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1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和分类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与分类主要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学会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对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进行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以及应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物质的微观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对物质形成分类,熟知纯净物、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具有考查知识面广、形式多变、贴近生活等特点,这是中考化学的必考点。攻略01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典例剖析】【例1-1】(2024·江苏南京·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红磷燃烧 B.冰雪融化 C.火药爆炸 D.钢铁生锈【例1-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海水晒盐 B.汽油挥发 C.红磷燃烧 D.瓜果飘香【提分秘籍】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状态、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如三态变化、干冰升华、铁水制锅、海水晒盐、汽油挥发、石蜡受热熔化、食盐溶解、风力发电、活性炭净水等。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伴随物质颜色的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变化,如钢铁生锈、燃烧、瓦斯爆炸、金属冶炼、食物腐败、酿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解题时需透过变化的表象去分析变化的实质,只有确认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同,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式演练】【变式1-1】(2025·江苏南京·一模)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裁剪窗花 B.点燃木炭 C.烧制陶瓷 D.消化食物【变式1-2】(2025·江苏常州·模拟预测)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熟石灰变质 B.铁的锈蚀 C.氢气燃烧 D.氢氧化钠的潮解【变式1-3】(2024·江苏南京·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花生霉变 D.水结成冰攻略02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典例剖析】【例2-1】(2024·江苏南京·中考真题)水通电分解的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 B.元素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数目【例2-2】(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中有3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3【提分秘籍】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变式演练】【变式2-1】(2025·江苏扬州·一模)铝粉与碱发生类似2Al+2NaOH+2H2O=2NaAlO2+3X↑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2B.反应前后3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该反应前后发热包的质量不变【变式2-2】(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汽车尾气会排放出CO、NO等有毒气体,在气体中加入催化剂,可以将它们转化成空气中含有的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 7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变式2-3】(2024·江苏常州·一模)物质甲被氧化为物质乙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B.转化中甲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D.物质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物质乙攻略03 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典例剖析】【例3-1】(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反应可用于制备。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例3-2】(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并列”关系的是选项 A B C D概念 单质 酸溶液 不饱和溶液 氧化反应化合物 酸性溶液 稀溶液 化合反应A.A B.B C.C D.D【提分秘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如CO还原氧化铁)、酸碱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变式演练】【变式3-1】(2025·江苏扬州·一模)工业制备碳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变式3-2】(2024·江苏扬州·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3Fe+2O2Fe3O4 B.NaCl+AgNO3=AgCl↓+NaNO3C.2KClO32KCl+3O2↑ D.C+2CuO2Cu+CO2↑【变式3-3】(2024·江苏扬州·三模)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B.C.D.攻略04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典例剖析】【例4-1】(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提分秘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活泼性、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水溶性、挥发性、吸附性、吸水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等。【变式演练】【变式4-1】(2024·江苏常州·一模)下列应用中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用蒸馏水配制生理盐水C.用镁制作照明弹 D.劳动人民围海晒盐【变式4-2】(2024·江苏徐州·三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用烧碱作干燥剂 B.用酒精作消毒剂C.用铜绿制备硫酸铜 D.用硫粉配制黑火药【变式4-3】(2024·江苏镇江·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石墨用做电池电极 B.用甲醛溶液保存动物的标本C.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D.干冰用于制作舞台云雾【变式4-4】(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关于盐的用途只涉及到物理性质的是A.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B.碳酸钠用于造纸、纺织C.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氢氧化钙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攻略05 物质的构成【典例剖析】【例5-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奶制品中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例5-2】(2024·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利用食盐的水溶液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B.2H2O可表示2个水分子C.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D.利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时,水中可加入少量的NaCl以增强导电性【提分秘籍】物质的构成是指该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刚石、石墨、铁单质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铝离子构成。 需记住常见物质的构成。【变式演练】【变式5-1】(2024·江苏苏州·二模)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氮气 B.氯化钾 C.二氧化碳 D.金刚石【变式5-2】(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 B.铜 C.一氧化碳 D.氯化钠【变式5-3】(2024·江苏无锡·三模)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这里的钛、铁、铀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攻略06 纯净物、混合物和有机物、无机物的判断【典例剖析】【例6-1】(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液态氮 C.加碘盐 D.不锈钢【提分秘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是一种还是多种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如铁、铜、镁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氦气、碳、硫、氢气等)。 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元素的物质,如甲烷、醋酸、乙醇等,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钙、碳酸等。 