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穿越时光隧道,追寻科学精神解码古代科学智慧追寻科学探索精神揭秘童年奇思妙想憧憬未来奇特生活妙笔绘就科幻故事感悟探索无穷魅力情境任务16 表里的生物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第一课时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学习要求:1.借助预学单,两人对学,交流预习。第1、2题互批,错误自主订正。2.小组认读本课词语表中词语,正音正读,难写的字多写几遍,准备听写。3.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求助其他组同学或老师,最终解决不了的记下来。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活动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借助导图,梳理“我”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自主学习后,同伴交流,补充完善。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及星级(☆☆☆) 自评 互评能借助导图梳理“我”探究和思考的过程能借助梳理回顾课文内容活动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我”的想法产生疑问大胆猜测231564897111210141513171816202119证实猜测得出结论新疑问新猜测得出结论新疑问新猜测“我”的想法产生疑问证实猜测大胆猜测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活动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活动三:细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什么。圈画关键语句,并借助表格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概括。默读课文,联系课文题目,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活动三:细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借助插图及表格和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但父亲不许“我”动手表,这让“我”很痛苦,后来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了“我”的疑问,“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只小蝎子。活动三:细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你能举出一些事例反驳他吗?小溪流淌的声音 风声 雨声 雷电声 …… 火山爆发的声音 活动三:细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活动四:认真观察,写好生字恶下半部分的“心”要写得扁一点儿,比上半部分的“亚”略宽。脆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的“危”,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活动四:认真观察,写好生字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对“我”和爸爸的心理活动及对话描写,写出了“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究过程。从中我们感受到“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下一节课,我们将结合相关语句来进一步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添加标题请你根据课上所学给这篇课文画一组连环画,向“穿越时光隧道,追寻科学精神”主题展览会的展示墙策划组投稿吧!(共15张PPT)16 表里的生物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第二课时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2.结合课文内容谈感想:有人觉得文中的“我”太无知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1爱观察善思考反问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3564897心理描写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141513171816执着19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好奇心强,爱思考,想象力丰富语言描写思考:为什么“我吓了一跳”,却还“感到愉快”?17大胆的猜想通过长期仔细的观察得以验证,成功的喜悦给“我”带来了欢乐。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2021结尾“这样的话”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说了”?后来慢慢明白其实表里没有生物。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爱观察善思考好奇心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执 着……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有人觉得文中的“我”太无知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不赞同。“我”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去认知事物,正是这种好奇心引领我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课文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们交流。我也可以孵出小鸡来。有一天我也可以变成超人!分享你和作者类似的经历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小时候,我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告诉我:“你是从花心里钻出来的。”我高兴极了,我把这个惊人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小伙伴们半信半疑,还和我一起蹲守在盛开的鲜花旁边,观察有没有小孩子从花心里面钻出来。当然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懂得的知识也逐渐多了,通过看一些书籍,了解了人是从哪儿来的,就不再说类似的话了。活动二:拓展阅读,迁移运用活动二:拓展阅读,迁移运用阅读丛书中《彩色的鸟》,学习要求:(1)思考: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情感,作批注完成表格。文章标题 文中的“我” 文中相关的语句《彩色的鸟》 “我”是一个( )的孩子。文章 标题 文中的“我” 文中相关的语句《彩色的鸟》 “我”是一个(有好奇心、想法天 真、做事幼稚 )的孩子。1.“不适宜生存?”我却有些不懂,什么叫作不适宜生存呢?(语言描写:有好奇心)2.我想,彩色的鸟既然没有,我就要制造彩色的鸟。母亲能够把衣服染成蓝色、红色、绿色,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麻雀也染成蓝色、红色、绿色呢?(心理描写:想法天真)……活动二:拓展阅读,迁移运用1.阅读丛书中《逝世前的科学记录》一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科学精神的。