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2 生物与环境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①识别生物种群和群落,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②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③理解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考点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如阳光、水分、温度等,都影响着生物的生存。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蚯蚓能松土等。3.生态因素指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除自身个体以外的其他所有生物。生物因素具体表现为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互助、种间竞争、食物关系等多种形式。■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等。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知识拓展】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流动特点:循环不息的。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一般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减少。3.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有富集作用。■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1:(2024·余姚模拟)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美洲绿鹭把游人扔给它的面包片放入水中,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前来觅食的鱼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本能B.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攻击行为C.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这种捕食过程D.通过非条件反射即可实现这种捕食过程【答案】C【解析】本能是指一个生物体趋向于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其固定的行为模式非学习得来,也不是继承而来。固定行为模式的实例可从动物的行为观察得到。它们进行各种活动(有时非常复杂),不是基于此前的经验,例如繁殖行为。【解答】A.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后天学习行为,A错误;B.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捕食行为,B错误;CD.这是后天学习行为,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这种捕食过程,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变式训练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答案】B【解析】A、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正确;B、“南橘北枳”是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C、“北雁南飞”,体现了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D、“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答案】B【解析】A、水稻和稗草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A错误;B、食草昆虫和草属于捕食关系,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B正确;C、兔和鼠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C错误;D、衣藻和甲藻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D错误。◆变式训练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回答问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3)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了生物只能适应 的环境.【答案】(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影响环境;(3)一定.【解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晚开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在沙漠栽种植物,植物能够对于多风沙的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带生活在海水中.它们的细胞,为了长期适应海水的盐度并保持渗透压,细胞里面的液泡中的细胞液含盐的浓度与海水都保持一致,所以可以生存在海中.一旦将它们放入淡水中,它们体内的细胞为了平衡细胞内外浓度,淡水会渗透到细胞内(水由浓度低的往浓度高的地方渗透),因而造成细胞涨破、生物体死亡.这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典例1:(2024·路桥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只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构成B.非生物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生物群落由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区域内并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解答】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生物因素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B. 非生物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B正确;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正确;故答案为:A◆变式训练1:(2024·东阳模拟)生活在热带雨林的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会滑翔,体色鲜艳、行为奇特,交配中的树蛙会选择水潭上方的树枝筑起气泡巢来保存受精卵,以便孵化出的小蟒蚂刚好落入水中继续发育。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它的 决定的。(2)小金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 (填气体名称)。(3)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 行为(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答案】(1)基因(2)氧气(3)先天性【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控制生物的性状。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解答】(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基因决定的。(2)小宁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说明气泡巢里充满了氧气。由此可以推断出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氧气。(3)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不要要后天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变式训练2:(2024·宁波模拟)湿地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分为自然湿地和工程湿地两大部分。(1)湿地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2)杭州湾湿地是鸟类的天堂,有100种以上的鸟类。今年春天,浙江野鸟会的多名会员在湿地中拍摄到了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的震旦鸦雀。生活在湿地中的所有震旦鸦雀构成了一个 。(3)工程湿地于2010年投入使用,经处理的污水进入工程湿地后得到自然净化,可作为景观、农业灌溉等用水,有效缓解了慈溪的缺水状况。湿地能净化污水是因为其具有 能力。【答案】(1)分解者(2)种群(3)自动调节【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解答】(1)湿地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故湿地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2)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故生活在湿地中的所有震旦鸦雀构成了一个种群。(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故湿地能净化污水是因为其具有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变式训练3:(2025九下·浙江模拟)浙江某地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以杨梅栽培为核心,在杨梅林中放养鸡、蜜蜂等生物,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种养模式,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鸡粪能培肥杨梅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杨梅、蜂蜜的增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杨梅林内所有的杨梅构成一个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杨梅重新利用,属于 。(3)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作为高效的生态农业,不但减少了污染,还能达到鸡、茶增收,请从生态系统角度来解释原因 。【答案】(1)种群(2)分解者(3)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通过合理构建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鸡啄食杂草、害虫,减少了饲料投入,同时其粪便为杨梅园提供肥料,促进杨梅生长;鸡粪还能喂养蚯蚓、昆虫等,这些又可作为鸡的食物或为生态系统其他生物提供资源,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所以能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实现鸡、杨梅等增收 。【解析】(1)种群是在特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比如本题中杨梅林内所有的杨梅,它们属于同种生物,构成了一个种群。理解种群概念有助于研究生物的数量变化、遗传特征等,在生物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重要应用。(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 分解者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组成。分解者如蚯蚓,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这一过程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生态农业与生态系统原理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通过系统设计、综合管理等方式建立的高效农业生态系统。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原理。鸡、杨梅、蚯蚓等生物相互关联,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外部投入和废弃物排放,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解答】(1)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杨梅林内所有的杨梅是同种生物的集合,所以构成一个种群 。(2)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杨梅重新利用,符合分解者的功能特点,所以属于分解者 。(3)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通过合理构建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鸡啄食杂草、害虫,减少了饲料投入,同时其粪便为杨梅园提供肥料,促进杨梅生长;鸡粪还能喂养蚯蚓、昆虫等,这些又可作为鸡的食物或为生态系统其他生物提供资源,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所以能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实现鸡、杨梅等增收 。1.(2023·湖州)在太平洋某小岛上发现了新的植物物种,被命名为於茂登草。该植物开紫色小花,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从真菌处夺取营养,这种独特机制引人注目。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C.从营养方式看,於茂登草属于自养型生物D.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答案】C【解析】自养型生物是能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且果实和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解答】A. 