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资源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1.(2024八下·德阳期末)下图所示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024八下·德阳期末)下图所示的一组图片反映出土地改革(  )
A.扩大了耕地面积 B.建立起人民公社
C.增加了农民收入 D.调整了生产关系
3.(2024八下·德阳期末)1953年,大兴纱厂被列为第一批协商合营的工厂。1954年,大兴纱厂与地方国营和村纱厂、邯郸公私合营翔丰纱厂合并组成石家庄市大兴纺织厂。1954年与1950年比较,大兴纺织厂的棉布产量增加361%,棉纱产量增加363%,盈利增加554%。这一案例可以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效 D.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4.(2024八下·德阳期末)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总计120个小时,那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但这“一瞬”历史意义尤其重大。正是这120个小时,一个令中国天翻地覆的新词汇——“◆”猛然跳入国人视野,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此正式踏上征程。这段评论中的“◆”应填写的是(  )
A.拨乱反正 B.阶级斗争 C.改革开放 D.南方谈话
5.(2024八下·德阳期末)下图是据陕西省合阳县农民侯永禄的日记整理的家庭状况。日记中的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1971年 扣掉全家人的口粮钱,生产队没有分任何现金,经济比较括据。
1983年 侯家添置了缝纫机和自行车,收入和支出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A.撤社建乡 B.农民下海 C.沿海开放 D.土地承包
6.(2024八下·德阳期末)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南方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在被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这个现代化城市是(  )
A.深圳 B.厦门 C.珠海 D.汕头
7.(2024八下·德阳期末)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下图统计的数据应是1978-2021年中国(  )
A.粮食产量增长情况(单位:万吨)
B.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C.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D.外汇储备总值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8.(2024八下·德阳期末)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周恩来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求同存异”的方针
9.(2024八下·德阳期末)下图为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21年的统计数据图。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 B.香港独特的地理优势
C.香港稳定的金融地位 D.香港特殊的经济体制
10.(2024八下·德阳期末)据最新统计,古埃及共有159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其次是胡夫之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古埃及第六王朝以后,金字塔越造越小,约在第十七王朝停建。金字塔修建的变化反映出古埃及(  )
A.民众负担日益减轻 B.法老权力逐渐衰落
C.管辖范围逐渐缩小 D.经济发展陷于停滞
11.(2024八下·德阳期末)楔形成文法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各国法律的总称,因以楔形文字镌刻于泥版、石柱之上而得名,由于各法之间相互承袭、彼此模仿,故被称为“楔形法系”。下列属于“楔形法系”的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罗马法大全》 D.《汉谟拉比法典》
12.(2024八下·德阳期末)1492年10月12号,经过33天海上航行后,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登陆。此后,哥伦布载誉回到西班牙。据此可知,哥伦布(  )
A.发现了美洲 B.绕过了好望角
C.到达了印度 D.横渡了太平洋
13.(2024八下·德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氛围。对工业化的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工业建设战线喜报频传。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使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包头、武汉的大型钢铁企业先后开始施工。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项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并简析其意义。
14.(2024八下·德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奠基人是诗人弗兰西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如果说但丁结束了过去,那么彼特拉克则开创了未来。彼特拉克崇尚古典文化,在其作品中开始把人的眼光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并把古典文化同中世纪传统对立起来,通过他的示范作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对待文学与人生的新姿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此后,在其影响之下,意大利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如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内、提香、马基雅维利、康帕内拉等,使得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蓬勃开展起来。
——摘自《世界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人文主义者,并简述其一项代表作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开展的意义。
15.(2024八下·德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的讲话中指出,“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图7中介绍的焦裕禄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024年5月14日,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逝世60周年记念日。焦裕禄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带领百姓与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作斗争,身患肝癌仍坚守岗位。自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 后,作为共产党领导干部楷模的焦裕禄,曾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写一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并指出我们应传承他的宝贵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所示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题意不符,题干图片不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排除A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题干照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照片,不是三大改造的信息,排除C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题干照片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丈量土地等行为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D项正确;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分配土地,并不能扩大耕地面积,排除A项;
建立起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结束于1952年,排除B项;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根据图片信息无从得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据题干“1953年,大兴纱厂被列为第一批协商合营的工厂。1954年,大兴纱厂与地方国营和村纱厂、邯郸公私合营翔丰纱厂合并组成石家庄市大兴纺织厂。1954年与1950年比较,大兴纺织厂的棉布产量增加361%,棉纱产量增加363%,盈利增加554%。”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因此,题干案例可以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D项正确;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1954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的作用,排除A项;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从1956年底开始基本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效与题意不符,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不符合题干中时间信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社会主义改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据题干“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总计120个小时,那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但这“一瞬”历史意义尤其重大。”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段评论中的“◆”应填写的是:改革开放,C项正确;
拨乱反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错误,正本清源,使党和国家的工作走上正轨的一项工作,与题意不符,题意反映的是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
阶级斗争是文化大革命的内容与题意中实施改革开放不符,排除B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改革开放,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据题干“1971年 扣掉全家人的口粮钱,生产队没有分任何现金,经济比较拮据。 1983年,侯家添置了缝纫机和自行车,收入和支出都创下历文最高纪录。”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D项正确;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重建乡体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农民下海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涉及农民下海经商的信息,排除B项;
