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四 居民与聚落-2025届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4年,全球孔子学院迎来了二十周年纪念,孔子学院已经发展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截至目前,全球共有550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了160多个国家。图为“孔子学院及世界语言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海外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描述正确的是(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③汉语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必学的语言④汉语是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关于孔子学院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多分布在汉语分布区 B.欧洲的分布多于南美洲C.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分布多于北半球3.一名志愿者前往欧洲孔子学院任教,他在大街小巷常见的景象是( )A.白种人在基督教堂祈祷 B.白种人在佛塔吃斋念佛C.黄种人在寺庙烧香拜佛 D.黑种人在清真寺内礼拜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A.城市景观 B.牧场景观 C.荒漠景观 D.乡村景观5.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 )A.耕作业 B.采矿业 C.工业 D.服务业6.图示区域( )A.道路纵横交错 B.房屋低矮稀疏 C.车辆川流不息 D.学校医院众多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这里曾经火山爆发频繁,后来火山灰冷却、沉积变为质地松软的岩石,人们就在这些岩石里挖出或者扩大洞穴作为房屋,壁炉、家具等都直接从岩石中挖出。1985年卡帕多西亚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石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人们在岩石里挖洞穴作为房屋,主要是考虑( )A.适应气候 B.就地取材 C.时尚美观 D.稳固建筑8.下列对卡帕多西亚石窟的保护措施,合理的是( )A.修旧如旧,保留原貌 B.迁出居民,避免破坏C.修旧如新,建筑新城 D.大力宣传,过度开发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镇和乡村,城镇通常由乡村演变而来。读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一般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10.聚落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问题是( )A.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堵 C.医疗水平下降 D.住房紧张数据显示,2024年1月1日,世界人口总数接近80.2亿。下图示意2014—2023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国家中,2014年以来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的是( )A.中国和美国 B.印度和美国 C.俄罗斯和印度 D.中国和俄罗斯12.据图可知,2022—2023年期间我国的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A.不断减少 B.不断增加 C.波动变化 D.保持不变13.针对我国人口问题,下列对策中合理的是( )①完善养老保障制度②大量接纳外国移民③推迟退休年龄④积极鼓励生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读图某地某时间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4.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 )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15.据图判断,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当处于②前后时段,该国可能出现( )①住房紧张②失业率增加③人口老龄化严重④交通拥堵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图中阴影部分是亚洲的三大古文明发祥地,它们是西亚地区的两河流域、南亚地区的印度河流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1)由图可知,影响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原因。(4分)(2)图中_________流域是佛教的发源地。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发源于西亚地区。(6分)(3)在西亚地区流行的语言是_________。(2分)传统聚落是先辈遗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信息,也给现代人创造了一个学习、游览的场所。(4)亚洲的三大古文明发祥地形成的初始聚落类型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黄河、长江流域以_________人种为主。(4分)(5)亚洲三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请你献计献策。(一条即可)(2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港口村位于江西省某山区,建于河流交汇处的低地,历史悠久。随着人口增加,住宅用地扩大,良田被逐渐侵占。近几十年来,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涝灾害加剧。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港口村整体搬迁,在附近荒山上建成了新村。搬迁后,港口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材料二:港口村的变迁图。(1)从聚落的形式看,港口村属________聚落,从图中信息可知,港口村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4分)(2)说明港口古村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4分)(3)整体搬迁前,港口古村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4分)(4)分析港口新村选址的合理性。(提示:围绕防洪、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作答,至少两点)(4分)19.【研究性学习】(20分)课题名称:世界的人口课题资料:资料一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已突破80亿,预计到2084年,世界人口将突破103亿。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速最快的区域,当前非洲人口年增速高达2.5%,是全球平均增速的3倍多。与非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多国人口到2050年将减少15%以上,老龄人口将占到该地区总人口的35%。资料二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人口密度上,也体现在人种分布上。资料三 人口在不同海拔和纬度的分布比例图(图1)、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课题思考:(1)结合图1信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类型方面,说明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的地区。(4分)(2)图2中①和②两地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从气候角度分析两地人口稀疏的不同原因。(4分)(3)指出图2中A、B、C三地主要人种类型的差异;并说明A地区居民信仰的主要宗教。(6分)(4)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会带来许多问题。请写出漫画A、B所反映的不同人口问题;分别指出非洲和欧洲可能出现其中哪种人口问题。(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是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之一,①④正确;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②错误;学习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但不是其他国家必学的语言,③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2.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汉语分布区孔子学院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非汉语地区,A错误;欧洲孔子学院数量多于南美洲,B正确;孔子学院的分布并不局限于亚热带地区,热带、北温带地区都分布较多,C错误;孔子学院数量北半球多于南半球,D错误。故选B。3.答案:A解析:欧洲以白种人为主,主要宗教是基督教,所以在大街小巷常见的景象是白种人在基督教堂祈祷,A正确。故选A。4.答案:D解析:图中景观有村落和稻田,反映的是乡村景观,不属于城市景观;牧场景观常见是草原、草场;荒漠景观地表荒凉,D正确。故选D。5.答案:A解析:图中景观有村落和稻田,反映的是乡村景观,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耕作业,采矿业一般在山区,工业和服务业多在城市,A正确。故选A。6.答案:B解析:图中景观有村落和稻田,反映的是乡村景观,乡村房屋低矮稀疏,B正确;乡村一般道路较窄、较稀疏,车辆较少,学校、医院也较少,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学校医院众多描述的是城市,ACD错误。故选B。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这里曾经火山爆发频繁,后来火山灰冷却、沉积变为质地松软的岩石”可知,人们在岩石里挖洞穴作为房屋,主要是考虑就地取材,B正确;与适应气候、时尚美观、稳固建筑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8.