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章末检测试卷(三)(课件 练习,共2份)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章末检测试卷(三)(课件 练习,共2份)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三)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23·杭州高一期中)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的元素组成是C、H、O
B.荧光素释放的光能用于合成ATP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D.荧光素激活的过程发生了ATP水解
2.(2024·杭州高一联考)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在细胞内能量转换和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通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五碳糖也是大分子DNA的组成成分
B.光合作用中,叶绿体中的ATP由类囊体膜处向叶绿体基质中运动
C.②过程有水的消耗,所产生的能量可用于ATP的形成
D.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过程①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3.(2024·丽水高一联考)下列过程中不会发生“ATPADP+Pi+能量”这一过程的是(  )
A.需氧呼吸中O2和[H]结合
B.叶绿体基质中三碳酸被还原
C.Na+向细胞外的主动转运
D.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2023·杭州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4、5小题。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酶的特性,做了如下实验:向5支试管中加入表中的物质,然后再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再加入碘-碘化钾溶液(棕色),观察试管颜色变化,实验处理如表: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相关溶液 淀粉酶溶液 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 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 蔗糖酶溶液
注:①④⑤在37 ℃条件下水浴;②冰水浴;③沸水浴。
4.最终实验结果显蓝色的试管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
5.下列有关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②和③出现相同结果的原因相同
B.试管①和⑤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试管④的结果可以说明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D.该实验可说明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6.(2024·台州高一联考)如图为酶催化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是酶,在催化过程中不被消耗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低温和高温、强酸和强碱均能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酶活性下降
D.该酶催化作用的模型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7.(2023·浙江1月选考,8)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
A.温度 B.底物
C.反应时间 D.酶量
8.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指细胞外特定的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经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分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
B.胞吞作用对转运的物质具有选择性
C.胞吞作用是细胞最重要的跨膜转运方式
D.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胞吞作用
(2023·浙江舟山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9、10小题。
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性质类似于半透膜。其原理是通过膜上的小孔控制物质进出,用一定的压力使水由较高浓度溶液一侧逆渗透至较低浓度溶液一侧,细菌及有害物质几乎不能透过逆渗透膜,如图所示(a侧的液面始终高于b侧)。
9.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压强超过两侧渗透压差时,溶剂会逆着渗透的方向做反向渗透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压处理,a侧溶液的渗透压会变大
C.a、b两侧的渗透压大小和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
D.该过程中,水分子不能从水分子数相对较多的一侧进入水分子数相对较少的一侧
10.逆渗透膜是水质处理的一个关键部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逆渗透膜处理的水应该经过检测处理后才可放心饮用
B.使用过程中逆渗透膜发生损坏,可能是压力过大引起的
C.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逆渗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D.逆渗透膜上含有多种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地控制有害物质的进出
11.(2023·浙江嘉兴一中高一期中)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短时间内产物水中会检测到18O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12.(2024·嘉兴高一期末)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①~④为相关反应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需要氧气参与的只有过程②
B.运动员马拉松长跑所需的ATP主要来自过程②
C.厌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缺氧条件下水稻根细胞通过过程④产生乙醇,乙醇过多导致烂根
13.(2024·绍兴越州中学高一月考)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速率
C.“低温、干燥、无氧”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露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
14.(2023·浙江1月选考,1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15.生物的呼吸方式由厌氧呼吸到需氧呼吸是进化中的一个飞跃,在进化中,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物种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氧呼吸第一阶段使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为了探究动物细胞的厌氧呼吸类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
C.需氧呼吸推动物种发展的原因是供能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D.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时,O2消耗量一定大于CO2产生量
16.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为人类创造了许多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发酵罐始终要密封
B.及时对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保证植物根系的生长
C.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以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
D.储藏水果时可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以延长保存期
17.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时可用95%的酒精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18.(2024·温州高一期末)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片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a~g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和d在光下形成,为三碳糖的形成提供能量
B.若减少g的供应,短时间内 e的含量将减少
C.f是三碳酸,R酶催化CO2的固定过程
D.去除棉铃可能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下降
19.某学习小组利用黑藻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黑藻置于较低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实验装置如图甲。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下,利用装置甲G点的移动测得的氧气释放速率随光强度的变化(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光强度为2时,G点不移动,此时细胞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当光强度为6时,可通过增加NaHCO3溶液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C.当光强度达到光饱和点后,黑藻产生氧气速率的相对值为10
D.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会减少
