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极地地区(二) 同步基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极地地区(二) 同步基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11 极地地区(二)
【情境创生】 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殊,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固体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请列举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基础堂清·回归教材】
知识点一 科学考察的宝地
  下方图1示意我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的五个科考站的分布,图2示意泰山站主楼的外观。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下列科考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2建筑物的特点大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泰山站主楼架空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寒保暖 B.防积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知识点二 保护极地环境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科研价值,但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读南极某处103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回答3~4题。
3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化 B.矿产资源枯竭
C.水土流失 D.冰川融化加剧
4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
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素养日清·链接中考】
  【情境练】 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的建设采用绿色技术,将在国内加工好的建筑模块,运抵现场后用“搭积木”的方式进行安装。读秦岭站景观图,回答5~7题。
5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设秦岭站,其优点是 ( )
A.增加建筑面积 B.便于就地取材
C.减少建筑垃圾 D.延长施工时间
6秦岭站主楼的整体构造有利于 ( )
A.防积雪、防风 B.通风、散热
C.防洪涝、抗旱 D.透气、采光
7秦岭站全年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
A.石油 B.风能 C.煤炭 D.水能
  【新素材】 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10题。
8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地区进行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
A.3月至6月 B.8月至11月
C.11月至次年3月 D.6月至8月
9在本次科学考察中,科考队可能遇到 ( )
A.北极熊的袭扰 B.暴雨影响工程进度
C.酷寒导致冻伤 D.潮湿导致衣服发霉
10我国开展南极科考的目的是 ( )
A.捕获大量极地动物
B.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C.建设永久性居民点
D.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据此回答11~12题。
11去北极地区旅游7、8月最好,其原因是此时段 ( )
①正值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
②北极地区处于极夜时期,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③北极地区处于极昼时期,游览时间长
④北极地区冰层厚,旅行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去北极地区旅游,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
A.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可以捕杀北极熊
B.将生活垃圾装袋带回来
C.在海豹的栖息地,将海豹幼崽带回家
D.在考察站的旗杆上刻上“××到此一游”
13【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2023年7月12日,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进行北极海冰变化、海洋生物等考察和研究。读北极地区图和1996—2023年北极地区9月海冰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向北而去】
(1)北极科考活动通常选择在7月前后,而南极的则是在2月前后。南北极科考时间不同的原因   。
(2)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纬度   ,气温低。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   站。
【海冰观测】
(3)1996年以来,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整体呈   (缩小/扩大)趋势,其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   。
【爱护净土】
(4)针对北极海冰范围变化预警,列举中学生可以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答案】
第26课时 极地地区(二)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
1.D 2.B 3.D 4.D 5.C 6.A 7.B 8.C
9.C 10.B 11.C 12.B
13.(1)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高 黄河
(3)缩小 全球气候变暖
(4)绿色出行,随手关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