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变式演练】【变式6-1】(2024·江苏南京·三模)下列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是A.空气 B.冰水混合物C.稀盐酸 D.酒精消毒剂【变式6-2】(2024·河南漯河·一模)分类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分类结果正确的是A.有机物:碳酸 B.单质:水C.微量元素:碘 D.氧化物:葡萄糖【变式6-3】(2024·江苏南京·三模)下列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是A.空气 B.冰水混合物C.稀盐酸 D.酒精消毒剂攻略07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判断【典例剖析】【例7-1】(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造纸技术的提高与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唐朝时,人们在造纸过程中加“矾”以改善纸张质量。这种“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硫酸铝所属的物质类别是A.混合物 B.酸 C.氧化物 D.化合物【提分秘籍】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是一种还是多种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如铁、铜、镁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氦气、碳、硫、氢气等)。 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元素的物质,如甲烷、醋酸、乙醇等,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钙、碳酸等。 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指的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等。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醋酸等。 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盐值的是由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等。【变式演练】【变式7-1】(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 B.C. D.【变式7-2】(2025·江苏镇江·一模)《本草纲目》记载“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灰”中含,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变式7-3】(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A.石灰水、空气—混合物 B.不锈钢、金—单质C.—氧化物 D.—空气污染物【变式7-4】(2024·江苏南通·一模)分类学习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氧化物:干冰 B.氮肥;尿素 C.酸:高锰酸钾 D.混合物:大理石1.(2025·江苏常州·模拟预测)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熟石灰变质 B.铁的锈蚀 C.氢气燃烧 D.氢氧化钠的潮解2.(2024·江苏南京·一模)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氧化性 B.还原性 C.延展性 D.可燃性3.(2024·江苏镇江·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天然气做燃料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4.(2024·江苏常州·二模)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氮 B.加碘盐 C.食用醋 D.高钙奶5.(2024·江苏苏州·二模)春节期间苏州湾的烟花秀为节日增添了欢乐氛围。以下制作焰火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A.C B. C. D.6.(2024·江苏镇江·二模)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ZnCO3,ZnCO3属于A.酸 B.碱 C.盐 D.有机物7.(2024·江苏南京·三模)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丁质量之和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之比为7:15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8.(2024·江苏扬州·三模)我国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下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和丁都是有机物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C.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D.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19.(2025·江苏扬州·一模)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氮气 B.氯化钠 C.水银 D.干冰10.(2024·江苏苏州·一模)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液氧11.(2024·江苏苏州·二模)下列物质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离子的是A.干冰 B.氯化钠固体 C.硝酸钾溶液 D.蔗糖溶液12.(2024·江苏盐城·三模)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想,下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A.混合物:海水、冰水混合物 B.碱:烧碱、消石灰C.合成材料:羊毛、涤纶 D.氧化物:冰、过氧化氢溶液13.(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答题卡上条形码的黏性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C3H4O2),下列关于丙烯酸说法正确的是A.丙烯酸属于无机物B.丙烯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丙烯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14.(2024·江苏南通·二模)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属于氧化物 B.属于无机化合物C.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过氧化氢溶液属于纯净物15.(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16.(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氮气不易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B.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可用作燃料C.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D.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17.(2024·江苏苏州·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CO2B.锌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池电极C.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造电光源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溶解多种物质18.(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食盐②活性炭③氮气④熟石灰(1)可用于蔬菜的保护气的是 ;(2)净水过程中除臭的是 ;(3)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4)腌制肉类食品的是 。攻略01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典例剖析】【例1-1】(2024·江苏南京·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红磷燃烧 B.冰雪融化 C.火药爆炸 D.钢铁生锈【答案】B【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B、冰雪融化只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正确;C、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D、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故选B。【例1-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海水晒盐 B.汽油挥发 C.红磷燃烧 D.瓜果飘香【答案】C【详解】A、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红磷燃烧,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瓜果飘香,只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提分秘籍】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状态、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如三态变化、干冰升华、铁水制锅、海水晒盐、汽油挥发、石蜡受热熔化、食盐溶解、风力发电、活性炭净水等。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伴随物质颜色的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变化,如钢铁生锈、燃烧、瓦斯爆炸、金属冶炼、食物腐败、酿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解题时需透过变化的表象去分析变化的实质,只有确认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同,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式演练】【变式1-1】(2025·江苏南京·一模)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裁剪窗花 B.