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的青年不是共青团员。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判断是单称否定判断②“共青团员”是周延的③以该判断为前提,通过换位推理能够必然得出结论④以该判断为前提,换质推理后为“有的青年是非共青团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下列表述与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有( )序号 表述 逻辑分析①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7周年 联言判断省略了联结项② 西方国家结构形式包括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 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③ 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有些诉讼不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不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④ 小张肯定小李的方案,小李肯定小林的方案 “肯定”关系为非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对公民意识的考验。”这一判断属于( )A.直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联言判断 D.假言判断4.某校高三老师组织学生对本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某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后,运用性质判断及其周延的知识对实例进行了分析。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①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单称肯定判断②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③张三是足球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④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特称否定判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西藏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冻土坚实、土壤贫瘠、大风凛冽,曾是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该项目启动8年后,那曲从无树变成有树。根据该事实判断:“成功破解那曲植树难题”是“那曲可以种活树”的( )A.前提条件 B.充分条件 C.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个判断( )A.是两个联言判断B.第一个是联言判断,第二个是选言判断C.是两个选言判断D.第一个是性质判断,第二个是关系判断7.以下判断恰当的是( )A.这是新职工宿舍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D.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8.“好的教育让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这句话属于( )A.简单判断 B.复合判断C.选言判断 D.联言判断9.下列判断属于单称肯定判断的是( )A.对学习中出现的坏习惯,要坚决改正B.地震后,我国各省市都对灾区进行积极支援C.小娟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爱无边、真爱无限D.有些同志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使性质判断符合实际。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①高二(14)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②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③小红和小芳一直是同桌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甲是乙的母亲,乙是丙的母亲。”这种关系被称为( )A.传递关系B.对称关系C.反传递关系D.非传递关系12.以下判断中,属于关系判断的有( )①李明是王明的老师,他们名字相同②小红比小李大五岁,小李比王五大五岁③所有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④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③多使用复合判断,少用简单判断④可以用问句等语言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4.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汇聚起强大力量。“只有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才能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下列说法与引文的判断一致的是( )①若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则离不开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②倘若有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就能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③没有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则不会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④若没有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则不会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对“有的中学生不尊敬老师”关系判断的逻辑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A.“有的”是量项;“中学生”是第一关系者项;“不尊敬”是联项;“老师”是第二关系者项B.“有的”是量项;“中学生”是第二关系者项;“不尊敬”是联项;“老师”是第一关系者项C.“有的”是量项;“中学生”是第二关系者项;“不尊敬”是关系项;“老师”是第一关系者项D.“有的”是量项;“中学生”是第一关系者项;“不尊敬”是关系项;“老师”是第二关系者项16.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①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②有的被告反控某些原告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④自私不是美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7.两位在校门口等待孩子的家长聊天,在分析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时,一位家长说:“是由于他学习方法不对或学习不够努力。”这一判断( )①属于相容的选言判断 ②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③不可能同时为真 ④可能同时为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明确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断定,而不会产生歧义,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下列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的是( )①有的简单判断就不是关系判断 ②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③张华和李军是朋友和邻居 ④上海来了二十多个医院的医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在学习《正确运用判断》时,某班同学搜集到以下信息:甲 在我国,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才有选举权。乙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我们就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丙 小明要么去了黄果树旅游,要么去了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丁 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以上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①甲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时,前件就一定真②乙为假言判断,因其前后件都为假,所以该判断为假③丙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④丁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关于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学者撰文指出,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如果没有乡村产业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下列选项中与该学者的原意不一致的是( )A.除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否则不可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B.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有可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C.如果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说明一定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D.只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一定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生机勃勃,呈现显著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南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我们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整体进入实战化运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呼之欲出。我们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全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立法,争取赋予海南更大立法权和改革自主权。三年来,海南用实践证明:海南自由贸易港确实是全世界的机会,也是每一个人的机会。请从材料中找出两个联言判断的语句,并说明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22.判断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③这部作品欠佳,或是因为内容上有问题,或是因为形式上有缺点。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请指出上述各句分别属于哪一判断,并说明理由。23.知识产权审判承担着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创造、保护公平竞争等重要职责。