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试卷共7页。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班级和考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特别提示:本试卷标注“单选”的试题指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标注“不定项选择”的试题指每题应选一个或多个选项,全部选对得3分,漏选可得部分分,错选不得分。1. “走近”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发育形成。以里孜和米林县派镇为界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流域内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宽谷江边的沙丘、沙垄、沙山等随处可见。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大拐弯处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2024年12月,中国政府核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开发。(1)雅鲁藏布江是因地处亚欧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_______边界,地质史上地壳运动剧烈形成大断裂发育形成。(2)某研究小组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为雅鲁藏布江流域设计灾情监测系统。6—9月需要重点关注的数据是_______。(单选)①坡度②降水量③海拔④径流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雅鲁藏布江河水补给季节变化明显,推测影响其变化的主要补给形式有_______。(不定项选择)A. 冰川融水 B. 地下水 C. 大气降水 D. 积雪融水(4)走近雅鲁藏布江河谷,可以看到河漫滩型沙丘独特的自然景观,其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单选:A.风力堆积,B.流水沉积,C.风化侵蚀),下列示意图符合河漫滩型沙丘形成过程排序的是_______(单选: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适合观赏图中加查—米林河段河漫滩型沙丘的最佳时间段是_______(单选:A.7—9月,B.12—次年2月,C.4—6月),(5)雅鲁藏布江上、中、下游自然环境差异比较大,推测自上游至下游沿途植被的数量、种类在空间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___,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6)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可以看到从热带雨林带到极地寒冻带的最为完整丰富的垂直自然带。分析该地区谷地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的原因。(7)若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附近修建水电站,评价选址的自然条件。2. 乌干达发展迎“东风”:乌干达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薄弱,全国约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乌干达在多领域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支持,创建了如中乌姆巴莱国家工业园,水稻高产示范区等,同时带去了如“稻田养鱼”等技术,助力该国粮食安全。2023年,首个“鲁班工坊”在乌干达工业研究院成立,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师资培训,提供实训设备。近年来,乌干达开发的自然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中国游客。(1)与大致相同纬度的非洲西部相比,乌干达以_______地形为主,因此这里的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形成了_______为主的自然景观,呈现出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2)中国在乌干达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________。(单选)A. 增加粮食作物品种 B. 提高粮食产量 C. 抵御水旱灾害威胁 D. 扩大种植面积(3)中国援助乌干达建设“鲁班工坊”,对其主要影响有_______(单选)①推动产业升级②提高城镇化率③提供人才支撑④改变市场需求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4)某企业代表在乌干达考查期间,于6月21日上午拍下了一幅中乌姆巴莱工业园照片(图2),根据影子推断其拍摄时的镜头朝向最可能是_______方向。(单选)A. 西南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北(5)布温迪国家公园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游客,推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单选)A. 距离首都近交通便捷 B. 有独特的古建筑文化C. 旅游设施完善 D. 有珍稀的野生动物(6)“稻田养鱼”是中国在乌干达农业合作中传授的重要技术之一。据图3阐述“稻田养鱼”对提高乌干达粮食安全的意义。3. 乌海的“重生”:乌海位于内蒙古西南部,上世纪50年代起,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2011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24年8月,乌海市乌达煤矿位于煤层之中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了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被称为“植物庞贝城”。据考证,该植被化石存于火山凝灰岩内。乌海毗邻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内蒙古目前规模最大葡萄种植基地,葡萄种植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乌海葡萄”获得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产业转型路上,其中“乌海葡萄酒”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名片。(1)作为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主要影响了乌海市的_______。(单选)A. 产业规模 B. 产业布局 C. 生产方式 D. 空间结构(2)保存“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的火山凝灰岩,形成于图3中的_______(单选:A.①,B.②,C.③)过程,可以推断地质史上这里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当时,动物界在演化史上出现了一次飞跃,能为此提供证据的是_______(单选:A.恐龙出现,B.三叶虫和笔石发展,C.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盛行)。(3)在煤炭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乌海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下列属于造成其生态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包括_______。(不定项选择)A. 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 B. 昼夜温差大C. 土地荒漠化表土易流失 D. 降水量少且年际变化大(4)乌海市把葡萄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特色之一,分析该地发展葡萄产业的区位优势。(5)结合葡萄种植产业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其合理性。4. 深中通道的建设:深中通道连接了被誉为“中国硅谷”的超大城市深圳和国家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城市中山,其采用“东隧西桥”的方式,是当前世界上“桥、岛、隧、水下互通”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2024年6月30日全线通车后,深圳与中山之间的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内,将逐步构建起“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深中经济合作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2023年中山和深圳产业结构、面积、人口比较表三次产业结构比 面积(km ) 常驻人口(万)中山 2.4:51.1:46.5 1783.85km 44582深圳 0.1:37.6:62.3 1997.47km 1779.01(1)深中通道跨海集群工程设计体现了海洋空间资源具有_______特点。