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文明劝导,宣传勤俭节约美德
②加强立法,严惩铺张浪费行为
③珍惜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④强化监管,制止餐饮食品浪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清代大学士张英的家人在收到张英“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书信后,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吴家看到张家的举动后也主动让出三尺地,由此成了一条“六尺巷”。“六尺巷”的典故体现了( )
A.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美德 B.见贤思齐、止于至善的风范
C.自尊自强、助人为乐的品质 D.宽己律人、扬善抑恶的准则
3.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那句 “我命由我不由天” 震撼人心,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 )
A.团结统一的精神 B.自强不息的精神
C.爱好和平的精神 D.勤劳勇敢的精神
4.下图中人物的行为体现了他们是( )
①孝老爱亲的人②敬业乐群的人
③扶危济困的人④自强不息的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
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②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④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王美玲的母亲高龄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丧失劳动能力,每天都需要靠吃药打针来维持生命。为了方便照顾患病的母亲,王美玲连续6年带着母亲上大学,最多时兼职6份工作养活母亲。王美玲的事迹体现了她( )
A.助人为乐 B.孝老爱亲
C.扶危济困 D.热心公益
7.下列名言警句与启示对应一致的是( )
选项 名言警句 启示
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爱国情怀
②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③ “见义不为,无勇也” 做自强不息的人
④ “助人者,人恒助之” 做扶危济困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独臂律师”扶婷30多年来用独臂与命运抗争、热心公益。面对残疾人,她秉持着“先有尊重,再去帮助”的原则,用独臂“扶起”更多的残疾人。她的事迹诠释了(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9.下列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是( )
①礼让斑马线,让行人先行
②在居民区大声放音乐跳广场舞
③排队等候上车
④在银行取钱,站在1米线外等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在医院,护士看到“医托”骗人,上前将其抓住不放;过马路,遇到步履蹒跚的老人,司机耐心礼让;寒风中,一碗免费热粥,温暖了环卫工人的心。这些善举( )
①有利于让社会更加美好②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
③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 )
①求同存异、改革创新、惠民利民等中华时代精神
②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
③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核心思想理念
④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图漫画警示我们应该( )
A.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B.崇德守规,做一个文明的人
C.自尊自强,做一个自信的人
D.关爱长辈,做一个孝老爱亲的人
13.下面图片内容提示我们要宣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A.礼 B.义 C.悌 D.孝
14.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红红的爸爸作为书法爱好人士就会主动帮助小区居民写对联,深受大家的好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联体现了美学理念
②此举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③此举是在践行自强不息的美德
④说明红红的爸爸是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闻名”餐车在采购货源的时候严把质量关,紧抓供应链管理,豆浆用黄豆现煮现磨,所有面点自己擀自己蒸……保证食物健康、安全、美味、营养。在车身上印有“无人自助早点,根据产品金额,自行扫码或付现金”的标语。“闻名”餐车折射出的美德是( )
A.助人为乐 B.扶危济困 C.诚实守信 D.互敬互爱
16.“广东好人”钟秋霞年幼时,父母离异让她早早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成年后,外公、继父、大伯、二舅相继患病,她义不容辞承担起了照料他们的重任,带他们四处求医问药、悉心照顾。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和衷共济的处世之道 B.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C.抑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D.诚信友善的高尚品格
二、非选择题
17.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A.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弘扬 讲仁爱 ?
守诚信 ?
尚和合 ?