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因此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B正确C. 於茂登草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合成有机物,因此它不是自养型生物,C错误D. 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说明有花和果实两个器官,故是被子植物,D正确2.(2021·宁波)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答案】D【解析】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解答】A、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是同一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故A错误;B、天牛的抗药性与生物的遗传、环境有关;故B错误;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梧桐树→天牛→花绒寄甲;故C错误;D、以虫治虫的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没有污染;故D正确;3.(2023·湖州)如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C.不需要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环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答案】D【解析】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解答】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A错误B.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B错误C.碳循环需要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转换成有机物,因此需要无机环境,C错误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食物链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故是逐级减少的,D正确4.(2023·宁波)某生态农场采用厨余垃圾喂养黑水虻(一种腐生昆虫),黑水虻作为家禽的饲料,其粪便发酵后可给蔬菜施肥,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参与黑水虻粪便发酵的微生物属于 。(2)黑水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3)该农场科研人员强调:农场持续良性运行的前提之一是喂养黑水虻的厨余垃圾中不能混有塑料制品、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要自觉做到: 。【答案】(1)分解者(2)太阳能(3)垃圾分类投放【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参与黑水虻粪便发酵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2)黑水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农场持续良性运行的前提之一是喂养黑水虻的厨余垃圾中不能混有塑料制品、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要自觉做到:5.(2023·衢州)2023年5月11日,央视《秘境之眼》报道衢州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生存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1)黑麂被誉为“大熊猫式”的动物,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如图是保护区内部分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相应的圆圈中。A.树 B.羊 C.鼠 D.鹰【答案】(1)消费者 (2)①A;②D【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1、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如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2、生产者是是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还有一些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 自养微生物也是生产者。3、分解者是异养生物。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异养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其作用与生产者相反。4、消费者是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黑麂被誉为“大熊猫式”的动物,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2)①是植物,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①是A树;②是最高级,能够捕食蛇的动物是鹰;所以②是D鹰;故答案为:(1)消费者(2)①A;②D6.(2023·杭州)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将其发展成了我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湿地公园。(1)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 ,其结构特征包括 、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2)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外来植物(如凤眼莲等)进入西溪湿地,湿地内所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外来绿色植物属于 。为避免因某些外来植物大量繁殖对湿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湿地管理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答案】(1)群落;垂直结构(2)种群;生产者【解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2)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组成。【解答】(1)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竖直方向上的分层)、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2)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生态系统中外来植物属于生产者。7.(2023·绍兴)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答案】(1)生产者(2)浮游植物→鱼→白鹭(合理即可)(3)自动调节【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被称为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解答】(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2)食物链起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浮游植物→鱼→白鹭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答案为:(1)生产者(2)浮游植物→鱼→白鹭( (3)自动调节8.(2023·舟山)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如图是某地的宣传海报。(1)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众多生物的彼此协作。从2006年开始,地球上蜜蜂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影响了植物的 过程 ,使很多植物种群不能正常繁衍而灭绝。(2)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但事实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3)建立种子库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位于云南昆明的“种子库”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里面保存了10917种植物种子,要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 的环境条件。【答案】(1)传粉(2)生产者(3)低温、干燥【解析】(1)被子植物的结果,需先经历传粉和受精;(2)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3)种子在水分少,温度低的环境中其呼吸作用会减弱;【解答】(1)蜜蜂可以进行传粉,故其极剧减少,影响植物的传粉过程;(2)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3)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9.(2023·丽水)2023年4月26日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青藏高原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其南部还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蜂。这里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贺源,但是由于海拔高、寒冷、干旱,植物生长缓慢。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很脆弱,一旦遇到破坏,将很难恢复甚至无法恢复。(1)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主要是板块 的结果(填"碰撞"或“张裂");(2)青藏高原上所有的藏羚羊是一个 (填字母);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与生产者植物相比,其细胞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4)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5)国家通过立法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利于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碰撞 (2)A (3)细胞核(4)弱(5)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板块间碰撞的结果是形成山脉,张裂的结果是形成海沟或海洋等地形;(2)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种群的集合体,而生态系统是群落和非生物的集合体;(3)细菌最主要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4)生物种类的多少影响自动凋节能力;(5)围绕生物数量和种类作答即可。【解答】(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了珠穆朗玛峰;(2)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体称为种群;(3)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4)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5)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 ,有利于恢复生物生存环境,增加生物数量和种类;故答案为:(1)碰撞;(2)A;(3)细胞核;(4)弱;(5)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0.(2022·衢州)4月19日8时许,一头抹香鲸在浙江象山海域搁浅。经救援人员20多个小时的奋力救援,成功回归大海。(1)鲸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鲸搁浅是因头部受伤严重,导致大脑皮层中的 受损,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动。(3)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 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4)若鲸死在滩涂,细菌会分解其体内的有机物,产生大量气体,待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爆炸,造成危害。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内没有 。【答案】(1)消费者(2)神经中枢(3)比热或比热容(4)细胞核【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人体控制反射的神经中枢有脊髓和大脑皮层,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的神经中枢,高级神经中枢能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反射活动。脊髓除了有反射功能还有传导的功能。3.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放热本领大小的一个物理量。4.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细胞核。【解答】(1)根据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鲸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2)鲸搁浅是因头部受伤严重,导致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受损,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动。