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第14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案
课题 第14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型 新授课
教材解读 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成就巨大,文学艺术成果丰硕,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尤其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我国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大发明中的三项主要成就于这一时期。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趋于成熟,印刷效率逐步提高。印刷术外传后,加速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火药传入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作出了贡献;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 本课用五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天文学的发展、理学、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展现了这一时期巨大的科技成就和丰硕的文学艺术成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及相关史料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发展与外传;了解天文学的发展、理学、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等科技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认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天文学的发展、理学、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难点: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并外传的历史影响及这一时期科技成果巨大,文学艺术成果丰硕的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 宋元时期的中国,处于我国古代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高峰时期,而位于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此时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 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 波罗行纪》一书。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 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这不,一个也叫菠罗的意大利商人,就被吸引而来了…… 过渡:下面我们就跟随一个同样叫“菠罗”的意大利人来中国探险居住的经过,见证宋元时期巨大的科技成就与丰硕的文学艺术成果。 出示学习目标及目录: 新课教学 第一集、菠罗游记之东方探险 情景展示: 菠罗:我被《马可 波罗行纪》中中国的先进和富庶深深的吸引着,我一定也要踏上这片东方热土,去见识见识伟大的中国,可是从威尼斯乘船出发,该怎样辨别方向使轮船不偏航,顺利抵达遥远的元大都呢,内心很忐忑。 材料补充: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 中国:西方还在主要以判断星辰位置的天文导航出海时,中国已发明更精准安全的指南针! 【科技-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1.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77页,梳理指南针的发展过程及应用。 预设回答: 【科技-指南针外传】 2.阅读课本77页,梳理指南针外传的过程。 第二集、菠罗游记之中途遇险 情景展示: 菠罗:我行至地中海遭遇了海盗,可我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和货物!好在上帝让我逃过一劫。 中国:此时中国已发明威力更大的火药武器!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科技-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1.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78页及相关史事,梳理火药的发展过程及应用。 预设回答: 教师补充:知识链接: 唐朝时,在一次炼丹过程中,炼丹炉发生了爆炸。炼丹家仔细查看原料:硫黄、硝石和木炭。无意中,这三者组合在一起,成了火药。 让学生了解相关史事: 【科技-火药的外传】 阅读课本78页,梳理火药外传的过程。 预设回答: 第三集、菠罗游记之抵达中国 情景展示: 菠罗:历经万险,我终于踏上梦寐以求的东方土地,刚来到元大都,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我想把介绍中国的书籍带回我的国家,可是手抄太慢了…… 中国:中国已经有了更方便的活字印刷术! 【科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76页,梳理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预设回答: 追问:请阅读材料,说说雕版印刷术的缺点。 材料: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一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通过材料中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可以看出雕版印刷费工费时;通过材料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刻好的板只能印一种书籍。这种不灵活的印刷术在北宋得到了突破——匠人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2.请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内容,简要归纳活字印刷术制作流程。 播放视频后学生回答: 追问:结合所学及材料,谈一谈活字印刷术有怎样的优势。 材料: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梦溪笔谈》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通过学习活字制作过程并于雕版印刷相比较可以知道,活字印刷术体现在两个“活”,即将死字变活字,将死板变活版;通过材料中“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可以看出,提高了印刷效率,省工省时。 预设回答:(接上面印刷术的发展) 【科技-印刷术外传】 3.阅读课本77页,梳理印刷术外传的过程。 预设回答: 情景过渡: 菠罗:宋元时期中国的科技竟如此发达,我们国家和中国的差距之大,让我怀疑我们真的是在同一个地球?无法想象它们如果被传到欧洲,我们将会有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4.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下列材料,说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 材料二: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三: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那些穿戴盔甲的骑士们可能仍然在他们的城堡里称王称霸...我们的社会可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奴役之下。 ——德克·波德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①活字印刷术对改变欧洲印书情况,加快了图书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②指南针的传播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也为我们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奠定了基础) 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③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情景过渡:经过了解,我发现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可不止这些,或许中国能够成为当时世界上农耕文明时代的强国,和以下科学家的努力也分不开吧,猜到我说的是哪方面的成就了吗? (天文学) 【科技-天文学的发展】 1.请阅读课本78-79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天文学的发展过程。 预设回答: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以上重要的天文学成就,感受古代科学家的智慧。 情景过渡:菠罗:方才在勾栏里听了一出杂剧《窦娥冤》,除了让我感受到元大都的繁华、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更感受到了这个时代文化的兴盛!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文化-理学】 1.请阅读课本81页,梳理宋代理学及理学的发展过程。 预设回答: 知识补充: 传统的伦理道德和 社会秩序: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 追问:朱熹的理学思想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回答: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2.阅读材料,思考程朱理学的影响。 材料一 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通过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可知,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通过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可知,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是: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过渡:刚才“菠罗”提到的《窦娥冤》属于什么呢?大家了解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宋词和元曲。 【文化-宋词和元曲】 1.请阅读课本80-81页,梳理宋词和元曲的发展。 预设回答: 追问:请大家联系宋代的史实,并结合词的特点,说说词为什么会在宋朝流行并发扬光大起来。(提示:从宋代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词(句式有长有短,格式比较自由)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学生梳理代表人物: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 2.阅读诗词,结合所学,说说这些作者作品的风格以及所处时代背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根据ppt讲述。 预设回答:(接上面宋词的发展) 教师补充: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追问:元朝有哪些著名的元曲作家呢?(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最优秀的元杂剧作家是?(关汉卿),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菠罗在瓦子听到的《窦娥冤》,我们来看看这部作品为何著名,又有何深远的影响呢? 出示相关史事: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民众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又常与艺人交往,甚至亲自登台演出。《窦娥冤》讲述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关汉卿用艺术的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提问:想一想:为什么《窦娥冤》流传这么久,影响这么大?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窦娥冤》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它通过对主人公窦娥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尤其是对官场腐败的抨击。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使得该剧在不同时代都能引起观众共鸣,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疾苦。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时期的史学成就。 【文化-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回顾所学,并完成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学习。 预设回答: 这部书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追问:那么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何异同之处呢? 预设回答: 课堂小结 素养提升: 请结合大单元所学,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 1.经济方面: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保障) 2.政治方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局部统一;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前提) 3.民族关系: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科技文化的进步。 4.对外交往:宋元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往活跃,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我国也吸收了外来先进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5.继承性及共同创造:宋元科技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后记:菠罗游记之踏上归途 情景过渡:菠罗:先进富庶的中国让我恋恋不舍,已经旅居中国10余年的我带着满满的收获,今日就要踏上归途,我该怎么回呢?请回顾上节课内容,帮我设计归途吧。 参考示例: 陆路:从大都向西沿丝绸之路——阿拉伯半岛(菠罗可从地中海回到威尼斯) 海路:从明州出发——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地区穿过红海(菠罗可从地中海回到威尼斯) 备注
作业布置: (1)选取《资治通鉴》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如卷一九二《唐纪八》中 唐太宗与魏征讨论隋炀帝与隋朝灭亡的原因、卷二一三《唐纪二十九》中唐 玄宗倾听大臣进谏等内容,体会其中的历史智慧。 (2)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