20.(2024·宁波高一期中)如图可以表示某生命活动的模型,a~c代表物质,A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a、b、c 分别代表丙酮酸、CO2和乙醇,则 A 可以代表细胞溶胶
B.若 a、b、c 分别代表 CO2、O2和葡萄糖,则 A 可以代表叶绿体
C.若 a、b、c 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 H2O,则 A 可以代表细胞膜
D.若 a、b、c 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 H2O,则 A 可以代表线粒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每空1分,共8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O2生成速率来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探究pH对马铃薯块茎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利用所给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2%的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 5.0、pH 6.0、pH 7.0、pH 8.0),马铃薯,滤纸片,注射器,橡胶盖若干,研钵,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所加溶液的具体量不做要求)。
(一)完善实验步骤
(1)制备马铃薯匀浆。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研钵,加入少许________以利于充分研磨;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备用。
(2)取__________的滤纸片若干放在盛有马铃薯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 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流尽多余的匀浆。
(3)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4)每支注射器先分别吸入等量的________,然后再用针筒吸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二)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以记录0.5 min和1 min时的实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6)某同学将其中1支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中曲线1,他想改变某一条件,让实验结果变成曲线2,则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A.增加滤纸片数量
B.将温度提高到80 °C
C.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将注射器换成更大容积的
(7)若实验中只有1支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____________再冲洗一遍,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2024·杭州高一期中)如图甲是某同学通过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观察到的显微照片,图乙是小肠上皮部分细胞物质进出的过程示意图,图丙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度随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3分)图甲表示的植物细胞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将洋葱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3分)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据图乙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3分)在载体M发挥作用时,通过水解________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载体M只能定向运输Na+、K+,而不能运输其他无机盐离子,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特性。
(4)(2分)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与图丙中的曲线________一致。图中曲线②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白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________,穿过了____层膜。
23.(9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其中某一时刻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所示。请判断此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高低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细胞内有机物的生物合成以细胞呼吸为中心,这是因为细胞呼吸既能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还能为合成反应提供__________骨架。假设某越野赛参赛选手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全部是糖类,当他在徒步越野中感觉到肌肉酸痛时,此刻的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之比应该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3)(2分)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种子萌发时的细胞呼吸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时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25 ℃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此时萌发种子的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将马铃薯储存一段时间后,马铃薯堆中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可由ATP直接提供,亦可借助H+浓度梯度。如图丙为马铃薯块茎细胞内电子传递链过程中部分物质跨膜转运的示意图,由图丙可知,过程②H+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过程④中丙酮酸的跨膜运输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
24.(每空1分,共9分)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吸收光能的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
(2)①③④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
(4)较强光照下,⑤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
(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e和c的含量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5.(11分)(2024·宁波高一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定光波长和绿萝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O2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能测量装置内的O2和CO2的变化量。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控制无关变量,选取的新鲜绿萝叶片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测量不同波长条件下绿萝叶片的光合速率时,选择实验所需的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片10 min,利用传感器记录3个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计算平均净光合速率。实验结束后,通风30 min,使装置内气体含量恢复到初始浓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获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还需要将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反应10 min,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分别代表绿萝叶片的光反应和碳反应,两者在物质变化上的联系是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实验结果表明,图乙曲线与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D
2.B [ATP中的五碳糖为核糖,是大分子RNA的组成成分,A错误;光合作用中,叶绿体中的ATP在类囊体膜处合成,转移到叶绿体基质被消耗,用于三碳酸的还原,B正确;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该过程中有水的消耗,所产生的能量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不能用于ATP的形成,C错误;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即过程①不只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
3.A [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为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的ATP,因此该过程发生了ATP的合成,A符合题意;叶绿体基质中三碳酸被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因此该过程发生了ATP的水解,B不符合题意;Na+向细胞外的主动转运需要消耗ATP,因此发生ATP的水解,C不符合题意;胰岛β细胞向外分泌胰岛素属于胞吐,需要消耗ATP,发生了ATP的水解,D不符合题意。]
4.B