答案:A解析:卡帕多西亚石窟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结合,其保护措施应修旧如旧,保留原貌,A正确;迁出居民,避免破坏,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B错误;修旧如新,建筑新城,不利于石窟的保护,C错误;大力宣传,过度开发,不利于石窟的保护,D错误。故选A。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将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往往是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图中所示的四个阶段中,聚落先是房屋分散稀少,慢慢越来越密集,房屋越建越高,交通越来越便利,一般顺序是②③①④。综上,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当聚落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等级越来越高,城市基础设施会逐渐完善,医疗水平也会不断升高,C符合题意;环境恶化、质量下降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常见现象,A不符合题意;交通拥堵也是聚落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的常见问题,B不符合题意;乡村聚落发展到了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住房紧张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2014年以来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基本在降低,特别是2022年和2023年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中国的人口数量不是一直在增长,也有减少,AD错误;印度和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印度和美国的人口数量在2014年以来一直在增长,B正确;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率在2019年—2022年,2023年为负值,说明这几年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在减少,那么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并没有在2014年以来一直增长,C错误。故选B。12.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2022—2023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我国的人口总量在不断减少,A正确。故选A。13.答案:C解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推迟退休年龄,积极鼓励生育,①③④正确;大量接纳外国移民可能会带来文化冲突、社会融合困难、资源分配压力等一系列问题,不符合我国国情,②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14.答案:A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因此从图中得知,①—②和②—③两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不断增加,A正确;在③以后,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开始减少,BCD错误。故选A。15.答案:B解析: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反映人口增长的快慢,读图分析可知,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到②时期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较快;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最快;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人口不增不减;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人口增长最慢。综上,B正确。故选B。16.答案:A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到②时期不断增加,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当处于②前后时段,人口增长快,可能出现住房紧张、失业率增加、交通拥堵等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慢导致的。综上,A正确。故选A。17.答案:(1)河流(2分);沿河流分布,这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任答1点,得2分)(2)印度河;基督教;伊斯兰教(6分)(3)阿拉伯语(2分)(4)乙;黄色(4分)(5)文明旅游,禁止乱刻乱画;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做好文物修复工作;旅游高峰期限制游览人数;等等。(任答1点,得2分)解析:(1)由图可知,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都沿河流分布,故影响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原因是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为聚落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运。(2)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图中,印度河流域是佛教的发源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发源于西亚地区。(3)西亚地区大部分属于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4)亚洲的三大古文明发祥地形成的初始聚落类型是乙乡村聚落。黄河、长江流域位于我国,属于黄色人种。(5)亚洲三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我们应该:①文明旅游,禁止乱刻乱画;②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做好文物修复工作;③旅游高峰期限制游览人数;④增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做到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从我做起,等等。18.答案:(1)乡村;平原(4分)(2)地形平坦;临河、水源充足(4分)(3)地势低平,河床抬高;河道弯曲,排水不畅雨季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4分)(4)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而小;利用荒地,有利于保护水田;促进荒山开发,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任答2点,得4分)解析:(1)读图可知,港口村周围有水稻田、茶园、竹林分布,属于乡村聚落,港口村分布在海拔120米140米之间,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形。(2)读图可知,港口古村落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所处地区等高线稀疏,且海拔低于120米,地势平坦;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搬迁前港口古村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①气候方面:港口古村落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地形方面:港口古村落位于平原,地势低平,且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③河流方面: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雨季上游水量大、来水多。(4)读图可知,港口新村海拔在120米至140米之间,位于缓坡地带,地势较高,受洪水影响小;根据材料可知,新村选址附近荒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保护了河流沿岸的耕地,增加了水田的面积,有利于农业发展;同时新村附近种植茶、竹,有利于开发荒山,提高经济效益。19.答案:(1)从纬度位置方面,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4分)(2)①地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②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宜人类居住。(4分)(3)A地为白色人种,B地为黄色人种,C地为黑色人种;A地位于欧洲,主要信奉基督教。(6分)(4)漫画A反映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就业问题,如就业困难或竞争激烈。漫画B反映了人口增长过慢,出现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非洲可能出现A所反映的就业困难问题,而欧洲可能面临B所反映的老龄化问题。(6分)解析:(1)读图可知,世界上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从纬度位置方面,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2)依据图示,①地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自然条件不利于人类居住;②地位于高纬度带,通常为极地或寒冷地区,这种地区气候严酷,不适合大规模人类聚居。(3)读图可知,A地位于欧洲,为白色人种;B地位于亚洲东部,为黄色人种;C地位于非洲南部,为黑色人种。A地处于欧洲,主要信奉基督教。(4)漫画A中显示人群拥挤在招聘现场,说明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就业困难,竞争激烈。漫画B中人物形象主要是老年人,年轻人背负重担,表明社会负担重、老龄化问题突出。资料中提到非洲人口增速快,容易产生年轻劳动力就业压力,因此非洲可能出现A所反映的就业困难问题;而欧洲出现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趋势严重,可能面临B所反映的老龄化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