(不定项选择)A. 立体性 B. 连通性 C. 均衡性 D. 特殊性(2)深中通道采用“东隧西桥”方案,根据材料推测东段采用隧道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单选)A. 避开中华白海豚核心区 B. 抵御气象灾害C. 保障船只航行和飞行安全 D. 节约工程成本(3)西段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核心组成部分,某高中地理学习小组设计了对伶仃洋大桥风险评估的地理调研活动,按照下列步骤完成其中部分调研记录。①_______(单选:A.基岩,B.淤泥质,C.生物);②_______(单选:A.,B.,C.;③_______(单选:A.赤潮,B.波浪,C.风暴潮);④_______(单选: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4)据研究,与50多年前相比,位于伶仃洋河口湾的虎门潮差增大,推测其主要原因是______(单选)A. 海平面上升 B. 河口湾形态发生变化 C. 河流径流量增大 D. 河流含沙量增加(5)“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有助于区域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交通运输、产业协同、资源禀赋等角度说明理由。5. 渤海海冰的调查开发:2025年1月4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从广州出发,开展国内首次在冬季对渤海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渤海冰期大约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cm厚。实验结果表明,海水成冰后其盐度均有明显下降。在寒冷年份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潜在可利用储量可达1000亿m3,正常年份也可达410亿m3。目前采用的脱盐技术,存在单机产量低,能耗高,或脱盐周期长等特点。(1)科考船前往渤海冰区,要途径南海、东海、黄海。与其他三个海区相比,渤海海区盐度平均值最低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不定项选择)A. 降水量大,蒸发量小 B. 海域相对封闭,与外海高盐度海水交换少C. 平均水深较浅,多条河流汇入 D. 冬季结冰,海水盐度降低(2)根据材料可以推测出,甲地______。(单选)①年平均盐度比乙地低,主要与河流径流有关②年平均盐度比乙地高,与季风影响有关③夏季等盐度线总体向渤海中部方向弯曲④夏季等盐度线总体向渤海海岸方向弯曲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3)据调查,今年渤海海冰较2024年同期偏轻。2024年初渤海海冰总面积异常增加与北方暴雪有关,直接导致这种灾害现象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单选)A. 反气旋 B. 冷锋 C. 暖峰 D. 寒潮(4)正月新春期间,“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在渤海逐冰而行,下图为当地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最能表示考察船所在区域太阳辐射量变化的是_______。(单选)A. ① B. ② C. ③ D. ④(5)科考队员进行冰下海水采样分析研究。据图归纳辽东湾海冰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丙、丁两地中海冰厚度较大的地点,说明主要原因。(6)海冰影响局部区域的气候环境。填空完成海冰增加对渤海地区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构图。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_,Ⅳ______。(7)近年来,针对“开发海冰淡水资源”来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的可行性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此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参考答案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试卷共7页。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班级和考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特别提示:本试卷标注“单选”的试题指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标注“不定项选择”的试题指每题应选一个或多个选项,全部选对得3分,漏选可得部分分,错选不得分。【1题答案】【答案】(1) ①. 印度(印度洋) ②. 消亡(碰撞) (2)D (3)ACD(4) ①. A ②. C ③. B(5) ①. 增加 ②. 从上游至下游,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差大;由西向东降水呈增加趋势,温差大,水热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6)这里山高谷深,海拔较低,谷地冬季温度较高;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着大峡谷长驱直入,为这一区域带来了丰沛的水汽,年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景观。(7)有利条件:夏秋季冰雪融水补给大,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水能丰富。不利条件: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流量小,水量不稳定;位于峡谷地带,生态脆弱,地质条件复杂,易诱发地质灾害,修建难度大。【2题答案】【答案】(1) ①. 高原 ②. 热带稀树草原 ③. 非地带性(2)B (3)A(4)C (5)D(6)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可以摄取杂草、浮游生物、害虫等,有助于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鱼的排泄物可作为肥料滋养水稻,鱼翻动泥土,能为水稻提供土壤养分和氧气,提高耕地肥力,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稳定水稻产量;水稻为鱼类遮荫,降低水温,净化水体,优化稻田生态环境。对于提高乌干达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3题答案】【答案】(1)B (2) ①. B ②. 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③. C(3)CD (4)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累积,品质较高;离黄河近,水源充足;种植经验较丰富;临近宁夏葡萄酒产区,以及呼和浩特等大城市,市场前景广阔;有政策扶持。(5)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葡萄,通过各种加工环节,形成多种农副产品,开发葡萄园观光旅游,发展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沼渣发展沼气,用于酒庄供热或发电,沼渣沼液还田,保持土壤肥力,废水经过处理用于葡萄园滴灌,有利于环境保护。【4题答案】【答案】(1)ABD (2)C(3) ①. B ②. A ③. C ④. A (4)B(5)深中通道的建成缩短了两地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使深中两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促进两地技术、人才等交流:可以加快深圳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中山市承接产业转移,并结合自身特色进一步优化制造业,深化两地产业分工,实现区域内产业转型;深圳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而中山市相对人口密度小,人均土地资源丰富,有助于两地协调拓展生产空间,推动深中经济合作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5题答案】【答案】(1)BC (2)A (3)B (4)B(5)辽东湾海冰厚度分布不均,总体由南向北增加;海冰厚度丙地比丁地大。原因:丙地靠近海湾内,水深较浅(离陆地近),水体热容量相对较小,冬季降温快,易冻结;附近有海河,大量淡水注入降低附近海水盐度,有助于加速结冰。(6) ①. 减少 ②. 蒸发 ③. 热量 ④. 水汽(7)可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渤海冬季海冰资源丰富,可开采量大;结冰后海冰盐度低,且越靠近海岸,平均盐度越低,开采便利等。不可行:海冰资源受季节、气象条件的影响,资源量存在季节性,不能保证稳定开采;海水淡化成本高;海冰淡化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对沿海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