(3)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比热或比热容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4)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内没有细胞核。11.(2021·衢州)“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随着衢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候鸟南下衢州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3年造访龙游“天鹅湖”湿地。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1)这片湿地中的秋沙鸭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通过生态治理,该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答案】(1)消费者(2)水草→虾→鱼→秋沙鸭(3)生态系统成分变复杂或生物种类增多【解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解答】(1)秋沙鸭捕食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2)最长的食物链,即包含的物种最多,即 水草→虾→鱼→秋沙鸭;(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物种种类多少有关,物种越丰富,自动调节能力越强;12.(2023·金华)2022年12月,”中国山水工程”人洗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该工程成行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及某些生物相对数量大致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A是生态系统中的 ;(3)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相对数量,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答案】(1)4(2)生产者(3)丙(4)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解析】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解答】(1)食物链始于 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根据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随着食物链,数量会越来越少,所以食物链是A→蝗虫→蜘蛛→蟾蜍,对应的顺序是丁→丙→乙→甲;所以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丙;(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13.(2023·台州)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我市目前的植被情况,发现各地均有较多生长。兴趣小组收集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关资料:①多年生植物,终年常绿,株高通常1米以上,甚至达到3米,能在贫瘠的土壤生长。②每棵植株大约能产生2万颗细小种子,易随风扩散;能利用根或茎快速繁殖。③能分泌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已造成多种野生植物灭绝。(1)台州市内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阅读上述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答案】(1)种群(2)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解析】(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体;(2)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原因如:资源数量,对阳光的利用率,破坏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解答】(1)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种群;(2)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 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1.(2024·嘉兴模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是公民必备科学素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结构与功能: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B.生物与环境:仙人掌叶片退化为针状,有利于适应荒漠中缺水的生活环境C.稳态与调节:人和动物都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使体温保持恒定D.物质与能量:生态系统内物质可以实现循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C【解析】根据细胞的结构,生物与环境,体温调节,物质和能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结构与功能: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A正确。B、生物与环境:仙人掌叶片退化为针状,有利于适应荒漠中缺水的生活环境,B正确。C、稳态与调节:不是所有动物都保持体温恒定的,C错误。D、物质与能量:生态系统内物质可以实现循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故选C。2.(2024·舟山模拟)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如果再该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则该食物网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答案】草;蛇【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能够自主合成有机物的植物或光合细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消费者是依靠其他生物作为食物源的生物,它们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分解者则是将死亡生物体和有机废料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如细菌和真菌。【解答】 生产者是生态学名词,指的是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包括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所以属于生产者的是草; 如果再该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则该食物网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蛇,因为在该图中蛇只吃鼠;故答案为:草、蛇3.(2024·舟山模拟)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③观察并记录每粒玉米种子根和芽的生长方向。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3)实验中的变量是 。【答案】(1)根的向地性(2)A(3)胚根的朝向【解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解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根的向地性 ;(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A ,因为种子种的胚根就是向下的,排除了重力的影响;(3)实验中的变量是胚根的朝向;故答案为:(1)根的向地性(2)A(3)胚根的朝向4.(2024九上·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蝗虫和杂食性鸟的关系是 。(2)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 (选填“增多”或“减少”);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答案】(1)4;捕食和竞争(2)增多;杂食性鸟【解析】(1)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顶级消费者结束,其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本题中草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起点,狼和杂食性鸟等是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通过食物网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2)生物富集: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叫生物富集。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难以排出等特点,所以会随着食物链的营养级逐渐升高而浓度逐渐增大。【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乔木→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蝗虫和杂食性鸟都以乔木为食,杂食性鸟也以蝗虫为食,可见,蝗虫和杂食性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增多;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生物的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越多,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杂食性鸟。(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乔木→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蝗虫和杂食性鸟都以乔木为食,杂食性鸟也以蝗虫为食,可见,蝗虫和杂食性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增多;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生物的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越多,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杂食性鸟。5.(2023·金东模拟)变暖的气候极容易引起南极微藻爆发,导致冰雪变色而加快熔化。南极微藻由有绿藻、硅藻等 组成,以衣藻最为常见,面积较大的微藻群落大多离企鹅的栖息地不远,以企鹅的排泄物为养 分。微藻爆发后,以它为食的南极磷虾的数量会随之猛增,海鸟、海豹等接踵而至,南大洋很 快就变得生机勃勃。当雪藻休眠时,这些动物也随之减少。(1)衣藻等微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2)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3)微藻爆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增加阳光的吸收而加快冰雪融化,但也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进而减缓 效应;(4)南极生物数量会随着微藻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答案】(1)生产者(2)衣藻→磷虾→企鹅(或海鸟、海豹)(3)温室(4)自动调节【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解答】(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所以衣藻等微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衣藻→磷虾→企鹅(或海鸟、海豹);(3)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所以微藻爆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增加阳光的吸收而加快冰雪融化,但也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进而减缓温室效应;(4)南极生物数量会随着微藻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生产者(2)衣藻→磷虾→企鹅(或海鸟、海豹)(3)温室(4)自动调节6.(2024·宁波模拟)浙江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如:杭州湾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等,湿地资源有许多丰富的物种,比如赤麻鸭就是杭州湾湿地公园的保护动物之一,请回答:(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丰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2)“小鱼、赤麻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3)夏日,湿地中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莲叶制造有机物所需的无机盐和水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输送上来。【答案】(1)建立自然保护区(2)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鱼→赤麻鸭(3)导管【解析】茎中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绿色植物),终于消费者;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丰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绿色植物),终于消费者,所以写出一条食物链为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鱼→赤麻鸭;(3)茎中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 夏日,湿地中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莲叶制造有机物所需的无机盐和水通过导管输送上来。