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5年1考)北方地区示意图1.位置与范围:大部分位于35°N~50°N,属于中纬度、北温带,东临渤海和黄海;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2.自然环境(1)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2)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3)河流: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等,水位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汛期较短。(4)土壤:东北平原为“黑土地”,土壤肥沃;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为“黄土地”,土质疏松。3.人文环境(1)农业耕地类型 以 旱地为主主要农业区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作物熟制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农作物 小麦、玉米、甜菜、大豆、棉花等有利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不利条件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春旱严重;东北平原纬度高, 热量不足(2)资源与工业①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石油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②工业:主要有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知识点2 东北三省(5年1考)东北三省地形分布图1.位置与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中纬度地区;东南部与朝鲜接壤,东部、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临渤海和黄海;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均位于黑龙江省2.自然环境(1)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被长白山脉(“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包围。(2)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冷湿的特点(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民居墙厚窗小——保温,屋顶坡度大——排雪排水)。(3)河流:主要有黑龙江(“黑水”)、乌苏里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等。(4)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适宜耕作。(5)资源:森林(“林海雪原”)、动植物、渔业、湿地、矿产等资源丰富。3.农业(1)地位: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2)熟制和主要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种植大豆(主产区)、水稻、玉米(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春小麦、甜菜等。(3)农业生产条件①有利条件②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冻土、沼泽面积较大;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过度开垦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东北地区能种植水稻且水稻品质优良的原因(1)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2)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3)冬季严寒,害虫难以过冬,病虫害少,具有天然、绿色的优势。(4)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的种植地区扩展到东北地区。(5)生态问题与解决措施:“北大荒”→垦荒扩大耕地→“北大仓”→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北大荒”。4.工业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图(1)地位: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2)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3)分布特点:靠近原料产地、沿铁路分布。(4)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下降 能源资源面临枯竭,能耗大 设备和技术老化 工业水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解决措施 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能源结构,资源型工业转型 加快技术改造,培养科技人才 发展耗水少的产业,加强环境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的发展方向(1)开发新能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2)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鼓励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技等。5.人口与城市:中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山区人口稀疏;以汉族为主,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知识点3 黄土高原(5年1考)黄土高原示意图1.自然概况位置和范围 东起 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 秦岭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 主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等,河流径流量较小,含沙量 大,有结冰期黄土来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荒漠、戈壁搬运而来地貌景观 地表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形成塬、墚、峁、川等地貌景观(形成原因:土质疏松、流水侵蚀)独特的风情 传统民居—— 窑洞(冬暖夏凉;黄土直立性强,易于开凿),信天游、安塞腰鼓、剪纸等2.水土流失及治理(1)原因(2)危害(3)治理知识点4 北京北京市地形图1.地理位置:位于中纬度、北温带;与河北省、天津市为邻。2.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河流: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注入渤海。3.城市职能(1)政治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多个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及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4)科技创新中心: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4.历史文化: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长城、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大运河、北京中轴线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京剧等都体现着北京浓郁的历史文化。5.城市建设(1)城市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城市建设成就城市建设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经济发展 建立了一系列的重点功能区,如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交通建设 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环境建设 关停、外迁高污染产业,如“首钢”外迁重难点 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是在一定地域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域文化。上图为北方地区地形图及部分古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历史悠久的人类聚落】陕西铜川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得名,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河南许昌神垕(hòu)古镇是五大名窑中钧窑所在地,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人类在神垕古镇生活。(1) 陈炉古镇位于__________(地形区),其房屋层层叠叠,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2) 分析神垕古镇发展的优势条件,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极富特色的古镇民居】铜川陈炉古镇极具特色:罐罐垒墙、瓷片铺路以及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而在神垕古镇,当地部分居民将废弃笼盔嵌入墙体,笼盔呈圆柱形中空结构,成为当地极富特色的民居。(3) 神垕古镇居民将中空的笼盔嵌入墙体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4) 近年来,陈炉古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游客可体验瓷器制作、饸饹面品尝等活动,指出陈炉古镇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思路点拨】(1)读图可知,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境内,黄河中游地区 所在地形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 黄土高原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图中民居依地势层叠修建。