来自其侵染的细胞,A错误;效应B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B错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切断这些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C错误。]10.D11.C [抑制CTLA-4会使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淋巴细胞,所以通过影响CTLA-4和PD-1的表达可能会降低免疫排斥,A正确;抑制CTLA-4会使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所以抑制CTLA-4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人体识别自身突变肿瘤细胞的能力,C错误;CTLA-4和PD-1均为T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需要接受相关信息才能发挥作用,所以CTLA-4和PD-1的作用可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12.(1)抗体 (2)迅速增殖,并分化出效应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免疫功能下降 (4)第一道 受体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或特异性) (5)体温调节 (6)记忆细胞(和抗体)13.(1)体液 细胞B和细胞C 特异性受体 (2)IgM 抗体的空间结构 (3)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 丙解析 (1)图1中物质Ⅱ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该过程代表的是体液免疫,其中细胞A、B、C、D依次为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辅助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即细胞B和细胞C。图2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与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从而激活辅助性T细胞。(2)图中显示,初次免疫主要产生IgM抗体。两种抗体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抗体的空间结构有关,因为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3)人体感染某种冠状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据此分析检测结果可推测,甲、乙、丙已被感染,因为甲体内两种抗体均已经出现,乙体内已无IgM抗体,但仍有IgG抗体,而丙体内出现的是IgM抗体;可见三者的感染顺序为丙最晚、乙最早,即最迟被感染的可能是丙。14.(1)抗体(或溶菌酶) (2)少 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抑制 (4)IL-18通过降低DNA损伤来抑制细胞凋亡解析 (2)依据单一变量原则来分析:②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IL-18;①②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辐射损伤。结合变量及实验结果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②③两组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分析柱状图可知,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DNA损伤程度增大,第③组的DNA损伤程度比第②组的小,说明IL-18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DNA损伤有抑制作用。(4)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且IL-18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DNA损伤有抑制作用,说明IL-18通过降低DNA损伤来抑制细胞凋亡。(共40张PPT)重点突破练(四)第四章 免疫调节<<<题组一 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应用1.T淋巴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它们参与某病原体引起的初次免疫应答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CD4+T细胞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B.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C.图中的T细胞都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图中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对点训练辅助性T细胞是一种T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CD4+T细胞可以和吞噬细胞结合,可能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A正确;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能识别X物质,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B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将其呈递给CD4+T细胞,若CD4+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则其不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CD8+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接触,相当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诱导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可以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2.下列有关T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B.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攻击被病毒入侵的细胞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增强T淋巴细胞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能提高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力√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免疫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A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被病毒入侵的细胞结合,诱导其凋亡,B错误;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记忆T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泌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C错误;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增强T淋巴细胞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能提高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力,D正确。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3.(2023·温州高二校联考)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如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抗原,进入乙细胞后被降解成氨基酸B.图示过程称为细胞免疫,能清除HPV病毒C.甲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其功能是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D.甲细胞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乙细胞坏死√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对点训练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HPV病毒释放出来后被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甲可导致含有HPV的靶细胞死亡,甲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甲细胞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乙细胞凋亡,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4.(2023·绍兴高二期中)如图表示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二次免疫时,⑥可由②增殖分化而来B.图中至少有 3 种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C.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缺乏病D.①为溶菌酶,⑤为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二次免疫时,③效应B细胞主要由④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也可以由②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⑥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A错误;图中的⑥细胞毒性T细胞、②B淋巴细胞、④记忆B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正确;⑤抗体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自身免疫病,C错误;①为细胞因子,⑤为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5.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B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细胞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与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消化√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麻疹病毒减毒形成疫苗,该疫苗是大分子物质,属于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A错误;初次接种该疫苗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发挥作用,可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体,B正确;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入侵的麻疹病毒与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6.(2023·宁波高二期中)某病毒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病毒S蛋白的mRNA进入细胞内,最终激活免疫反应。如图示意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体内产生了Ⅲ和ⅤB.接种疫苗后,当该病毒侵入人体,Ⅳ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ⅤC.该病毒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D.该病毒mRNA疫苗对变异的病毒依然有效√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注射该病毒mRNA疫苗之所以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注射mRNA疫苗后合成的抗原(病毒S蛋白)使体内产生了抗体(Ⅴ)和记忆B细胞(Ⅳ),A错误;Ⅳ为记忆B细胞,当病毒侵入人体,Ⅳ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Ⅴ(抗体),B正确;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mRNA疫苗进入细胞是以胞吞方式进入,包裹mRNA的脂质与细胞膜融合后将mRNA释放到细胞质中,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注射mRNA疫苗后产生的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能无法识别变异后病毒的S蛋白,所以该mRNA疫苗对变异的病毒不一定有效,D错误。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题组二 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7.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需立即摘除眼球,否则后果严重,其原因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致敏原B.不摘除受伤眼球,会引发自身免疫病C.②代表溶酶体酶D.④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①代表晶状体蛋白成为自身抗原物质,A错误;不摘除受伤眼球,自身抗原物质(如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攻击正常的眼球,引发自身免疫病,B 正确;②代表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C错误;④表示效应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分化,D错误。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8.(2023·温州高二期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由记忆B细胞产生的抗体攻击肝细胞表面抗原的结果B.