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学 分析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本课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二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教学 目标 责任意识: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 政治认同: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重点 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难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故事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宋朝名将岳飞的故事。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自幼便立下报国志向。岳母为了激励他,还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率领岳家军多次击败金军,收复失地,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最终却遭到了奸臣秦桧的陷害,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的故事千古传诵,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让学生思考岳飞的故事为什么千古传诵。 因为岳飞具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容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65—66页的生活观察。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点拨:精忠报国—爱国;荆轲刺秦王—勇敢;孔融让梨—谦让;等等。 知识总结: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2.播放视频《扇枕温席》。 思考:这则故事蕴含了怎样的传统美德 点拨:孝悌之道。 3.展示教材第66页的探究与分享。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思考: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点拨:“梨子虽然无主,但我的心不能无主。”意在说明我们要懂得礼义廉耻,坚持正确的是非、善恶、荣辱标准。 4.展示教材第67页的相关链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 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 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 信,指讲诚信。 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 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 廉,指廉洁奉公。 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涵,并努力践行这一中导 与 学 过 程 华传统美德。 5.展示崇德向善的有关名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晏子春秋·杂上》 思考:这些名言名句讲述了什么道理 点拨:要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6.展示教材第67页的阅读感悟。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思考:为什么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点拨:(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2)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展示文天祥被俘慷慨就义的故事。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率军抗元。在被元军俘虏后,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屈服,多次严辞拒绝劝降。他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最终,文天祥慷慨就义,他的事迹和《正气歌》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爱国佳话。 思考:文天祥具有怎样的传统美德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一美德 点拨:(1)文天祥具有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2)①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②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8.展示范仲淹心系百姓疾苦和国家兴亡的故事。 北宋时期,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著称于世。他出身低微,但凭借才华和努力考中 进士,历任多职。范仲淹在任官期间,始终心系百姓疾苦和国家兴亡。他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政治、减轻民众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等。即使在被贬黜和患重病的情况下,他仍然不忘忧国忧民,坚持兴农办学、改善民生。 思考:范仲淹具有怎样的传统美德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一美德 点拨:(1)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2)①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②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知识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学 反思 本课时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懂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结合了一些经典故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提升道德修养。2.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2.难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自主学习】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 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 ,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进行 的宝贵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 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 的荣辱观念; 的社会风尚; 的爱国情怀; 的担当意识。3.中国人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的标准是 的荣辱观念。4.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 的优良传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 。5.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 、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6.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 ,为天下人谋幸福。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7.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有何重要性?8.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容?【课时达标】1.孔融让梨、三顾茅庐、管鲍之交等是流传至今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华传统美德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③评判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 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许衡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礼义廉耻荣辱观已成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②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③礼义廉耻荣辱观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④只要遵守道德要求,就能够成为有学问的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这一事例让我们感悟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团结友爱、敬业乐群 B.行已有耻、向上向善C.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D.自我省察、孤芳自赏4.据统计,在 2020年至2023 年,有3876 名顶尖科学家回到了祖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行为启示我们要( )①树立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②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联系在一起③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牺牲自己的一切④努力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大国工匠”何小虎,从基层一线操作工干起,锚定液体火箭发动机心脏“精刻师”目标,苦干加巧干,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设备、挖掘新潜能,破解了发动机“卡脖子”的难题,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了贡献。我们要学习他( )①坚持创新,拒绝国外技术②为了国家,舍弃个人追求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④担负起了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热爱祖国 勇于担当】2024年1月中央宣传部授予南昌舰“时代楷模”称号,山东“95后”姑娘徐文茜作为南昌舰的第一名女操舵兵,备受关注。远海航行时曾遇外舰挑衅,她频繁转向,防止外舰穿越我国编队,当被问及是否想过可能发生碰撞 她说:“干就完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包括生命。”徐文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用青春和汗水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徐文茜的事迹温暖了许多人,你从她身上汲取到哪些成长的力量 参考答案1.C 2.A 3.C 4.B 5.D6.答案:(1)我们要学习徐文茜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2)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3)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9张PPT)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1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1.2024年9月20日是第22个“公民道德宣传日”。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的目的有( )①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经济支持 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③有利于传承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④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层训练 提升素养D2.(漫画组合)下列漫画中的行为,彰显了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3.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救援人员分秒必争,全力以赴。他们是广大人民学习的榜样。这反映了( )A.在地震中救援的志愿者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B.向英雄学习,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C.有羞耻心能让我们实现青春的梦想D.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D4.毛泽东立志为中华民族强盛而献身,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伟人身上传递出的美德有(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下列古语与其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不匹配的是(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尊敬老师的高尚品德D.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C6.2024年4月1日,某市开展的青少年“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在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举行。这一活动意义在于( )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②激励青少年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④培养青少年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7.非连续性文本: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两幅漫画分别讲述的是哪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答:负荆请罪、精忠报国。(2)请简要说明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答: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导学案.docx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案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docx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课堂习题课件.pptx 黄香温席的故事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