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苏州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指导案(十)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苏州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指导案(十)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苏州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指导案(十)
大国发展道路
要点归纳
一、美国崛起之路
时期 事件 内容
独立的美国 美国独立战争 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内部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787年宪法 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统一的美国 南北战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创新的美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制造飞机,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
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参战的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战后主导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促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 珍珠港事件受到重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倡导国;参加对日作战和诺曼底登陆;1945年主导雅尔塔会议,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富强的美国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霸道的美国 谋求世界霸权 美苏“冷战”,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各国走上、巩固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国家 方式 扫清的障碍 领导人 重要文件、内容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法国 资产阶级大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等级制度 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美国 独立战争 英国殖民统治 华盛顿、杰斐逊 《独立宣言》
南北战争 黑人奴隶制度 林肯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俄国 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度 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法令
日本 明治维新 幕府封建统治、西方列强入侵 明治天皇 废藩置县、实行征兵制、推行地税改革、提倡“文明开化”等
当堂演练
1.如果没有法国供应品的支援,美国就不可能取得萨拉托加的胜利。盟约签订以后,美国人信心百倍,因为法国是承认他们为“一个民族”的第一个国家,而且法国拥有陆海军力量,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国际上的援助 B.战争的正义性
C.华盛顿的指挥 D.人民大力支持
2.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拥有对法官任命的批准或否决权,握有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权;法官有权通过审查宣布国会立法及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作废。这些规定(  )
A.体现了分权制衡 B.推动了思想解放
C.保障了公民权利 D.促进了统一稳定
3.思维导图有助于掌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如图是《联邦共和制结构示意图》,该图意在强调(  )
A.天赋人权思想 B.中央集权制度
C.法律至上理念 D.分权制衡原则
4.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美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铁路总里程由1860年的30625英里增长到1880年的93261英里,铁路建设把各州的市场联系在一起。材料旨在强调这场战争(  )
A.促进了美国人员流通 B.推动了美国市场统一
C.完善了美国行政制度 D.奠定了美国工业基础
5.从1933年到1940年,罗斯福主导美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政府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彻底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使美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
D.证明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可以在一个国家同时并存
6.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苏俄内战 D.战时共产主义
7.斯大林明确提出一个“贡税论”,就是说除了要农民缴纳一般的税外,在工业品上,从而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为了内部积累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和粮食,斯大林推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据此可知,苏联工业化的重要特点是(  )
A.农轻重均衡协调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尊重商品货币关系
D.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8.明治维新时期政府规定,今后礼服一律采用西服。对西服,社会舆论形容为:“奇哉妙哉,脚登法兰西鞋;衣袖英国海军式;妇女衬衫贴身穿,大汉斗篷过小腿。”材料表述的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哪一举措(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9.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名。这反映了彼得一世改革(  )
A.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B.有助于现代工厂的建立
C.解放农奴以提供劳动力
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10.1945﹣1970年美国对原子能工业投资175亿美元,从60年代末起每年对宇航工业投资50多亿美元;1945﹣1946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增加对科技的投入
C.深化国际间的合作 D.推进社会福利改革
11.大国崛起 风起云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贸易中心的转移,英国恰处于从欧洲到美洲的通道上,这使英国受益匪浅,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英国相对民主自由的政治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也为欧洲君主制国家的进步人士提供了避难所;上述的政治、军事等条件也造就了英国在生产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其意义实际上超过了一般的政治革命事件。因而近代英国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8世纪 在立国后凭借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构建出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从而调动了这个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民智和民力
19世纪 在经济发展广度方面,美国完成了经济的横向扩张,将南部农业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一市场之内,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美国特色的技术创新
20世纪 美国进入世界强国时代,它的崛起与当时两次世界格局的变动密切相关
——整理自高春常《浅谈美国崛起的经济、制度和精神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史实梳理美国崛起的基本历程。
材料三:从根本上说,日本社会发展史有着共同规律性,即社会改革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大特征。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所以日本在不同时期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内外环境,因而促使社会经济与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助推国家的崛起。
——摘编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3)根据材料三,说明日本如何“充分利用内外环境”助推国家的崛起。
12.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政策。某校九年级学生以“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请你参与其中。
【苏俄政策调整】
材料一:苏维埃俄国领导人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利用资本主义”指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苏联发展之路】
材料二: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
材料三:……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但是,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导,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1929﹣1932年间,工程师们去苏联是由于他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简述苏联模式带来的影响。根据材料四,指出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罗斯福新政】
材料五: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美国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有关就业措施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