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犯罪与刑罚教学 分析 《犯罪与刑罚》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法治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本课时主要包括刑法的含义及作用,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分类,敢于并善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学 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责任意识: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分类。 道德修养:能够敢于与善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重点 难点 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分类。 难点:敢于并善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案例导入 2023年1月1日下午5点左右,广州天河路体育东路口发生了一起宝马车撞人事件,造成了5死13伤,现场一片狼藉,车辆破损严重。 2023年4月18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温庆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24年4月19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罪犯温庆运执行死刑。 展示广州一男子开车撞人导致5死13伤,被执行死刑的案例。 思考:温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其法律后果是什么 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什么是刑法 刑法有什么作用 2.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3.什么是刑罚 刑罚分为哪些类型 4.面对犯罪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探究平台 1.展示视频《唐山打人事件的判决》。 思考:视频中提到的“依法判处”依据的是什么法律 点拨:刑法。 知识总结:什么是刑法 刑法有什么作用 (1)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展示教材第96页的生活观察。 思考: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点拨:情境中人物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承担刑事责任。 3.展示教材第97页(上)的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行为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为何两个行为类似,但性质不同 点拨:两个行为类似,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同。行为一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行为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知识总结: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导 与 学 过 程 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展示教材第97页(下)的探究与分享。 15岁的学生林某使用言语威胁、搜身、殴打等方式,多次强行向几名中学生索要财物,一年内共索得三千余元。 思考: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应当如何处理 点拨:林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知识总结:什么是刑罚 刑罚分为哪些类型 (1)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 (2)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5.展示崔某某因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决的案例。 2024年7月23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审公开宣判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受贿案,对崔茂虎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 2007年至2023年,崔茂虎利用担任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丽江市委书记、云南省副省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非法收受有关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43万元,受贿数额巨大,给社会及国家造成了恶劣影响。 思考:人民法院对崔某某作出的判决结果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点拨:主刑为有期徒刑十一年;附加刑为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 6.展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案例。 快递员小张在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显得神神秘秘。在签收快递的时候,小张悄悄观察了屋里的情况,发现他们正利用手机和电脑与外界联系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小张不动声色的离开后,立即报警,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可靠的情报消息。 思考: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你会怎么做 点拨: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7.展示教材第98—99页的阅读感悟。 赵某听到女邻居邹某家中传出谩骂和殴打声,便前去查看,发现李某把邹某摁倒在地,殴打其头部。赵某立即上前制止并从背后拉拽李某,致李某倒地。李某起身后欲殴打赵某,赵某随即将李某推倒,朝李某腹部猛踩一脚。看到李某无法起身后,赵某离开现场。经鉴定,李某腹部横结肠破裂,伤情属于重伤二级:邹某面部挫伤,伤情属于轻微伤。后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赵某属于正当防卫、依法对赵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目的:让学生了解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知道见义勇为等行为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 犯罪与刑罚教学 反思 本课时教学,结合社会热点案例设置问题,重视对学生进行法治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认识犯罪的特征、后果以及如何应对犯罪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正义感。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领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犯罪与刑罚【学习目标】1.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2.提升法治素养,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有勇有谋同犯罪行为作斗争。【重点难点】1.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2.难点:与犯罪行为作斗争。【自主学习】1.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 、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 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 利益、惩治 的有力武器。2.犯罪是具有 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 特征。犯罪是具有 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 。犯罪是应当受到 .的行为。3.刑罚是指 依法对 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载,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 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 和 。注:刑罚适用规则,主刑只能独立使用,不能附加使用;附加刑既能独立使用,又能附加使用。4.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 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 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5. 什么是刑法?刑法具有什么作用?6.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7.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课时达标】1.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一规定表明( )A.刑法是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B.刑法是保护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C.刑法只规范犯罪人员的行为D.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李某贵先后利用担任某医院院长职务上的便利,为相关单位及个人在医疗器械供应、药品集中配送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现金人民币共计109.9万元,被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李某贵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 D.应承担刑事责任3.赵某顺手牵羊将他人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盗走,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对赵某处以行政拘留;快递员欧某在家具厂装车时,多次趁人不备盗窃不属于物流发货的家具,价值12919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以盗窃罪判处欧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由此看出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是( )A.民事违法性B.严重社会危害性C.刑事违法性D.应受刑罚处罚性4.对下面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依照……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扒窃他人财物,构成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一万元。①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数额巨大,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被告人王某已经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④有期徒刑二年属于主刑,罚金一万元属于附加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学生小宁发现邻居行迹神秘,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违法行为,于是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小宁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A.自己遭遇侵害时学会依法求助 B.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C.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6.【以案说法 与法同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案例。韩某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引诱,搜集党政机关涉密文件,触犯刑法,被依法制裁。刑事判决书(摘选) 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韩某犯间谍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1)该刑事判决书中的“本院”指的是哪个国家机关?本案中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2)结合案例,分析韩某为什么应该受到以上惩罚。参考答案1.B 2.A 3.C 4.C 5.C6.答案:(1)人民法院。有期徒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个人财产属于附加刑。(2)韩某的行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2张PPT)第2课时 犯罪与刑罚1.刑法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其作用是什么 (1)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 、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 的法律。 (2)我国刑法是保护 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 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 特征。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构成犯罪。 自主学习 感知教材犯罪刑罚国家和人民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2)犯罪是具有 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 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 (3)犯罪是应当受到 的行为。 3.刑罚指的是什么 可分为哪两类 (1)刑罚是指 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 (2)我国的刑罚分为 和 。 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审判机关主刑附加刑4.面对违法犯罪,我们应该怎么做 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 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 的方式, 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善于机智灵活有勇有谋1.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是( )A.民事违法性 B.严重社会危害性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C习题2.欧某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及录用公务员笔试等国家级考试中,招揽团伙组织考生作弊,被人民法院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该案例警示我们( )①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一定会判处有期徒刑 ②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③必须认清犯罪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增强法治观念 ④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D3.某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下面是“小法官”宣读的判决书片段:判决书(节选) 本院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模拟法庭审理的案件可能是( )案件一:刘某以职务之便,挪用公司公款,数额累计近5万元案件二:王某在高铁上“霸座”,并与劝阻的工作人员发生争吵案件三:初中生李某因一时冲动,将对方鼻子打破流血案件四:赵某伙同郭某捕杀野生动物,并进行贩卖A.案件一和案件二 B.案件二和案件三C.案件三和案件四 D.案件一和案件四D4.(逻辑推导)下图提供了张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张某的违法行为是( )A.伙同他人,抢劫财物B.捡到钱包,拒绝归还C.谎报险情,扰乱治安D.不听劝阻,噪声扰民A5.下列图中关于违法和犯罪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D6.某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表彰见义勇为英雄及先进个人的决定》。受到表彰的英雄中,有人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之时;有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制止危害社会的行为……向他们学习,青少年应该( )①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②明哲保身,尽力保全自己 ③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 ④严格文明执法,依法维护他人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7.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某在家中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由于爆炸引发火灾,造成两死一伤的重大事故。被告人罗某因犯失火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材料二 2024年5月9日,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周某等人非法集资案作出二审终审裁定,主犯周某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为什么人民法院对罗某和周某作出犯罪的判决 答:(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罗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财产权。周某的行为侵犯了集资者的合法权益,对集资者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干扰了正常的金融市场运行。两人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罗某和周某的行为都触犯了刑法。(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罗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周某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两人都受到了刑罚处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2犯罪与刑罚习题课件.pptx 11.2犯罪与刑罚导学案.docx 11.2犯罪与刑罚教案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docx 唐山烧烤打人主犯陈继志被判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