故答案为:(1)建立自然保护区(2)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鱼→赤麻鸭(3)导管7.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责是产卵,雄蜂与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防御敌人等。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受精卵是发育为蜂王还是发育为工蜂,主要决定于幼虫食用蜂王浆时间的长短。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请回答:(1)一个蜂群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工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2)同样是受精卵,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别除受遗传物质控制外,同时还受________的影响。(3)蜂王、雄蜂和工蜂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__。(4)许多将要孵出的幼蜂中,通常有多只将发育成蜂王(即“王储”),但最先孵化出的那只蜂王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即将孵化出来的“王储”杀死在“襁褓”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答案】(1)种群(2)环境因素(3)种内互助(4)种内斗争【解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内互助是指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3、种内斗争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解答】(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一个蜂群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工蜂在生物学上称为种群。(2)同样是受精卵,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别除遗传物质控制外,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3)蜂王、雄蜂和供奉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为种内互助。(4)许多要孵出的幼蜂中,通常多只将发育成蜂王(即“王储”),但是最先孵化出的那只蜂王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即将孵出的“王储”杀死在“襁褓”之中,这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种内斗争。8. 读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 。(2)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3)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 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 ,后趋于稳定。【答案】(1)甲(或生产者)(2)甲(或生产者);B(3)竞争;下降【解析】【解答】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由于摄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因为这种联系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所以被称为食物链。(1)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甲(或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2)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甲,丙中的[B](填字母)代表蛇。(3)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B以A为食,所以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下降,后趋于稳定。故答案为:(1)甲(生产者)(2)甲(或生产者)、B(3)竞争、下降9.(2023·萧山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被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等净化后流入上行池,上行池中可以养殖鱼、虾,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如图乙所示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B、C和D表示生物成分。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填“垂直”或“水平”)结构。(2)如图乙所示,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答案】(1)水平(2)A→D→C;单向流动,逐级减少(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植物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分层性)和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很难恢复;【解答】(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植物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分层性)和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如图甲所示,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D→C ;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一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很难恢复,所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10.(2024九下·杭州模拟)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以植物为食的羊、鼠和昆虫,有吃羊的狼,有吃昆虫的鸟,有以鼠为食的蛇,还有以鼠、蛇和鸟为食的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若乙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2)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添加的生物成分是 。(3)该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羊的数量增多,则接下来该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将 ,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答案】羊;分解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自动调节【解析】(1)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所以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处于食物链最顶端。(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狼的数量因食物丰富变多后又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解答】(1)食物链中,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所以图乙的食物链为乙→甲→丙。图甲中,狼所在食物链植物→羊→狼中,植物的能量最多,羊次之,狼的能量最少,乙图中甲的有机物相对含量排第二位,故与甲对应的是羊。(2)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故还需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3)某一时间羊的数量增多,狼以羊为食,狼的数量会增加,一段时间后,羊被捕食数量变少,狼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11.(2024·舟山模拟)茶园养鸡是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建立的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鸡在茶园内活动,可以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也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请据此回答:(1)茶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选填“群落”或“生态系统”)(2)写出蚯蚓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探究“不同薄膜覆盖对冬季茶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由图乙可知,黄色薄膜覆盖最有利于茶树插条生根。冬季薄膜覆盖能提高扦插生根率的主要原因 。(4)众多昆虫中,果蝇因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 决定的。【答案】(1)群落(2)分解枯枝落叶(3)提高温度,有利于扦插枝条生根(4)基因【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能够自主合成有机物的植物或光合细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消费者是依靠其他生物作为食物源的生物,它们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分解者则是将死亡生物体和有机废料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如细菌和真菌。【解答】(1)群落是指一个环境下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茶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群落;(2)写出蚯蚓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分解者;(3)冬季薄膜覆盖能提高扦插生根率的主要原因:提高温度,有利于扦插枝条生根;(4)众多昆虫中,果蝇因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故答案为:(1)群落(2)分解枯枝落叶(3)提高温度,有利于扦插枝条生根(4)基因12.(2024·嘉兴模拟)近年来,小龙虾已成为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现在正是一年中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1)小龙虾是一种淡水生物(如图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通过羽毛状的腮呼吸。下列生物与小龙虾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A.蝗虫 B.蜥蜴 C.青蛙 D.鱼(2)目前浙江多地推行“水稻-小龙虾-中华鳖”的综合养殖模式,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小龙虾属于稻田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小龙虾属于外来物种,当它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的数量通常会呈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请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 。【答案】(1)A(2)消费者(3)小龙虾为外来物种,食物充分、天敌少,繁殖后数量增加迅速。随着食物减少、人类对其捕食,小龙虾数量快速减少,并维持在一定范围。【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 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解答】(1)小龙虾是一种淡水生物(如图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通过羽毛状的腮呼吸。 说明小龙虾属于无脊椎动物里的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A昆虫也属于节肢动物,BCD都是有脊椎动物;所以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蝗虫;(2)目前浙江多地推行“水稻-小龙虾-中华鳖”的综合养殖模式,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小龙虾属于稻田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小龙虾和中华鳌都是消费者;(3)做出的解释如下:小龙虾为外来物种,食物充分、天敌少,繁殖后数量增加迅速。随着食物减少、人类对其捕食,小龙虾数量快速减少,并维持在一定范围。故答案为:(1)A (2)消费者(3)小龙虾为外来物种,食物充分、天敌少,繁殖后数量增加迅速。随着食物减少、人类对其捕食,小龙虾数量快速减少,并维持在一定范围。13.(2024·金东二模)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加快植物细胞生长速率。