5.D [试管②用冰块处理,酶的活性较低,试管③是煮沸的淀粉酶溶液,酶已经失活,所以出现相同结果的原因不同,A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试管①和⑤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试管④是用NaOH溶液充分处理淀粉酶溶液,酶在过碱的情况下会失活,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对照组,故无法说明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C错误;由试管①(正常条件)②(冰块处理)③(煮沸后)可知,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
6.C [A在反应前后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可推知其为酶,在催化过程中不被消耗,A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正确;高温、强酸、强碱均能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酶活性下降,低温不会导致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只是抑制了酶活性,酶活性仍可恢复,C错误。]
7.B [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底物,所以研究的因素是底物,B符合题意。]
8.B [由题意可知,此方式是转运细胞外特定的生物大分子,而氨基酸不是生物大分子,所以氨基酸分子不能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只有圆球形生物大分子可以与受体结合,被吞入细胞,故胞吞作用对转运的物质具有选择性,B正确;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它可以保持细胞内部某些物质的浓度与周围环境相比有较大的差别,C错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故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胞吞作用,D错误。]
9.D
10.D [逆渗透膜不能除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逆渗透膜处理的水应该经过检测处理后才可放心饮用,A正确;使用过程中逆渗透膜发生损坏,可能是压力过大引起大量水分子向b侧运输对逆渗透膜的压力过大造成的,B正确;逆渗透膜性质类似于半透膜,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膜。半透膜不一定是活的生物膜,所以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但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C正确;逆渗透膜是通过膜上的小孔控制物质进出的,没有载体蛋白,D错误。]
11.A [图中①参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生成二氧化碳和[H],故是H2O;②与[H]结合生成H2O,故是O2,A正确;需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因此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B错误;用18O标记葡萄糖,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通过需氧呼吸第一阶段进入丙酮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进入二氧化碳,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产物水中不会检测到18O,C错误;植物细胞的需氧呼吸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均可进行,D错误。]
12.C [过程②丙酮酸分解产生CO2和H2O,属于需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A正确;运动员马拉松长跑所需的ATP主要来自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过程②,B正确;厌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乙醇或乳酸中,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缺氧条件下水稻根细胞通过过程④产生乙醇,乙醇过多导致根变黑、腐烂,D正确。]
13.C
14.C [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氧气的有无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需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且比值为1∶1,因此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C正确;等量的葡萄糖需氧呼吸氧化分解彻底,释放的能量多,厌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还储存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少,D错误。]
15.C [需氧呼吸第一阶段使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储存在产物丙酮酸中,A错误;动物厌氧呼吸不产生酒精,不能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B错误;需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厌氧呼吸没有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则需氧呼吸供能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推动了物种的发展,C正确;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时,O2消耗量不一定会大于CO2产生量,D错误。]
16.A [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应先通气使酵母菌快速繁殖,然后密封,A错误;及时对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有利于根系的需氧呼吸,为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提供能量,保证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B正确;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避免形成无氧环境,可以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C正确;储藏水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水果的细胞呼吸微弱,消耗的有机物少,D正确。]
17.B
18.B [b和d为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在光下形成,可为碳反应三碳糖的形成提供能量,A正确;g为CO2,若减少g的供应,短时间内CO2与e(五碳糖)固定形成f的速率减小(e的消耗速率减小),但光反应速率不变,因此三碳酸的还原速率不变,即e的生成速率不变,故短时间内e的含量将增加,B错误;f是CO2与五碳糖固定形成的三碳酸,R酶催化CO2的固定过程,C正确;去除棉铃会导致蔗糖外运减少,三碳糖转化形成淀粉增加,淀粉在细胞内积累会抑制光合速率,因此去除棉铃可能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下降,D正确。]
19.A [当光强度为2时,G点不移动,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在此之前细胞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当光强度为6时,光强度不再限制光合速率,所以可通过增加NaHCO3溶液浓度(即提高CO2的浓度)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当光强度达到光饱和点后,黑藻产生氧气的速率为总光合速率,所以相对值等于净光合速率(8)+细胞呼吸速率(2),C正确;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三碳酸还原的速率减慢,生成的五碳糖减少,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会减少,D正确。]
20.D [若 a、b、c 分别代表丙酮酸、CO2和乙醇,可表示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溶胶,因此A 可以代表细胞溶胶,A正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产物是O2和葡萄糖,若 a、b、c 分别代表 CO2、O2和葡萄糖,可表示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则 A 可以代表叶绿体,B正确;若 a、b、c 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 H2O,则 A 可以代表细胞膜,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和H2O,C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内,因此若 a、b、c 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 H2O,则 A 不可以代表线粒体,D错误。]
21.(1)SiO2 (2)相同大小 (4)(不同pH的)缓冲液 等量的过氧化氢 (5)时间和酸碱度(pH) (6)C (7)相应缓冲液 保证缓冲液pH的准确度,避免实验误差
解析 (2)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取相同大小的滤纸片。(4)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分别吸入等量的不同pH的缓冲液和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5)实验探究的是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酸碱度(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6)曲线2产生的气体量明显增多,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产物的量,C符合题意。(7)所有实验都要保证实验用品不混淆,不应该有上一次反应后的剩余溶液。若实验中只有1支注射器,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相应缓冲液再冲洗一遍。
22.(1)质壁分离 该细胞是死细胞;该细胞没有大液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外界溶液的浓度不够大,细胞失水较少 (2)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3)ATP K+ 选择透过性 (4)① 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或能量有限 (5)胞吞 0