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了保护创新、尊重知识价值的良好环境。据此,甲同学认为:只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能促进创新。乙同学认为: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促进创新。请你正确运用判断的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予以评析。24.如果数据不被看作资产,进而不能被买卖,那么企业就不会愿意在数据上面下功夫,也不会将数据用于交易,也更不可能从数据中提取到重要的信息。只有让数据通过模型化、抽象化、算法化等步骤实现真正的资产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资源,那么才能让企业对数字经济有更为具象的看法,从而打消其对数字化的顾虑,也为他们基于这些数字资产制定恰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引领,解决“不善转”“不愿转”的短板。(1)上述论断包含哪些复合判断?(2)如何进行假言判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C D A B A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A B D B B A B D1.D【详解】①:该判断是特称否定判断,①错误。②:特称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因此“共青团员”是周延的,②正确。③:从特称否定判断的前提,我们不能通过换位推理必然得出结论。因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犯“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错误,③错误。④:换质推理的方法为:第一步: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第二步: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因此有的青年不是共青团员,换质推理后为“有的青年是非共青团员”,④正确。故本题选D。2.B【详解】①: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7周年。这属于联言判断,联言判断省略了联结项,①正确。②:“联邦制和邦联制”属于“复合制”,而“单一制”与“复合制”是同一级关系,因此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②排除。③: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有些诉讼不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不符合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错误,③排除。④:小张肯定小李的方案,小李肯定小林的方案。小张可能肯定小林的方案,也可能不肯定小林的方案,因此“肯定”关系是非传递关系,④正确。故本题选B。3.C【详解】A:直言判断,也叫“性质判断”,简单判断的一种,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可见,该选项不是直言判断,A不符合题意。B:选言判断是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该选项材料不涉及选言判断,B不符合题意。C: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叫做联言判断。材料“垃圾反恐”中的“不仅…也…”说明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可见,这一判断属于联言判断,C符合题意。D:假言判断,又称条件判断,是断定一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事物存在条件的复合判断。该选项材料不涉及假言判断,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C【详解】①:“所有同学”量项是所有,包含了主项的全部,是全称判断,联项“是”是肯定判断,该判断是全称肯定判断,①排除。②:“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量项是有些,只包含了主项的一部分,是特称判断,联项“是”是肯定判断,该判断是特称肯定判断,②正确。③:“张三是足球运动员”主项只有张三一个对象,是单称判断,联项“是”是肯定判断,该判断是单称肯定判断,③正确。④:“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主项只有小明一个对象,是单称判断,联项“不是”是否定判断,该判断是单称否定判断,④排除。故本题选C。5.D【详解】ABCD:充要条件即充分必要条件。如果有两个命题1和2,当1成立时,2一定成立,并且当2成立时,1也一定成立。“成功破解那曲植树难题”意味着找到了在那曲种树的有效方法,使得树木能够成活,这必然会导致“那曲可以种活树”。即“成功破解那曲植树难题”→“那曲可以种活树”。那曲从无树变成有树,说明“那曲可以种活树”意味着已经“成功破解那曲植树难题”,所以“成功破解那曲植树难题”是“那曲可以种活树”的充要条件,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A【详解】ABCD: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并列复句,属于联言判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个并列复句,亦属于联言判断,不是选言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B【详解】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反映,要形成一个给当的判断,首先,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A:该选项表达的判断并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建的职工宿舍,也可理解为新职工的宿舍,A不符合题意。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属于恰当判断,B符合题意。C:阳光和海水不能搭配呼吸,该选项中的概念搭配不当,C不符合题意。D:吸烟不一定必然引起肺癌,该选项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A【详解】A:简单判断是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好的教育让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属于简单判断,A符合题意。BCD:复合判断是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好的教育让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属于简单判断,而非复合判断,BCD排除。故本题选A。9.C【详解】A:“对学习中出现的坏习惯,要坚决改正”,这里针对的是所有学习中出现的坏习惯,属于全称肯定判断,并非单称判断,A不选。B:“我国各省市都对灾区进行积极支援”,描述的对象是我国所有的省市,属于全称肯定判断,不是单称判断,B不选。C:“小娟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爱无边、真爱无限”,此判断的主项是 “小娟”,是特定的一个人,对这一个特定对象作出了肯定的断定,属于单称肯定判断,C符合题意。D:“有些同志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有些” 表明这是对部分对象的判断,属于特称判断,而不是单称判断,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D【详解】①: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叫作性质判断,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高二(14)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对事物的性质作出了判断,属于性质判断,①正确。②: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属于关系判断,②不符合题意。③:小红和小芳一直是同桌属于关系判断,③不符合题意。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属于性质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D。11.C【详解】C:依题意知,“甲是乙的母亲,乙是丙的母亲”,因此甲肯定不是乙的母亲,这是一个反传递关系,C正确。A:传递关系是指a与b具有某种关系,b与c具有这种关系,a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A不符合题意。B:对称关系是指a与b具有某种关系,b与a也具有这种关系,B不符合题意。D:非传递关系是指a与b具有某种关系,b与c具有这种这种关系,a与c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A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A【详解】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叫作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①②:“李明是王明的老师,他们名字相同”和“小红比小李大五岁,小李比王五大五岁”属于关系判断,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所有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属于性质判断,③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3.A【详解】①: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①正确。②: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必须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②正确。③:复合判断和简单判断运用得当都可恰当表示对事物的认识,③错误。④:问句不能表示判断,④错误。故本题选A。14.B【详解】“只有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才能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前式和肯后式。①:“若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则离不开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属于肯后式,是有效推理,①符合题意。②:“倘若有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就能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属于肯前式,是无效推理,②排除。③:“没有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则不会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属于否前式,是有效推理,③符合题意。④:“若没有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则不会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属于否后式,是无效推理,④排除。故本题选B。15.D【详解】ABCD: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等。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关系判断“有的中学生不尊敬老师”中,“有的”是量项;“中学生”是第一关系者项;“不尊敬”是关系项;“老师”是第二关系者项,AB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6.B【详解】①③: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都是复合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有的被告反控某些原告”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②不符合题意。