生长素含量可以用琼脂块进行收集和检测,科研小组做了均匀光照和单侧光照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图中□代表琼脂块)(1)图中单侧光照组放在转盘上向右匀速转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琼脂块A与琼脂块B中生长素含量相等,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D;(2)单侧光能使植物茎尖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可以从受光一侧移到背光一侧,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还是在尖端下面部位完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用植物茎尖、琼脂块、云母片(不透水)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②若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F,乙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则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尖端;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除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受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的解释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等于(2)云母片所插部位;等于;受光一侧的生长素分解速率比背光一侧快【解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2、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4、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解答】(1)由于植物受到单侧光照,植物尖端会感受到光照的差异,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横向运输。由于转盘匀速转动,受光均匀,因此背光侧的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会等于向光侧的琼脂块D。(2)①实验通过比较云母片所插入的部位来观察植物茎尖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情况,来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因此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云母片所插部位。②如果覆盖云母片的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等于琼脂块F,说明尖端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区域。同样,如果乙组中覆盖云母片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也支持这一结论。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植物向光性不仅因为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还因为受光一侧的生长素分解速率比背光一侧快,导致植物向光源弯曲。14.(2024·富阳模拟)研究小组调查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如图1,及某些生物相对数量大致关系图,如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保纷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3)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相对数量,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答案】(1)4(2)分解者(3)丙(4)自动调节【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A→蝗虫→蟾蜍;A→蝗虫→食虫鸟; A→蝗虫→蜘蛛→食虫鸟; A→蝗虫→蜘蛛→蟾蜍。(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2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丁、丙、乙、甲,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丁→丙→乙→甲。图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蝗虫→蜘蛛→蟾蜍,因此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丙。(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如果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蚂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15.(2024九下·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集作物栽培和鱼养殖为一体的新型鱼菜共生系统,这个系统代表了蔬菜和鱼类之间的共生关系。鱼的粪便为植物提供肥料,蔬菜为鱼净化水质,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其物种间和谐共生运行良好,有极高的推广价值。(1)整个鱼菜共生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 。(2)水培番茄在挂果期,可以适当追加以下哪种肥料____。A.KNO3 B.NH4NO3 C.KCl D.Ca(H2PO4)2(3)细菌是鱼菜共生系统当中的重要成分,作为连接鱼类废物和植物肥料的桥梁,起到了关键作用。你认为这些有益细菌在系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答: 。(4)硝化细菌发酵产生植物能利用的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假设亚硝酸盐是NaNO2,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 。(5)你认为鱼菜共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哪些优势?答: 。【答案】(1)生态系统(2)D(3)分解者(4)+3(5)能量利用率高、安全、环保、节水、节省土地【解析】(1)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分析;(2)根据肥料中含有氮磷钾元素的作用进行分析;(3)根据细菌的作用进行分析;(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规律进行分析;(5)根据鱼菜共生系统不依赖人工肥料和其他补充剂及从鱼塘收集的粪便和其他废物被用来为农场添加营养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该鱼菜共生系统中有农作物、蔬菜、鱼、人等生物,以及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2)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番茄在开花、挂果期间,需要大量的磷肥,因此,在挂果期可以适当追加磷肥,所以应追加Ca(H2PO4)2;故选:D;(3)细菌能将鱼类废物分解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肥料,有益细菌在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角色;(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亚硝酸盐是NaNO2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5)鱼菜共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突出优势是绿色环保,鱼菜共生系统不依赖人工肥料和其他补充剂;从鱼塘收集的粪便和其他废物被用来为农场添加营养,这种类型的耕作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并确保鱼类不受影响。所以具有的优势是能量利用率高、安全、环保、节水、节省土地。16.(2024·浙江模拟)春天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1)观赏区内所有的油菜属于 (选填“种群” “群落”或“生态系统”)(2)下图一为油菜的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选填“A” “B”或“C”)。(3)下图二和图三依次为植物叶片一天内叶肉细胞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二分析,农作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量最多的是G点,对应图三中 点。(4)观赏区内只种植单一的油菜,容易爆发虫害。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角度解释原因是 。【答案】(1)种群(2)B(3)f(4)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解析】1、图一A是蒸腾作用、B是光合作用、C是呼吸作用。2、图二曲线AB段和HI段表示光合作用停止;BC段和GH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CG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C、G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3、图三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解答】(1)种群是在特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和,因此观赏区内所有的油菜属于种群。(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氧气和有机物,因此图一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B。(3)由图三可知,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因此曲线bf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得以积累,因此图二中的G点对应图三中f点。(4)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观赏区内只种植单一的油菜,容易爆发病虫害。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角度解释原因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弱。17.(2024·瑞安模拟)潜流带是河流或溪流连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甲),它有效地连接着河流的陆地、地表和地下成分。图乙为某潜流带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只画出部分生物)。(1)该潜流带中所有的生物可看成一个 。(2)图乙生态系统中还未标出的组成成分是 。(3)据图乙,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4)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城市的溪流被截弯取直,河岸得到加固,但这些举措往往会毁坏潜流带,导致溪流变得脆弱甚至枯竭。专家提出应修复和重建潜流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此两位同学展开了讨论:观点 观点反驳小安: 引入鱼类、无脊椎动物等生物, 使生物种类、数量更多。 小明:外来物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支持的依据: 支持的依据:请选择一位同学的观点,写出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答案】(1)群落(2)非生物物质和能量(3)藻类→小型甲壳类→鱼或者藻类→桡足类→鱼(4)支持小明的观点,外来物种会因环境适宜,缺少天敌,出现了疯涨的现象,对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解答】(1)该潜流带中所有的生物可看成一个群落;(2)图乙生态系统中还未标出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随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短,损耗的能量越少;据图乙,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藻类→小型甲壳类→鱼或者藻类→桡足类→鱼;(4)支持小明的观点,外来物种会因环境适宜,缺少天敌,出现了疯涨的现象,对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故答案为:(1)群落(2)非生物物质和能量(3)藻类→小型甲壳类→鱼或者藻类→桡足类→鱼(4)支持小明的观点,外来物种会因环境适宜,缺少天敌,出现了疯涨的现象,对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18.(2024·温岭模拟)科学小组分配到一个项目化学习任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个生态鱼缸,鱼缸里有砂土、小鱼、小虾、水,同时设计了“生态鱼缸”的评价量表,如下表。“生态鱼缸”评价量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生态系统成分完整且比例适当 设计合理,生态系统成分完整,比例不适当 生态系统成分缺失指标二 生态系统稳定时间长 生态系统稳定,时间一般 生态系统不稳定(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鱼属于 。(2)经过一段时间,小鱼和小虾都死了,从上表中“指标一”和“指标二”来评判,应该被评为 ,原因是这个鱼缸生态系统的 能力不够强。最后,小组同学经过不断地改进,使生态鱼缸评价达到了“优秀”。【答案】(1)消费者(2)待改进;自动调节【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生物群落由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区域内并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解答】(1)从生物上讲,消费者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物群落,异养型生物,包括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称为消费者。