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3-24七年级下·云南曲靖·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①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③”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③,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④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兰蕙丛出,莳⑤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减)
【注】①薄丛:草木聚生处。②遁世 无闷: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③蔼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④含章:含美于内。⑤莳:栽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乃尽知其族 尽:
(4)盖兰似君子 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3.甲文作者主要写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写“牡丹之爱”和“菊之爱”又有何作用呢?
4.甲文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乙文中的兰“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他们分别体现了君子怎样的品质?
(23-24七年级下·广东广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岔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密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诵④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到;等到。④倍诵:“倍”通“背”,背诵。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
C.患记问不若人 未若柳絮因风起 D.乃终身不忘也 尊君在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无他,但手熟尔。
(2)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的个性。
B.甲文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责问显然与卖油翁的态度有关,是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
C.甲文详写陈尧咨射箭,然后由此引出射箭和酌油都是凭手熟而达到的高超技艺:详略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D.乙文中司马光相信勤能补拙,采用多读多思的学习方法,最终学有所成。
8.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画出两处断句。
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9.甲乙两文主题思想上有共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3-24七年级下·河北廊坊·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①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②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①哂:微笑,讥笑。②缒:悬绳而下,这里指下坠。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但微颔之 颔:
(2)康肃笑而遣之 遣:
(3)老翁顾童子曰 顾: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12.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卖油翁和陈尧咨这场矛盾冲突产生和化解的前因后果,下面是几个同学的发言,他们说得有道理吗?任选其一说明理由。
李同学: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卖油翁的态度上。
王同学: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也在卖油翁的语气态度上。
赵同学:卖油翁用小绝活和类比的方法化解了这场冲突。
张同学:陈尧咨通达爽快也是化解矛盾的一个原因。
13.小人物也有大智慧,他们用自身展现的优秀品质引导我们修身养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说说你从选文中的两位老翁那里获得了什么启示。
(23-24七年级下·湖北咸宁·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陆象先与知章甚相亲善,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①,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②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③,无复规俭,自号“四明狂客”,遨游里巷。醉后属词④,动成卷轴,文不加点⑤,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⑥,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旧唐书贺知章传》)
(【注释】①离阔:阔别;②鄙吝:浅俗;③纵诞:放纵不羁;④属词:写作;⑤文不加点:文章写得好,不需要修改。⑥笺翰:纸张笔墨。)
14.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表格中加点文言词语。
文言字词 联系点 方法提示 解释
以我酌油知之 偏旁“勺”,表意 字形判断 (1)
皆倾慕之 ①倒下②钦佩③用尽④倒出来 查看字典 (2)
则鄙吝生矣 生根发芽 联系词语 (3)
共传宝之 宝:原作名词,宝贝。此处作动词。 词性活用 (4)
15.句中“而”有转折意味的一项是( )
A.释担而立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康肃笑而遣之
16.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17.翻译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8.甲文中,卖油翁以“ ”(摘录原文)和“微颔之”的神态动作表达出对陈康肃公射术的态度;乙文中,陆象先认为与贺知章交往能够 (组织语言作答)。
19.乙文中,言论倜傥的贺知章性情放纵不羁,还在 和 两方面表现出突出的才华。
(23-24七年级下·福建泉州·期中)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甲】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①,长而益精。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②。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③,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节选自《木兰从军》)
注:①骑:骑马。②当行:在征发之列。③驱驰:策马疾驰。
20.释其词·走进文本:请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见往事耳 课内积累 (1)见:
少习骑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练习;②习惯;③熟悉。 (2)习:
度黑山 关联教材: 关山度若飞 (3)度:
长而益精 关联成语:精益求精 (4)益:
21.品其诗·理解内容:下列对《木兰诗》有关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手法写出战况激烈和战争持久。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确数。
22.读其文·明确句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两处)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23.明其义·疏通文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24.析其人·表达感受:如果从《孙权劝学》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语段概括说明理由。
25.取其精·分析手法:甲乙丙三篇古诗文在详略安排上都独具匠心,请结合语段内容分别加以说明。
(23-24七年级下·四川眉山·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归田录》)
【乙】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①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②相联如胠篋③,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众服为确论,皆服其技精。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①喻皓 :人名;②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③胠篋:打开的箱子。
2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微颔之(然而) B.乃以瓦布之(于是,就)
C.众服为确论(正确的言论)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27.对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B.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C.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D.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8.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故事,说明技艺专长,也在熟能生巧的道理,不需骄傲自满。
B.对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却显示不屑的样子,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在陈尧咨射箭技术不精。
C.乙文中“笑”,体现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从侧面突出了喻皓修建本领的高超。
