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9、快乐读书吧一、读段落和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的特点。(6分)1、《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为我们塑造了汤姆·索亚这样一个鲜活、真实而血肉丰满的儿童形象,读读下面的情节,从中你体会到了汤姆·索亚怎样的性格特点 把表格补充完整。 (3分)情节 性格特点汤姆给大家讲述历险经历时“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汤姆在山洞里顺着风筝线找到小洞出口。找到出口后,汤姆没有独自逃出山洞,而是回去寻找 贝琪,并努力说服贝琪,让她相信真的可以逃出去。2、读段落,用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的特点。(3分)(1)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天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以我丰富的美食。( )(2)看来,这只大雁要成为斯密尔的晚餐了。尼尔斯也看到了这一切,他几乎没有思考,立刻去追赶,想要夺回那只大雁。他听到莫顿在他身后高声呼叫:“当心啊,大拇指!当心啊,大拇指!”可是,男孩并没有觉得害怕,而是一往无前地冲了过去。 ( )(3)汤姆很顽劣,像一匹野驴,经常逃学,总是挨他姨妈的揍。这天在路上,他遇见了刚搬到这里的一个男孩子,汤姆见他作为一个孩子,却穿得如此整洁而极是气愤,两人胡说一气,然后滚在尘土中打了起来,汤姆打赢了。 ( )二、选择题。(14分)1、下面是乐乐准备的关于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小贴士,粗心的他有一条写错了,这一项是( )。(2分)A.边读边思考,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B.边读边摘抄,可以将特别喜欢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中,但不用把页码标注出来。C.遇到人物关系较为复杂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D.读完整本书后,可以写出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一些想法。2、在交流“我眼中的鲁滨逊”时,以下同学对人物的评价和依据的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2分)A.鲁滨逊积极乐观——流落荒岛后,他冷静分析自己的处境,努力调整生活状态。B.鲁滨逊鲁莽冲动——他学习巴西人治病的方法,将甘蔗酒制成药酒,给自己治病。C.鲁滨逊勇敢善良——他采取各种措施防备野人袭击,从野人手中救下了“星期五”。D.鲁滨逊聪明能干——他细心观察,掌握了荒岛上雨季和旱季的规律,成功播种大麦。3、梳理的课文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主要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和心态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B.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讲述了汤姆和哈克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C.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由于之前经常捉弄家里的动物,现在被动物们反击,最后被雄鹅带上高空的故事。D.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节选部分用第二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含有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4、下列对名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笛福,此书是时代的产物,有鲜明的时代烙印。B.《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怀乡之情。C.《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英国的马克·吐温,这本书传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热爱。D.《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刘易斯·卡罗尔,这本书情节奇异、语言幽默,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嘲弄。5、下面的语句描述的主人公是( )。(2分)他是个淘气、聪明的男孩。一次,姨妈让他刷墙,小伙伴也想体验一下,他以姨妈要求高为由假装拒绝,让小伙伴用手里的各种东西换取刷墙的机会,他则度过了一段安闲的时光。A.尼尔斯 B.汤姆·索亚 C.鲁滨逊 D.阿廖沙6、给相关名著封面配上一句话,从甲到丁,所选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甲:《西游记》 乙:《鲁滨逊漂流记》丙:《骆驼祥子》 丁:《繁星·春水》①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②有了爱,便有了一切。③所谓终成正果,只不过比别人多了无数的负累而已。④有些人仅仅为了活着,就花光了所有的力气。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B.我们可以从描写人物语言、外貌、神态等的句子中看出该人物的性格。C.写书的梗概时可以按照“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这三个步骤进行。D.写故事梗概时,所有事件要一一用概括的语言叙述出来。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3分)1、《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写的。