23.(1)高于、低于或等于(或不能确定高低关系或无法判断高低关系) (2)碳 等于 (3)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 (4)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答出呼吸和热能两个关键词即可) 易化扩散 需要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细胞A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动态平衡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高于、等于或低于三种可能。(2)细胞合成代谢的产物是细胞生活、生长和修复损伤所需要的物质,细胞呼吸一方面为合成反应提供能量,另一方面为合成反应提供碳骨架。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能来自需氧呼吸,因此,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之比总是1∶1。(3)两个实验装置唯一的区别是装置1中放置的是NaOH溶液,而装置2中放置的是蒸馏水,NaOH溶液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1中的气体变化量表示氧气的消耗量;而装置2中,由于需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不会引起气体量的变化;但是厌氧呼吸不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装置2中气体量的变化可表示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萌发的种子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萌发种子的细胞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4)马铃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故将马铃薯储存一段时间后,马铃薯堆中温度升高。由图丙分析可知,过程②H+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方式为易化扩散,过程④中丙酮酸的跨膜运输借助H+浓度梯度,为主动转运,需要能量。
24.(1)类囊体膜 NADPH、ATP (2)线粒体内膜 细胞溶胶 叶绿体基质 (3)①②③⑤ (4)叶绿体基质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5)增加
解析 (2)①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③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发生;④是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3)光合作用只有光反应产生ATP,碳反应不产生ATP;需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有ATP产生,所以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①②③⑤。(4)d是ADP,由碳反应产生,光反应消耗,所以是从叶绿体基质移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膜。(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碳反应中二氧化碳减少,所以短时间内三碳酸含量降低,NADPH(c)和ATP(e)含量增加。
25.(1)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同 (2)O2的释放速率和CO2的消耗速率 减少O2和CO2浓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O2消耗速率或CO2产生速率 (3)ADP和NADP+ 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碳反应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叶片吸收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过程中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如CO2的消耗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生成量等代表了光合速率
解析 (1)测定光波长和绿萝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绿萝叶片是无关变量,则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绿萝叶片应该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同。(2)O2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能测量装置内的O2和CO2的变化量,则选择实验所需的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片10 min,利用传感器记录3个装置中的O2的释放速率和CO2的消耗速率,用于计算平均净光合速率。为了减少O2和CO2浓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实验结束后,通风30 min,使装置内气体含量恢复到初始浓度。要获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还需要将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反应10 min,测定O2消耗速率或CO2产生速率,得到细胞呼吸的速率,然后再计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共89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三)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2023·杭州高一期中)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的元素组成是C、H、O
B.荧光素释放的光能用于合成ATP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D.荧光素激活的过程发生了ATP水解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TP含有C、H、O、N、P,A错误;
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从而发出荧光,荧光素释放的光能不能用于合成ΑTP,B错误;
ATP水解释放能量,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合成吸收能量,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错误;A
TP水解释放能量,且荧光素接受Α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所以荧光素激活的过程发生了ΑTP水解,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2024·杭州高一联考)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在细胞内能量转换和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通货”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五碳糖也是大分子DNA的组成
成分
B.光合作用中,叶绿体中的ATP由类囊体膜处向叶绿体基质中运动
C.②过程有水的消耗,所产生的能量可用于ATP的形成
D.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过程①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TP中的五碳糖为核糖,是大分子RNA
的组成成分,A错误;
光合作用中,叶绿体中的ATP在类囊体
膜处合成,转移到叶绿体基质被消耗,用于三碳酸的还原,B正确;
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该过程中有水的消耗,所产生的能量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不能用于ATP的形成,C错误;
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即过程①不只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2024·丽水高一联考)下列过程中不会发生“ATP ADP+Pi+能量”这一过程的是
A.需氧呼吸中O2和[H]结合
B.叶绿体基质中三碳酸被还原
C.Na+向细胞外的主动转运
D.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为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的ATP,因此该过程发生了ATP的合成,A符合题意;
叶绿体基质中三碳酸被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因此该过程发生了ATP的水解,B不符合题意;
Na+向细胞外的主动转运需要消耗ATP,因此发生ATP的水解,C不符合题意;
胰岛β细胞向外分泌胰岛素属于胞吐,需要消耗ATP,发生了ATP的水解,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3·杭州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4、5小题。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酶的特性,做了如下实验:向5支试管中加入表中的物质,然后再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再加入碘-碘化钾溶液(棕色),观察试管颜色变化,实验处理如表: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相关溶液 淀粉酶溶液 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 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 蔗糖酶溶液
注:①④⑤在37 ℃条件下水浴;②冰水浴;③沸水浴。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最终实验结果显蓝色的试管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相关溶液 淀粉酶溶液 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 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 蔗糖酶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①号试管淀粉酶与淀粉反应,淀粉被水解,不会出现蓝色;