D.两篇文章都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描写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2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23-24七年级下·广东汕头·期中)【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 )
(2)康肃忿然曰( )
(3)以钱覆其口 (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因曰: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选自《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尔安敢轻吾射 /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3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陈 尧 咨 善 射 百 发 百 中 世 以 为 神 常 自 号 曰 “小由基”。
34.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康肃公)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你觉得陈尧咨的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 请谈谈你的理解。
(23-24七年级下·福建三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④甲尔。”
(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④属思:思考,构思。
3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6.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B.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C.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D.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38.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3-24七年级下·江苏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卖油翁》,有删节)
【乙】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①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③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④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池北偶谈·詹懋举以工为师》,有删节)
【注释】①适:恰好,正巧。②一过:一遍。③诘:询问,追问。④囊:用袋子装。
3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
(2)若议其善否者 若:
(3)惟手熟尔 尔:
(4)因请观之 因:
40.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4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42.有人用下面这段话评价【甲】文中陈康肃和【乙】文的詹懋举。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北海若①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②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③于时也;曲士④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注释】①北海若:海神。②虚:同“墟”,生活的地方。③笃:受困。指形状像桥的石凳。④曲士:乡里的读书人。
43.(23-24七年级下·山东淄博·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治大风方
苏轼
钱子飞有治大风①方,极验,常以施人。一日梦人自云:“天使以此病人,君违天怒,若施不已,君当得此病,药不能愈。”子飞惧,遂不施。吾以为药有效者,则是天不能病。子飞不察,为梦所胁。若余则不然荀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家有一方,能下腹中秽恶,在黄州试之,病良已。今后当常以施人。
(选自《东坡志林》,有删改)
【注】①大风:一种风疾。
(1)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方法 解释加点词语
结构对照法 上句:[有仙则名] 名:出名 下句:[有龙则灵] 灵:①
勾连成语法 [形影不离][无案牍之劳形] 形:②
课内迁移法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日梦人自云] 云:③
查阅字典法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施”的常用释义:散布;施加;给予;摆放。 [今后当常以施人] 施:④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 余 则 不 然 苟 病 者 得 愈 愿 代 受 其 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子飞不察,为梦所胁。
(4)两文都体现了作者的“德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刘禹锡和苏轼“德馨”的具体表现。
(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戴嵩①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生》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④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注】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③宝:珍藏。④拊(fǔ)掌:拍手。⑤搐(chù):紧缩。
44.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一日曝书画 (4)尾搐入两股间
4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处士笑而然之。
47.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23-24七年级下·云南昆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48.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见往事耳
③孰若孤 ④可爱者甚蕃
49.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0.劝说是一门语言艺术,从选文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
51.从“莲”、“菊”、“牡丹”中任选一种,在积累的古代诗词中选取两句与之相关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3-24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担,与关羽为邻,将以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暂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甚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
52.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一处)
吕 将 军 功 名 日 显。
53.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但当涉猎( )
(2)及鲁肃过寻阳( )
(3)过蒙屯下( )
(4)或说肃曰( )
5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 遂往诣蒙。
55.【甲】文中“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乙】文中对鲁肃的叙写有两处照应“大惊”。请写出这两处内容。
56.【甲】【乙】两文结尾都写到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作用?
(23-24七年级下·湖北荆州·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①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宝:珍藏。②戴嵩:唐朝画家。③拊(fǔ)掌:拍手。④搐(chù):紧缩。⑤掉尾:摇着尾巴。
5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3)一日曝书画 (4)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5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59.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处士笑而然之。
60.小宇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23-24七年级下·陕西安康·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节选自《日喻》)
6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睨之久而不去( ) (2)康肃忿然曰( )
(3)则虽壮( ) (4)故北方之勇者( )
6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其一犬坐于前 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
6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23-24七年级下·江苏徐州·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①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②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有田舍翁,家资殷富,而累世不识之乎。于是延师教之。师书一,教之曰:一;书二,教之曰:二;书三,曰:三。其子见之,欣欣然投笔自喜曰:“儿得矣,儿得矣。”父见之,深喜。遂辞师。明日父命子治状延姻友宴饮。子诺。然久不见其子。父乃趣之,子恚曰:“天下姓氏夥(huǒ)矣,奈何姓万,儿自晨至中,才完五百画矣!”