沿海开放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是涉及对外开放的信息,反映的是国内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南方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在被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这个现代化城市是深圳,A项正确;
厦门也是第一步经济特区,但是原先并不是第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排除B项;
珠海不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排除C项;
汕头也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但是与“我国南方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 3678.7亿元,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B项正确;
1978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人均收入增长情况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数值不可能有那么大,排除C项;
1978年全国外汇储备 0万亿美元,2021年全国外汇储备 3.25万亿美元,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据题干“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D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不是题干中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排除A项;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解决我国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与题意中“求同存异”方针不符,排除B项;
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布局,与题意中亚非会议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万隆举行,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据题干“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21年的统计数据图”可知,统计数据显示香港银行业保持稳步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97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后,由中国的香港人治理香港,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惠港措施,保证了香港经济的稳步增长,因此主要原因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A项正确;
香港独特的地理优势不足以保障香港经济的繁荣,主要原因在于香港回归后国家一系列惠港政策的支持,排除B项;
图片信息主要反映的是香港金融的稳步增长,没有涉及香港金融地位的信息,无法下此结论,排除C项;
香港特殊的经济体制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这不是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与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国两制,国家统一,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据最新统计,古埃及共有159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其次是胡夫之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古埃及第六王朝以后,金字塔越造越小,约在第十七王朝停建。”和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B项正确;
民众负担日益减轻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未涉及民众负担的问题,感应的是王权的衰落,排除A项;
管辖范围逐渐缩小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未体现管辖范围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缩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排除C项;
经济发展陷于停滞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随着金字塔修建越来越小,法老权力的衰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金字塔,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楔形成文法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各国法律的总称,因以楔形文字镌刻于泥版、石柱之上而得名,由于各法之间相互承袭、彼此模仿,故被称为‘楔形法系’”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古巴比伦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因此属于“楔形法系”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D项正确;
《十二铜表法》是欧洲的罗马共和国颁布的法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主持编纂的罗马法《民法大全》的第一部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罗马民法大全》是4部法律文献的总称,包含《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1492年10月12号,经过33天海上航行后,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登陆。此后,哥伦布载誉回到西班牙。”和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据此可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A项正确;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湖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在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13.【答案】(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民众的工作热情;稳定的国际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苏联的援助。
影响: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2)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意义: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大型工程建设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取得了独立,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据材料“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氛围”可知,中国民众的工作热情高;结合所学新中国外交的知识可知,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当时我国拥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因为建国后的努力建设,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据材料“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使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可知,苏联的援助帮助了我国的工业发展:这些都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影响: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2)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意义:选择其中一项成就说明意义,如选择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结合所学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大型工程建设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故答案为:(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民众的工作热情;稳定的国际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苏联的援助。 影响: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2)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意义: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大型工程建设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原因:据材料“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取得了独立,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据材料“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氛围”可知,中国民众的工作热情高;结合所学新中国外交的知识可知,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当时我国拥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因为建国后的努力建设,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据材料“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使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可知,苏联的援助帮助了我国的工业发展:这些都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影响: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2)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意义:选择其中一项成就说明意义,如选择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结合所学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大型工程建设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14.【答案】(1)内涵: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