点燃木炭 C.烧制陶瓷 D.消化食物【答案】A【详解】A、裁剪窗花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B、点燃木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消化食物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1-2】(2025·江苏常州·模拟预测)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熟石灰变质 B.铁的锈蚀 C.氢气燃烧 D.氢氧化钠的潮解【答案】D【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变质的过程中有碳酸钙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锈蚀,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潮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1-3】(2024·江苏南京·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花生霉变 D.水结成冰【答案】D【详解】A.铁锅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花生霉变会产生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结成冰后,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攻略02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典例剖析】【例2-1】(2024·江苏南京·中考真题)水通电分解的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 B.元素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数目【答案】C【详解】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变化前后H、O元素种类不变;变化前后H、O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反应前为水分子,反应后为氢分子、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同。即水通电分解的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综上所述:选择C。【例2-2】(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中有3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3【答案】C【分析】发生反应为:【详解】A、甲、乙、丙、丁都是纯净物,其中乙、丁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甲含两种元素,但不含氧元素、丁含有三种元素,甲、丁不属于氧化物,说法不正确;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说法不正确;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说法正确;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说法不正确。故选:C。【提分秘籍】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变式演练】【变式2-1】(2025·江苏扬州·一模)铝粉与碱发生类似2Al+2NaOH+2H2O=2NaAlO2+3X↑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2B.反应前后3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该反应前后发热包的质量不变【答案】C【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有2Al、2Na、4O、6H,反应后有2Na、2Al、4O,则3X中有6H,X为H2,故不符合题意;B、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则Al、H化合价发生改变,反应前后Na、O元素化合价不变,反应前后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符合题意;D、给出反应有发热包外的物质水参与反应,释放出氢气,每36份质量的水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所以该反应前后发热包的质量改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2-2】(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汽车尾气会排放出CO、NO等有毒气体,在气体中加入催化剂,可以将它们转化成空气中含有的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 7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答案】D【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8:28=22 : 7,故A错误;B、未标出反应条件,正确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正确。故选D。【变式2-3】(2024·江苏常州·一模)物质甲被氧化为物质乙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B.转化中甲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D.物质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物质乙【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甲(C2H6O)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乙(C2H4O)和水,方程式为:【详解】A、甲和乙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选项说法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转化中甲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选项说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选项说法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16=46,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4+16=44,每个甲分子和每个乙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个数相同,由于甲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物质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物质乙,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攻略03 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典例剖析】【例3-1】(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反应可用于制备。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A【详解】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则该反应的类型是化合反应,正确;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错误;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错误;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错误;故选A。【例3-2】(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并列”关系的是选项 A B C D概念 单质 酸溶液 不饱和溶液 氧化反应化合物 酸性溶液 稀溶液 化合反应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符合题意;B、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铜溶液呈酸性,但硫酸铜属于盐,因此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两者属于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C、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二者属于交叉关系,不符合题意;D、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两者属于交叉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提分秘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如CO还原氧化铁)、酸碱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变式演练】【变式3-1】(2025·江苏扬州·一模)工业制备碳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D【详解】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错误;B、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错误;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错误;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变式3-2】(2024·江苏扬州·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3Fe+2O2Fe3O4 B.NaCl+AgNO3=AgCl↓+NaNO3C.2KClO32KCl+3O2↑ D.C+2CuO2Cu+CO2↑【答案】A【详解】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B、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合题意;C、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合题意;D、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合题意。故选A。【变式3-3】(2024·江苏扬州·三模)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B.C.D.【答案】C【详解】A.