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常考图表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安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 常考图表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安徽)

资源简介

专题二 常考图表
类型一 统计图表
类型 图示 判读方法 常考形式
柱状图 世界部分国家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比较 (1)根据题干、图名和图例,判断柱状图所呈现的主题信息 (2)根据横、纵坐标判读每个柱体表示的数值情况 (3)根据柱体起伏情况判断要素的大小、多少、变化等趋势 降水量柱状图、资源统计图等
饼状图 某地农业用地结构图 (1)首先根据图名或图中文字信息,判断图片的主题 (2)饼状图通常用来表示地理要素所占比例。如图,根据饼状图提供的信息判读每一饼块表示的地理要素所占的比重,再根据题干进行答题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水土资源分布图、人口年龄构成图等
曲(折)线图 甲国1951年以来的人口增长曲线 (1)根据题干和图名判读曲(折)线图的主题信息 (2)了解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要素 (3)①单条曲线(折线):根据题干获取解题信息,知道每个点的含义以及曲线走向等,结合已知信息解题 ②多条曲线(折线):先根据题干判读每条曲线(折线)的信息,再通过对比获得解题信息 气温曲线图、人口数量曲线图、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等
统计表 (1)根据题干和表名判读表格所示的主题信息 (2)阅读表头,清楚表格中行和列分别表示的内容 (3)根据表中数据获取数值大小、增减变化等相关信息 —
类型二 经纬网图的判读
1.读图步骤
2.判读方法
类型三 气候资料图
类型四 等高线地形图
类型五 景观图
1.自然景观
类别 地形、地貌 植被 动物
图示
可能考查角度 以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貌类型考查最为频繁;多涉及空间定位、原因分析 可根据植被进行空间定位,推断图示地区气候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澳大利亚的袋鼠、非洲的长颈鹿等考查较多,多进行空间定位或通过动物体貌特征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人文景观
类别 服饰 建筑 旅游景观 农业景观 节日活动
图示
可能考查角度 多通过典型地区的传统服饰或传统民居考查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多涉及空间定位 多利用农业景观图进行空间定位、推断农业生产条件等 多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少数民族的判断及区域位置的判读
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2024年2月18日北京时间08:33在四川广汉(30°59′N,104°14′E)抓拍到的景观,阳光照在钟楼的表盘上,反射出金灿灿的光照。他立即将照片分享给了在山西太原(38°25′N,111°30′E)的朋友。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钟楼表盘朝向(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2.太原当日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夜平分 B. 昼长夜短 C. 昼短夜长 D. 有极昼现象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A. 经纬度位置接近(40°N,98°W)
B. 位于低纬度、北温带
C. 所在省区简称甘或陇
D. 位于太原的东北方向
4.伦敦的华人于当地时间13时观看了卫星发射的现场直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形状 B. 地球的大小 C. 地球的自转 D. 地球的公转
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称为劳动人口年龄,把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的百分比称为人口负担系数,把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下图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人口负担系数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5~6题。
5.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是( )
A. 1950—1970年 B. 1970—2025年
C. 1987—2000年 D. 1990—2030年
6.下列有关人口负担系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990年,图中三国,中国人口负担系数最大
B. 2000年后为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
C. 近年来,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继续加大
D. 2030年后,三个国家社会养老负担都较重
耕地平均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平均等级统计图,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地形区中,耕地质量最优的是(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
8.青藏高原耕地面积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B. 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
C. 位置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D. 人口少,耕地需求小
9.下列农业景观与其所处的地形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B. ②—东北平原
C. ③—华北平原 D. ④—青藏高原
滴灌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与传统的漫灌形式相比有诸多优势。下表示意滴灌与漫灌的比较。据此完成10~11题。
灌溉方式 无效湿润面积 蒸发损失 土壤深层渗漏 水资源利用率
漫灌 大 大 多 低
滴灌 小 小 少 高
10.与漫灌相比,滴灌技术的优势是( )
A. 无效湿润面积大 B. 蒸发损失大
C. 水资源利用率高 D. 土壤深层渗漏多
11.最适合推广滴灌技术的气候是( )
