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元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元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类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环境中,即便一些国家之间相距遥远,但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命运早已紧密相连。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的未来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相反,这些做法只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反噬自身。因为这种做法( )
①只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面而忽视双方的对立面
②没有坚持用辩证思维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属性
③是只强调绝对动态性而排斥相对静态性的错误思维
④没有运用综合方法,把本国利益和他国利益统一起来进行考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听取工作汇报时强调,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这段话( )
①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全面、动态地看问题
②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整体性地思考问题
③坚持了在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④强调了部分是构成整体的要素,关键部分处于统率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我初到洛阳时,对这地方的认识只是粗浅的、笼统的。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洛阳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以仔细研究,然后再把各部分的研究加以综合,得出对洛阳这一地方的整体的认识,这时对洛阳这个城市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我的这一认识过程( )
①运用思维抽象,从整体中抽取部分,发挥了分离的关键作用
②坚持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研究事物,推动了认识的深化
③坚持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分析的指导下进行综合
④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上述发展思路的提出体现了( )
①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把握产业发展的本质 ②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推动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
③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出推动西部发展的正确路径 ④坚持用动态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部署西部大开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这就需要我们在思维方法上坚持( )
①适度原则,防止发生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
②辩证分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工作
③折中主义,合适地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④动态性思维,把握好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谋划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要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这一论述蕴含的思维方法是( )
①用整体性的辩证思维思考如何开展工作
②要运用综合方法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分析以综合为基础,以综合的结果为指导
④要善于将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我们通常会将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分解为多个因素加以研究,如分为市场需求、供给、价格、竞争等,然后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到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和规律。这一思维方法( )
①注意力集中在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
②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③要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④建立在综合的基础上,推动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作为研究起点,从商品的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地到来。这表明马克思在《资本论》创作中( )
①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之间的关系
②坚持具体与抽象的辩证统一,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
③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情况,归纳出其社会矛盾冲突的总根源
④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总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国睡眠研究会研究发现,“过去10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睡眠时长减少1.5小时,仅35%国人睡够8小时。”64%的居民睡眠质量欠佳,且平均入睡时间晚至午夜后。改变上述状况需要( )
①坚持适度原则,养成健康作息 ②坚持早睡早起,保证时间“得中”
③坚持折中主义,不犯极端错误 ④坚持辩证否定,促成了事物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倘若细细观察,一个人对待生活的度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遇事沉着冷静,不走极端,也不被情绪所左右,把握好度其实就是在把握人生,看似一个简单的字,但其背后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下列对“度”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①度是一事物实现自身质变的前提 ②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界限
③度是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④度是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临界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经过五年努力,数字乡村建设在资源统筹、区域差异等方面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今年3月,多部门在前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五年时间从问题到改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提出更全面的要求,助力农业强国,体现了认识向思维具体的发展
③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体现了渐进性与间断性、连续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④数字乡村建设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体现了综合是分析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期末)“断舍离”,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即通过反复实践“断”“舍”的步骤来实现通畅的新陈代谢的状态。“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是家里的物品,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情感等都可以“断舍离”,从而让身心变得轻松起来。学会“断舍离”,需要我们( )
①学会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②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质
④通过辩证思维去改变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1-22高二下·江苏扬州·期末)过犹不及,是指做事情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子贡问:“师与商也敦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引自《论语·先进》
①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②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
③坚持折中主义,适应事物状态
④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人的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的关系,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
A.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B.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
C.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
D.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15.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 )
①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量,不了解辩证的否定,也就不会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的
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法拉第从磁铁吸引铁屑、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铁发生偏转等现象中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研究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制造出了发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等。上述材料说明( )