(修改病句)(2分)2、翻开外国文学名著,阵阵油墨的清香钻进我的鼻子;翻开外国文学名著, 。 (照样子,续写句子)(2分)3、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2分)4、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照样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教室里安静极了,5、班级开展了“漫游世界名著花园”的读书活动。请你照样子,用一句简练的话来推荐一本你喜爱的好书吧!(2分)例:美好的童话,美好的心灵——《安徒生童话》,一部赠给世界儿童的最好礼物。6、下面语段中有3处错误(1处错标点符号,2处语病),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3分)在“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通过网上读书,使我们认识了海伦·凯勒、鲁滨逊、汤姆·索亚、孙悟空等众多人物形象。我写的一篇读后感“我也想当回诸葛亮”刊登在《新语文学习》上,我们班还被评为“阅读先进班级”的光荣称号呢。四、读不同译者笔下的《骑鹅旅行记》中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 说明理由。(3分)1、他张开翅膀朝天空飞去。但是他没有飞行的习惯,于是又落到了地上。----高子英、李之义、杨永范译《骑鹅旅行记》2、一只叫莫顿的年轻公鹅最激动,他张开了又大又白的翅膀,绕着院子来回奔跑,身子不时腾空而起,看着真像要飞起来了。但由于不经常飞行,很快跌落到地面。 ——张力译《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更喜欢第 个,理由是:五、整本书阅读。(7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外国名著,其中的人物我们本就不熟悉,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让人感到复杂,很难提起阅读兴趣。1、请你完成下面的“人物关系卡”,帮助同学解决人物关系这一难题。(4分)人物关系卡2、分享会即将结束,请你结合课文结尾的内容发言,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倡导大家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3分)六、快乐读书吧。(8分)1、[猜书名]根据主持人的话语提示,猜测书名。(填序号)(3分)(1)只有百折不挠才能创造奇迹。( )(2)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男孩的成长故事。( )(3)一个小男孩,跟着大雁走南闯北游各地,八个月后回到家乡。( )2、[知事件]下列各项内容对应有误的是( )。(2分)A.变成小人儿——尼尔斯——《骑鹅旅行记》B.掉进兔子洞——贝琪——《汤姆·索亚历险记》C.解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D.眼泪变成眼泪池——爱丽丝——《爱丽丝漫游奇境》3、[画外音]下图是鲁滨逊航海遭遇海难时的场景。图片右边是他当时的内心独白(两个版本)。如果请你给图片配画外音,你会选哪个 为什么 (3分)我选择 (填序号),理由是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7分)【材料一】这是一部具有持久魅力的小说。300多年来,它以各种不同文字的形式飞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名花异葩。它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书。 它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床,展示着种种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学的资源。 譬如说,思想家卢梭赞扬本书是“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作家郑振铎评论“这本书是以最简朴的、不雕饰的笔写下的,而作者的描写力却极可惊,能吸引住无论老幼的无数的读者”。【材料二】我早就发现,现在这个地方不适宜我居住,因为这是一片靠近海边的、近似沼泽地带的洼地。 我认为这不利于我的健康,尤其是附近没有淡水。 所以我决定去找片更有益于健康和更方便的陆地。 我根据自身的处境考虑到几点,认为符合这几点就是对我适合的。 首先,要有益于健康和有淡水;第二,要能遮蔽阳光的酷热;第三,要不受食肉动物的侵袭,不管是人,还是野兽;第四,要看得到海,要是能看到路过的船只的话,那我就不至于错过被搭救的机会,这我是绝不会死心的。【材料三】目录第一章 航海梦想 第六章 流落荒岛 第十一章 人类足迹第二章 初次航海 第七章 落难日记 第十二章 碰上野人第三章 再次航海 第八章 丰衣足食 第十三章 新的希望第四章 亡命天涯 第九章 环岛航行 第十四章 重返故乡第五章 定居巴西 第十章 驯养山羊 第十五章 回到小岛1、通过阅读材料一至材料三,我能推断出这部小说的名字:《 》。 (1分)2、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B.这部小说适合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C.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D.这部小说语言平实,因此对后世影响不大。3、材料二中,小说主人公面对困境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这一点而言,下列作品中主人公形象与其最不相符的是( )。(2分)A.《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C.《狼王梦》中的紫岚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4、阅读材料二,推测“我”的处境: ;没有遮蔽阳光的地方; ; 。联系材料三,材料二的内容可能选自目录中的第 章。(2分)八、名著阅读。(13分)骑鹅旅行记梗 概尼尔斯很顽皮,不爱读书,他捧起书本就打盹儿。