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课件(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课件(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①讲仁爱 ②重民本
③守诚信 ④崇正义
⑤尚和合
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温故知新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悟“求同存异”“俭约自守”等生活智慧,提升个人道德情操和处世能力。
健全人格:通过"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责任意识:明确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谐、节俭等理念。
核心素养目标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3、中华人文精神的四大内容及
相应内涵、作用
自主学习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生活观察
品优秀传统文化 悟中华人文精神
①四名同学的讨论分别涉及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③我们要自觉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处世方法
教化思想
美学追求
生活理念
生活观察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思想?
走进历史
结合视频,请你谈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含义
意义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知识理解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这说明它们承载着教化功能,在于其将自然审美、道德隐喻与文化传承熔铸一体;以诗性语言将伦理具象化,以艺术感染力替代生硬训诫,最终实现“观物—悟道—修身”的教化闭环。所以,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观物—悟道—修身”
“文以载道”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含义
意义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理解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
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告诉我们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这体现的是哪一中华人文精神?除了绘画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体现这一美学追求的例子?
思考:这些文艺作品中具有什么样的美学追求?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探究与分享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表现
意义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知识理解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持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国家奖励给他的别墅,他改成了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工作室。生活上他勤俭朴实,不住豪宅、不坐豪车,穿的衣服也是百十来块钱一件,一穿就是好几年。
《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哪种人文精神?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探究与分享
俭约自守是指在生活中注重节俭、节约,同时也要遵循自己的真实需求,避免奢侈浪费。俭约自守使个人能够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开支和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维护自己的经济独立性。
中和泰和,即在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也保持了太平和和睦的氛围。形容既没有冲突,又充满和谐与平衡。
理解俭约自守、泰和中和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表现
意义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知识理解
影响深远的
人文精神
重要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内容/内涵/表现: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知识小结
1.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
人文精神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它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②它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③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④它包括讲仁爱、重民本等核心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课堂检测
2.孔子言:“君子和而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蕴含
丰富多样性、承认差异和矛盾、承认个性和特殊性的和谐。
这启示我们要(  )
①求同存异,尊重不同意见
②和而不同,协调不同意见
③盲从苟同,保留不同意见
④耐心劝导,保证达成一致意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3.2024年,央视总台特邀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
究专家常沙娜设计《年锦图》。这幅作品展现了优美典
雅、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纹样,寓意吉祥喜庆和对幸福繁荣
的美好向往。对此作品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②富有独特神韵,追求立象尽意
③通过多感官切入,成为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④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