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二、拓展资源:丛书:《小岛岛(节选)》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这里有古老的铜钟,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有猴子、小鸟、松鼠与学生们相伴……多么自然、神奇、美好的场景!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特别之处吧。活动一:走进课文,借助预习单解决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内容。1.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新词,大家自由读一读,把理解的词语讲给同桌听。早晨 穿戴 鲜艳 服装 打扮 敬爱 国旗 敬礼 安静 树枝 好奇孔雀 招引 粗壮 枝干 影子——(书写指导)“绒”的右半部分的斜钩上有一撇,“服”的第五笔是横折钩,“绒、扮、粗”右半部分的笔画穿插在左半部分的位置,使左右部分结构紧凑。2.读读下面四行词语,看看这四行词语分别写了什么?你对哪些词语感到陌生、不熟悉,有新鲜感呢?鲜艳 服装 打扮 绚丽多彩敬礼 朗读 摔跤 打招呼坪坝 绒球花 凤尾竹 孔雀舞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有新鲜感的词语预设:◆绒球花、凤尾竹、孔雀舞。(可以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对应的词语。)◆绒球花:它的花就像一个绒球一样,绒球花的颜色特别亮丽。◆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相机出示“资料袋”里的图片,大致了解每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乐器、语言、历史、文化都不一样等。)3.再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几幅画面?——本文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分别通过“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上课读课文、下课做游戏”三幅画面,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活动二:聚焦三个场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乡村小学的特别之处。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圈画出你认为边疆乡村小学的特别之处。交流汇报预设如下:(1)上学路上的“特别”之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在这所小学里,有许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们一起上学。不同的民族,穿戴不一样,但大家都成了好朋友,这是一所团结和谐的学校。——孩子们上学时特别开心,有礼貌,热爱祖国……——三个“从”字,写出学生从四面八方走来;四个“有”字,写出了他们的民族多;三个“向”字,写出学生活泼可爱、尊敬老师、热爱祖国。这都是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这样的句式,挺有新鲜感。(2)上课情景的“特别”之处。“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用敲钟的方式来提醒同学们上学的。这是特别之处。——用树枝不摇,鸟儿不叫,蝴蝶停在花朵上,两只猴子跑来了等,体现出同学们朗读的好听。——上课时,有这么多动物跑来,很特别!(3)下课情景的“特别”之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有了小鸟、松鼠的观看,同学们在下课后玩得很开心。跳孔雀舞、摔跤、有松鼠跑来,这些都很特别!(4)读出作者的自豪和喜爱之情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铜钟、凤尾竹这样有新鲜感的词语写出了校园景色的美。(5)总结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学校环境特别:有很多民族特色的植物,还有很多动物陪着学生一起玩耍。学生身份特别:来自不同民族。课余活动特别:学生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活动三:读写结合,写写校园你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小组内参照下面的“星级评价表”相互评一评。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上课的时候…… 放学了……5.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积累一下课文中的新鲜词句,再用上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写一写自己学校的生活场景,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活动四:拓展阅读,学法迁移6.阅读丛书中的《小岛岛(节选)》,边读边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小岛岛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7.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每篇文章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真不少呢。在课外阅读时,只要有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会发现更多有新鲜感的词句。8.布置作业:课下阅读丛书中的《难忘的一课》或丛书“自主阅读”板块中的其他文章,积累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