②号试管是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其酶活性较低,不能有效分解淀粉,淀粉与碘-碘化钾溶液反应,显示蓝色;
③号试管是煮沸的淀粉酶溶液,其酶活性丧失,不能有效分解淀粉,淀粉与碘-碘化钾溶液反应,显示蓝色;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相关溶液 淀粉酶溶液 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 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 蔗糖酶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④号试管是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其酶活性丧失,不能有效分解淀粉,淀粉与碘-碘化钾溶液反应,显示蓝色;
⑤号试管是蔗糖酶溶液,不能分解淀粉,淀粉与碘-碘化钾溶液反应,显示蓝色。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相关溶液 淀粉酶溶液 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 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 蔗糖酶溶液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5.下列有关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②和③出现相同结果的原因相同
B.试管①和⑤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试管④的结果可以说明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D.该实验可说明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相关溶液 淀粉酶溶液 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 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 蔗糖酶溶液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试管②用冰块处理,酶的活性较低,试管③是煮沸的淀粉酶溶液,酶已经失活,所以出现相同结果的原因不同,A错误;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试管①和⑤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相关溶液 淀粉酶溶液 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 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 蔗糖酶溶液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试管④是用NaOH溶液充分处理淀粉酶溶液,酶在过碱的情况下会失活,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对照组,故无法说明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C错误;
由试管①(正常条件)②(冰块处理)③(煮沸后)可知,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相关溶液 淀粉酶溶液 冰块处理的淀粉酶溶液 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经NaOH溶液充分处理过的淀粉酶溶液 蔗糖酶溶液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6.(2024·台州高一联考)如图为酶催化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是酶,在催化过程中不被消耗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
核糖核苷酸
C.低温和高温、强酸和强碱均能
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酶活性下降
D.该酶催化作用的模型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在反应前后形状没有发生
变化,可推知其为酶,在催
化过程中不被消耗,A正确;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正确;
高温、强酸、强碱均能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酶活性下降,低温不会导致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只是抑制了酶活性,酶活性仍可恢复,C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7.(2023·浙江1月选考,8)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A.温度 B.底物
C.反应时间 D.酶量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底物,所以研究的因素是底物,B符合题意。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8.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指细胞外特定的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经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分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
B.胞吞作用对转运的物质具有选择性
C.胞吞作用是细胞最重要的跨膜转运方式
D.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胞吞作用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由题意可知,此方式是转运细胞外特定的生物
大分子,而氨基酸不是生物大分子,所以氨基
酸分子不能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只有圆球形生物大分子可以与
受体结合,被吞入细胞,故胞吞作用对转运的
物质具有选择性,B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它可以保持细胞内部某些物质的浓度与周围环境相比有较大的差别,C错误;
胞吞需要消耗能量,故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胞吞作用,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3·浙江舟山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9、10小题。
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性质类似于半透膜。其原理是通过膜上的小孔控制物质进出,用一定
的压力使水由较高浓度溶液一侧逆
渗透至较低浓度溶液一侧,细菌及
有害物质几乎不能透过逆渗透膜,
如图所示(a侧的液面始终高于b侧)。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9.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压强超过两侧渗透压差时,溶剂
会逆着渗透的方向做反向渗透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压处理,a侧溶液
的渗透压会变大
C.a、b两侧的渗透压大小和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
D.该过程中,水分子不能从水分子数相对较多的一侧进入水分子数相对
较少的一侧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般情况下,水分子会从低浓度
溶液一侧渗透进入高浓度溶液一
侧,但图中压力会阻止水分子的
渗透,因此当压强超过两侧渗透
压差时,溶剂会逆着渗透的方向做反向渗透,即由高浓度溶液一侧渗透进入低浓度溶液一侧,A正确;
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压处理,a侧水分子进入b侧,因此a侧溶液的浓度增加,渗透压会变大,B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该过程中,水分子也能从水分子数相对较多的一侧进入水分子数相对较少的一侧,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0.逆渗透膜是水质处理的一个关键部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逆渗透膜处理的水应该经过检测处理后才可放心饮用
B.使用过程中逆渗透膜发生损坏,可能是压力过大引起的
C.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逆渗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D.逆渗透膜上含有多种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地控制有害物质的进出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逆渗透膜不能除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逆渗透膜处理的水应该经过检测处理后才可放心饮用,A正确;
使用过程中逆渗透膜发生损坏,可能是压力过大引起大量水分子向b侧运输对逆渗透膜的压力过大造成的,B正确;
逆渗透膜性质类似于半透膜,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膜。半透膜不一定是活的生物膜,所以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但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C正确;
逆渗透膜是通过膜上的小孔控制物质进出的,没有载体蛋白,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1.(2023·浙江嘉兴一中高一期中)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短时间内产物水中会检测到18O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图中①参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生成二氧化碳和[H],故是H2O;②与[H]结合生成H2O,故是O2,A正确;