(2)神垕古镇位于季风气候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颍河流经,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处暖温带,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利于发展种植业,吸引人类聚集。(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南许昌神垕古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废弃笼盔嵌入墙体 就地取材 笼盔呈圆柱形中空结构?可将许多空气纳入墙体内,形成保温层 冬暖夏凉。(4)结合所学可知,陈炉古镇位于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达,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游客可体验瓷器制作、饸饹面品尝等活动。陈炉古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优化经济结构;传播中华传统瓷器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等。【知识拓展】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答案】(1) 黄土高原;地形地势(3) 就地取材,隔热保温(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优化经济结构;传播中华传统瓷器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等。命题点1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2023江苏苏州]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据此完成1~3题。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A.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B. 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C.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D. 年降水量少于800 mm,耕地以旱地为主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B. 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C. 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D. 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3.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 )A. 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 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C. 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 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答案】1.D 2.C 3.C【解析】1.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误;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B错误;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为经济作物,C错误;年降水量少于800 mm,耕地以旱地为主,D正确。故选D。2.读图可知,①地为中温带,②地为暖温带,A错误;①地种春小麦,②地种冬小麦,B错误;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C正确;①②两地同属半湿润区,D错误。故选C。命题点2 东北三省[2023甘肃平凉]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下图为黑龙江省雪期和雪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冬季气温低 ②河流结冰期长 ③雪期长④积雪厚 ⑤黑土广阔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5.雪期是指一年内第一次降雪和最后一次降雪之间的时间,可理解为当地气温持续低于0 的时间,对黑龙江省雪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受纬度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长B. 受海拔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短C. 受降水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长D. 受光照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短【答案】4.A 5.A【解析】4.黑龙江省纬度高,气温低,降雪量大,结冰期长,为冰雪运动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A正确;冰雪运动与土壤类型没有关系,BCD错误。故选A。5.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受纬度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长,A正确;省内海拔不呈单一南北变化趋势,雪期变化与海拔关系较小,B错误;雪期与降水和光照关系较小,主要与热量有关,CD错误。故选A。[2024山东临沂]东北地区既是我国的“北大仓”,又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6~7题。6.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 )A. 开发矿产资源 B. 扩大工业用地C. 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D. 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7.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优质人才外流等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 )①更新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6.C 7.A[2020安徽]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8~9题。8.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农业生产,下列地区畜牧业比重最高的是( )A. 辽河平原 B. 三江平原C. 大、小兴安岭 D. 呼伦贝尔高原9.当前,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天然林砍伐受到严格限制,这样做有利于( )①涵养水源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保持水土④防止海平面下降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8.D9.A命题点3 黄土高原10.[2024辽宁]黄土高原自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以来,主色调实现了由“黄色”向“绿色”的转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日益富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黄土高原位置 图2 延安农业用地面积变化(1)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区与________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2)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黄土高原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导致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3) 为修复生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框图。(4)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据图2分析,延安的草地和____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图3 黄土高原传统民居(5) 以杨家岭革命旧址为代表的传统民居——____(图3)承载着革命精神的宝贵记忆,助推了延安旅游经济的发展。【答案】(1) 半干旱 (2) 水土流失 (4) 林地 (5) 窑洞命题点4 北京市[2024四川成都]2024年1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成为北京第八项世界遗产。下图示意北京中轴线。据此完成11~12题。11.“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C. 东北—西南走向 D. 西北—东南走向12.“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体现了北京是( )A. 全国经济中心 B. 科技创新中心C. 国际交往中心 D. 全国文化中心【答案】11.B 12.D【解析】11.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北京中轴线由钟鼓楼向南延伸至永定门,延伸方向大致为南北走向,B正确。故选B。12.“北京中轴线”是北京第八项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保留、保护中轴线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发扬,反映了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D正确;全国经济中心是上海,A错误;“北京中轴线”的申遗与科技创新无关,B错误;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指北京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场所,与中轴线申遗无关,C错误。故选D。13.