①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以感性具体为起点
②通过思维抽象获得的是对事物整体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④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7.《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的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这个概念为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再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规律的认识是( )
①以商品为起点,通过上升的环节揭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
②从资本主义直观的整体表象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而形成的
③思维飞跃的终点,是具体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抽象的再现
④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理性认识层面上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劳动是《资本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其旋转的太阳,并且认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恩格斯也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由此可见( )
A.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矛盾焦点
B.辩证思维坚持渐进性与连续性统一中把握事物
C.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终极目标
D.“劳动”是推动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关键点
19.一山一水一世界,一思一司一禅通。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意境: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认识的发展历程角度看( )
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属于感性具体
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思维具体
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思维抽象
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属于思维抽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图是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图。
下列对形成该体系图的思维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①抓住了理想化这一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
②经过思维抽象各环节,再现国家总体安全的统一
③运用思维抽象从国家安全观不同方面中抽取了共性
④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团圆迎佳节,吉祥满人间。1月28日晚8点,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用满屏新意奉上一道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化大餐,向海内外受众送上乙巳蛇年的真挚祝福。
重庆分会场带来巴渝特色鲜明的歌舞、年俗表演,热辣滚烫、时尚新潮;武汉分会场融入新派戏曲、杂技、楚乐和经典影视IP,昂扬姿态尽显“英雄城市,还看今朝”;无锡分会场将传统曲调、情景演绎有机串联,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太湖明珠”更加璀璨;拉萨分会场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表演和精心设置的特别环节,展现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紧相依、守望相助的动人情谊,传递出齐心协力共建美丽新家园的坚定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说明2025年央视春晚的设计如何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的。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有重要价值。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来源之一,其包含的思想也在历史的演进中经历蜕变。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孕育产生,其内涵是政治一统与“华夷有别”。自秦以后,疆域一统和“华夷分治”成为汉至明时期“大一统”思想的内涵。清朝对“大一统”进行全新的阐释,突出华夷一体、中外一体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到近代,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观”。新中国成立以后,剔除了“大一统”专制压迫的成分,继承其合和理念,肯定其对于维系多民族国家所发挥的聚合效应,“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构建起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的“中华民族观”,再到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一以贯之着“大一统”的脉动。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挖掘“大一统”思想的当代价值。
23.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探索出了符合国情的防沙治沙道路,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蓝色的光伏板,挡住了太阳直射,减少了水分蒸发、降低了风速,加上定期清洗形成的水浇灌,黄色的不毛之地上,绿意开始铺展……在我国西部的不少荒漠化地区,正在奏响“黄+蓝=绿”的神奇变奏曲。绿意铺展后,故事并没有结束。野草疯长会影响发电效率,还可能引发火灾,于是羊上场了,成群结队的羊,在蓝色的“海洋”中悠然吃草……“光伏羊”新模式,发展了清洁能源、治理了荒漠化,还帮农牧民增加了收入。
不同类型地区,沙化土地特点和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尽相同,做法也不尽相同。同样是库布其沙漠,南缘干旱,则飞播灌木密植造林;北缘有水,则种植乔木锁边林;中部依托穿沙公路等,营造护路林、护堤林;在腹地的丘间低地和地下水位较浅的区域,则建设绿岛、绿洲。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
在与黄沙的反复较量中,有的地方探索出“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光锁沙”的方法,有的地方实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新疆柯柯牙在防护林网中套种苹果、核桃、红枣等经济林“以林养林”,陕西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科研团队在微生物研究方面进行攻关,“如果成功在林下种植赤松茸、牛肝菌等食用菌,每亩可以增加六七万元林下经济的收入。”从防沙到治沙再到用沙,新一代治沙人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沙里掘金”“点沙成金”,荒漠化治理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调研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近年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重庆市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四川省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树牢“一盘棋”思维、坚持一体化推进,川渝两地锚定目标、整合优势,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合作潜能不断释放,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特征初步显现。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特征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B A A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B A C C A B C
1.C
【详解】①:这种做法只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面而忽视双方的统一面,①观点不符合题意。
②: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是一种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因此没有坚持用辩证思维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属性,②观点符合题意。
③:这种做法是孤立看问题的思维方法,不是强调绝对动态性而排斥相对静态性的思维,③观点不符合题意。
④: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说明了没有运用综合方法,把本国利益和他国利益统一起来进行考察,④观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B
【详解】②: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②错误。
④:整体处于统率地位,④说法错误。
①③: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全面、动态地看问题,坚持了在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B。
3.C
【详解】①: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提纯,而不是分离,①排除。
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洛阳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以细细研究,然后再把各部分的研究加以综合,得出对洛阳这个城市的整体的认识,这时对洛阳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这是坚持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研究事物,推动认识的深化,②正确。
③:应该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③错误。
