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逻辑”的多种含义课件(共29页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逻辑”的多种含义课件(共29页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2.1“逻辑”的多种含义
学习导航
1.“逻辑”是四种主要含义是什么?
2.“逻辑”不同用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谈谈你对不同形态的认识
4、什么是狭义的逻辑学?什么是广义的逻辑学?
5、什么是推理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6、什么是论证和论辩?
7、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是什么?
“逻辑”的不同用法
PART:01
一顾客问售货员:“这件上装的确是现在最时髦的吗?”售货员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时装!”顾客说:“太阳晒了不褪色吗?”售货员说:“瞧您说的,这件衣服在橱窗里已经挂了三年了,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
思考:这件衣服是新款还是旧款?售货员的回答符合逻辑要求吗?
提示:售货员的论据不能很好证明其论点,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逻辑是什么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1、“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
或者与“规律”同义;
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1.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
2.“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小明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有关逻辑的书,几位同学纷纷点赞。
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
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
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呢。
指逻辑学
这门学问
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指规律,即学习的规律
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指思维方法
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具体表现)
(1)作为规律的逻辑,是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
“适者生存,优胜劣汏,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也是市场竞争的逻辑。”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具体表现)
(2)作为逻辑规律的逻辑,是思维领域内的客观规律。
逻辑规则是根据思维的规律制定的。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某篇文章逻辑性强”
“某个说法不合逻辑”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具体表现)
(3)作为思维方法的逻辑,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也指某种理论、观点。
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强权即公理’,这就是霸权主义者所奉行的逻辑。”
还有人著书《大学的逻辑》,探讨大学管理之道。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⑷逻辑学是关于逻辑规律与规则的知识体系。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具体表现)
例如:“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
“现代管理人员,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一点逻辑很有必要。”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
“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主要含义 范围 举例
规律 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辑”“这是生活的逻辑”
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说的不合逻辑”“根据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要遵守逻辑规律与规则)
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违背了逻辑规律与规则)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
归纳总结:“逻辑”的不同用法
1.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符合逻辑。在这里,“逻辑”的意思是(  )
A.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B.思维的规律性或规则
C.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说法
D.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答案B 结合材料中的语境“说话”“写文章”,可以推断,“逻辑”应该是指“思维规律或规则”,故B项正确。
B
2.“逻辑”是一个多义词。下列语句中的“逻辑”一词是基于“逻辑学"含义使用的是
A.司法工作者应当学点逻辑
B.夏天穿棉袄,太不符合逻辑了
C.我们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D.电影《黑天鹅》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A
⑴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⑵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逻辑学
逻辑规律与规则
规律
思维方法
研究对象
为把握规律服务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
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列宁
思考回答:你是如何理解这句伟人名言的?
这句话意在说明,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实践。离开了大量具体的思维实践,也就无法抽象出正确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而正确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的正确反映。
爱好逻辑的小华在在网上购买逻辑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这么多的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法律逻辑、科学逻辑、论辩逻辑、逻辑学……
这些逻辑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狭义的逻辑学: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
1、逻辑学的含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
(2)广义的逻辑学:
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3)二者关系: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相关链接
逻辑学这门学科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因为“人是会推理的动物”。单凭“会推理”并不能把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区别开来,其他高等动物也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高等动物,在于人可以对自己的推理进行“反思”,思考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可以推出的,什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不能推出的。这种“可推”与“不可推”的反思能力,是人类“理性”的根基所在。对这种“可推”与“不可推”的规律与规则的思考与把握,就产生了逻辑思想,将这样的思想条理化、系统化,就构成了逻辑这门学问。在逻辑学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代中国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为逻辑学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结合教材思考:这两个判断有什么相同点?概念是怎么构成判断的?
相同点:都是“所有......都是……”的形式结构。
“金属”“导电的”
“事物”“变化发展的”
用“所有......都是……”这一形式结构将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构成判断
形式结构: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的形式结构,简称形式结构。
概念
判断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一天,初学逻辑的小明和小芳一起进行推理练习。
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
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
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为什么?
小明
小芳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从推理的内容看,一个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须是真的;
从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证推理结论是真的,形式必须是有效的。
结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
推理结构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
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小明推理:
所有马都是动物,(大前提)
所有白马都是马,(小前提)
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结论)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结论:真
小明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有S是P
大前提:真
小前提:真
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推理结构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所以小明的推理是正确的。
S
M
P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小芳的逻辑:
所有马都是动物,(大前提)
所有牛都不是马,(小前提)
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结论)
所有M是P
所有S不是M
所有S不是P
大前提:真
小前提:真
结论:假
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 推理的形式是无效的(推理结构不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小芳的推理是不正确的。
小芳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S
S
M
P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2)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3、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4、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一件谋杀案,经过周密调查得到了下面的真确事实
1.凶手是甲或者乙
2.若凶手是甲,则谋杀不会发生在午夜前
3.若乙的供词是正确的,则谋杀发生在午夜前
4.若乙的供词不正确,则在午夜前受害者房里灯光未灭
5.在午夜前受害者房里灯光灭了。
到底谁是凶手?
答案:乙
学习形式逻辑有什么用呢?
具体表现(不同的用法)
逻辑学研究的目的
逻辑学的含义
推理
论证和论辩
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的不同用法
“逻辑”的多种含义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古希腊哲人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下面选项中与这句格言的意思最不接近的是(  )
A.只有经过反省,人生才有价值。
B.要想人生有价值,就要不时地对人生进行反省。
C.糊涂一世,快活一生。
D.人应该活得明白一点。
【解析】“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与“只有经过反省,人生才有价值”“要想人生有价值,就要对人生进行反省”的意思是一样的,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中的“逻辑”表明人应该经常反省,要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与题意不符;C项与题干意思相反,符合题意。
C
2.“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所有偷税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此推理之所以能得出正确结论,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取决于(  )
A.前提正确 B.理由充分
C.符合实际情况 D.遵守思维规律
解析 A:前提正确,如果不符合思维规律,结论不一定正确,A说法错误。B:理由充分,不能决定前提和结论都为真,B说法错误。C:符合实际情况,但不一定符合思维规律,C说法错误。D: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即取决于是否符合思维规律,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