[2024山东聊城]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心脏地带,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和河北的资源优势,加强区际联系。材料二:左图为环渤海经济圈,右图为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1) 结合图示信息,归纳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2)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新建了多条高速铁路,全线规划以桥代路为主。试分析以桥代路的原因。(3)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北京的首都优势有__________。区域空间格局中,西北部为生态涵养区,请说出其生态环境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答案】(1) 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临近渤海,背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人文条件:多条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支持等。(2) 少占用沿线耕地,提高空间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等。(3) 科技发达;改善河流水质、减少灾害性天气等第六章 北方地区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5年1考)北方地区示意图1.位置与范围:大部分位于35°N~50°N,属于 纬度、北温带,东临渤海和黄海;位于 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2.自然环境(1)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 平原、黄土高原。(2)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3)河流: 、淮河、黑龙江、松花江等,水位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汛期较短。(4)土壤:东北平原为“黑土地”,土壤肥沃;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为“黄土地”,土质疏松。3.人文环境(1)农业耕地类型 以 为主主要农业区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作物熟制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农作物 小麦、玉米、甜菜、大豆、棉花等有利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不利条件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严重;东北平原纬度高, 不足(2)资源与工业①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石油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②工业:主要有辽中南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知识点2 东北三省(5年1考)东北三省地形分布图1.位置与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 纬度地区;东南部与朝鲜接壤,东部、北部与 接壤;南临 海和黄海;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均位于黑龙江省2.自然环境(1)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被长白山脉(“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包围。(2)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 的特点(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民居墙厚窗小——保温,屋顶坡度大——排雪排水)。(3)河流:主要有 (“黑水”)、乌苏里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等。(4)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适宜耕作。(5)资源:森林(“林海雪原”)、动植物、渔业、湿地、矿产等资源丰富。3.农业(1)地位: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有 平原和松嫩平原。(2)熟制和主要作物:一年 熟,主要种植大豆(主产区)、水稻、玉米(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春小麦、甜菜等。(3)农业生产条件①有利条件②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冻土、沼泽面积较大;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过度开垦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东北地区能种植水稻且水稻品质优良的原因(1)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2)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3)冬季严寒,害虫难以过冬,病虫害少,具有天然、绿色的优势。(4)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的种植地区扩展到东北地区。(5)生态问题与解决措施:“北大荒”→垦荒扩大耕地→“北大仓”→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北大荒”。4.工业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图(1)地位: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2)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3)分布特点:靠近原料产地、沿铁路分布。(4)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下降 能源资源面临枯竭,能耗大 设备和技术老化 工业水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解决措施 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能源结构,资源型工业转型 加快技术改造,培养科技人才 发展耗水少的产业,加强环境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的发展方向(1)开发新能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2)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鼓励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技等。5.人口与城市:中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山区人口稀疏;以汉族为主,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知识点3 黄土高原(5年1考)黄土高原示意图1.自然概况位置和范围 东起 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 主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等,河流径流量较小,含沙量 ,有结冰期黄土来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荒漠、戈壁搬运而来地貌景观 地表 , ,形成塬、墚、峁、川等地貌景观(形成原因:土质疏松、流水侵蚀)独特的风情 传统民居—— (冬暖夏凉;黄土直立性强,易于开凿),信天游、安塞腰鼓、剪纸等2.水土流失及治理(1)原因(2)危害(3)治理知识点4 北京北京市地形图1.地理位置:位于中纬度、北温带;与河北省、天津市为邻。2.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部是 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 。地势 高, 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气候:属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河流: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注入渤海。3.城市职能(1) 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2) 中心: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多个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及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4)科技创新中心: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4.历史文化: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长城、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大运河、北京中轴线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京剧等都体现着北京浓郁的历史文化。5.城市建设(1)城市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城市建设成就城市建设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经济发展 建立了一系列的重点功能区,如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交通建设 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环境建设 关停、外迁高污染产业,如“首钢”外迁重难点 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是在一定地域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域文化。