需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因此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B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用18O标记葡萄糖,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通过需氧呼吸第一阶段进入丙酮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进入二氧化碳,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产物水中不会检测到18O,C错误;
植物细胞的需氧呼吸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均可进行,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2.(2024·嘉兴高一期末)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①~④为相关反应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需要氧气参与的只有过程②
B.运动员马拉松长跑所需的ATP主要来自过程②
C.厌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缺氧条件下水稻根细胞通过过程④产生乙醇,乙醇过多导致烂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过程②丙酮酸分解产生CO2和H2O,
属于需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需
要氧气参与,A正确;
运动员马拉松长跑所需的ATP主要来自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过程②,B正确;
厌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乙醇或乳酸中,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
缺氧条件下水稻根细胞通过过程④产生乙醇,乙醇过多导致根变黑、腐烂,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3.(2024·绍兴越州中学高一月考)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速率
C.“低温、干燥、无氧”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露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
无机盐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次施肥太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即烧苗现象,A正确;
“正其行,通其风”可以保证空气流通,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
要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中储存种子,C错误;
露田和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细胞呼吸产生能量,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4.(2023·浙江1月选考,1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
氧气的有无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
需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且比值为1∶1,因此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C正确;
等量的葡萄糖需氧呼吸氧化分解彻底,释放的能量多,厌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还储存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少,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5.生物的呼吸方式由厌氧呼吸到需氧呼吸是进化中的一个飞跃,在进化中,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物种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氧呼吸第一阶段使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为了探究动物细胞的厌氧呼吸类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
C.需氧呼吸推动物种发展的原因是供能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D.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时,O2消耗量一定大于CO2产生量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需氧呼吸第一阶段使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储存在产物丙酮酸中,A错误;
动物厌氧呼吸不产生酒精,不能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B错误;
需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厌氧呼吸没有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则需氧呼吸供能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推动了物种的发展,C正确;
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时,O2消耗量不一定会大于CO2产生量,D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6.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为人类创造了许多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发酵罐始终要密封
B.及时对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保证植物根系的生长
C.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以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
D.储藏水果时可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以延长保存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应先通气使酵母菌快速繁殖,然后密封,A错误;
及时对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有利于根系的需氧呼吸,为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提供能量,保证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B正确;
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避免形成无氧环境,可以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C正确;
储藏水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水果的细胞呼吸微弱,消耗的有机物少,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17.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色素时可用95%的酒精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研磨时要加入碳酸钙(CaCO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错误;
研磨时添加石英砂,能够使研磨更充分,有助于色素的提取,C正确;
画滤液细线时要做到细、直、齐,减少样液扩散,以保证滤纸条上形成的色素带清晰、整齐,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18.(2024·温州高一期末)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片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a~g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和d在光下形成,为三碳糖
的形成提供能量
B.若减少g的供应,短时间内e
的含量将减少
C.f是三碳酸,R酶催化CO2的固定过程
D.去除棉铃可能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b和d为光反应的产物ATP和
NADPH,在光下形成,可
为碳反应三碳糖的形成提供
能量,A正确;
g为CO2,若减少g的供应,短时间内CO2与e(五碳糖)固定形成f的速率减小(e的消耗速率减小),但光反应速率不变,因此三碳酸的还原速率不变,即e的生成速率不变,故短时间内e的含量将增加,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f是CO2与五碳糖固定形成的
三碳酸,R酶催化CO2的固定
过程,C正确;
去除棉铃会导致蔗糖外运减
少,三碳糖转化形成淀粉增加,淀粉在细胞内积累会抑制光合速率,因此去除棉铃可能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下降,D正确。
19.某学习小组利用黑藻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黑藻置于较低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实验装置如图甲。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
下,利用装置甲G点的移动测得的氧气释放速率随光强度
的变化(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光强度为2时,G点不移动,此时细胞开始进行光合
作用
B.当光强度为6时,可通过增加NaHCO3溶液浓度提高光
合速率
C.当光强度达到光饱和点后,黑藻产生氧气速率的相对
值为10
D.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会减少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当光强度为2时,G点不移动,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在此之前细胞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当光强度为6时,光强度不再限制光合速率,所以可通过增加NaHCO3溶液浓度(即提高CO2的浓度)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当光强度达到光饱和点后,黑藻产生氧气的速率为总光合速率,所以相对值等于净光合速率(8)+细胞呼吸速率(2),C正确;
