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苏州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指导案(九)对外交往要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友好交流时期 表现 影响秦汉时期:联通中外 汉武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联通中外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对外开放 都城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密切了唐朝与日本、印度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唐朝的兴盛起到积极作用遣唐使来华学习、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宋元时期:贸易繁荣 宋朝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泉州、广州、明州是主要的对外港口;建立了全国性四通八达的驿站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西方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元朝时期,东西方水陆交通重新连接,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先后传入欧洲明清时期:由开放走向封闭 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当堂演练1.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园区的交流合作和功能对接。“一带”,其起点是( )A.楼兰 B.敦煌 C.鄯善 D.长安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长安——西亚一河西走廊——欧洲C.洛阳——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洛阳——河西走廊——西亚——欧洲3.“开元盛世展宏图,国力鼎盛天下足。贪图享乐荒朝政,安史之乱生祸端。”这句话是对历史上一位著名帝王一生经历的概述。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位帝王统治时期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玄奘西行,促进中印之间文化交流C.文成公主入藏和亲D.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4.1861年,欧洲学者根据高僧玄奘口述的著作记载及附近出土的碑铭,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拉贡附近发现了那烂陀寺遗址,并进行了初步发掘。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A.《桂苑笔耕》 B.《大唐西域记》C.《马可 波罗行纪》 D.《西游记》5.汉武帝遣使臣率满载珍珠、丝绸、瓷器、黄金的浩大远洋船队,从原岭南的徐闻、合浦起锚,穿越南海,……换回琉璃、琥珀等奇珍异宝。“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最远可到达( )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B.孟加拉湾沿岸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6.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下列哪些地区留有中国商船的足迹( )①朝鲜②日本③阿拉伯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八国联军中的一英国军官在《在华一年记》中说,“中国人并不像我迄今为止所相信的那样,他们很少怯懦,“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据此判断( )A.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B.百团大战获得胜利C.邓世昌的壮烈行动 D.义和团的英勇抗争9.在某次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新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这场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10.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一项表决结束后,某新闻媒体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媒体评论的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筌《太白阴经》记载,唐代海船“海鹘”“舷上左右置浮板,形如鹘之翅,以助船之风”。这种设计可以有效改善船舶抗风浪的摇摆性。 唐朝时,对外经济交往频繁。朝鲜的牛、马、麻、人参,中亚的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甚至运销西方。 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新唐书 柳泽传》载:开元中,转殿中侍御使,时市舶使、右卫中郎将周成造奇器以进。”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进唐朝对外经济交往频繁的因素有哪些?(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再举一例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3)综上,分析唐朝的对外交往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中国外交史》材料二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 956年 969年 970年 971年 972年 973年 974年建交国家数(个) 25 49 54 69 87 88 95(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2)结合材料二列举1项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外交大事。(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上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