上图为北方地区地形图及部分古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历史悠久的人类聚落】陕西铜川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得名,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河南许昌神垕(hòu)古镇是五大名窑中钧窑所在地,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人类在神垕古镇生活。(1) 陈炉古镇位于__________(地形区),其房屋层层叠叠,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2) 分析神垕古镇发展的优势条件,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极富特色的古镇民居】铜川陈炉古镇极具特色:罐罐垒墙、瓷片铺路以及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而在神垕古镇,当地部分居民将废弃笼盔嵌入墙体,笼盔呈圆柱形中空结构,成为当地极富特色的民居。(3) 神垕古镇居民将中空的笼盔嵌入墙体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4) 近年来,陈炉古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游客可体验瓷器制作、饸饹面品尝等活动,指出陈炉古镇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思路点拨】(1)读图可知,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境内,黄河中游地区 所在地形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 黄土高原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图中民居依地势层叠修建。(2)神垕古镇位于季风气候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颍河流经,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处暖温带,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利于发展种植业,吸引人类聚集。(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南许昌神垕古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废弃笼盔嵌入墙体 就地取材 笼盔呈圆柱形中空结构?可将许多空气纳入墙体内,形成保温层 冬暖夏凉。(4)结合所学可知,陈炉古镇位于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达,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游客可体验瓷器制作、饸饹面品尝等活动。陈炉古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优化经济结构;传播中华传统瓷器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等。【知识拓展】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命题点1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2023江苏苏州]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据此完成1~3题。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A.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B. 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C.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D. 年降水量少于800 mm,耕地以旱地为主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B. 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C. 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D. 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3.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 )A. 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 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C. 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 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命题点2 东北三省[2023甘肃平凉]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下图为黑龙江省雪期和雪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冬季气温低 ②河流结冰期长 ③雪期长④积雪厚 ⑤黑土广阔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5.雪期是指一年内第一次降雪和最后一次降雪之间的时间,可理解为当地气温持续低于0 的时间,对黑龙江省雪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受纬度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长B. 受海拔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短C. 受降水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长D. 受光照影响,由南向北雪期变短[2024山东临沂]东北地区既是我国的“北大仓”,又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6~7题。6.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 )A. 开发矿产资源 B. 扩大工业用地C. 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D. 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7.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优质人才外流等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 )①更新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20安徽]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8~9题。8.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农业生产,下列地区畜牧业比重最高的是( )A. 辽河平原 B. 三江平原C. 大、小兴安岭 D. 呼伦贝尔高原9.当前,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天然林砍伐受到严格限制,这样做有利于( )①涵养水源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保持水土④防止海平面下降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命题点3 黄土高原10.[2024辽宁]黄土高原自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以来,主色调实现了由“黄色”向“绿色”的转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日益富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黄土高原位置 图2 延安农业用地面积变化(1)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区与________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2)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黄土高原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导致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3) 为修复生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框图。(4)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据图2分析,延安的草地和____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图3 黄土高原传统民居(5) 以杨家岭革命旧址为代表的传统民居——____(图3)承载着革命精神的宝贵记忆,助推了延安旅游经济的发展。命题点4 北京市[2024四川成都]2024年1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成为北京第八项世界遗产。下图示意北京中轴线。据此完成11~12题。11.“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C. 东北—西南走向 D. 西北—东南走向12.“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体现了北京是( )A. 全国经济中心 B. 科技创新中心C. 国际交往中心 D. 全国文化中心13.[2024山东聊城]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心脏地带,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和河北的资源优势,加强区际联系。材料二:左图为环渤海经济圈,右图为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1) 结合图示信息,归纳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2)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新建了多条高速铁路,全线规划以桥代路为主。试分析以桥代路的原因。(3)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北京的首都优势有__________。区域空间格局中,西北部为生态涵养区,请说出其生态环境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章 北方地区 - 学生版.docx 第六章 北方地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