(选自《笑林广记》)
6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但手熟尔 熟
(2)轻吾射轻
(3)欣欣然 欣欣然
66.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明日父命子治状延姻友宴饮
6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天下姓氏夥矣,奈何姓万。
68.【甲】选文中①②两处“手熟”所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①处指: ②处指:
(23-24七年级下·河北保定·期中)旅行者都想去探访神秘的桃花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①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老子《道德经》)
【丙】
滁③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④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⑤。而孰知上⑥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⑦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①什伯:古代兵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泛指军队基层队伍;超过十倍、百倍,言极其多。②重死:重视死亡,也就是说珍惜生命。③滁:滁州。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⑤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⑥上:皇上。⑦涵煦:滋润化育。
6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具答之 具:
(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徙:
(3)自唐失其政 自:
7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
71.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桃花源中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B.【乙】文主张国家要小,疆域不要大,远离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
C.【甲】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乙】文让老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邻国之间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72.【甲】【乙】两文中,作者想象的“理想国”有什么相似之处?
73.【甲】文中的桃花源中人与【丙】文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其形成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23-24七年级下·甘肃兰州·期中)小兰和小州发现,自古以来无论男女皆有爱国之心。让我们通过品读古诗古文,进行深入的文学思考。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材料二】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材料三】
明史钞略(节选)
呼良朋,字汝兰,号益斋,镇东人。从戚继光御倭,战海上,数立功,累迁广西总兵。奉命征府江。以二万人为四队,绝险并进,斩虏贼数千。进击诸支洞,尽平之。当是时微①良朋两粤道路几绝。又念江岸纡阻,林菁蒙密,易以薮②奸。乃置戍建堡,分田给饷,贼无所凭怙于其间。令戍刊蒙翳③,治桥梁,邮置亭馆,络绎不绝。两江之间,往来如砥。
【注】①微:如果没有。②薮(sǒu):人或物聚集的地方。③令戍刊蒙翳:让戍卒砍伐现天蔽日的杂树。
7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材料一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7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文言语句 方法 解释
赏赐百千强 语境推断法 (1)强:
对镜帖花黄 指出通假法,如:尊君在不(同“否”)。 (2)帖:
又念江岸纡阻 查阅词典法:①思考,考虑;②诵读;③念头,想法;④爱怜。 (3) (填序号)
分田给饷 查阅词典法:①把,将;②替,为;③被,表示遭受;④交付,送与。 (4) (填序号)
76.将材料三画横线的句子断句,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
B.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
C.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
D.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
77.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以二万人为四队,绝险并进,斩虏贼数千。
78.材料一、二、三的主人公都曾在边塞面对外敌,请结合内容,分别概括人物形象。
(23-24七年级下·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变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清]袁枚《卖蒜老叟》)
[注]①揶揄(yé yú):出言嘲笑、讽刺。
7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无他,但手熟尔 尔:助词
B.尔安敢轻吾射 轻:轻视
C.叟能如是乎 是:这,这样
D.卒不肯告人姓氏 卒:死
8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拳打砖墙
B.但微颔之 但见杨双膝跪地
C.康肃笑而遣之 垂死之年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
8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断句,请用“/”划出。
杨 大 怒 招 叟 至 前 以 拳 打 砖 墙 陷 入 尺 许。
8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83.甲乙两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两个故事中分别得到的启示。
(23-24七年级下·辽宁本溪·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8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亦不肯以明日有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故必忙里愉闲而为之
C.士别三日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D.权谓吕蒙曰 谓有明日可补
8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8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看 后 用 朱 笔 圈 批 日 必 了 此 功 课 为 佳
87.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
88.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23-24七年级下·四川内江·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完成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①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意动用法)之,稍稍②宾客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④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①收族:团结宗族。收:聚,团结。②稍稍:渐渐。③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④扳:通“攀”,牵,引。
8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有所益 益:好处 B.即书诗四句 书:书写(动词)
C.非复吴下阿蒙 复:再 D.辞以军中多务 辞:言辞
9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蒙乃始就学 乃取依葫芦置于地
C.结友而别 康肃笑而遣之 D.仲永之通悟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乙文记叙了方仲永几岁时是天才,拿笔就会作诗,后来“泯然众人”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善于刻画人物,都主要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来生动地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D.甲文吕蒙读书的故事证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乙文方仲永的故事也证明了后天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92.翻译阅读文本中的画线句。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3-24七年级下·甘肃武威·期中)(一)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二)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关汉卿《陈母教子》)
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9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 ②以钱覆其口 覆: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 ④及守荆南回 及:
9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徐以杓酌油沥之
A.以刀劈狼首 B.静以修身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盖以诱敌
9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96.语段(一)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97.语段(二)中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要“碎其金鱼”?