(1)请写出导图中“?”处应填的内容。
B.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①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②倡导简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2)请写出导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
C.每年春节放假回家,心里都乐开了花。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给爸爸捶捶背,听听妈妈的唠叨,享受父母的年夜饭,感受亲情之美。做孝老爱亲的人,因为百善______为先,它的本质是“______”和“______”。
(3)请运用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18.【讲述好人故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捐出百万元资助困难学子的教授伉俪李安昌、曹璎珞;防汛巡查中勇救落水者不幸牺牲的乡镇干部朱如新;19年照顾植物人工友及其家人的车间钳工赵全喜;与歹徒搏斗献出生命的27岁基层民警武霖;照顾瘫痪亲人40余载的普通村妇何明兰……他们来自千千万万身边好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英雄的可贵精神品质,他们身体力行,为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奉献了光和热。
(1)上述“中国好人”的行为传承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向“中国好人”学习,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请你说说应该怎么做。
19.材料一 在布隆迪的田间地头,中国水稻专家杨华德潜心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用八年时间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该国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2024年,60岁的杨华德开始了第三期援非工作。他通过“一带一路”将中国的友谊和智慧播撒在非洲大地上。他不仅带去了优质稻种,更是传递中非友好情谊的使者。
材料二 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回辉小学马凯琳同学被评为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她积极向上、真诚善良、热心助人,从7岁起就主动背起先天双腿肌肉萎缩的邻居兼同班同学蒲莎英上下学,风雨无阻。这一举动感动了她身边的同学们,同学们“默契”地形成了一个“爱心接力团队”轮流背送蒲莎英。在马凯琳的影响下,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大家用行动传播爱与温暖。
(1)请谈谈杨德华的事迹让你感受到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2)结合材料二,谈谈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马凯琳同学的事迹产生的积极影响。
(3)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爆发后,移居南洋各国的华侨始终与泉州保持密切联系。1937年至1940年,各地华侨不断增加对家乡的汇款。……菲律宾华侨28人于1938年归国参加“抗日义勇军”,接受当地驻军整编,开向皖南。1940年,著名闽南华侨陈嘉庚领导“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回闽视察、支援抗战。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积极投入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踊跃为前线捐赠钱物,把工厂迁入内地。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战争。许多港澳台同胞也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活动、捐款捐物……正如爱国作家郁达夫所称:“中国若果是一只睡狮的话,现在已经在张眼睛,振精神,预备怒吼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
(1)材料内容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B C B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A B C B
1.A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③: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青少年应该文明劝导,宣传勤俭节约美德,珍惜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①③符合题意;
②:“加强立法”不是青少年的角度,青少年不具备立法权,②不符合题意;
④:“强化监管”不是青少年的角度,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止于至善。
A:“六尺巷”典故体现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美德,故A符合题意;
BCD:“见贤思齐”、“自尊自强”、“宽己律人”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自强不息的要求、民族精神的内涵。
B:“我命由我不由天” 表达一种强烈的个人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不服输态度,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故B符合题意;
ACD:材料主要体现了“自强不息”,并未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①③:公交车上给孕妇让座、照顾腿脚受伤的同学、陪伴孤寡老人等体现的是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敬业乐群、自强不息,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精神,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节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故②符合题意;
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思是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省视自身的缺点唯恐不够,③不符合题意;
④:“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强调要勤苦俭约,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B:王美玲连续6年带着母亲上大学,最多时兼职6份工作养活母亲。王美玲的事迹体现了孝老爱亲,故B符合题意;
ACD: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体现了爱国情怀,故①说法正确;
②:意思是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启示我们要弘扬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故②说法正确;
③:意思是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启示我们要见义勇为,故③说法错误;
④:意思是经常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经常帮助他,启示我们要做扶危济困的人,故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8.D
【详解】本题考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的要求,扶危济困的要求。
D:“30多年来用独臂与命运抗争”诠释了自强不息、勇于战胜挫折的传统美德,“热心公益、用独臂扶起更多的残疾人”体现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故D符合题意;
ABC:材料主要体现“自强不息、扶危济困”,并未体现“担当意识”、“处世方法”、“生活理念”,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C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礼让斑马线,让行人先行体现了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①说法正确;
②:在居民区大声放音乐跳广场舞没有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②说法错误;
③④:排队等候上车;在银行取钱,站在1米线外等待是遵守规则的表现,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③④说法 正确;
故本题选C。
10.C
【详解】本题考查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医院护士抓住“医托”不放、司机耐心礼让老人、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热粥的行为均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有利于让社会更加美好;做到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唯一”说法太绝对,这些善举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之一,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D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②③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故②③④说法正确;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不是“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是“时代精神”,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2.D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D:根据所学,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据此,漫画中“孝老爱亲”警示我们应该关爱长辈,做一个孝老爱亲的人,故D符合题意;
