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1 地理差异显著自然差异 气温 由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水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地势 自西向东呈 状分布,逐级下降人文差异 农业分布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知识点2 秦岭—淮河一线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自然 差异 1月均温 <0 >0气候 以 气候为主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 流量较小,汛期较短, 结冰期 流量大,汛期长, 结冰期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人文 差异 农田类型 以 为主 以 为主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或三熟主要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 (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油菜、甘蔗等交通 以陆路运输为主 以水路运输为主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知识点3 四大地理区域 (5年3考)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命题点1 我国的地理差异1.[2024新疆节选]结合我国部分城市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近些年来,很多老年人过起了“候鸟”式的生活,北方群众搭乘“越冬专列”到南方地区生活一段时间。该专列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南下,直达三亚市。(1) “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出发,跨越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____(山脉)—____(河流),抵达广东湛江后乘船横渡__________(海峡),到达三亚市。(2) 入冬时间,拉萨早于武汉,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北京早于武汉,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候鸟”式生活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____________。(3) “越冬专列”自北向南,依次穿过的东北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南丘陵都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阶梯上,该阶梯地形以____、丘陵为主。命题点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023陕西]五一假期,小丽一家从陕南出发,自驾去革命圣地延安旅游,途中游览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丽在登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诗中描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在假期结束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高速公路受山体滑坡影响而临时关闭。据此完成2~4题。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纬度位置 C. 人类活动 D. 地形地势3.小丽在终南山景区内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A.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 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4.引发此次山体滑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暴雨 B. 沙尘暴 C. 大风 D. 火山命题点3 四大地理区域[2023湖北宜昌]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与区域乙和区域丁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 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6.下列诗句的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区域甲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区域丙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区域乙D.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区域丁7.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甲黑土广布,沃野千里B. 区域乙广泛种植水稻和热带作物C. 区域丙山岳纵横,冰川广布D. 区域丁是我国最大的能源产区[2024甘肃天水节选]2023年“特种兵式旅游”火遍全网。一位湖南女大学生从4月25日至4月29日,5天爬完五岳,整个行程多数坐高铁。其行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8.该行程跨越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9.该学生到达河南时,沿途能看到( )A. 稻田连绵 B. 麦田连片 C. 桑基鱼塘 D. 草原广阔[2022安徽]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10~11题。10.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A.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C.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11.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1 地理差异显著自然差异 气温 由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地势 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人文差异 农业分布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 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知识点2 秦岭—淮河一线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自然 差异 1月均温 <0 >0气候 以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 流量较小,汛期较短, 有结冰期 流量大,汛期长, 无结冰期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人文 差异 农田类型 以 旱地为主 以 水田为主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或三熟主要农作物 小麦(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 水稻(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油菜、甘蔗等交通 以陆路运输为主 以水路运输为主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知识点3 四大地理区域 (5年3考)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命题点1 我国的地理差异1.[2024新疆节选]结合我国部分城市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近些年来,很多老年人过起了“候鸟”式的生活,北方群众搭乘“越冬专列”到南方地区生活一段时间。该专列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南下,直达三亚市。(1) “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出发,跨越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____(山脉)—____(河流),抵达广东湛江后乘船横渡__________(海峡),到达三亚市。(2) 入冬时间,拉萨早于武汉,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北京早于武汉,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候鸟”式生活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____________。(3) “越冬专列”自北向南,依次穿过的东北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南丘陵都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阶梯上,该阶梯地形以____、丘陵为主。【答案】(1) 秦岭;淮河;琼州海峡(2) 地形地势;纬度位置;南北温差大(3)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级;平原命题点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023陕西]五一假期,小丽一家从陕南出发,自驾去革命圣地延安旅游,途中游览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丽在登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诗中描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在假期结束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高速公路受山体滑坡影响而临时关闭。据此完成2~4题。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纬度位置 C. 人类活动 D. 地形地势3.小丽在终南山景区内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A.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 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4.引发此次山体滑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暴雨 B. 沙尘暴 C. 大风 D. 火山【答案】2.D 3.D 4.A【解析】2.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被积雪覆盖,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故选D。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1月0等温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D正确;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200 mm年等降水量线,A错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是400 mm年等降水量线,B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C错误。故选D。命题点3 四大地理区域[2023湖北宜昌]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与区域乙和区域丁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 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6.下列诗句的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区域甲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区域丙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区域乙D.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区域丁7.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甲黑土广布,沃野千里B. 区域乙广泛种植水稻和热带作物C. 区域丙山岳纵横,冰川广布D. 区域丁是我国最大的能源产区【答案】5.D 6.A 7.C【解析】7.黑土广布,沃野千里,描述的是我国东北地区,位于北方地区,即区域乙,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小麦和玉米,AB错误;区域丙为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山岳纵横,冰川广布,C正确;区域丁为我国南方地区,能源缺乏,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能源丰富,是主要的能源产区,D错误。故选C。[2024甘肃天水节选]2023年“特种兵式旅游”火遍全网。一位湖南女大学生从4月25日至4月29日,5天爬完五岳,整个行程多数坐高铁。其行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8.该行程跨越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9.该学生到达河南时,沿途能看到( )A. 稻田连绵 B. 麦田连片 C. 桑基鱼塘 D. 草原广阔【答案】8.A 9.B【解析】9.河南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该学生4月份到达河南时,沿途能看到麦田连片,B正确;在南方地区可以看到稻田连绵和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西北地区可以看到广阔的草原,ACD错误。故选B。[2022安徽]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10~11题。10.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A.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C.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11.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答案】10.D 11.C【解析】10.读图分析,①为黄土高原的窑洞,位于北方地区;②为蒙古族的蒙古包,位于西北地区。故选D。11.③体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观,当地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相对应,C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的是西北地区的环境特点,A错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位于北方地区,B错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的是黄河,位于北方地区,黄河并未流经我国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 学生版.docx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