(23-24七年级下·云南昭通·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9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龙则灵 灵: (2)无案牍之劳形 形:
(3)间有意欲起 间: (4)乃引客就观之 乃:
9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00.你怎样理解【甲】文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联系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101.【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各自的“室”,但表达的感情、情趣有何不同?
(23-24七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期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④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务行仁化: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⑤伎:同“技”。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0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释 (2)遣 (3)善
103.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10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甲文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朗读时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
C.甲文中“康肃笑/而遣之”这样断句是正确的。
D.乙文中“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这样断句是正确的。
105.甲乙两文在刻画陈尧咨时都运用了 描写,甲文还运用了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23-24七年级下·北京·期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⑥而过,翼若垂云。王注⑦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⑧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刘基《郁离子·常羊学射》)
【注释】①若:你。②田: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吏。⑤起:赶起。⑥旃(zhān):赤色曲柄旗。⑦注:附着。⑧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06.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王引弓欲射 胡服骑射
B.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 置之不理
C.睨之久而不去 臣之射也 无价之宝
D.而钱不湿 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满载而归
10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禽 发 鹿 出 于 王 左 麋 交 于 王 右
108.下列句子的翻译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翻译:康肃公问道:“你也知道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
理解:陈康肃公对卖油翁咄咄逼人地追问,可见其骄矜自大,暴躁易怒。
B.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翻译:假如放十片叶子在那里,那么能不能射中就不一定了。
理解:养叔说自己能射中一片树叶,却不能射中十片树叶,可见其谦虚。
109.【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善射”,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3-24七年级下·河南鹤壁·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甄琛少敏悟,颇学经史,称有刀笔①。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弈棋弃日,至乃通夜不止。手下苍头②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琛惕然③惭感,遂从许睿、李彪假④书研习,闻见益优。
(选自《魏书·列传·卷五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刀笔:这里借指优美文章。②苍头:指奴仆。③惕(tì)然:惶恐的样子。④假:借。
110.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蒙辞以军中多务 成语推断法:义不容辞
(2)及鲁肃过寻阳 查阅词典法:①追上,赶上;②至,到;③涉及,推及;④继(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至乃通夜不止 课内迁移法:一狼得骨止《狼》
11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2.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句子断句。(断两处,用“/”隔开)
或 时 睡 顿 大 加 其 杖 如 此 非 一
113.【甲】【乙】两文都围绕“劝学”展开,请结合两文内容说说孙权和苍头分别是如何劝学的。
(23-24七年级下·陕西西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旦父谏议入厩①,不见是马,因诘圉人②,乃曰:“内翰卖之商人矣。”谏议遽③谓子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④之?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朱熹《陈谏议教子》)
【注】①厩:马房。②圉(yǔ)人:官名,泛称养马的人。③遽:急忙。④畜:喂养,畜养。
1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2)但微颔之( )
(3)因诘圉人( ) (4)谏议遽谓子曰( )
1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
C.康肃笑而遣之/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D.汝为贵臣/自以为大有所益
11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117.陈尧咨算得上是成功人士,请你结合【甲】【乙】两文,推断他事业有成的原因。
(23-24七年级下·云南昆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 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118.解释加点的字。
(1)刮目相待( )
(2)及鲁肃过寻阳(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当日知其所亡( )
1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0.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异断斯织乎?