在该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C.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结果D.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形成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对点训练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其中细胞免疫发挥主要的作用,且细胞免疫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B、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9.(2023·宁波镇海中学高二检测)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某研究成果表明,HIV也许可以通过形成一个三聚体构象(被称为 State1)躲避免疫系统的检测。探索 State1的结构,有助于人们防治艾滋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HIV增殖所需的模板、酶、能量、场所均来自其侵染的T淋巴细胞B.HIV可能通过改变三聚体构象躲避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特异性识别C.切断性接触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仅有的有效措施D.State1的发现为开发有效预防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对点训练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和逆转录酶来自HIV,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等来自其侵染的细胞,A错误;效应B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B错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切断这些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0.(2024·宁波高二校考期末)生活中有些人养宠物(如猫)导致过敏反应,研究发现猫体内存在的致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F蛋白;生活中有些人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艾滋病,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最终患者死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对此免疫失调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D.HIV通过侵染辅助性T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不会分泌抗HIV的抗体√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分析题意可知,猫体内的致敏原主要是唾液中的F蛋白,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即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A正确;猫体内的致敏原主要是唾液中的F蛋白,猫的舔毛会有唾液中F蛋白附着,该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B正确;HIV通过侵染辅助性T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HIV患者最终由于免疫系统被破坏而多死于恶性肿瘤等,感染初期,免疫系统仍会分泌抗HIV的抗体,D错误。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1.(2023·嘉兴高二检测)CTLA-4和PD-1均为T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两者结构相似。科学家发现抑制CTLA-4能使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淋巴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功能。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TLA-4和PD-1功能可为降低免疫排斥提供思路B.人体内CTLA-4和PD-1相关基因表达过低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C.促进CTLA-4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人体识别自身突变肿瘤细胞的能力D.CTLA-4和PD-1的作用可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抑制CTLA-4会使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淋巴细胞,所以通过影响CTLA-4和PD-1的表达可能会降低免疫排斥,A正确;抑制CTLA-4会使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所以抑制CTLA-4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人体识别自身突变肿瘤细胞的能力,C错误;CTLA-4和PD-1均为T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需要接受相关信息才能发挥作用,所以CTLA-4和PD-1的作用可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2.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遭受到传染病的困扰。请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专家估计,当今世界如果没有疫苗,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40~50岁左右,总人口不会超过10亿。这主要是因为在感染某种新的病原体之前,人体普遍缺乏针对该病原体的_____(填物质),致使传染病肆虐。(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当人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如果该病毒侵入人体,其免疫系统的记忆B细胞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综合强化抗体迅速增殖,并分化出效应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感染病毒后,患者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保卫人体的_______防线。现已查明新型冠状病毒侵染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原因是不同细胞膜表面的_____不同。当新型冠状病毒侵染肺部细胞后,免疫应答产生的大量__________________涌入肺部,裂解靶细胞,使其病毒释放,释放出来的病毒进而被吞噬、消灭。清除新型冠状病毒需要依赖于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过程。综合强化免疫功能下降第一道受体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或特异性)1234567891011121314(5)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直接刺激下丘脑_________中枢,导致身体发热。(6)被治愈的感染者,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再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因为机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综合强化体温调节记忆细胞(和抗体)123456789101112131413.(2023·舟山高二期中)图1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2为一种树突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综合强化(1)图1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免疫,细胞A、B、C、D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图2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与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上___________相结合,从而激活辅助性T细胞。体液细胞B和细胞C特异性受体综合强化图1中物质Ⅱ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该过程代表的是体液免疫,其中细胞A、B、C、D依次为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辅助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即细胞B和细胞C。图2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与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从而激活辅助性T细胞。1234567891011121314据图分析,初次免疫主要产生_____抗体。两种抗体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_______________有关。(2)IgM和IgG是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两种抗体,血清中的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感染的指标。图3表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一般特征。综合强化IgM抗体的空间结构1234567891011121314综合强化图中显示,初次免疫主要产生IgM抗体。两种抗体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抗体的空间结构有关,因为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1234567891011121314(3)人体感染某种冠状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对某冠状病毒患者的三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表。综合强化密切接触者 甲 乙 丙IgM + — +IgG + + —注 “—”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从检测结果推测,甲、乙、丙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迟被感染的可能是____。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丙1234567891011121314综合强化人体感染某种冠状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据此分析检测结果可推测,甲、乙、丙已被感染,因为甲体内两种抗体均已经出现,乙体内已无IgM抗体,但仍有IgG抗体,而丙体内出现的是IgM抗体;可见三者的感染顺序为丙最晚、乙最早,即最迟被感染的可能是丙。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综合强化14.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处理方式如表,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表:组别 处理方式 0 h 12 h 24 h 48 h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③ 辐射损伤+ IL-18 0.239 0.265 0.279 0.269(1)已知IL-18是一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种)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从②③两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强化抗体(或溶菌酶)少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1234567891011121314综合强化依据单一变量原则来分析:②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IL-18;①②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辐射损伤。结合变量及实验结果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②③两组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1234567891011121314(3)辐射会造成DNA损伤,科研小组进一步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综合强化由结果可知,IL-18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DNA损伤有_____作用。抑制123456789101112131412综合强化分析柱状图可知,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DNA损伤程度增大,第③组的DNA损伤程度比第②组的小,说明IL-18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DNA损伤有抑制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综合强化(4)综合上述资料,分析IL-18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中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L-18通过降低DNA损伤来抑制细胞凋亡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且IL-18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DNA损伤有抑制作用,说明IL-18通过降低DNA损伤来抑制细胞凋亡。12345678910111213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 重点突破练(四).docx 第四章 重点突破练(四).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