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苏州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指导案(六)新中国的成长历程要点归纳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项目 事件 内容或影响政权巩固 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制度完善 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经济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视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政策创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的制度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思想创新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理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二、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会议当堂演练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材料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是指( )A.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罗伯特 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3.小武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某单元时,做了如图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京召开八大;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的总路线;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A.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B.三大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D.伟大的历史转折4.纪录片《百炼成钢》中说道:“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B.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对如图表分段解读正确的是( )A.AB段,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B.BC段,进入社会主义C.CD段,完成一五计划D.DE段,完成“两弹一星”计划6.中共十四大是中国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十四大( )A.提出“一国两制”基本主张B.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C.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D.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7.小说《大江大河》中说,“吉恩顾虑的国外投资能否被允许进入等问题可能因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迎刃而解。他们都认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9.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10.2020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地完善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2014年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演化为了(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全面对外开放C.全面经济发展D.全面体制改革11.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共有包括工、农、兵、商、学等人士在内的各界代表1226人,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摘编自《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特点。并分析此次会议的影响。材料二:1952年以来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年份 公有经济 非公有经济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合作经济 公私合营1952 19.1 1.5 0.7 6.9 71.81957 33.2 56.4 7.6 0.0 2.8——苏星《新中国经济史》(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12.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中图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先拥有“自主权”的城市有哪几个?中国最终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开放格局?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之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蓝皮书指出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的排名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专家解释说,深圳是全国城市中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除经济发展外,深圳亦能兼顾环保。香港经济竞争力整体强健,创新不足”。——央广网北京2015年5月15日报道(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成为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1984年间广东经济有什么变化?材料一和材料三有何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