121.你读完【甲】【乙】后各得到了什么启发?
(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袁枚《卖蒜叟》,有删改)
【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22.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尔安敢轻吾射 (2)旁睨而揶揄之 (3)卒不肯告人姓氏
12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124.(甲)(乙)两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两个故事分别给人什么启示?
(23-24七年级下·重庆沙坪坝·期中)【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汉祖①谓太子曰:“吾遭乱世,当秦禁书②,自喜,谓读书无益。及践祚③,时方读书,乃见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又云:“吾未学书④,今观汝书,尚⑤不如我。每上疏宜⑥自书,勿使人也。不读书而欲行之是⑦者,不可得矣;不自书而欲书之成者,不可得矣。”
(选编自明·吴应箕《读书止观录》有删改)
【注释】①汉祖:指刘邦。②禁书:禁止刊印流通的书。这里指秦朝时收民间藏书,禁止平民读书。③践祚(zuò):帝王即位。④书:书写,书法。⑤尚:还。⑥疏:上给皇帝的奏章。宜:应该。⑦是:正确。
125.根据方法提示,下列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中“但”字,类比“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解释为“只是”。
B.“即更刮目相待”中“更”字,根据词典释义可解释为“更加”。
C.“及践祚”中“及”字,迁移课内“及鲁肃过寻阳”,意思是等到。
D.“追思昔所行”的“昔”字,联系成语“今非昔比”,意思是过去、以前。
12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吾未学书,今观汝书,尚不如我。
127.下面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的经历,指出了读书的益处。
B.【甲】文孙权针对吕蒙的位高职重,用双重否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C.【乙】文刘邦认为荒怠学业,想要在行为上做到正确,是不可能的。
D.【甲】【乙】两文,孙权和刘邦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128.结合【甲】【乙】内容分析,两文都是在“劝学”,分别劝对方学什么?
129.(23-24七年级下·河北石家庄·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诸葛亮临终前给后主刘禅的奏疏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①,以长尺寸②。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三国志 诸葛亮传》)
【乙】
为书诫子崧 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③不经营而已。
“薄躬④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⑤若斯,岂由才致?仰藉先代风范及以福庆⑥,故臻此耳。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全梁文》)
【注释】①生:生产,产业。②以长尺寸:来增加自己的收入。③直:仅仅,只是。④薄躬:自称,谦辞。⑤叨窃:自谦才不胜任而据有其位。⑥仰藉先代风范及以福庆:仰仗先人德行的荫被福佑。
(1)运用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字词 方法 方法过程 字义
悉仰于官 成语联想 悉听尊便 A
遂至今日 课内迁移 遂成枯落 B
可谓备之 字典查找 ①具备,完备;②尽,皆;③防备;④准备。 C
岂由才致 课内迁移 非宁静无以致远 D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②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3)关于【甲】文中的“不别治生”中“治”的意思,请你在【乙】文中找到一个词汇来解释。
(4)诸葛亮写【甲】文时担任蜀国丞相,徐勉写【乙】文时已有“尊官厚禄”,他们仅仅因为有才能才取得这样的成就吗?请结合两篇文章进行分析。
(23-24七年级下·重庆·期中)“文以载道”,字里行间倾诉的“道”,是仁人志士们理想的追寻、人格的坚守。请你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养竹记》节选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①名行,夷险②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故作《养竹记》。
(有删改)
注释:①砥砺:磨练 ②夷险:平坦和险阻
130.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顾名思义 B.无案牍之劳形 不劳而获
C.竹本固 根深蒂固 D.思砥砺名行 天马行空
1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引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上”“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映衬出陋室环境的清幽与别致。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33.比较分析甲乙两文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名 《陋室铭》 《养竹记》
“物”的特征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 竹节贞
“物”的象征 ② 象征君子坚定不移、通达正直、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手法共同点 ③
主旨共同点 ④
(23-24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中)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①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⑤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释】①诣:拜访。②虞(yú):意料,预料。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fù):抚摸。⑤拜:拜望,拜见。
134.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君宜顾之
13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肃于是越席就之:( )
(4)权悉以兵并蒙:( )
13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137.【甲】文中体现孙权指导吕蒙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乙】文中体现鲁肃轻敌大意的句子是“ ”。
138.联系【甲]【乙】两文,说说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23-24七年级下·四川南充·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斯室斗许,仅容膝肱①;形无劳役,耳无哇声②;心远境静,气和神宁; 日对典坟③,颐吾德馨。噫金谷平泉④匪⑤吾之行;广厦万间,付之公卿⑥;慎勋⑦终始,敢识斯铭。
(选自《容膝斋铭》,有删改)
[注]①肱(gōng):这里指胳膊。②哇声:华美奢靡的乐音。③典坟:泛指各种古籍。④金谷平泉:代指繁华胜地。⑤匪:非,不。⑥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古代高级官名。⑦勖(xù):勉励。
13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名: (2)可以调素琴 素琴:
(3)形无劳役 劳: (4)颐吾德馨 馨:
14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噫 金 谷平 泉 匪 吾 之行
14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心远境静,气和神宁。
14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乙】两文作者相似的人生态度。
(23-24七年级下·四川德阳·期中)【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乙】