氢氧化铁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该反应是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其他物质的反应,反应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硫酸亚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酸钡,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C.氢氧化亚铁、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是由三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选:C。攻略04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典例剖析】【例4-1】(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答案】A【详解】A、用贝壳生产生石灰,是利用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正确;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C、用钢制作电线电缆,是利用钢的延展性,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是利用合金的熔点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A。【提分秘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活泼性、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水溶性、挥发性、吸附性、吸水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等。【变式演练】【变式4-1】(2024·江苏常州·一模)下列应用中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用蒸馏水配制生理盐水C.用镁制作照明弹 D.劳动人民围海晒盐【答案】C【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详解】A、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蒸馏水配制生理盐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用镁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劳动人民围海晒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变式4-2】(2024·江苏徐州·三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用烧碱作干燥剂 B.用酒精作消毒剂C.用铜绿制备硫酸铜 D.用硫粉配制黑火药【答案】A【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用烧碱作干燥剂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利用了物理性质,符合题意;B、用酒精作消毒剂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用铜绿制备硫酸铜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用硫粉配制黑火药是利用了硫粉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4-3】(2024·江苏镇江·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石墨用做电池电极 B.用甲醛溶液保存动物的标本C.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D.干冰用于制作舞台云雾【答案】B【详解】A. 石墨用做电池电极,是利用石墨具有导电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正确; B. 用甲醛溶液保存动物的标本,是利用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C. 稀有气体在通电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此选项正确; D. 干冰用于制作舞台云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4-4】(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关于盐的用途只涉及到物理性质的是A.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B.碳酸钠用于造纸、纺织C.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氢氧化钙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答案】C【详解】A、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是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在造纸、纺织工业中参与了一系列化学反应来达到相应的工艺目的,利用的是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是利用氯化钠能溶解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这一性质,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涉及到物理性质,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是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利用的是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攻略05 物质的构成【典例剖析】【例5-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奶制品中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答案】C【详解】这里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例5-2】(2024·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利用食盐的水溶液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B.2H2O可表示2个水分子C.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D.利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时,水中可加入少量的NaCl以增强导电性【答案】D【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正确;B、微粒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2H2O可表示2个水分子,该选项正确;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Cl2是单质,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 ,该选项正确;D、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时,不能加入NaCl增强导电性。因为加入NaCl后,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干扰对水组成的探究,一般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该选项错误。故选D。【提分秘籍】物质的构成是指该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刚石、石墨、铁单质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铝离子构成。 需记住常见物质的构成。【变式演练】【变式5-1】(2024·江苏苏州·二模)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氮气 B.氯化钾 C.二氧化碳 D.金刚石【答案】B【详解】A、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碳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5-2】(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 B.铜 C.一氧化碳 D.氯化钠【答案】C【详解】A、金刚石(C)是碳单质,由原子构成,A选项错误;B、铜(Cu)是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B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CO)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C选项正确;D、氯化钠(NaCl)由Na+、Cl-构成,D选项错误。故选:C。【变式5-3】(2024·江苏无锡·三模)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这里的钛、铁、铀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答案】D【详解】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镁、磷、等矿产中的“钛、铁、铀、镁、磷”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钛、铁、铀、镁、磷”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攻略06 纯净物、混合物和有机物、无机物的判断【典例剖析】【例6-1】(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液态氮 C.加碘盐 D.不锈钢【答案】B【详解】A、矿泉水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液态氮是液态氮气,由氮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C、加碘盐由氯化钠、碘酸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不锈钢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提分秘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是一种还是多种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如铁、铜、镁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氦气、碳、硫、氢气等)。 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元素的物质,如甲烷、醋酸、乙醇等,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钙、碳酸等。 