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 温带平原 B. 热带平原 C. 高山高原 D. 寒带内陆2.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A. 撒哈拉沙漠 B. 亚马孙平原 C. 南极半岛 D. 湄公河三角洲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下题。3.不是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农村的建设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 ④教育程度的提升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4.“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 上海市 B. 北京市 C. 四川省 D. 广东省根据“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完成各小题。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A. 8000 B. 10000 C. 6000 D. 45006.影响我国下列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 四川--水力资源 B. 山东--气候资源 C. 黑龙江--矿产资源 D. 内蒙古--水资源7.本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承载力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c B. c<b<a C. b<a<c D. a<c<b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各小题。8.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人口密度 B. 交通运输 C. 环境承载力 D. 移民意愿9.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0.从图中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格局来看,最接近()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田园模式11.图中可能为高级居住区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21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 甲、丁 B. 乙、丁 C. 乙、丙 D. 甲、丙13.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主要目的是 ( )A. 抑制私人出租车 B. 优先发展公交车C. 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 减少就业压力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活动A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B. 活动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C. 活动C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D. 活动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付租水平高15.若A是商业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商业区用地面积虽少,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B. 商业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C. 中心商务区内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明显分区D. 商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不大,居住人口最稠密16.目前,我国部分大城市周边出现了一些“睡城”。“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虽然人口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上班、购物。据此完成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睡城”的出现有利于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B. “睡城”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C. 在“睡城”周边地区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睡城”的可持续发展D. 我国大城市周边“睡城”的出现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题。17.图中等值线a、b、c的大小关系是A. a>b>c B. a< b< c C. a=b>c D. a>b=c18.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条件 B. 交通条件 C. 人口分布状况 D. 早期商业活动厦门主岛以外的集美学村分布着大量别具一格的“嘉庚建筑”,被形象的描述为“穿西装,戴斗笠”。下图为当地“嘉庚建筑”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影响该建筑屋顶形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20.“嘉庚建筑”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A. 御外凝内 B. 顺应自然 C. 中西合璧 D. 长幼有序2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下图分别为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四合院、云南竹楼景观。读图回答下题。 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 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C. 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 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如图为城镇化进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22.下列有关城镇化甲阶段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 城镇化水平较高,增长趋缓C. 城区出现劳动力过剩等问题 D. 环境恶化,出现了逆城镇化23.乙阶段是城镇化进程中的(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再城镇化24.目前,城镇化进程处在甲阶段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巴西 C. 埃塞俄比亚 D. 中国25.城市各功能区中,早晚人口流动较大,昼夜人口差异最大的是( )A. 行政中心区 B. 中心商务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据此完成各小题。26.通常被用来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指标是( )A. 城市人口总量 B. 城市的数量C. 城市的用地规模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7.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B. 世界超大城市多在发展中国家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以城市人口向乡村人口迁移为主D. 一些地区城市地域连成一片,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读“城市化不同阶段人口比重图”,完成各小题。28.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③29.城市化发展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工业大量集中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30.如果你是特大城市的市长,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拟采取的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②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控制运行机动车辆总数量③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出本市和本地区④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档次住宅,建筑物高大且稠密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的“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21年的春运时间从1月28日开始,持续40天左右。如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1)指出影响我国春节前后人口流动因素的差异。(2)简述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3)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的人口迁移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俄罗斯人口2000年为1.466亿,2007年为1.428亿,到2017年为1.445亿。下图示意俄罗斯2017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的空间分布。 (1)根据材料简述2000年以来俄罗斯人口的增长特点。(2)据图概述2017年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3)简析甲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33.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功能区是______,②功能区是______,③功能区是______。(2)a、b、c、d四处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 是______,分析其作为高级住宅区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城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建设钢铁工业基地,其最佳地点应选择在______,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4.如图为某国家某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a和图b表示该城市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该城市1990年至2020年的发展变化特点。(2)由该城镇化发展特点可推测出该国家可能是 ______ (填“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概括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______ 。(3)说出该城市的发展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案1~2.【答案】A、D3~4.【答案】B、C567【答案】D、D、C89【答案】C、D1011.【答案】B、C1213【答案】D、C1415.【答案】B、D16【答案】C1718【答案】A、B1920答案】A、C21【答案】D222324【答案】C、C、D25【答案】B2627【答案】D、C282930【答案】C、A、A31.【答案】故答案为:2分(1)春节前:社会传统文化因素;春节后:经济因素。4分(2)1949~1986期间人口迁移主要流向:为有组织的人口迁移,主要从城市迁往乡村、边疆,支援生产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迁移以自发为主,主要流向:内地流向沿海;农村流向城市;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4分(3)对于迁入区: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加大社会治安治理难度等问题。对于迁出区:造成劳动力流失;加大了与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等。2分32.【答案】(1)特点:先降低后增加,人口增长缓慢。3分(2)分布特征: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4分(3)自然原因:甲半岛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全年降水较少;河流结冰期长;沼泽广布,多冻土;生物多样性少,植被生长期短等。3分33.【答案】(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4分(2)d;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污染较小4分(3)乙;接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和铁路交通便利;靠近铁矿,原料充足34 故答案为:2分(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积增加;城区主要向沿海方向扩展。4分(2)发展中国家 特点: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发展速度快。4分(3)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促进城乡全面发展;增强区域社会和谐;有效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地理4月月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