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①、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凡造贵重墨者,国朝②推重徽郡人。或以载油之艰,遣人僦(jiù)居③荆、襄、辰、沅,就其贱值桐油点烟而归。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④者也。
(选自《天工开物·丹青》)
【注释】①清油:菜籽油。②国朝:本朝。③居:客居。④炷:烧。
143.划线句子停顿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者也。
B.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者也。
C.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者也。
D.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者也。
14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B.以草火烧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C.瞬息可就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D.木格贮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145.对于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提到了两条提高印刷效率的具体办法是“更互用之”“每一字皆有数印”。
B.【甲】文中毕昇制作活字的材料是胶泥,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使用更方便。
C.【甲】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介绍活字印刷术,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D.【乙】文中用桐油、菜籽油以及猪油为原料制作墨锭的所占比例很少。用松烟为原料来制作墨锭的所占比例很大。
1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
(23-24七年级下·辽宁丹东·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①。既灭烛,闻主人媪②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选自《国史补》)
【注释】①逆旅:旅店。②媪(ǎo):老妇,指下文“妇”的婆婆。妇:指儿媳。③伏局:认输。
14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宿于逆旅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自谓天下无敌 D.良宵难遣 康肃笑而遣之
1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14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150.从甲文“( )”一句和乙文“( )”一句中可以看出陈康肃公与王积薪都产生了( )的情绪。
(23-24七年级下·辽宁辽阳·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吾友王君东溆①,隐居于李慕塘之滨,距县治四十里。柴门昼掩,虽近市廛②,如处岩壑③。吴门沈确士先生题其草堂曰“柳南”,取君家右丞诗句也。堂中积书万轴,经史百家略具。君以四几周身,堆书及肩,而埋头其中,縆岁耽耽,不知户外。搜讨既富溢为著述而以其绪余成《随笔》六卷。
(节选自《柳南随笔·序》,有删减)
【注释】①王东溆:王应奎,字东溆,号柳南,清初藏书家。②市廛(chán):指店铺集中的市区。③岩壑:借指隐者的住所。
15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隐居于李慕塘之滨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经史百家略具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C.君以四几周身 以刀劈狼首(《狼》)
D.堆书及肩 将复何及(《诫子书》)
15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柴门昼掩,虽近市廛,如处岩壑。
15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搜 讨 既 富 溢 为 著 述 而 以 其 绪 余 成 《随 笔》 六 卷。
154.按照要求填空。
甲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A 和B 。
乙文草堂名为“柳南”,写出了王东溆C 的高雅志趣。
(23-24七年级下·山东威海·期中)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宋陈谏议家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旦,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圉①人,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②谓翰林③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畜此?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值,戒仆养之终老。其长厚远类古人。
【注释】①圉(yù)人:养马的人。②遽(jù):急忙。③翰林:即陈尧咨,时任翰林。
15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释担而立( ) 徐以杓酌油沥之( )
蹄啮伤人多矣( ) 因诘圉人( )
15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是移祸于人也
B.徐以杓酌油沥之/陈谏议之子也
C.以钱覆其口/亟命取马而偿其值
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亟命取马而偿其值
157.翻译:亟命取马而偿其值,戒仆养之终老
158.这两篇短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3-24七年级下·辽宁沈阳·期中)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遗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有删改)
【注释】①鬻(yù):卖。
15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及鲁肃过寻阳
B.陈康肃公善射 素与苏子瞻相善
C.以我酌油知之 尽鬻以买纸
D.尝射于家圃 友正未尝仕
16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
(2)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
16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就 坐 二 人 每 酒 一 巡 即 展 纸 挥 毫
162.按要求完成如下两个小题。
(1)【甲】文中启示“熟能生巧”道理的句子是“ ”(用原文回答)
(2)【乙】文中张文正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3-24七年级下·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节选自《王冕僧寺夜读》)
【注】①蹊:踩踏,践踏。②挞: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6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而已,罢了 B.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加
C.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或:有人 D.冕小儿恬若不见 若:好像
16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学遂为通儒
B.结友而别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蒙辞以军中多务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6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166.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两处不给分。
父 怒A挞 之B已 而C复D如 初