A. B. C. D.
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下图为双凤村的建筑分布及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景观,据此完成12~13题。
12.读图可知,双凤村传统民居的分布特点是( )
A. 沿等高线分布 B. 沿溪流分布
C. 沿公路分布 D. 围绕公共建筑分布
13.双凤村在建吊脚楼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
A. 便于就地取材 B. 适应潮湿环境
C. 追求视觉美观 D. 充分利用空间专题二 常考图表
类型一 统计图表
类型 图示 判读方法 常考形式
柱状图 世界部分国家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比较 (1)根据题干、图名和图例,判断柱状图所呈现的主题信息 (2)根据横、纵坐标判读每个柱体表示的数值情况 (3)根据柱体起伏情况判断要素的大小、多少、变化等趋势 降水量柱状图、资源统计图等
饼状图 某地农业用地结构图 (1)首先根据图名或图中文字信息,判断图片的主题 (2)饼状图通常用来表示地理要素所占比例。如图,根据饼状图提供的信息判读每一饼块表示的地理要素所占的比重,再根据题干进行答题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水土资源分布图、人口年龄构成图等
曲(折)线图 甲国1951年以来的人口增长曲线 (1)根据题干和图名判读曲(折)线图的主题信息 (2)了解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要素 (3)①单条曲线(折线):根据题干获取解题信息,知道每个点的含义以及曲线走向等,结合已知信息解题 ②多条曲线(折线):先根据题干判读每条曲线(折线)的信息,再通过对比获得解题信息 气温曲线图、人口数量曲线图、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等
统计表 (1)根据题干和表名判读表格所示的主题信息 (2)阅读表头,清楚表格中行和列分别表示的内容 (3)根据表中数据获取数值大小、增减变化等相关信息 —
类型二 经纬网图的判读
1.读图步骤
2.判读方法
类型三 气候资料图
类型四 等高线地形图
类型五 景观图
1.自然景观
类别 地形、地貌 植被 动物
图示
可能考查角度 以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貌类型考查最为频繁;多涉及空间定位、原因分析 可根据植被进行空间定位,推断图示地区气候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澳大利亚的袋鼠、非洲的长颈鹿等考查较多,多进行空间定位或通过动物体貌特征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人文景观
类别 服饰 建筑 旅游景观 农业景观 节日活动
图示
可能考查角度 多通过典型地区的传统服饰或传统民居考查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多涉及空间定位 多利用农业景观图进行空间定位、推断农业生产条件等 多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少数民族的判断及区域位置的判读
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2024年2月18日北京时间08:33在四川广汉(30°59′N,104°14′E)抓拍到的景观,阳光照在钟楼的表盘上,反射出金灿灿的光照。他立即将照片分享给了在山西太原(38°25′N,111°30′E)的朋友。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钟楼表盘朝向(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2.太原当日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夜平分 B. 昼长夜短 C. 昼短夜长 D. 有极昼现象
【答案】1.B 2.C
【解析】
1.2024年2月18日北京时间08:33,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阳光照射到钟楼的表盘上时,反射金灿灿的光照,说明此时表盘应朝向东南。故选B。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A. 经纬度位置接近(40°N,98°W)
B. 位于低纬度、北温带
C. 所在省区简称甘或陇
D. 位于太原的东北方向
4.伦敦的华人于当地时间13时观看了卫星发射的现场直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形状 B. 地球的大小 C. 地球的自转 D. 地球的公转
【答案】3.C 4.C
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称为劳动人口年龄,把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的百分比称为人口负担系数,把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下图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人口负担系数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5~6题。
5.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是( )
A. 1950—1970年 B. 1970—2025年
C. 1987—2000年 D. 1990—2030年
6.下列有关人口负担系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990年,图中三国,中国人口负担系数最大
B. 2000年后为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
C. 近年来,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继续加大
D. 2030年后,三个国家社会养老负担都较重
【答案】5.D 6.B
【解析】
6.1990年,图示三国中,中国人口负担系数最大,大概为50%,A正确,不符合题意;日本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大致为1968—2004年,B错误,符合题意;从图示可知,2010—2050年,中国人口负担系数持续增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2030年后,三个国家人口负担系数都超过50%,因此三个国家养老负担都较重,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耕地平均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平均等级统计图,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地形区中,耕地质量最优的是(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
8.青藏高原耕地面积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B. 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
C. 位置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D. 人口少,耕地需求小
9.下列农业景观与其所处的地形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B. ②—东北平原
C. ③—华北平原 D. ④—青藏高原
【答案】7.D 8.A 9.C
滴灌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与传统的漫灌形式相比有诸多优势。下表示意滴灌与漫灌的比较。据此完成10~11题。
灌溉方式 无效湿润面积 蒸发损失 土壤深层渗漏 水资源利用率
漫灌 大 大 多 低
滴灌 小 小 少 高
10.与漫灌相比,滴灌技术的优势是( )
A. 无效湿润面积大 B. 蒸发损失大
C. 水资源利用率高 D. 土壤深层渗漏多
11.最适合推广滴灌技术的气候是( )
A. B. C. D.
【答案】10.C 11.B
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下图为双凤村的建筑分布及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景观,据此完成12~13题。
12.读图可知,双凤村传统民居的分布特点是( )
A. 沿等高线分布 B. 沿溪流分布
C. 沿公路分布 D. 围绕公共建筑分布
13.双凤村在建吊脚楼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
A. 便于就地取材 B. 适应潮湿环境
C. 追求视觉美观 D. 充分利用空间
【答案】12.B 13.D
【解析】
12.双凤村地处山区,民居分布在坡度较缓地区,并没有完全沿等高线分布,A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双凤村的传统民居主要沿溪流分布,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方便,B正确;从图中可看出,传统民居大多未沿公路分布,也并未围绕公共建筑分布,CD错误。故选B。
13.双凤村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地形复杂,转角吊脚楼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地形和充分利用空间考虑,同时增加了房屋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而非为了就地取材,A错误,D正确;转角设计与适应潮湿环境关系不大,B错误;转角设计并非为了追求视觉美观,C错误。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