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鱼属于消费者;(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生物的多样性有关,生物的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经过一段时间,小鱼和小虾都死了,从上表中“指标一”和“指标二”来评判,应该被评为待改进,原因是这个鱼缸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够强。最后,小组同学经过不断地改进,使生态鱼缸评价达到了“优秀”。故答案为:(1)消费者(2)待改进;自动调节19.(2024·义乌模拟)学校开展了“方寸之间的大自然——生态瓶微景观制作”项目化学习活动:项目 方寸之间的大自然——生态瓶微景观制作目标 设计与制作一个能维持两周以上的生态瓶材料 水草、黄金砂、贝壳、小鱼、吊牌及麻绳产品 生态瓶及配套说明书标准 ①生态瓶内成分齐全、整体美观;②动植物能在封闭状态下稳定生存两周以上;③产品说明书能阐明其稳定运转的条件及注意事项。(1)大家制作的生态瓶都采用了透明的材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观察,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态瓶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生态瓶中的水草属于 ;(3)一段时间内,生态瓶内的动植物的数量和比例都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4)请试着补充产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写出一点):①生态瓶需要放置在亮处;② 。【答案】(1)太阳(太阳能)(2)生产者(3)自动调节能力(4)放置的环境温度要适宜、晚上可以打开瓶盖等【解析】(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解答】(1)为生态瓶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能量来源;(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属于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4)放置的环境温度要适宜、晚上可以打开瓶盖透气,这些都可以给生态瓶中生物创造更适宜的环境,使生态瓶能够维持更长时间。20.(2024九下·鹿城模拟)水体可溶性含氮无机盐过高容易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继而引起水生动物死亡、水体发臭等现象。在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中,沉水植物被认为是治理的有效途径。资料一:金鱼藻是常见的被子植物,其在不同水层的生长情况如图甲所示。资料二:水中某些含氮无机盐中的氮能在好氧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生态浮床,根据资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汛期时用此装置能实现治理水体污染的原因。【答案】因为有浮筒,浮床处于漂浮,所以汛期水位上涨时,浮床内的金鱼藻始终处于水深1米处,使得金鱼藻能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利于好氧菌的繁殖。大量好氧菌将含氮无机盐转化为氮气排出。减少水体中含氮无机盐量,减少藻类大量繁殖。【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供给水下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解答】结合题图和题干信息可知,因为有浮筒,浮床处于漂浮,所以汛期水位上涨时,浮床内的金鱼藻始终处于水深1米处,使得金鱼藻能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利于好氧菌的繁殖。大量好氧菌将含氮无机盐转化为氮气排出。减少水体中含氮无机盐量,减少藻类大量繁殖。21.(2023·柯桥模拟)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透明生态球。[简介]①生态球由透明无色弹性橡皮膜制成,球的体积随内部气压变化而变化。球内有水、沙、无机盐、水草、藻类、鱼、虾、微生物等。整个球密封后放入大水箱内,处于漂浮状态。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球内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忽略温度及外界气压对整个装置的影响。②当生态球内某种气体含量减少时,生态球会下沉。为使球内生物正常生存,需打开照明灯并调节到一定的亮度。一段时间后,球内该种气体含量恢复,生态球上浮。[评价](1)请说明该小组设计的生态球打开照明灯后实现上浮的原理。(2)该生态球内的生物能否生存较长时间,并说明理由。【答案】(1)打开照明灯调节到一定亮度,一段时间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球内氧气含量增加;球内气压增大导致生态球体积变大,浸没在水中的生态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增大,此时浮力大于总重力,实现上浮;(2)【角度一】能;生态系统成分完整,外界可以向内输入能量(太阳能),在一定时间内能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角度二】不能;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超出自动调节能力范围;【解析】(1)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主要依靠改变重力和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得以实现的;(2)生态球内的生物生存时间长短与否取决于整个生态系统是否稳定,能否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2.(2023·秀洲模拟)某校九年级开展了“制作生态瓶”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小嘉同学在一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后,放入若干株健壮的水草、10颗健康的活螺蛳和5条小金鱼及其他一些水生动物,再放入少量砂石以及装饰物等,进行密封处理后,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进行观察记录。(1)该生态瓶构成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该生态瓶密封后,除阳光、热能外,任何物质都无法进入,瓶内这些动植物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是怎样获得的?(3)需要对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评价,请你拟定一条你认为最重要的指标: 。【答案】(1)生态系统(2)评分标准水平 回答高水平回答 要点1:能找出生态瓶中三种生物成分要点2:能结合具体的生物进行分析要点3:能正确分析出三种生物成分具体如何实现物质利用、转化与循环示例:水草等作为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金鱼、螺蛳等利用水草合成有机物和贮撒能量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呼圾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瓶内的分解者将代谢废物分解为较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水草再利用。中水平回答 3个要点中答对2个要点示例:草等作为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金鱼、螺蛳等利用水草合成的有机物和贮藏的能量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低水平回答 3个要点只答对1个要点示例:水草为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错误回答或没有回答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作用混淆。示例:金鱼、螺蛳合成有机物。回答与情境无关或其他错误或没有回答(3)金鱼、螺蛳存活的时间长短【解析】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也越好;【解答】(1)生态瓶中既有生物因素又有非生命因素,所以属于生态系统;(2)瓶内的这些动植物是通过如下的途径维持平衡:水草等作为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金鱼、螺蛳等利用水草合成的有机物和贮撒的能量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呼圾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瓶内的分解者将代谢废物分解为较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水草再利用。(3)我认为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越久,那么该生态瓶就越完善,功能越健全,所以我认为重要的指标是 金鱼、螺蛳存活的时间长短 ;备考指南知识导图考点梳理考点突破真题在线专项练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2 生物与环境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①识别生物种群和群落,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②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③理解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考点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如阳光、水分、温度等,都影响着生物的生存。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蚯蚓能松土等。3.生态因素指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除自身个体以外的其他所有生物。生物因素具体表现为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互助、种间竞争、食物关系等多种形式。■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等。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知识拓展】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流动特点:循环不息的。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一般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减少。3.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有富集作用。■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1:(2024·余姚模拟)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美洲绿鹭把游人扔给它的面包片放入水中,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前来觅食的鱼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本能B.这种捕食方法属于美洲绿鹭的攻击行为C.通过条件反射才能实现这种捕食过程D.通过非条件反射即可实现这种捕食过程◆变式训练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变式训练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回答问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3)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了生物只能适应 的环境.■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典例1:(2024·路桥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只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构成B.非生物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变式训练1:(2024·东阳模拟)生活在热带雨林的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会滑翔,体色鲜艳、行为奇特,交配中的树蛙会选择水潭上方的树枝筑起气泡巢来保存受精卵,以便孵化出的小蟒蚂刚好落入水中继续发育。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它的 决定的。(2)小金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 (填气体名称)。(3)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是 行为(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变式训练2:(2024·宁波模拟)湿地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分为自然湿地和工程湿地两大部分。(1)湿地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2)杭州湾湿地是鸟类的天堂,有100种以上的鸟类。今年春天,浙江野鸟会的多名会员在湿地中拍摄到了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的震旦鸦雀。生活在湿地中的所有震旦鸦雀构成了一个 。(3)工程湿地于2010年投入使用,经处理的污水进入工程湿地后得到自然净化,可作为景观、农业灌溉等用水,有效缓解了慈溪的缺水状况。湿地能净化污水是因为其具有 能力。◆变式训练3:(2025九下·浙江模拟)浙江某地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以杨梅栽培为核心,在杨梅林中放养鸡、蜜蜂等生物,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种养模式,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鸡粪能培肥杨梅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杨梅、蜂蜜的增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杨梅林内所有的杨梅构成一个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杨梅重新利用,属于 。