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太和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二册十选择性必修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北半球1月份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大气示意图(甲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完成1~2题。甲1.甲图中M地西侧附近吹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2.据甲图可知,该日乙图中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张家界地貌的母岩为石英砂岩,其经历多次抬升,裸岩接受流水侵蚀,流水下切中受到“铁帽”(砂岩长期风化,形成红色铁质风化壳)的阻挡,下切转为侧蚀、拓宽作用,最终在“铁帽”层顶部形成了“武陵源期剥夷面”。之后再次经历抬升,山体侧面裸露,流水从山顶向下侵蚀,在山体侧面的山麓形成剥蚀平台,流水顺着节理和裂缝将剥蚀平台切割成方山、峰墙、峰林、残林等地貌景观。据此完成3~4题。3.“武陵源期剥夷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下蚀作用 B.溯源侵蚀作用 C.流水侧蚀作用 D.岩层裂隙发育4.影响剥蚀平台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强度及降水量 B.砂岩的岩石硬度C.山麓的坡度与大小 D.砂岩垂直节理的疏密西风急流是指西风带强西风中心区,性质冷湿,其位置年内不同。夏季东亚西风急流位置的变化会对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和太平洋副高位置产生影响,继而导致夏季风和副高对我国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图1、图2分别为不同年份6~7月东亚西风急流(实线区域)沿100°E~130°E位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图1 图25.当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如图1所示时,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可能A.防洪压力较大 B.地质灾害频繁 C.高温天气多发 D.大风天气增多6.与图1年份相比,图2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A.势力弱,位置偏南 B.势力强,位置偏北C.势力弱,位置偏北 D.势力强,位置偏南东北三省受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人口逐渐收缩,外流人口数量较多。在外流人口中,城市和乡村外流人口数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右图为东北三省2000~2020年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变化示意图,高值意味着城市人口的相对外流倾向更高,1则表示城乡人口具有同等的外流倾向。据此完成7~8题。7.2000年,东北三省外流人口中A.辽宁外流人口数量最多 B.黑龙江外流人口数最少C.吉林城乡的人口外流倾向相等 D.三省农村人口外流倾向均较高8.与乡村相比,2000~2020年东北三省城市人口相对外流倾向变化状况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城市A.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B.工业占比大幅提高C.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 D.经济活力整体提升城市空间破碎化是在城市空间上形成空间形态封闭、空间联系阻隔和空间功能失衡的现象,主要是受自然地理因素、市场因素以及政府政策因素等影响的结果。右图为我国平原地区某大城市空间破碎化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中破碎化区形成的大规模孤岛地块最可能是A.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交通用地 D.工业用地10.图示破碎化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价格 B.气候特征 C.政府政策 D.地形差异11.为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该城市应A.扩大工业区面积 B.规划公共服务设施 C.减少商业区面积 D.扩大住宅小区面积经济韧性指城市应对经济冲击、从阵痛期恢复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质检仪”和“导向标”,可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综合衡量标准。下图为某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12.该资源型城市A.经济发展一直持良好的态势 B.经济韧性在a阶段总体下降C.在c阶段正处于城市衰退期 D.没有出现过资源枯竭的现象13.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韧性快速增长的是A.提高矿产开采 B.降低消费水平 C.扩大城区范围 D.促进产业多样化F公司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其产品畅销全球。随着生产规模扩大,F公司实行“走出去”战略,早年就在印度汽车制造中心马哈拉施特拉邦投资建设汽车生产厂,并在当地实行全产业链属地化运营和管理(指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尽可能地融入当地文化、习惯和市场需求),90%以上工作人员为当地人才。右图为马哈拉施特拉邦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14.F公司选择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投资建设汽车生产厂,主要考虑到该地①交通较为便利 ②消费市场广阔 ③工业基础较好 ④生态环境良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5.F公司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实行全产业链属地化运营和管理,利于A.提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B.获取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C.获取国内相关技术支持 D.减少产品进入当地的关税16.F公司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投资建设汽车生产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A.促进资源开发,将经济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B.缓解人地矛盾,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生活水平C.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第一产业比重D.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大亚湾位于广东省东部红海湾与大鹏湾之间,其海水温度变化受陆地气候和海流等因素影响明显。图1为大亚湾表层和底层多年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年年内表层和底层平均水温及差值变化示意图。图1 图2(1)说明大亚湾表层和底层多年平均水温分布特点。(6分)(2)简析大亚湾湾内、外表层水温分布差异的原因。(6分)(3)指出大亚湾该年内表层和底层水温差值最大的月份,并推测其成因。(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巴利阿里群岛地处地中海西部,是西班牙山脉的延伸部分,主要由山地、高原和低地构成,地势起伏大,年降水量少,地表植被稀少。巴利阿里群岛大型动物极少,早期岛上生活着已退化成个体矮小、缺乏灵活性且皮毛稀少的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1)指出巴利阿里群岛地带性植被类型,并简述其年降水量少的原因。(6分)(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退化与环境的关系。(6分)(3)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在11月至次年3月活动范围较大,试说明理由。(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会引起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图1示意2006~2016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2示意2006~2016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2006~2016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由46.04%逐步提升至58.97%。图1 图2(1)指出2006~2016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变化特点。