(2)人物:但丁
作品:《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人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3)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内涵:根据材料“彼特拉克崇尚古典文化,在其作品中开始把人的眼光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并把古典文化同中世纪传统对立起来,通过他的示范作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对待文学与人生的新姿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可以概括出当时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
(2)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因此,可以举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人文主义者之一有:但丁
作品:结合所学可知,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人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3)意义:根据材料“意大利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如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内、提香、马基雅维利、康帕内拉等,使得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蓬勃开展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开展的意义是: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故答案为:(1)内涵: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2)人物:但丁。作品:《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人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3)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点评】本题以文艺复兴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内涵:根据材料“彼特拉克崇尚古典文化,在其作品中开始把人的眼光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并把古典文化同中世纪传统对立起来,通过他的示范作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对待文学与人生的新姿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可以概括出当时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
(2)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因此,可以举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人文主义者之一有:但丁
作品:结合所学可知,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人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3)意义:根据材料“意大利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如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内、提香、马基雅维利、康帕内拉等,使得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蓬勃开展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开展的意义是: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5.【答案】人物:王进喜。
主要事迹: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人物、事迹、精神:首先选择人物,结合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此这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可以选择雷锋和王进喜等。如选择王进喜,结合所学知识对王进喜的生平进行简介,如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最后说明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如通过王进喜的事迹可知,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如选择其他人物,结合所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人物:王进喜。主要事迹: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
【点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 / 1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1.(2024八下·德阳期末)下图所示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所示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题意不符,题干图片不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排除A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题干照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照片,不是三大改造的信息,排除C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题干照片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史实。
2.(2024八下·德阳期末)下图所示的一组图片反映出土地改革(  )
A.扩大了耕地面积 B.建立起人民公社
C.增加了农民收入 D.调整了生产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丈量土地等行为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D项正确;
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分配土地,并不能扩大耕地面积,排除A项;
建立起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结束于1952年,排除B项;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根据图片信息无从得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3.(2024八下·德阳期末)1953年,大兴纱厂被列为第一批协商合营的工厂。1954年,大兴纱厂与地方国营和村纱厂、邯郸公私合营翔丰纱厂合并组成石家庄市大兴纺织厂。1954年与1950年比较,大兴纺织厂的棉布产量增加361%,棉纱产量增加363%,盈利增加554%。这一案例可以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效 D.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据题干“1953年,大兴纱厂被列为第一批协商合营的工厂。1954年,大兴纱厂与地方国营和村纱厂、邯郸公私合营翔丰纱厂合并组成石家庄市大兴纺织厂。1954年与1950年比较,大兴纺织厂的棉布产量增加361%,棉纱产量增加363%,盈利增加554%。”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因此,题干案例可以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D项正确;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1954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的作用,排除A项;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从1956年底开始基本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效与题意不符,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不符合题干中时间信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社会主义改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2024八下·德阳期末)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总计120个小时,那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但这“一瞬”历史意义尤其重大。正是这120个小时,一个令中国天翻地覆的新词汇——“◆”猛然跳入国人视野,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此正式踏上征程。这段评论中的“◆”应填写的是(  )
A.拨乱反正 B.阶级斗争 C.改革开放 D.南方谈话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据题干“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总计120个小时,那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但这“一瞬”历史意义尤其重大。”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段评论中的“◆”应填写的是:改革开放,C项正确;
拨乱反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错误,正本清源,使党和国家的工作走上正轨的一项工作,与题意不符,题意反映的是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
阶级斗争是文化大革命的内容与题意中实施改革开放不符,排除B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改革开放,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5.(2024八下·德阳期末)下图是据陕西省合阳县农民侯永禄的日记整理的家庭状况。日记中的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1971年 扣掉全家人的口粮钱,生产队没有分任何现金,经济比较括据。
1983年 侯家添置了缝纫机和自行车,收入和支出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A.撤社建乡 B.农民下海 C.沿海开放 D.土地承包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据题干“1971年 扣掉全家人的口粮钱,生产队没有分任何现金,经济比较拮据。 1983年,侯家添置了缝纫机和自行车,收入和支出都创下历文最高纪录。”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D项正确;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重建乡体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农民下海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涉及农民下海经商的信息,排除B项;