(3)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作为高效的生态农业,不但减少了污染,还能达到鸡、茶增收,请从生态系统角度来解释原因 。1.(2023·湖州)在太平洋某小岛上发现了新的植物物种,被命名为於茂登草。该植物开紫色小花,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从真菌处夺取营养,这种独特机制引人注目。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C.从营养方式看,於茂登草属于自养型生物D.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2.(2021·宁波)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3.(2023·湖州)如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C.不需要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环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4.(2023·宁波)某生态农场采用厨余垃圾喂养黑水虻(一种腐生昆虫),黑水虻作为家禽的饲料,其粪便发酵后可给蔬菜施肥,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参与黑水虻粪便发酵的微生物属于 。(2)黑水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3)该农场科研人员强调:农场持续良性运行的前提之一是喂养黑水虻的厨余垃圾中不能混有塑料制品、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要自觉做到: 。5.(2023·衢州)2023年5月11日,央视《秘境之眼》报道衢州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生存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1)黑麂被誉为“大熊猫式”的动物,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如图是保护区内部分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相应的圆圈中。A.树 B.羊 C.鼠 D.鹰6.(2023·杭州)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将其发展成了我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湿地公园。(1)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 ,其结构特征包括 、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2)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外来植物(如凤眼莲等)进入西溪湿地,湿地内所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外来绿色植物属于 。为避免因某些外来植物大量繁殖对湿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湿地管理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7.(2023·绍兴)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8.(2023·舟山)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如图是某地的宣传海报。(1)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众多生物的彼此协作。从2006年开始,地球上蜜蜂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影响了植物的 过程 ,使很多植物种群不能正常繁衍而灭绝。(2)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但事实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3)建立种子库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位于云南昆明的“种子库”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里面保存了10917种植物种子,要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 的环境条件。9.(2023·丽水)2023年4月26日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青藏高原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其南部还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蜂。这里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贺源,但是由于海拔高、寒冷、干旱,植物生长缓慢。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很脆弱,一旦遇到破坏,将很难恢复甚至无法恢复。(1)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主要是板块 的结果(填"碰撞"或“张裂");(2)青藏高原上所有的藏羚羊是一个 (填字母);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与生产者植物相比,其细胞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4)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5)国家通过立法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利于 (写出一点即可)10.(2022·衢州)4月19日8时许,一头抹香鲸在浙江象山海域搁浅。经救援人员20多个小时的奋力救援,成功回归大海。(1)鲸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鲸搁浅是因头部受伤严重,导致大脑皮层中的 受损,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动。(3)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 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4)若鲸死在滩涂,细菌会分解其体内的有机物,产生大量气体,待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爆炸,造成危害。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内没有 。11.(2021·衢州)“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随着衢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候鸟南下衢州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3年造访龙游“天鹅湖”湿地。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1)这片湿地中的秋沙鸭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通过生态治理,该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12.(2023·金华)2022年12月,”中国山水工程”人洗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该工程成行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及某些生物相对数量大致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A是生态系统中的 ;(3)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相对数量,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13.(2023·台州)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我市目前的植被情况,发现各地均有较多生长。兴趣小组收集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关资料:①多年生植物,终年常绿,株高通常1米以上,甚至达到3米,能在贫瘠的土壤生长。②每棵植株大约能产生2万颗细小种子,易随风扩散;能利用根或茎快速繁殖。③能分泌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已造成多种野生植物灭绝。(1)台州市内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阅读上述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1.(2024·嘉兴模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是公民必备科学素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结构与功能: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B.生物与环境:仙人掌叶片退化为针状,有利于适应荒漠中缺水的生活环境C.稳态与调节:人和动物都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使体温保持恒定D.物质与能量:生态系统内物质可以实现循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2024·舟山模拟)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如果再该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则该食物网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3.(2024·舟山模拟)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③观察并记录每粒玉米种子根和芽的生长方向。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3)实验中的变量是 。4.(2024九上·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蝗虫和杂食性鸟的关系是 。(2)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 (选填“增多”或“减少”);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5.(2023·金东模拟)变暖的气候极容易引起南极微藻爆发,导致冰雪变色而加快熔化。南极微藻由有绿藻、硅藻等 组成,以衣藻最为常见,面积较大的微藻群落大多离企鹅的栖息地不远,以企鹅的排泄物为养 分。微藻爆发后,以它为食的南极磷虾的数量会随之猛增,海鸟、海豹等接踵而至,南大洋很 快就变得生机勃勃。当雪藻休眠时,这些动物也随之减少。(1)衣藻等微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2)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3)微藻爆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增加阳光的吸收而加快冰雪融化,但也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进而减缓 效应;(4)南极生物数量会随着微藻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6.(2024·宁波模拟)浙江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如:杭州湾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等,湿地资源有许多丰富的物种,比如赤麻鸭就是杭州湾湿地公园的保护动物之一,请回答:(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丰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2)“小鱼、赤麻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3)夏日,湿地中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莲叶制造有机物所需的无机盐和水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输送上来。7.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责是产卵,雄蜂与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防御敌人等。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受精卵是发育为蜂王还是发育为工蜂,主要决定于幼虫食用蜂王浆时间的长短。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请回答:(1)一个蜂群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工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2)同样是受精卵,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别除受遗传物质控制外,同时还受________的影响。(3)蜂王、雄蜂和工蜂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__。(4)许多将要孵出的幼蜂中,通常有多只将发育成蜂王(即“王储”),但最先孵化出的那只蜂王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即将孵化出来的“王储”杀死在“襁褓”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8. 读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 。(2)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3)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 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 ,后趋于稳定。9.