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三碳酸还原的速率减慢,生成的五碳糖减少,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糖的含量将会减少,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20.(2024·宁波高一期中)如图可以表示某生命活动的模型,a~c代表物质,A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b、c分别代表丙酮酸、CO2和乙醇,
则A可以代表细胞溶胶
B.若a、b、c分别代表 CO2、O2和葡萄糖,则A可以代表叶绿体
C.若a、b、c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H2O,则A可以代表细胞膜
D.若a、b、c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H2O,则A可以代表线粒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若 a、b、c 分别代表丙酮酸、CO2和乙醇,可
表示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溶胶,
因此A 可以代表细胞溶胶,A正确;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产物是O2和葡萄糖,若a、b、c分别代表 CO2、O2和葡萄糖,可表示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则A可以代表叶绿体,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
若 a、b、c 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 H2O,则
A可以代表细胞膜,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胞内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和H2O,C正确;
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内,因此若 a、b、c 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 H2O,则A不可以代表线粒体,D错误。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1.(2024·衢州高一期末)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已知2H2O2 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O2生成速率来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探究pH对马铃薯块茎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利用所给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2%的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 5.0、pH 6.0、pH 7.0、pH 8.0),马铃薯,滤纸片,注射器,橡胶盖若干,研钵,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所加溶液的具体量不做要求)。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完善实验步骤
(1)制备马铃薯匀浆。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研钵,加入少许______以利于充分研磨;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备用。
(2)取__________的滤纸片若干放在盛有马铃薯匀浆的
SiO2
培养皿中浸泡1 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流尽多余的匀浆。
相同大小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取相同大小的滤纸片。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4)每支注射器先分别吸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用针筒吸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分别吸入等量的不同pH的缓冲液和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不同pH的)缓冲液
等量的过氧化氢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以记录0.5 min和1 min时的实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的是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酸碱度(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
时间和酸碱度(pH)
曲线2产生的气体量明显增多,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产物的量,C符合题意。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6)某同学将其中1支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中曲线1,他想改变某一条件,让实验结果变成曲线2,则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填字母)。
A.增加滤纸片数量
B.将温度提高到80 °C
C.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将注射器换成更大容积的
C
所有实验都要保证实验用品不混淆,不应该有上一次反应后的剩余溶液。若实验中只有1支注射器,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相应缓冲液再冲洗一遍。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7)若实验中只有1支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____________再冲洗一遍,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相应缓冲液
保证缓冲液pH的准确度,
避免实验误差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2.(2024·杭州高一期中)如图甲是某同学通过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观察到的显微照片,图乙是小肠上皮部分细胞物质进出的过程示意图,图丙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度随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图甲表示的植物细胞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将洋葱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质壁分离
该细胞是死细胞;该细胞没有大液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外界溶液的浓度不够大,细胞失水较少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是__________。据图乙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主动转运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因此,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图乙是小肠上皮部分细胞物质进出的过程示意图,葡萄糖进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转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是易化扩散。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在载体M发挥作用时,通过水解______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_____直接提供能量,载体M只能定向运输Na+、K+,而不能运输其他无机盐离子,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特性。
ATP
K+
选择透过性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在载体M发挥作用时,能通过主动转运使小肠上皮细胞排出Na+、吸收K+,主动转运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该过程能量是由ATP水解产生的。载体M只能定向运输Na+、K+,而不能运输其他无机盐离子,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与图丙中的曲线______一致。图中曲线②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或能量有限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扩散,图丙中①
表示扩散,②表示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因此小
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与图丙中的曲线①一
致。主动转运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易化扩散需
要载体蛋白协助,图中曲线②BC段中随着细胞内
外浓度差增大,运输速度不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或能量有限。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5)白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_______,穿过了____层膜。
胞吞
0
细菌不是小分子物质,白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胞吞,利用膜融合的原理,因此穿过了0层膜。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3.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
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其中某一时
刻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所示。请判断此时细胞A的细
