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苏州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指导案(五)中国近代列强侵略与救国探索要点归纳一、近代列强的侵略与近代化的探索二、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探索1.救国道路2.重大会议3.道路探索事件名称 内容或影响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八七会议 1927年,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文家市决策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三湾改编 1927年,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古田会议 1929年,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当堂演练1.英国殖民者在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了在广州、上海等五处通商的权利后,又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获得了在汉口、南京等十一处通商的权利。由此可见,殖民者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镇压农民起义C.获得大量赔款 D.惩罚清朝政府2.邮票是铭记历史的特殊方式之一。右侧邮票上正与法军战斗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将。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他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此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刘铭传 C.冯子材 D.邓世昌3.初中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会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梳理教学主题,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如表是一本历史书的部分目录,列举的是中国近代发生的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 )第4课洋务运动………………………………………20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4第6课戊戌变法………………………………………28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32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4.义和团的一些宣传品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如洋灯、洋瓷碗,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由此判断下面对义和团的性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抗争与革新 B.自强与迷信C.爱国与排外 D.反清与灭洋5.中共一大上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而在中共二大上又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说明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 )A.在探索中已彻底走向成熟B.对现实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C.对革命性质理解有待深化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道路6.毛泽东曾经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关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B.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C.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条件D.为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7.如图是福建上杭县的古田会议会址。图中“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原因是(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B.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D.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8.20世纪30年代,江西地区流传出一首歌谣《红军北上》,内容有:“一束茶花万里香,打败鬼子回家转,那时人民乐洋洋。”这首歌谣反映的事件是( )A.北伐 B.长征C.全民族抗战 D.人民解放战争9.某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遵义会议10.报纸是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如图是解放战争期间部分报纸内容,下列对其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毛泽东同志将来渝”指的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图二“我军大举反攻开始”是指战略决战的辽沈战役C.图三“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D.图四“我百万雄师渡江南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1.中国近代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振兴中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痛的起点:“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摘编自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参考材料二:——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沧海桑田——写于(辛丑条约)签订100周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痛的起点”指的是哪一场战争?并从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这场战争是起点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图一是哪些列强犯下的罪行?图二所反映的现象是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由。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总体上按照陈独秀领导的党中央只负责做政治工作不掌握军权的指导思想开展革命……7月15日,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党当局做出“分共”决定,共产党人终于认识到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中共中央指出,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创造新的革命军队”“建立工农的革命军”。——摘编自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材料二 遵义会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摘编自李捷《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这要说道:“一九四五年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那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说明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新的革命军队”作出了什么努力?(2)根据材料二,指出“遵义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如何理解“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的,分析“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依据。(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有何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