④:“自私不是美德”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7.B【详解】①②③④:成绩不理想,既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也可能是因为学习不够努力。可见,“是由于他学习方法不对或学习不够努力”属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可能同时为真,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18.A【详解】①: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有的简单判断就不是关系判断”,明确地对“有的简单判断”的性质作出了“不是关系判断”的断定,属于性质判断,①正确。②:“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矛盾的,对世界上事物的性质作出了“有矛盾”的断定,属于性质判断,②正确。③:“张华和李军是朋友和邻居”,这是在表明张华和李军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判断,而不是性质判断,③错误。④:“上海来了二十多个医院的医生”,这句话表意不明,存在歧义,既可以理解这些医生来自二十多个不同的医院,也可以理解为上海来了二十多个医生,不符合性质判断不会产生歧义的要求,④错误。故本题选A。19.B【详解】①:甲“只有……才……”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后件真,那么前件就一定真,①符合题意。②:乙“如果……就……”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虽然判断的前提是假的,但是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所以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②说法错误。③:丙“要么……要么……”属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③符合题意。④:丁“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属于复合判断,而非简单判断,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0.D【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B:根据该学者的观点可以判断,该学者的原意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有可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AB与该学者的原意一致,不符合题意。C: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条件,“如果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说明一定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后件必然肯定前件,C与该学者原意一致,不符合题意。D:该学者的原意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条件,而D项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认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充分条件,与该学者的原意不一致,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1.①“海南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海南自由贸易港确实是全世界的机会,也是每一个人的机会。”“我们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全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立法,争取赋予海南更大立法权和改革自主权。”②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分析】背景素材: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成就考点考查:正确运用联言判断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运用联言判断的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海南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海南自由贸易港确实是全世界的机会,也是每一个人的机会;我们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全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立法,争取赋予海南更大立法权和改革自主权→可运用联言判断的含义和逻辑性质的知识,说明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2.①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这一复合判断的典型形式是“只有己莫为,才能人不知”,由此可知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一句表达的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典型形式是“只有谦虚才能进步”;后一句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典型形式是“如果某人骄傲,那么他就会落后”。③相容选言判断。这个判断断定了这部作品欠佳的两种可能原因:一是“形式上有缺点”,二是“内容上有问题”。这两种原因至少有一个原因是真的,也可以同时存在,所以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④联言判断。这是一个具有四个支判断的联言判断,在这个复合判断中,联结项“并且”被省略了。【分析】背景素材:语句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判断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指出材料各句分别属于哪一判断,并说明理由,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可联系“只有己莫为,才能人不知”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关键词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可联系“只有谦虚才能进步”表达的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某人骄傲,那么他就会落后”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进行分析说明。关键词③:或是因为内容上有问题,或是因为形式上有缺点→可联系这部作品欠佳的两种原因至少有一个原因是真的,也可以同时存在,所以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进行分析说明。关键词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可联系联结项“并且”被省略了,这是一个具有四个支判断的联言判断进行分析说明。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3.①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了保护创新、尊重知识价值的良好环境,但不一定就能促进创新,所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创新之间不是充分条件关系。甲同学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以观点不成立。②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如果不能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就不能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创新。乙同学看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乙同学的观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以观点成立。【分析】背景材料: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考查知识:假言判断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判断的知识,设问指向是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予以评析。本题属于辨析题,需要运用假言判断的知识,对甲乙的观点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甲同学认为:只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能促进创新→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的知识,说明甲同学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观点不成立。关键词②:乙同学认为: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促进创新-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的知识,说明乙同学的观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观点成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4.(1)“如果数据不被看作资产,进而不能被买卖,那么企业就不会愿意在数据上面下功夫,也不会将数据用于交易,也更不可能从数据中提取到重要的信息”,既包含联言判断,又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让数据通过模型化、抽象化、算法化等步骤实现真正的资产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资源,才能让企业对数字经济有了更为具象的看法,从而打消其对数字化的顾虑,也为他们基于这些数字资产制定恰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引领,解决“不善转‘不愿转’的短板”,既包括联言判断,又包括必要条件假言判断。(2)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分析】背景素材:数字经济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判断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上述论断所包含的复合判断,知识要求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如果数据不被看作资产,进而不能被买卖,那么企业就不会愿意在数据上面下功夫,也不会将数据用于交易,也更不可能从数据中提取到重要的信息”→可联系复合判断的类型的知识分析该判断既包含联言判断,又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进行分析说明。关键词②:“只有让数据通过模型化、抽象化、算法化等步骤实现真正的资产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资源,才能让企业对数字经济有了更为具象的看法,从而打消其对数字化的顾虑,也为他们基于这些数字资产制定恰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引领,解决“不善转‘不愿转’的短板”→可联系复合判断的类型的知识分析该判断既包括联言判断,又包括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进行分析说明。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本题是简答题,考查如何进行假言判断,根据教材内容直接作答即可,详解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