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高低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于、低于或等于(或不能确定高
低关系或无法判断高低关系)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细胞A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动态平衡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高于、等于或低于三种可能。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细胞内有机物的生物合成以细胞呼吸为中心,这是因为细胞呼吸既能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还能为合成反应提供_____骨架。假设某越野赛参赛选手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全部是糖类,当他在徒步越野中感觉到肌肉酸痛时,此刻的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之比应该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等于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细胞合成代谢的产物是细胞生活、生长和修复损伤所需要的物质,细胞呼吸一方面为合成反应提供能量,另一方面为合成反应提供碳骨架。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能来自需氧呼吸,因此,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之比总是1∶1。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种子萌发时的细胞呼吸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时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25 ℃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需氧呼吸
又进行厌氧呼吸,此时萌发种子的
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
细胞溶胶
和线粒体(基质)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两个实验装置唯一的区别是
装置1中放置的是NaOH溶液,
而装置2中放置的是蒸馏水,
NaOH溶液能够吸收装置中的
二氧化碳,因此装置1中的气体变化量表示氧气的消耗量;而装置2中,由于需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不会引起气体量的变化;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但是厌氧呼吸不消耗氧气,释
放二氧化碳,因此装置2中气体
量的变化可表示厌氧呼吸释放
的二氧化碳。萌发的种子既进
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萌发种子的细胞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将马铃薯储存一段时间后,马铃薯堆中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可由ATP直接提供,亦可借助H+浓度梯度。如图丙为马铃薯块茎细胞内电子传递链过程中部分物质跨膜转运的示意图,由图丙可知,过
程②H+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
___________,过程④中丙酮
酸的跨膜运输______(填“需
要”或“不需要”)能量。
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答出呼吸和热能两个关键词即可)
细胞呼吸释放
易化扩散
需要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马铃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
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故将马铃薯储存一段时间
后,马铃薯堆中温度升高。
由图丙分析可知,过程②H+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方式为易化扩散,过程④中丙酮酸的跨膜运输借助H+浓度梯度,为主动转运,需要能量。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吸收光能的物质a分布在叶
绿体的_________,光反应为碳
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
______。
类囊体膜
NADPH、
ATP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①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③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发生;④是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①③④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③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发生;④是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线粒体内膜
细胞溶胶
叶绿体基质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
光合作用只有光反应产生ATP,碳反应不产生ATP;需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有ATP产生,所以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①②③⑤。
①②③⑤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较强光照下,⑤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_______(填场所)。
d是ADP,由碳反应产生,光反应消耗,所以是从叶绿体基质移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叶绿体基质
叶绿体的类
囊体膜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e和c的含量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碳反应中二氧化碳减少,所以短时间内三碳酸含量降低,NADPH(c)和ATP(e)含量增加。
增加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5.(2024·宁波高一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定光波长和绿萝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O2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能测量装置内的O2和CO2的变化量。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控制无关变量,选取的新鲜绿萝叶片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光波长和绿萝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绿萝叶片是无关变量,则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绿萝叶片应该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同。
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同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测量不同波长条件下绿萝叶片的光合速
率时,选择实验所需的不同波长的光照射
叶片10 min,利用传感器记录3个装置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
计算平均净光合速率。实验结束后,通风
30 min,使装置内气体含量恢复到初始浓
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获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还需要将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反应10 min,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的释放速率和CO2的消耗速率
减少O2和CO2浓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O2消耗速率或CO2产生速率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O2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能测量装
置内的O2和CO2的变化量,则选
择实验所需的不同波长的光照射
叶片10 min,利用传感器记录3个
装置中的O2的释放速率和CO2的
消耗速率,用于计算平均净光合速率。为了减少O2和CO2浓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实验结束后,通风30 min,使装置内气体含量恢复到初始浓度。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要获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还需要将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反应10 min,测定O2消耗速率或CO2产生速率,得到细胞呼吸的速率,然后再计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分别代表绿萝叶片的光反应和碳反应,两者在物质变化上的联系是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P和NAD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活
跃的化学能,碳反应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实验结果表明,图乙曲线与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片
吸收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过程中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如CO2的消耗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生成量等代表了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