沿海开放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是涉及对外开放的信息,反映的是国内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2024八下·德阳期末)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南方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在被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这个现代化城市是(  )
A.深圳 B.厦门 C.珠海 D.汕头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南方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在被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这个现代化城市是深圳,A项正确;
厦门也是第一步经济特区,但是原先并不是第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排除B项;
珠海不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排除C项;
汕头也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但是与“我国南方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7.(2024八下·德阳期末)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下图统计的数据应是1978-2021年中国(  )
A.粮食产量增长情况(单位:万吨)
B.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C.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D.外汇储备总值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答案】B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 3678.7亿元,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B项正确;
1978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人均收入增长情况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数值不可能有那么大,排除C项;
1978年全国外汇储备 0万亿美元,2021年全国外汇储备 3.25万亿美元,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8.(2024八下·德阳期末)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周恩来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据题干“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D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不是题干中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排除A项;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解决我国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与题意中“求同存异”方针不符,排除B项;
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布局,与题意中亚非会议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万隆举行,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9.(2024八下·德阳期末)下图为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21年的统计数据图。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 B.香港独特的地理优势
C.香港稳定的金融地位 D.香港特殊的经济体制
【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据题干“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21年的统计数据图”可知,统计数据显示香港银行业保持稳步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97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后,由中国的香港人治理香港,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惠港措施,保证了香港经济的稳步增长,因此主要原因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A项正确;
香港独特的地理优势不足以保障香港经济的繁荣,主要原因在于香港回归后国家一系列惠港政策的支持,排除B项;
图片信息主要反映的是香港金融的稳步增长,没有涉及香港金融地位的信息,无法下此结论,排除C项;
香港特殊的经济体制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这不是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与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国两制,国家统一,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0.(2024八下·德阳期末)据最新统计,古埃及共有159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其次是胡夫之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古埃及第六王朝以后,金字塔越造越小,约在第十七王朝停建。金字塔修建的变化反映出古埃及(  )
A.民众负担日益减轻 B.法老权力逐渐衰落
C.管辖范围逐渐缩小 D.经济发展陷于停滞
【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据最新统计,古埃及共有159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其次是胡夫之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古埃及第六王朝以后,金字塔越造越小,约在第十七王朝停建。”和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B项正确;
民众负担日益减轻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未涉及民众负担的问题,感应的是王权的衰落,排除A项;
管辖范围逐渐缩小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未体现管辖范围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缩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排除C项;
经济发展陷于停滞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随着金字塔修建越来越小,法老权力的衰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金字塔,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11.(2024八下·德阳期末)楔形成文法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各国法律的总称,因以楔形文字镌刻于泥版、石柱之上而得名,由于各法之间相互承袭、彼此模仿,故被称为“楔形法系”。下列属于“楔形法系”的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罗马法大全》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楔形成文法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各国法律的总称,因以楔形文字镌刻于泥版、石柱之上而得名,由于各法之间相互承袭、彼此模仿,故被称为‘楔形法系’”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古巴比伦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因此属于“楔形法系”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D项正确;
《十二铜表法》是欧洲的罗马共和国颁布的法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主持编纂的罗马法《民法大全》的第一部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罗马民法大全》是4部法律文献的总称,包含《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2.(2024八下·德阳期末)1492年10月12号,经过33天海上航行后,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登陆。此后,哥伦布载誉回到西班牙。据此可知,哥伦布(  )
A.发现了美洲 B.绕过了好望角
C.到达了印度 D.横渡了太平洋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1492年10月12号,经过33天海上航行后,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登陆。此后,哥伦布载誉回到西班牙。”和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据此可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A项正确;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湖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在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13.(2024八下·德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氛围。对工业化的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工业建设战线喜报频传。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使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包头、武汉的大型钢铁企业先后开始施工。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项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民众的工作热情;稳定的国际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苏联的援助。