④:初到洛阳时,形成的认识是粗浅的、笼统的,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洛阳的各部分加以仔细研究,再把各部分的研究加以综合,得出对洛阳的整体的认识,这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正确。
故本题选C。
4.C
【详解】①:应该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而不是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①表述错误。
②: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这体现了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推动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②符合题意。
③:应该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③表述错误。
④: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这体现了坚持用动态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部署西部大开发,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B
【详解】①④:报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底线思维,这需要我们在思维方法上应坚持适度原则和动态性思维,把握好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防止发生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①④符合题意。
②: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认识经济工作,②说法错误。
③: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A
【详解】①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说明要善于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开展工作,运用综合方法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①②正确。
③:分析是综合的基础,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没有涉及将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A
【详解】①③: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将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分解为多个因素,然后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运用了分析的方法,而分析将注意力集中在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但如果认识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所以要防止这种片面,①③符合题意。
②:综合方法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上,而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分析方法,②不符合题意。
④: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A
【详解】①:马克思在《资本论》创作中,从商品二重性出发,逐步分析货币、资本、剩余价值,从商品这一基础概念不断深入到揭示资本主义本质规律的过程,把握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之间的关系,①正确。
②:马克思从商品这个具体的经济现象出发,通过抽象出商品二重性等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坚持了具体与抽象的辩证统一,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②正确。
③: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但没有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情况,③错误。
④:应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而不是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④错误。
故本题选A。
9.A
【详解】①②:中国居民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为6.75小时,64%的居民睡眠质量欠佳,且平均入睡时间晚至午夜后。改变上述状况需要坚持适度原则,养成健康作息,坚持早睡早起,保证时间“得中”,①②正确。
③: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采取折中主义的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材料强调的是适度,不是坚持辩证否定,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①错误。
②④:度是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临界点,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界限,②④正确。
③: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界限,而不是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①:经过五年努力,数字乡村建设在资源统筹、区域差异等方面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人们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①正确。
②:今年3月,多部门在前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体现了认识向思维具体的发展,②正确。
③:要坚持事物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错误。
④:分析是综合的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A
【详解】①:通过反复实践“断”“舍”的步骤来实现通畅的新陈代谢的状态,说明我们要学会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中把握事物,①正确。
②:“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是家里的物品,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情感等都可以“断舍离”,从而让身心变得轻松起来,启示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我们要学会“断舍离”, 从而让身心变得轻松起来,不涉及创造条件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质,③排除。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并不能通过辩证思维改变事物发展的规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A
【详解】①②:过犹不及,是指做事情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适度原则不是坚持折中主义思维,坚持折中主义是错误的,故③说法错误。
④: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B:焦虑水平与人的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的关系,观察曲线可知,随着焦虑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有所提高,到达最佳结合点后,随着焦虑水平的提高,学习效率开始下降,这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符合题意。
A: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一切,图表不能体现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A不符合题意。
C: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要坚持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图表不能体现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C不符合题意。
D: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要坚持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统一,图表不能体现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统一,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5.A
【详解】①: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所以需要用批判的、革命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断推动事物前进,这符合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本质,①正确。
②: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不存在绝对不变的事物,②排除。
③: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它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这体现了辩证法的批判、革命和创新本质,③正确。
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但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这种说法错误。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一切,而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6.C
【详解】①:“磁铁吸引铁屑、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铁发生偏转等现象”说明科学的认识要求把感性的具体事实作为科学抽象的依据和前提,表明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以感性具体为起点,①正确。
②: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②错误。
③:由法拉第从这些现象中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人们进一步制造出发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等,体现了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在思维中的反映,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③正确。
④: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7.C
