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消化和吸收(一) 同步基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2 消化和吸收(一) 同步基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4.2.2 消化和吸收(一)
 某新闻报道了英国一家医院的医生实施了不打开腹腔成功摘除病人阑尾的手术。医生用一根软管从病人的口腔插入,软管的前端带有微型摄像头和由细丝牵引操控的手术工具。医生所使用的软管依次通过了哪些结构 。
【基础堂清】
知识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下列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中,属于消化道的是 ( )
①口腔 ②唾液腺 ③咽、食管 ④小肠 ⑤肝脏 ⑥胰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⑤
2.“吃饱了”一般是指人消化道的某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这个器官是 ( )
A.大肠 B.胃
C.咽 D.口腔
3.一次性胶囊内窥镜可在患者吞下胶囊后15分钟左右就完成胃部检查。胶囊约一天后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它在排出前不会经过的部位是 ( )
A.胃 B.肝脏
C.小肠 D.大肠
4.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 ( )
A.唾液腺、肝、胰 B.肠腺、胰、胃腺
C.唾液腺、胃腺、肝 D.肝、胰、肠腺
知识点2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5.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 ( )
试管 ① ② ③ ④
步骤1 加入2 mL唾液 加入2 mL 清水 加入2 mL 唾液
步骤2 充分搅拌 不搅拌
步骤3 置于冰 块中 置于37 ℃温水中5~10分钟
A.① B.②
C.③ D.④
6.将等量的唾液和清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馒头碎屑的A、B试管内,搅拌均匀,再将2支试管放在37 ℃的温水中10分钟,取出后各滴入2滴碘液,发现A不变蓝,B变蓝。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B.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C.清水可以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D.加入清水的B试管是多余的
7.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结合该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
(2)设计3号试管是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是否有关,则3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的物质是 ;3号试管和 号试管可以形成对照实验。
(3)将3支试管放在37 ℃温水中的目的是 ,10分钟后,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
(4)3支试管中,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 试管;对比1号和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素养日清】
8.生病了去医院看病,首先要针对自己的病情挂相应科室的号。如果你觉得肝脏不舒服,那么你应该就诊的科室是 ( )
A.呼吸内科 B.消化内科
C.神经内科 D.心血管内科
9.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
C.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需要被消化才能吸收
D.口腔是消化的“第一站”
10.图甲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图乙为“淀粉消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试管Ⅰ加入2 mL唾液,模拟口腔中唾液的消化
B.37 ℃适于酶发挥作用,保温10分钟利于馒头消化
C.滴加碘液后,预期实验结果为试管Ⅱ变蓝
D.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a是蛋白酶
1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下图,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1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将两支试管按实验要求处理后均放置在37 ℃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分钟,分别滴加碘液。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支试管需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唾液
B.馒头中的部分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为葡萄糖
C.37 ℃模拟的是口腔的温度
D.保温10分钟利于馒头消化
13. (模型制作)小科把一个大的塑料袋绑在一段透明塑料管上,做成下图所示的装置,他用这个装置来模拟人体的消化器官。
(1)小科将馒头撕成小块,放入塑料管中,不断地挤压塑料管,使馒头向前运动慢慢滑到袋中。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这个消化器官的活动。
(2)小科继续通过塑料管向袋中装入水和煮熟的蔬菜,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这个消化器官的活动。
(3)请在图中的括号里填相应的器官名称(填“口腔”“食管”“胃”或“小肠”)。
参考答案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上的阑尾
1.A 2.B 3.B 4.A 5.B 6.B
7.(1)唾液
(2)2 mL唾液 1
(3)37 ℃是消化酶发挥催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
(4)1号 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或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有关;或唾液能促进口腔中馒头的消化)
8.B 9.C
10.D 解析:淀粉先是在口腔中被[a]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D错误。
11.C 解析:②③有三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与舌的搅拌,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错误。
12.B
13.(1)食管
(2)胃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