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变式演练】【变式6-1】(2024·江苏南京·三模)下列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是A.空气 B.冰水混合物C.稀盐酸 D.酒精消毒剂【答案】B【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酒精消毒剂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变式6-2】(2024·河南漯河·一模)分类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分类结果正确的是A.有机物:碳酸 B.单质:水C.微量元素:碘 D.氧化物:葡萄糖【答案】C【详解】A、虽然碳酸中含有碳元素,但其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不是有机物,选项错误;B、水是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不是单质,选项错误;C、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碘或摄入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肿大,选项正确;D、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特点,不是氧化物,选项错误,故选C。【变式6-3】(2024·江苏南京·三模)下列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是A.空气 B.冰水混合物C.稀盐酸 D.酒精消毒剂【答案】B【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酒精消毒剂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攻略07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判断【典例剖析】【例7-1】(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造纸技术的提高与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唐朝时,人们在造纸过程中加“矾”以改善纸张质量。这种“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硫酸铝所属的物质类别是A.混合物 B.酸 C.氧化物 D.化合物【答案】D【详解】A、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但硫酸铝中只含一种物质,不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酸是指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硫酸铝的阳离子为铝离子,不属于酸,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但硫酸铝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硫酸铝中含有多种元素,属于化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提分秘籍】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是一种还是多种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如铁、铜、镁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氦气、碳、硫、氢气等)。 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元素的物质,如甲烷、醋酸、乙醇等,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钙、碳酸等。 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指的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等。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醋酸等。 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盐值的是由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等。【变式演练】【变式7-1】(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 B.C. D.【答案】D【分析】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盐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详解】A、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KNO3、NaOH、HCl分别是盐、碱、酸,所以错误;B、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Ca(OH)2、HCl、NaCl分别是碱、酸、盐,所以错误;C、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H2SO4、Na2CO3、Ba(OH)2分别是酸、盐、碱,所以错误;D、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HNO3、KOH、NaHCO3别是酸、碱、盐,所以正确。故选D。【变式7-2】(2025·江苏镇江·一模)《本草纲目》记载“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灰”中含,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答案】C【详解】碳酸钾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C。【变式7-3】(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A.石灰水、空气—混合物 B.不锈钢、金—单质C.—氧化物 D.—空气污染物【答案】A【详解】A、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含有氢氧化钙和水等多种物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以及一些杂质混合而成。它们都由多种物质组成,都是混合物,正确;B、不锈钢为混合物,金为单质,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MnO2属于氧化物,KMn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D、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故选A。【变式7-4】(2024·江苏南通·一模)分类学习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氧化物:干冰 B.氮肥;尿素 C.酸:高锰酸钾 D.混合物:大理石【答案】C【详解】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尿素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1.(2025·江苏常州·模拟预测)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熟石灰变质 B.铁的锈蚀 C.氢气燃烧 D.氢氧化钠的潮解【答案】D【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变质的过程中有碳酸钙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锈蚀,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潮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2.(2024·江苏南京·一模)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氧化性 B.还原性 C.延展性 D.可燃性【答案】C【详解】A、氧化性在物质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B、还原性也在物质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C、延展性不需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D、可燃性在物质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故选C。3.(2024·江苏镇江·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天然气做燃料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答案】A【详解】A.用天然气做燃料,是利用天然气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C.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险丝,是利用伍德合金熔点低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A。4.(2024·江苏常州·二模)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氮 B.加碘盐 C.食用醋 D.高钙奶【答案】A【分析】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详解】A、液态氮只含氮气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选项正确;B、加碘盐含有盐、碘,不属于纯净物,B选项错误;C、食用醋含有醋酸、水,不属于纯净物,C选项错误;D、高钙奶含有水、蛋白质、油脂、钙的化合物等物质,不属于纯净物,D选项错误。故选:A。5.(2024·江苏苏州·二模)春节期间苏州湾的烟花秀为节日增添了欢乐氛围。以下制作焰火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A.C B. C. D.【答案】B【详解】A、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B、氧化铝是由Al、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C、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是由K、N、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4·江苏镇江·二模)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ZnCO3,ZnCO3属于A.酸 B.碱 C.盐 D.