他非常喜欢恶作剧,经常捉弄家里养的小动物。一天,他捉弄了一个小精灵,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大的小人儿。为了变回原形,尼尔斯寻求家禽、家畜们的帮助,却遭到了动物们的嘲笑、奚落。 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里的雄鹅莫顿也想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抱住雄鹅的脖子被带上了天空。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又危险的骑鹅旅行。在旅行期间,尼尔斯从狐狸那里救下了大雁,和雄鹅、大雁阿卡等参加了鹤之舞表演大会,在山洞解救了羊群,救了绿头鸭雅洛,从笼中解救了老鹰高尔果……尼尔斯在历险中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变得善良、勇敢。当他重返家乡后,他不仅恢复了原形,而且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富有责任感的男孩。节 选尼尔斯对阿卡(领头雁)说:“还有一件事想问您:有一天我碰巧遇见了高尔果,就是跟雄鹅莫顿打过架的那个老鹰。他被弄到斯康森,关在笼子里,看起来很可怜。我当时一直想着把他笼子上的钢丝网锉断,放他出来。但又想到他是个危险的强盗,还吃鸟,所以我很想知道应不应该让他出来,如果这样不好,可能还是应该让他待在原来的地方。您说呢,阿卡 这样想对吗 ”“不!”阿卡反驳道,“你怎么看待这些鹰都可以,但是他比别的鸟更追崇自由,把他关起来是不对的。 想知道我的建议吗 那就是,等你休息好了,我们俩一起去大鸟监狱,让高尔果重获自由。”“这正是我想的,阿卡。”尼尔斯急切地答道。1、尼尔斯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的原因是 。尼尔斯开启骑鹅旅行的原因是 。(2分)2、节选部分主要讲述了 。从尼尔斯和阿卡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 。(2分)3、结合短文内容,梳理概括尼尔斯转变前后的行为表现,从这些表现中体会他的性格特点,将表格补充完整。 (3分)时 间 行为表现 性格特点骑鹅旅行前 不爱读书、顽皮骑鹅旅行期间及后来4、下列关于《骑鹅旅行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字里行间充满着怀乡之情。B.阅读《骑鹅旅行记》等名著,了解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C.读《骑鹅旅行记》时,可以圈画重要词句,也可以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D.《骑鹅旅行记》中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品味。5、比较不同译者笔下《骑鹅旅行记》中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2分)① 他张开翅膀朝天空飞去。但是他没有飞行的习惯,于是又落到了地上。(译者:高子英、李之义、杨永范)② 一只叫莫顿的年轻公鹅最激动,他张开了又大又白的翅膀,绕着院子来回奔跑,身子不时腾空而起,看着真像要飞起来了。但由于不经常飞行,很快跌落到地面。 (译者:张力)6、《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你读完了吗 说说你对“外出旅行”的看法。 (2分)九、小练笔。(4分)鲁滨逊目睹“星期五”被他的野人同伴追杀时,内心一定万分恐惧,但他还是决定救下“星期五”。在这一过程中,鲁滨逊的内心经历了什么 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他当时内心的活动。参考答案一、1、有虚荣心 聪明机灵、足智多谋 对同伴不离不弃,有责任,有担当2、心怀感恩 勇敢果断 顽皮好斗二、1、B2、B3、C4、C5、D6、B7、D三、1、《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刘易斯·卡罗尔。或《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刘易斯·卡罗尔写的。2、荡气回肠的文字映入我的眼帘3、为了不滑下去,他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4、连掉根针的 声音都能听到5、美妙的想象,奇幻的冒险——《骑鹅旅行记》,一部顽劣少年的成长史。6、①删去“通过”或“使”;②把第二处双引号改为书名号;③删去“的光荣称号”或把“评为”改为“授予”。四、2 对年轻公鹅的描写生动逼真,极具画面感。五、1、①波莉②道格拉斯寡妇③贝琪④哈克2、同学们,听到法官的话,为什么热爱冒险的汤姆会脸色煞白 汤姆·索亚口中留在山洞的印江·乔埃又是谁 汤姆·索亚还会有哪些奇妙刺激的冒险呢 让我们一起阅读这本名著,跟着汤姆·索亚一起去冒险吧!六、1、 ①C;②A;③B;2、B3、①因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大,更能表现鲁滨逊不听父亲劝告的懊悔心情。七、1、鲁滨逊漂流记;2、D;3、A;4、居住地洼地,不利于健康;缺少淡水 可能受到食肉动物的侵袭 六八、1、他捉弄了一个小精灵,受到了小精灵的惩罚他不想让家里的雄鹅跟着雁群飞走2、尼尔斯和阿卡讨论后决定去救高尔果尼尔斯矛盾的心理和善良的品质;还感受到了阿卡是一只热爱自由的大雁,所以不愿意看到高尔果失去自由3、捧起书本就打盹儿;喜欢恶作剧,经常捉弄家里的小动物 从狐狸那里救下了大雁,解救了羊群,救了绿头鸭雅洛,解救老鹰高尔果等 勇敢、善良、富有责任感4、D5、我更喜欢第2句,因为这句话对年轻公鹅要起飞样子的描写生动具体,极具画面感。6、这本书我已经读完了。我认为外出旅行不仅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还可以通过接触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人群,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九、救了他,在岛上可以多一个伙伴,他也可以作为我离开这个岛的帮手。救了他,就要得罪其他野人,甚至因此丧命,而且如果不能够驯服这个野人,他还有可能危及我的生命。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