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
核心素养:
了解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政治认同)
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道德修养)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粮食,珍惜劳动者的劳动的好习惯。(责任意识,法治观念)
学会尊重劳动者。(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
师:播脱去黄金袍,露出白玉体,身子比豆小,名字有三尺。猜一猜?
生:谜底:大米。
师:对,是大米。你喜欢吃米饭吗?你知道这小小的一粒粒米是怎样来的吗?大米可以做成香喷喷的米饭。当你吃着米饭的时侯,可曾想过,这白白的大米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我们的衣食之源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看一看,说一说。
看一看:播放大米生产过程视频。
观看视频后,说一说:大米哪里来。
育秧一一插秧一一田间管理一一收割一一碾米
活动二:1.通过你对水稻种植过程的了解,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思考图片:有你的影子吗?
三、课堂总结。
面对粮食,我们应心存敬畏。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悯农》总结从古至今,种田人的辛苦,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我们需一直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谢大地对庄稼的养育,感谢种田人的辛勤劳动。
课后作业:请选择一种农作物,可以是粮食作物,也可以是蔬菜,了解一下它的种植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衣食之源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
感谢农民,感恩大地----珍惜粮食
教学反思:本次在教学中运用谜语引课,学生想着大米的由来,一起和老师探索,教学活动中,也会让学生体验农民伯伯的艰辛种出每一粒大米。在课堂过程中,我的课堂节奏快,有些细节探索的不够细致,学生还是缺乏实际体验,我还是以一些实例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尽情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