(2023·萧山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被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等净化后流入上行池,上行池中可以养殖鱼、虾,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如图乙所示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B、C和D表示生物成分。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填“垂直”或“水平”)结构。(2)如图乙所示,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10.(2024九下·杭州模拟)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以植物为食的羊、鼠和昆虫,有吃羊的狼,有吃昆虫的鸟,有以鼠为食的蛇,还有以鼠、蛇和鸟为食的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若乙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2)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添加的生物成分是 。(3)该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羊的数量增多,则接下来该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将 ,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11.(2024·舟山模拟)茶园养鸡是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建立的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鸡在茶园内活动,可以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也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请据此回答:(1)茶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选填“群落”或“生态系统”)(2)写出蚯蚓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探究“不同薄膜覆盖对冬季茶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由图乙可知,黄色薄膜覆盖最有利于茶树插条生根。冬季薄膜覆盖能提高扦插生根率的主要原因 。(4)众多昆虫中,果蝇因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 决定的。12.(2024·嘉兴模拟)近年来,小龙虾已成为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现在正是一年中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1)小龙虾是一种淡水生物(如图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通过羽毛状的腮呼吸。下列生物与小龙虾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A.蝗虫 B.蜥蜴 C.青蛙 D.鱼(2)目前浙江多地推行“水稻-小龙虾-中华鳖”的综合养殖模式,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小龙虾属于稻田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小龙虾属于外来物种,当它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的数量通常会呈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请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 。13.(2024·金东二模)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加快植物细胞生长速率。生长素含量可以用琼脂块进行收集和检测,科研小组做了均匀光照和单侧光照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图中□代表琼脂块)(1)图中单侧光照组放在转盘上向右匀速转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琼脂块A与琼脂块B中生长素含量相等,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D;(2)单侧光能使植物茎尖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可以从受光一侧移到背光一侧,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还是在尖端下面部位完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用植物茎尖、琼脂块、云母片(不透水)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②若甲组琼脂块E中生长素含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琼脂块F,乙组琼脂块G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H,则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尖端;③对于植物向光性的解释,除了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受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的解释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14.(2024·富阳模拟)研究小组调查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如图1,及某些生物相对数量大致关系图,如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保纷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3)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相对数量,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15.(2024九下·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集作物栽培和鱼养殖为一体的新型鱼菜共生系统,这个系统代表了蔬菜和鱼类之间的共生关系。鱼的粪便为植物提供肥料,蔬菜为鱼净化水质,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其物种间和谐共生运行良好,有极高的推广价值。(1)整个鱼菜共生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 。(2)水培番茄在挂果期,可以适当追加以下哪种肥料____。A.KNO3 B.NH4NO3 C.KCl D.Ca(H2PO4)2(3)细菌是鱼菜共生系统当中的重要成分,作为连接鱼类废物和植物肥料的桥梁,起到了关键作用。你认为这些有益细菌在系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答: 。(4)硝化细菌发酵产生植物能利用的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假设亚硝酸盐是NaNO2,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 。(5)你认为鱼菜共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哪些优势?答: 。16.(2024·浙江模拟)春天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1)观赏区内所有的油菜属于 (选填“种群” “群落”或“生态系统”)(2)下图一为油菜的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选填“A” “B”或“C”)。(3)下图二和图三依次为植物叶片一天内叶肉细胞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二分析,农作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量最多的是G点,对应图三中 点。(4)观赏区内只种植单一的油菜,容易爆发虫害。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角度解释原因是 。17.(2024·瑞安模拟)潜流带是河流或溪流连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甲),它有效地连接着河流的陆地、地表和地下成分。图乙为某潜流带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只画出部分生物)。(1)该潜流带中所有的生物可看成一个 。(2)图乙生态系统中还未标出的组成成分是 。(3)据图乙,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4)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城市的溪流被截弯取直,河岸得到加固,但这些举措往往会毁坏潜流带,导致溪流变得脆弱甚至枯竭。专家提出应修复和重建潜流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此两位同学展开了讨论:观点 观点反驳小安: 引入鱼类、无脊椎动物等生物, 使生物种类、数量更多。 小明:外来物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支持的依据: 支持的依据:请选择一位同学的观点,写出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18.(2024·温岭模拟)科学小组分配到一个项目化学习任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个生态鱼缸,鱼缸里有砂土、小鱼、小虾、水,同时设计了“生态鱼缸”的评价量表,如下表。“生态鱼缸”评价量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生态系统成分完整且比例适当 设计合理,生态系统成分完整,比例不适当 生态系统成分缺失指标二 生态系统稳定时间长 生态系统稳定,时间一般 生态系统不稳定(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鱼属于 。(2)经过一段时间,小鱼和小虾都死了,从上表中“指标一”和“指标二”来评判,应该被评为 ,原因是这个鱼缸生态系统的 能力不够强。最后,小组同学经过不断地改进,使生态鱼缸评价达到了“优秀”。19.(2024·义乌模拟)学校开展了“方寸之间的大自然——生态瓶微景观制作”项目化学习活动:项目 方寸之间的大自然——生态瓶微景观制作目标 设计与制作一个能维持两周以上的生态瓶材料 水草、黄金砂、贝壳、小鱼、吊牌及麻绳产品 生态瓶及配套说明书标准 ①生态瓶内成分齐全、整体美观;②动植物能在封闭状态下稳定生存两周以上;③产品说明书能阐明其稳定运转的条件及注意事项。(1)大家制作的生态瓶都采用了透明的材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观察,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态瓶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生态瓶中的水草属于 ;(3)一段时间内,生态瓶内的动植物的数量和比例都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4)请试着补充产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写出一点):①生态瓶需要放置在亮处;② 。20.(2024九下·鹿城模拟)水体可溶性含氮无机盐过高容易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继而引起水生动物死亡、水体发臭等现象。在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中,沉水植物被认为是治理的有效途径。资料一:金鱼藻是常见的被子植物,其在不同水层的生长情况如图甲所示。资料二:水中某些含氮无机盐中的氮能在好氧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生态浮床,根据资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汛期时用此装置能实现治理水体污染的原因。21.(2023·柯桥模拟)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透明生态球。[简介]①生态球由透明无色弹性橡皮膜制成,球的体积随内部气压变化而变化。球内有水、沙、无机盐、水草、藻类、鱼、虾、微生物等。整个球密封后放入大水箱内,处于漂浮状态。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球内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忽略温度及外界气压对整个装置的影响。②当生态球内某种气体含量减少时,生态球会下沉。为使球内生物正常生存,需打开照明灯并调节到一定的亮度。一段时间后,球内该种气体含量恢复,生态球上浮。[评价](1)请说明该小组设计的生态球打开照明灯后实现上浮的原理。(2)该生态球内的生物能否生存较长时间,并说明理由。22.(2023·秀洲模拟)某校九年级开展了“制作生态瓶”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小嘉同学在一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后,放入若干株健壮的水草、10颗健康的活螺蛳和5条小金鱼及其他一些水生动物,再放入少量砂石以及装饰物等,进行密封处理后,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进行观察记录。(1)该生态瓶构成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该生态瓶密封后,除阳光、热能外,任何物质都无法进入,瓶内这些动植物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是怎样获得的?(3)需要对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评价,请你拟定一条你认为最重要的指标: 。备考指南知识导图考点梳理考点突破真题在线专项练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专题2 生物与环境(学生版).doc 2025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专题2 生物与环境(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