ABC:诚信、文明、自信,在题文中未涉及,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说明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提示我们要宣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礼,故A符合题意;
BCD:材料主要体现“礼”,并未体现“义”、“悌”、“孝”,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本题考查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①②④:红红的爸爸作为书法爱好人士就会主动帮助小区居民写对联,深受大家的好评,可以看出对联体现了美学理念,说明红红的爸爸是一个敬业乐群的人,此举能够促进社会和谐,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自强不息与题干内容无关,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美德。
C:“闻名”餐车在采购货源的时候严把质量关,紧抓供应链管理,保证食物健康、安全、美味、营养,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故C说法正确;
ABD:题干体现的是诚实守信,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传统美德。
B:钟秋霞早早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承担起了照料外公、继父、大伯、二舅的重任,体现了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故B说法正确;
ACD:题干体现的是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1)重民本 崇正义 求大同
(2)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②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3)孝 爱 敬
【分析】考点考查: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内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内容、孝老爱亲的要求。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核心思想理念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可链接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中华人文精神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可链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
关键词②:倡导简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可链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做孝老爱亲的人→可链接百善孝为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做孝老爱亲的人→可链接本质是爱和敬;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1)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等。
(2)①做自强不息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②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③做扶危济困的人。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④做见义勇为的人。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⑤做孝老爱亲的人。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⑥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分析】考点考查: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公民,需要运用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捐出百万元资助困难学子的教授伉俪李安昌、曹璎珞; 19 年照顾植物人工友及其家人的车间钳工赵全喜→可链接扶危济困;
关键词②:防汛巡查中勇救落水者不幸牺牲的乡镇干部朱如新;与歹徒搏斗献出生命的27岁基层民警武霖→可链接见义勇为;
关键词③:照顾瘫痪亲人40余载的普通村妇何明兰→可链接孝老爱亲;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公民,需要运用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捐出百万元资助困难学子的教授伉俪李安昌、曹璎珞; 19 年照顾植物人工友及其家人的车间钳工赵全喜→可链接做扶危济困的人;
关键词②:防汛巡查中勇救落水者不幸牺牲的乡镇干部朱如新;与歹徒搏斗献出生命的27岁基层民警武霖→可链接做见义勇为的人;
关键词③:照顾瘫痪亲人40余载的普通村妇何明兰→可链接做孝老爱亲的人;
关键词④:整篇材料→可链接做自强不息的人、做敬业乐群的人;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1)①杨华德潜心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布隆迪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这体现了他对待工作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②杨华德不仅带去了优质稻种,更是传递中非友好情谊的使者,这体现了他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的担当意识,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2)①马凯琳同学积极向上、真诚善良、热心助人,主动背起行动不便的同学上下学,感动了身边的同学们。在她的影响下,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大家用行动传播爱与温暖。
②马凯琳同学的事迹激发了更多人心中向善的力量,她的无私奉献和坚持,不仅是个人美好品德的展现,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③当他人身处困境时,马凯琳同学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传递助人为乐的正能量。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3)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②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③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④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⑤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分析】考点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水稻专家杨华德潜心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用八年时间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该国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可链接对待工作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关键词②:他不仅带去了优质稻种,更是传递中非友好情谊的使者→可链接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的担当意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从影响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从7岁起就主动背起先天双腿肌肉萎缩的邻居兼同班同学蒲莎英上下学,风雨无阻→可链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传递助人为乐的正能量。
关键词②:这一举动感动了她身边的同学们,同学们“默契”地形成了一个“爱心接力团队”轮流背送蒲莎英→可链接激发了更多人心中向善的力量。
关键词③:在马凯琳的影响下,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大家用行动传播爱与温暖→可链接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大家用行动传播爱与温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如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0.(1)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2)①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分析】考点考查: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阐述问题。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政治认同、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抗战爆发后,移居南洋各国的华侨始终与泉州保持密切联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积极投入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踊跃为前线捐赠钱物,把工厂迁入内地→可联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