影响: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2)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意义: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大型工程建设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取得了独立,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据材料“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氛围”可知,中国民众的工作热情高;结合所学新中国外交的知识可知,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当时我国拥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因为建国后的努力建设,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据材料“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使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可知,苏联的援助帮助了我国的工业发展:这些都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影响: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2)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意义:选择其中一项成就说明意义,如选择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结合所学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大型工程建设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故答案为:(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民众的工作热情;稳定的国际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苏联的援助。 影响: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2)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意义: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大型工程建设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原因:据材料“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取得了独立,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据材料“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氛围”可知,中国民众的工作热情高;结合所学新中国外交的知识可知,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当时我国拥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因为建国后的努力建设,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据材料“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使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可知,苏联的援助帮助了我国的工业发展:这些都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影响: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2)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意义:选择其中一项成就说明意义,如选择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结合所学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续的大型工程建设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14.(2024八下·德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奠基人是诗人弗兰西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如果说但丁结束了过去,那么彼特拉克则开创了未来。彼特拉克崇尚古典文化,在其作品中开始把人的眼光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并把古典文化同中世纪传统对立起来,通过他的示范作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对待文学与人生的新姿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此后,在其影响之下,意大利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如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内、提香、马基雅维利、康帕内拉等,使得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蓬勃开展起来。
——摘自《世界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人文主义者,并简述其一项代表作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开展的意义。
【答案】(1)内涵: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
(2)人物:但丁
作品:《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人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3)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内涵:根据材料“彼特拉克崇尚古典文化,在其作品中开始把人的眼光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并把古典文化同中世纪传统对立起来,通过他的示范作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对待文学与人生的新姿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可以概括出当时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
(2)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因此,可以举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人文主义者之一有:但丁
作品:结合所学可知,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人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3)意义:根据材料“意大利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如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内、提香、马基雅维利、康帕内拉等,使得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蓬勃开展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开展的意义是: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故答案为:(1)内涵: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2)人物:但丁。作品:《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人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3)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点评】本题以文艺复兴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内涵:根据材料“彼特拉克崇尚古典文化,在其作品中开始把人的眼光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并把古典文化同中世纪传统对立起来,通过他的示范作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对待文学与人生的新姿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可以概括出当时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从虚幻的来世转向真实的现世,歌颂尘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
(2)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因此,可以举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人文主义者之一有:但丁
作品:结合所学可知,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人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3)意义:根据材料“意大利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如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内、提香、马基雅维利、康帕内拉等,使得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蓬勃开展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开展的意义是: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5.(2024八下·德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的讲话中指出,“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图7中介绍的焦裕禄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024年5月14日,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逝世60周年记念日。焦裕禄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带领百姓与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作斗争,身患肝癌仍坚守岗位。自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 后,作为共产党领导干部楷模的焦裕禄,曾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写一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并指出我们应传承他的宝贵精神。
【答案】人物:王进喜。
主要事迹: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人物、事迹、精神:首先选择人物,结合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此这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可以选择雷锋和王进喜等。如选择王进喜,结合所学知识对王进喜的生平进行简介,如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最后说明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如通过王进喜的事迹可知,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如选择其他人物,结合所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人物:王进喜。主要事迹: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
【点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