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课件25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课件25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版)七年级

01
议题一:探源中华传统美德价值
议题二:解读中华传统美德内涵
02
总议题:解锁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密码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道德修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健全人格: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树立礼义廉耻荣辱观念。
责任意识: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谈谈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同学们,这些美德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也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德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构建精神小屋,丰盈精神世界吧!
1.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自主预习
探源中华传统美德价值
生活观察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认为上卿蔺相如功劳不如自己,官位却在自己之上,为此他非常不满,便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退让,表示将相不和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廉颇听闻后,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西晋末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
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报效
国家。有一天,他们在半夜听到鸡鸣,心情振奋,于是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
说一说:这些历史故事和背后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表演秀
1.准备:给出“孔融让梨”“孟母断机”“管宁割席”等主题,学生分组选择主题编写剧本,课余时间排练,准备简单道具。
2.开展: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短剧,表演后其他小组分析其中体现或违背的传统美德,演员分享排练和表演收获,教师总结并强调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践行要点
孟母断机
管宁割席
以人为镜
孔融让梨
想一想: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③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④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1.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解读中华传统美德内涵
探究与分享
思考:请你谈谈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理解。
是判断一切是非、善良、荣辱都需要有明确的标准。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体现和作用
①体现: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②作用: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探究分享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
思考:谈谈你对“墨悲丝染”典故的感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要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和作用
①体现:“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探究分享
思考:黄宗德具有怎样的传统美德?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一美德?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2024年9月,黄宗德获得“共和国勋章”。黄宗德同志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作用
①体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②作用: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体现和作用
①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②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课堂总结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面对宅基地边界争执,一家主动让出三尺,另一家受到感染也让出三尺,六尺小巷便诞生了。材料承载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勤劳勇敢的奋进品格
B.以和为贵的处世准则
C.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B
随堂练习
2.这些年,湖北省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选树工作,选树各类典型近千人。其中,吴天祥、黄旭华、张富清、马旭、张定宇、崔崑、汪勇等2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群星”现象享誉全国。开展此类活动( )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③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④可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随堂练习
3 .在新时代,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我们应该( )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只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
B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接七年级第二单元教材立意,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如仁爱、民本、诚信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将核心思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介绍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如尚和合、求大同等,帮助学生理解其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理解。他 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能较少。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 方法,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博 物馆、学习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培养 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道德修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健全人格: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树立礼义廉耻荣辱观念。 责任意识: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
教学难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观看《中华传统美德》影视片段 思考:观看视频,谈谈中华美德有哪些? 同学们,这些美德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也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德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构建精神小屋,丰盈精神世界吧!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视频导入是为了通过生动直观的内容吸引观众注意力,快速引入主题,激发兴趣并为后续内容展开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一)【生活观察】教材第65页。 问题:1.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2.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答案示例 :1.张良拜师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虽奇怪老人的举动,但出于尊敬老人,还是照做了。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书,正是军事典籍《太公兵法》。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典故。 立木为信战国时期,商鞅为了变法顺利,想提前树立威信,于是派人在城南门外立了一根木头,并发布告示称,谁将木头扛起搬到北门就可得到赏金。起初,没有人来尝试。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商鞅将赏金提高后,终于有人照做了,而商鞅也如约打赏,兑现承诺。 苏武牧羊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想招降苏武,多次威胁利诱,还将他流放至遥远偏僻的北海牧羊。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一刻不离身,岁月流逝,节竿上缀的三层牦牛尾都落尽了。虽然历尽艰辛,他也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 这些故事蕴含着知错就改、宽以待人、坚持不懈、勇于担当、尊敬师长、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忠诚爱国、坚贞不屈等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表演秀 小结: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活动二: 探究与分享。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思考:请你谈谈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理解。 小结:是判断一切是非、善良、荣辱都需要有明确的标准。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二)【探究与分享】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 思考:谈谈你对“墨悲丝染”典故的感悟。 小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要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探究与分享】 2024年9月,黄宗德获得“共和国勋章”。黄宗德同志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 思考:黄宗德具有怎样的传统美德?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一美德? 小结: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 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总结已发现、已感知到的知识,并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三、课堂练习 【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1.“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面对宅基地边界争执,一家主动让出三尺,另一家受到感染也让出三尺,六尺小巷便诞生了。材料承载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勤劳勇敢的奋进品格 B.以和为贵的处世准则 C.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这些年,湖北省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选树工作,选树各类典型近千人。其中,吴天祥、黄旭华、张富清、马旭、张定宇、崔崑、汪勇等2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群星”现象享誉全国。开展此类活动( )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③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④可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在新时代,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我们应该( )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只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 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自主分析,掌握答题技巧,培养思辨能力。
四、课堂小结 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 富。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不断从这些优秀传统文 化中汲取养分,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建造一所美 德精神小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做一名堪当民族 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吧! 做好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知识。 感受教师寄语之温暖。 及时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建立好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