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新增课文】11《山地回忆》必备知识点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下【新增课文】11《山地回忆》必备知识点梳理

资源简介

七下【新增课文】《山地回忆》必备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与背景
1.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荷花淀派”创始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文风清新质朴,擅长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乡土气息展现人性美,被誉为“诗体小说”。
2. 创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949年,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山区为背景,通过“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展现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精神风貌。
孙犁以“战争美学”著称,淡化战争的血腥场面,聚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折射时代风云。
二、生字词梳理
1. 重点字音
阜(fù)平、土靛(diàn)、黍(shǔ)米、水沤(òu)、襟(jīn)怀、刨(páo)抓、瘪(biě)嘴、碛(qì)口 、膝(xī)盖、碾(niǎn)米、忸怩(niǔ ní)、寒伧(chen)、凫(fú)水、棉絮(xù)
2. 多音字辨析
薄:báo(薄饼)/ bó(薄弱)/ bò(薄荷)
强:qiǎng(强迫)/ qiáng(强大)
累:léi(果实累累)/ lěi(罪行累累)/ lèi(劳累)
3. 词语释义
局促:拘谨不自然(文中指“我”面对妞儿时的尴尬)。
忸怩:害羞或不大方的样子。
寒伧:穷困或不体面(文中指“我”衣着破旧)。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的漏洞(如袜子的“破绽”象征军民情谊的坚固)。
三、主题思想
1. 军民鱼水情
通过缝袜子、纺线等日常琐事,展现普通百姓对革命的支持,体现“军民同心,其利断金”的民族精神。
2. 人性美与时代精神
妞儿从率真泼辣的山村少女成长为革命参与者,象征抗战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凸显平凡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奉献。
3. 战争与和平
以温情笔触淡化战争残酷,通过“山地蓝”“枣林”等意象,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与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四、人物形象分析
1、妞儿
性格特点:爽直泼辣、善良质朴、勤劳能干、外冷内热
具体表现:
(1) 语言与行为:
初次相遇时,用“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调侃战士,展现率真性格;
主动提出为“我”缝袜子,四天完成并承诺“三年也穿不破”,体现细心与责任感;
用袜底蹭“我”的脸,调皮动作中暗含关心。
(2)劳动能力:
掌握全套纺织手艺(纺、拐、浆、落、经、镶、织),被父亲称为“全才”;
在严寒中坚持纺线,双手冻得通红仍不停歇,凸显坚韧品质。
(3)精神成长:
从“不知道‘国家’是什么”的少女,到主动参与支援抗战,象征普通民众的觉醒;
战后成为村干部,代表新一代革命者的成长。
2、妞儿父亲
性格特点:憨厚朴实、深明大义、教子有方
具体表现:
(1)言行举止:
初见时因妞儿无礼向“我”道歉,展现传统农民的谦逊;
用“国家大事”教育子女,强调“我们是中国人”,体现家国情怀。
(2)对革命的支持:
默许女儿为八路军服务,主动提供纺织原料(土靛、线穗);
以“抗日是每个人的本分”表达朴素的民族意识。
3、“我”(红军战士)
性格特点:知识分子的拘谨、责任感与感恩之心
具体表现:
(1)与妞儿的互动:
因穿着破旧(“踢倒山”鞋子)而局促,面对妞儿的直率感到尴尬;
接受袜子时反复推辞,体现不愿给百姓添麻烦的心理。
(2)革命责任感:
战后重访山区,牵挂旧情,寻找妞儿一家,体现对革命群众的感恩;
通过回忆表达对平凡英雄的敬意,反思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五、人物关系与主题关联
1. 军民互动:
妞儿一家的无私帮助与战士的谦逊形成对比,凸显“鱼水情”的双向奔赴;
父亲的“国家大事”与战士的“革命责任”共同构成民族精神的基石。
2. 象征意义:
妞儿象征抗战时期觉醒的民众力量;
“我”代表革命队伍对人民的依赖与感恩,强化“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主题。
总结:孙犁通过三位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妞儿的率真与成长、父亲的朴实与大义、战士的反思与感恩,共同谱写了一曲军民同心、人性至美的赞歌。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体现了“荷花淀派”的诗意风格,更以小见大折射出民族品格的深层内涵。
六、写作手法赏析
1. 倒叙结构
以“布票”触发回忆,引出山地生活片段,增强故事的温情滤镜与历史厚重感。
2. 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阜平山区“炕台大的土地”“黑石头山”等刻画,暗示生存艰辛与人民的坚韧。
人物刻画:妞儿“冻红的手像胡萝卜”“用袜底蹭我脸”等细节,展现其外冷内热的性格。
3. 象征手法
袜子:军民情谊的物质载体,象征温暖与希望;
山地蓝:代表乡土本色与革命精神的传承。
4. 语言风格
口语化对话(如“你这人倒实在”)增强乡土气息;
简洁白描(“眼睛又圆又亮”)刻画人物形象,留白处蕴含深意。
七、文章结构层次
1. 第一部分(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由“布票”引发回忆,点明山地环境与抗战背景。
2. 第二部分(“就是因为袜子”至“永远不能分离了”)
“我”与妞儿河边相遇,通过争执展现其直率性格。
3. 第三部分(“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
妞儿一家为“我”缝制袜子,体现军民互助的深厚情谊。
4. 第四部分(“当她卸下第一匹布”至结尾)
战后重逢,妞儿成长为革命者,深化主题,表达对平凡英雄的敬意。
八七、拓展思考
1. “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对比
荷花淀派(孙犁):清新诗意,侧重精神美;
山药蛋派(赵树理):质朴幽默,聚焦农村现实。
2. 现实意义
妞儿一家的奉献精神启示当代青年责任担当;
孙犁的创作证明战争题材也可充满人性光辉与艺术美感。
总结:
《山地回忆》以平凡人物的日常点滴,谱写了一曲军民同心、人性至美的赞歌。通过生字词掌握、人物分析与手法探究,学生不仅能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更能深刻理解“平凡中的伟大”这一永恒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