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贯彻新发展理念(认识层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层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什么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什么怎么样路径选择——地位、意义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引领温故知新基本原则集中体现河北威县第二中学hebeiweixiandierzhongxue3.2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①内涵: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1.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是什么)②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③特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三不是而是)拓展延伸: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含义: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1.供需结构——供给结构(生产要素),需求结构(消费、投资、出口)2.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的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等3.区域结构——我国各个区域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4.城乡结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进出口结构——进出口产品结构,顺差与逆差6.消费结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所占的比重和关系问题。为什么①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②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主题,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③内部环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主要矛盾)。④外部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2.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概念 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 (量) 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质+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新常态是指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要素、动力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处在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突发性增长转向质量、效率性、集约性增长的关键时期,即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相关链接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方式从总需求来看从总供给来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数据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粗放型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集约型增长)①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②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相关链接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落实新发展理念路径即:怎么发展、靠什么实现发展的问题二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怎么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合作探究:结合议学情景视频,分析我国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意味着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1、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是什么?)(1)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P402、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举措)①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③要立足国内大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生 产消 费决定反作用拓展延伸社会再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链接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远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新发展理 念01创新02开放03共享04协调05绿色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新发展理念与现代 化经济体系的关系(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P41-1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补充),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虚拟经济钱生物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如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导致经济泡沫。实体经济VS虚拟经济相关链接服务于注意:网购、快递业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含义: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地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既可以服务实体经济,也可以服务虚拟经济拓展:数字经济(信息经济):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拓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P41-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P41-3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体内容:①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少边穷)②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③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④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⑤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战略体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P42-1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材料一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市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唯一的省级综合性试点,绍兴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绍兴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重点谋划建设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材料二 在促进城乡要素流通上,绍兴市以扩大人才引进、搭建帮促平台、建设“数字三农”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优质资源向镇村下沉。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选拔工作,成立全市大学生农创客联合会,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21年来,绍兴市扛起使命担当,以“排头兵”的姿态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山海协作工程,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拓展与对口地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高标准打造对口工作和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材料三 为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绍兴市将努力创建“一带一路”枢纽重要节点城市,谋建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绍兴越城区加快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积极融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材料,分析绍兴市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①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题)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格局)④ 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支撑)3、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④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⑤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第二课)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一课)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四课)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归纳总结:创新协调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5个新理念1个思想坚 持贯彻高质量发展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 任务路径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主题、新发展格局、支撑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的分配制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保障课堂小结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低速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错在“改变”,不能改变,只能完善。4、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村对土地没有所用权,有使用权。5、5G技术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G技术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6、5G技术会淘汰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 5G技术的使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促使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但不会淘汰传统产业。易混易错1.(2023·山东高考真题,2)2022年,全民健身“热气腾腾”。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望已然成为现实;贵州黔东南、福建泉州、河南新乡,乡村篮球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云走齐鲁”在线健身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①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②增加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③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①: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拓展了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①符合题意。②:乡村篮球赛、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云走齐鲁”在线健身等活动,会增加消费者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改善居民生活品质,②符合题意。③: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选项夸大了全民健身的作用,③排除。④: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排除。故本题选A。A课堂练习2.(2023·湖北高考真题,3)下图中的“微笑曲线”显示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升级的不同方向。据此可以推断出( )①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途径多样②传统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互相转化③传统型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趋势④全球化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替代传统型产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①③根据题干中的“微笑曲线”图示,可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型产业(中间环节)附加值最低,传统型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趋势;而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可以通过向两端发展:既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注重产品研发(向左侧发展);也可以通过注重管理、营销与服务(向右侧发展)等多个途径实现,①③正确。②题干图示中,传统型产业(中间环节)附加值最低,这说明要推动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材料并不能推断出传统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互相转化,②与题意不符。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些传统型产业的存在也是必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传统型产业并不是完全冲突的,我们可以推动传统型产业转型升级,但不能用技术密集型产业代替传统产业,④说法过于绝对。A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