有机物【答案】C【详解】A、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ZnCO3不属于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ZnCO3不属于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ZnCO3是由锌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因此ZnCO3属于盐,故选项符合题意;D、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ZnCO3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4·江苏南京·三模)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丁质量之和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之比为7:15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甲为CO、乙为H2O、丙为CH3COOH、丁为O2,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O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丁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正确;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该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之比为(28×2):60=14: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8.(2024·江苏扬州·三模)我国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下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和丁都是有机物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C.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D.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1【答案】D【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H2(甲)、CO2(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2O(丙)、CH4(丁),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CO、CO2、H2CO3、碳酸盐这四种。乙(CO2)不属于有机物,丁(CH4)属于有机物,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B错误;C、乙(CO2)由C、O两种元素组成,丙(H2O)由H、O两种元素组成,二者组成元素不同,C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1,D正确。故选:D。9.(2025·江苏扬州·一模)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氮气 B.氯化钠 C.水银 D.干冰【答案】C【详解】A、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水银为金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D、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4·江苏苏州·一模)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液氧【答案】D【详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11.(2024·江苏苏州·二模)下列物质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离子的是A.干冰 B.氯化钠固体 C.硝酸钾溶液 D.蔗糖溶液【答案】C【详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固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氯化钠固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B不符合题意;C、硝酸钾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故C符合题意;D、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4·江苏盐城·三模)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想,下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A.混合物:海水、冰水混合物 B.碱:烧碱、消石灰C.合成材料:羊毛、涤纶 D.氧化物:冰、过氧化氢溶液【答案】B【详解】A、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B、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碱,消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该选项分类正确;C、合成材料包含塑料、合成纤维(包含涤纶)和合成橡胶,羊毛是天然纤维,该选项分类不正确;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是固态水,是氧化物,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故选B。13.(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答题卡上条形码的黏性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C3H4O2),下列关于丙烯酸说法正确的是A.丙烯酸属于无机物B.丙烯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丙烯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答案】B【详解】A、丙烯酸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B、丙烯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丙烯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碳元素质量所占比例最大,所以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D、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中含有原子,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B。14.(2024·江苏南通·二模)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属于氧化物 B.属于无机化合物C.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过氧化氢溶液属于纯净物【答案】C【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锰酸钾是由锰、钾和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乙醇中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不属于碳酸盐,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5.(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答案】D【详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单换单、价改变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且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镁与空气中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且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指氢氧化铝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D。16.(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氮气不易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B.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可用作燃料C.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D.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答案】C【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选项错误;C、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选项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选项错误;故选C。17.(2024·江苏苏州·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CO2B.锌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池电极C.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造电光源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溶解多种物质【答案】B【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错误;B、锌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池电极,正确;C、氦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造电光源,与化学性质稳定无关,错误;D、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可用于溶解多种物质,与可燃性无关,错误。故选B。18.(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食盐②活性炭③氮气④熟石灰(1)可用于蔬菜的保护气的是 ;(2)净水过程中除臭的是 ;(3)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4)腌制肉类食品的是 。【答案】(1)③(2)②(3)④(4)①【详解】(1)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蔬菜的保护气,故填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可以水中除臭,故填②;(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填④;(4)生活中常用食盐腌制肉类食品防腐,故填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