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世界现代史 20C初至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对抗时代)20C上半期20C下半期20C90S以来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大战之间的社会主义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发展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世界近代史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6课课标要求: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非洲独立意识觉醒 拉美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背景 ①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一战、经济危机)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一战无暇顾及)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④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为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契机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共产党 埃及民族主义政党(扎格鲁尔,华夫脱党) 摩洛哥部落酋长(克里姆) 埃塞俄比亚皇帝 民族资产阶级、共产党代表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尼反对荷兰大起义 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 抗英) 埃及反抗英殖民统治 摩洛哥反抗西班牙法国侵略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一、基本概况“非暴力”:即采用和平合法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即运用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非暴力手段以追求真理。“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念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阶段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②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进步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局限性评价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特点回忆所学知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可以从范围、领导阶层、主体力量、方式、程度等等方面思考)20世纪上半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情况分布一战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情况分布三、特点二、特点2.多样性:①领导力量的多样性: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等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马克思列宁主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③斗争方式的多样性:武装起义、民主改革 、群众运动、非暴力不合作等④道路多样性:A.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争取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B.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C.部分国家仍由现任统治者带领寻求民族解放1.持续性:1918-1939,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持续高涨3.不平衡性:亚洲-反殖民运动的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大觉醒;美洲-革命与改革的并存三、特点三、影响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4.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力量。2.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四、意义1.民国时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因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他认为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2.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三选,6分)A.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意识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势力,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传播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武器D.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E.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战后亚非拉涌现出大批新兴国家3.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实行种姓隔离并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甘地提出“真理是神”“众神归一”,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并认为这是强者的武器。可见,甘地理论的特点是( )A.众神杂糅、政教合一 B.宗教性、民族性、实用性C.神秘性、理想服从现实 D.落后性、宗教性、非暴力4.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A.华盛顿 B.孙中山 C.凯末尔 D.甘地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6.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并占领了整个埃及,把埃及变成其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婴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方式斗争,终于迫使英国让步。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从侧面反映出一战后( )A.埃及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英国承认埃及完全独立C.世界殖民体系宣告瓦解 D.英国强国地位完全丧失中外历史纲要下导学案 姓名: 班级: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学习目标】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必备基础史实】基本概况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概念:“非暴力”:即采用和平合法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即运用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非暴力手段以追求真理。“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2.阶段评价进步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局限性: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②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三、特点1.持续性:1918-1939,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持续高涨2.多样性:①领导力量的多样性: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等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马克思列宁主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③斗争方式的多样性:武装起义、民主改革 、群众运动、非暴力不合作等④道路多样性:A.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争取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B.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C.部分国家仍由现任统治者带领寻求民族解放3.不平衡性:亚洲-反殖民运动的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大觉醒;美洲-革命与改革的并存四、意义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2.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力量。4.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建立政权与巩固政权(四)意义对俄国:摆脱了封建束缚和专制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对人类:划时代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对世界: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②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理论贡献: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与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1925-1927-1936-1991)(1)背景①国内因素:新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保障了政局的稳定但苏联仍是落后的农业国②国际因素:处于资本主义包围威胁,形势紧张③个人因素: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2)主要措施(内容)①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轻工业利益,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实施两个五年计划)②农业:实行农业集体化(1927)③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单一公有制评价:积极作用:①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②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③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局限性:①经济结构上的比例失衡——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损害农民利益,严重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②管理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制约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和创造力,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知识提纲】docx.docx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