167.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听已,辄默记。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68.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吕蒙和王冕在学习方面是“殊途”“同归”,请结合内容分别具体说明。
(23-24七年级下·辽宁葫芦岛·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乐府诗集·木兰诗》)
【乙】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往宣抚使马千乘①。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②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③,瘐死④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注释】①马千乘:字肖容,明朝将军,官至石柱宜抚使。②别:另外。③讼: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这里可理解为“诬告”。④瘐(yǔ):死,古指囚犯因冻饿、疾病、受刑死在监狱里。
16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三千人从征播州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B.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微颔之(《卖油翁》)
C.关山度若飞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D.尔安敢轻吾射 惟手熟尔(《卖油翁》)
170.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17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172.巾帼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题目。
(1)结合两篇选文内容,从下列序号中选写对联。
上联: 下联:
①木兰代父从军屡建功勋 ②辞官还乡百代诵 ③替父从军美名扬
④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 ⑤代夫领兵战功立 ⑥代父从军千载传
(2)巾帼英雄不胜枚举。如梁红玉、刘胡兰、秋瑾、江姐、赵一曼、屠呦呦、王亚平等等。请你举出一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英雄事迹。60字左右。
(23-24七年级下·辽宁抚顺·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④尔。”
【注释】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④属思:思考,构思。
173.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但当涉猎 但手熟尔(《卖油翁》)
B.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蒙乃始就学
C.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释担而立(《卖油翁》)
D.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17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17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平 生惟好读 书 坐 则读史卧则读小说
176.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甲】文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效果显著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写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 道理。
《文言文(对比阅读)》参考答案
1. 多 洗 完全 大概 2.(1)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它啊。
(2)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 3.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表明作者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以“菊之爱”衬托“莲之爱”,表明作者也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从而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要在污浊的世界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4.莲体现了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兰体现了君子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的品质。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选自古典散文,甲文《爱莲说》由北宋周敦颐创作,赞美莲花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较之牡丹与菊分别象征富贵和隐逸,暗示作者对世俗的批判与独立人格的追求。乙文《书幽芳亭记》选自黄庭坚,借兰花比喻君子,经受艰辛而不改其本性。两篇均通过对自然物的描写,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突显出人品高洁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濯:洗;
(3)句意: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尽:完全;
(4)句意:大概兰花好似君子;盖:大概。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可:只能。 亵玩:靠近赏玩。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相当于现代汉语。
(2)然:然而;之:助词,的;罕:很少;别:分辨。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首先需明确“牡丹之爱”“菊之爱”与“莲之爱”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通过这样的安排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甲文写“牡丹之爱”和“菊之爱”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以众人对牡丹的喜爱,衬托出牡丹代表的是追求富贵、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与作者所喜爱的莲形成对比,突出莲的高洁品质以及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以陶渊明对菊的喜爱,衬托出菊是隐逸者的象征,而作者认为自己与陶渊明不同,自己爱莲是因为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追逐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
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
甲文中莲“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污秽,体现了君子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身的高洁、纯净,不被外界的不良因素所污染、所影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的品质。
乙文中兰“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体现了君子在面对艰难困苦、恶劣环境甚至是外界的打击迫害时,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本性和品格,不屈不挠,保持自己的气节,不会因为遭遇挫折或困境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的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使人感到清雅,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