【详解】①④: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这个概念为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再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这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规律的认识是以商品为起点,通过上升的环节揭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也是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理性认识层面上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①④符合题意。
②: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规律的认识属于思维具体,②错误。
③:思维具体是思维飞跃的终点,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8.A
【详解】A:通过材料中对劳动地位的阐述,可以看出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由思维抽象走向思维具体的合适的上升起点,这说明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或者说是矛盾焦点,故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劳动这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没有涉及坚持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
C:思维的终极目标是使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和预见性,故C表述错误。
D:认识发展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劳动”是推动认识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关键点,故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19.B
【详解】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直观认识,属于感性具体,①正确。
②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对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思考,是对事物的抽象认识,属于思维抽象,②不选,③正确。
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在思维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思维具体,④不选。
故本题选B。
20.C
【详解】①:基本概念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①错误。
②:形成图示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抽象过程,经过思维抽象的不同环节,最终形成图示,再现了事物多样性的统一,②正确。
③:在形成图示的思维过程中,根据国际总体安全观的内容进行了分离、提纯、简略化等,进行了思维抽象,从不同安全观的不同维度中抽取了共性,③正确。
④:应该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1.①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蛇年春晚的设计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②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具体分析重庆、武汉、无锡、西藏等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各地分会场。③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在“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这一主题的综合指导下,为展现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提供支撑。
【分析】背景素材:《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和各地分会场的精彩表演
考点考查:把握辩证分合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主体是2025年央视春晚的设计,要求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从措施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采取中央和地方分会场相结合的思路→可运用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蛇年春晚的设计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
有效信息②:重庆、武汉、无锡、西藏等各个分会场分别展示了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可运用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知识,从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角度分析说明独具特色的各地分会场。
有效信息③:《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可运用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知识,从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角度分析说明这一主题为展现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提供支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要求把握好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挖掘“大一统”思想的当代价值,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的统一,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分析】背景素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当代价值
考点考查: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我们应该如何挖掘‘大一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属于做法类题型,需要调用“推动认识发展”的有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的“中华民族观”,再到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一以贯之着“大一统”的脉动→可联系教材辩证否定观中的肯定的知识。
自秦以后至明时期“大一统”思想形成,清朝对“大一统”进行全新的阐释,突出华夷一体、中外一体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到近代,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观”。新中国成立以后,剔除了“大一统”专制压迫的成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可联系教材辩证否定观中否定的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3.①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荒漠化及其治理是由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荒漠化治理中,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发展清洁能源、荒漠化治理、畜牧养殖、林业种植、增收等多个方面联系起来,具体分析不同类型地区沙化土地和水资源承载情况的特点,把握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整体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②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在荒漠化治理中,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自觉运用新理念、 新技术,防沙、治沙、用沙,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增加了荒漠化治理的内生动力。(从矛盾分析法等其他角度回答,亦可给分)
【分析】背景素材:荒漠化治理
考点考查: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分析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需要调用辩证思维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将发展清洁能源、荒漠化治理、畜牧养殖、林业种植、增收等多个方面联系起来,具体分析不同类型地区沙化土地和水资源承载情况的特点,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可联系教材知识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要从整体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关键词②:从防沙到治沙再到用沙,新一代治沙人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沙里掘金”“点沙成金”,荒漠化治理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可联系教材知识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4.
①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要优势互补,一体推进,协同发展。②辩证思维具有动态性特征,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强化两地互动,密切协作,提升综合实力,逐步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分析】背景素材: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考点考查:辩证思维的特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体现类,要求说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特征的。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合作潜能不断释放,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特征初步显现→可联系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②:四川省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树牢“一盘棋”思维、坚持一体化推进,川渝两地锚定目标、整合优势→可联系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