(4分)(2)简述2006~2016年城镇化发展对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6分)(3)推测2016年后山东省就业结构变化趋势。(6分)太和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 由图可知,M地相对其两侧气压低,其西侧方向近地面应为高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2.A 由甲图中等压线向下弯曲可知,该地受低压影响,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容易出现云雨天气,故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弱;地面辐射②因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相应减弱;因云量增加,大气逆辐射③与大气反射、散射等④增强。3.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剥夷面的形成是流水对岩体侵蚀时遇见难以侵蚀的“铁帽”层从而改变侵蚀方向形成,故形成的主要原因应为流水侧蚀作用。4.D 根据材料“流水顺着节理和裂缝将剥蚀平台切割成方山、峰墙、峰林、残林等地貌景观”可知,流水形成剥蚀平台时,受到岩体的节理和裂缝影响,出现垂直节理的数量越多,剥蚀平台越易受侵蚀形成其他地貌景观,使得剥蚀平台变小,故砂岩垂直节理的疏密是影响剥蚀平台大小的主要因素;剥蚀平台的形成和山麓关系较小,主要是沿着节理侵蚀;砂岩质地整体较软,其硬度对剥蚀平台大小影响较小;张家界区域范围较小,区域内降水无明显差异,不会使得区域侵蚀出现差异,不是影响剥蚀平台大小的主要因素。5.C 图1中东亚西风急流移动速度快,位置偏北,故夏季风移动速度快,势力强,导致雨带在我国南方停留时间较短,受太平洋副高影响时间长,南方地区盛行下沉的干燥气流,降水减少,高温天气多发。6.A 由图可知,与图1年份相比,图2年份东亚西风急流移动速度慢,位置偏南;受东亚西风急流阻挡,夏季风移动速度慢,势力弱,位置偏南。7.C 示意图表示的是东北三省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变化状况,无法得知外流人口的数量;2000年,吉林省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约为1,说明城市和乡村人口外流倾向大致相等;辽宁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大于1,说明城市人口外流倾向高于农村。8.D 东北三省为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传统产业结构衰落是城市人口外流的主要原因。从示意图可以看出,2000~2020年,东北三省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整体均在降低,说明与乡村相比,城市人口相对外流倾向降低,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东北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工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提高,城市经济活力整体提升,就业环境变优,使得城市人口相对外流倾向降低;随着东北三省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会得到提升;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是人口外流严重的表现。9.B 据图可知,中破碎化区形成的大规模的孤岛化地块,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外侧,且占地面积较大,应为住宅用地;中破碎化区没有占据中心城区,所以不是商业用地;本区位于城市中间,不是城市边缘,所以不是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呈现线状,不会是大规模的孤岛化地块。10.A 该市位于平原地区,受气候特征、地形差异影响小,与政府政策相比,土地价格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较大。11.B 为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要减少空间联系阻隔,维持空间功能平衡,应该合理规划住宅小区、工业区的面积和分布,不应再盲目扩大;商业区是低破碎化区,面积及分布合理,不用减少;应合理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出行、休闲等服务需求。12.B 由图可知,该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在a阶段先下降、后上升,但下降幅度大于上升,故在a阶段总体下降;该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在a阶段下降,说明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后退,可能原因是资源枯竭,支柱产业产值下降;c阶段经济韧性上升速度快,说明该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成功,进入了新生期。13.D 促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抵御不利因素对城市经济的冲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韧性快速增长。14.C 由图可知,马哈拉施特拉邦铁路运输较为发达,且与沿岸港口相连,交通便利,加之马哈拉施特拉邦为印度汽车制造中心,工业基础较好,产业协作条件好,从而吸引F公司选择在该地投资建设汽车生产厂。15.A F公司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实行全产业链属地化运营和管理,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制定产品,提高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优势;F公司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投资建厂进行全产业链生产,并没有进行产业分工,且没有进口关税;与获取国内相关技术支持关系较小。16.D F公司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投资建设汽车生产厂,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能够促进当地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会加剧人地矛盾;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17.(1)都由湾口向湾内逐渐增大;表层水温变化较底层变化均匀;表层水温相对较高,底层水温相对较低等。(每条2分,共6分)(2)湾内海水三面环陆,受陆地和人类活动影响大,水温相对较高;湾内封闭度高,海水与外海交换少,水温相对较高;湾内海水较浅,水量少,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较明显等(从湾外海水角度答题亦可)。(每条2分,共6分)(3)月份:7月份。(2分)成因:夏季太阳辐射强,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快,与底层水温差值增大;底层海水受湾外冷海水入侵影响,水温降低,加大了与表层水温的差值。(每条2分,共4分)18.(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分)原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位于西风背风坡,水汽来源少,形成降水少。(每条2分,共4分)(2)地势起伏大(或多山地、高原),个体矮小更能适应环境;天敌较少(无大型食肉动物),不需要灵巧的四肢,其灵活性下降;植被稀少,食物来源少,个体矮小可减少食物来源供给;皮毛稀少,可以更加散热,适应当地夏季高温天气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3)西风带南移,降水增多,地表水源较充足;水分条件改善,地表植被增多,食物来源丰富,活动范围增大;气温适宜(高温天气少),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活动意愿强等。(每条2分,共6分,从“降水”“食物来源”“气温”三个角度回答皆可给分)19.(1)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呈降低趋势;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呈上升趋势。(每条1分,共2分)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大致呈上升趋势。(每条1分,共2分)(2)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占比逐渐降低;随着城镇化深入,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逐渐被淘汰,工业产值占比逐渐下降;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增多,服务业需求增加,推动服务业发展,使其产值占比不断升高。(每条2分,共6分)(3)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持续降低,并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缓慢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持续上升,并最终维持最高的占比水平。(每条2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