2.把你有过的和《表里的生物》作者类似的经历在“穿越时光隧道,追寻科学精神”主题展览会上分享。布置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6 表里的生物一、学习目标1.会写“吠、脆”等6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二、拓展资源丛书:《彩色的鸟》《逝世前的科学记录》三、课型与课时建议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四、教学过程任务三:揭秘童年奇思妙想第一课时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捉蛐蛐、扑蚂蚱、追蜻蜓;童年的发现是奇妙无比的:鱼睡觉为什么睁着眼睛,蝉为什么会叫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主题展览会的第三站——揭秘童年奇思妙想,阅读《表里的生物》等文章,记录下有趣的发现。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出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学习要求:(1)借助预学单,两人对学,交流预习。第1、2题互批,错误自主订正。(2)小组认读本课词语表中词语,正音正读,难写的字多写几遍,准备听写。(3)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求助其他组同学或老师,最终解决不了的记下来。(4)检查反馈,抽查小组4号学生。活动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1.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借助导图,梳理“我”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自主学习后,同伴交流,补充完善。2.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同桌合作,完成导图。3.展示交流:提问3号同学,结合全文用抓关键词、简要概括的方法梳理“我”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活动三:细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联系课文题目,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什么。圈画关键语句,并借助表格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借助插图及表格和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但父亲不许“我”动手表,这让“我”很痛苦,后来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了“我”的疑问,“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只小蝎子。2.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你能举出一些事例反驳他吗?活动四:认真观察,写好生字请认真观察下面字的字形,看清书写提示,在课堂作业本上每个字写两遍,然后同伴互查,有错误订正两遍。课堂小结: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对“我”和爸爸的心理活动及对话描写,写出了“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究过程。从中我们感受到“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下一节课,我们将结合相关语句来进一步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布置作业:请你根据课上所学给这篇课文画一组连环画,向“穿越时光隧道,追寻科学精神”主题展览会的展示墙策划组投稿吧!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究过程,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活动一: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2.结合课文内容谈感想:有人觉得文中的“我”太无知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3.结合课文内容,汇报交流,交流示例:(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心理描写,说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想象力丰富。(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心理描写,说明“我”爱思考,想象力丰富。(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心理描写,说明“我”爱思考,想象力丰富。(4)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为什么呢?”我又问。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语言描写,说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思考。总结:通过刚才的汇报,从对“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观察、善思考、想象力丰富、执着的孩子。4.有人觉得文中的“我”太无知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不赞同。“我”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去认知事物,正是这种好奇心引领我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5.分享你和作者类似的经历课文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们交流。学生交流分享,如:我也可以孵出小鸡来,有一天我也可以变成超人等。示例:小时候,我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告诉我:“你是从花心里钻出来的。”我高兴极了,我把这个惊人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小伙伴们半信半疑,还和我一起蹲守在盛开的鲜花旁边,观察有没有小孩子从花心里面钻出来。当然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懂得的知识也逐渐多了,通过看一些书籍,了解了人是从哪儿来的,就不再说类似的话了。活动二:拓展阅读,迁移运用1.阅读丛书中的《彩色的鸟》,学习要求:(1)思考: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情感,作批注完成表格。2.汇报交流。文章题目 文中的“我” 文中相关的语句《彩色的鸟》 “我”是一个(有好奇心、想法天真、做事幼稚)的孩子。 1.“不适宜生存?”我却有些不懂,什么叫作不适宜生存呢? (语言描写:有好奇心) 2.我想,彩色的鸟既然没有,我就要制造彩色的鸟。母亲能够把衣服染成蓝色、红色、绿色,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麻雀也染成蓝色、红色、绿色呢? (心理描写:想法天真) ……布置作业:1.阅读丛书中《逝世前的科学记录》一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科学精神的。2.把你有过的和《表里的生物》作者类似的经历在“穿越时光隧道,追寻科学精神”主题展览会上分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表里的生物》教案.docx 《表里的生物》第1课时 课件.pptx 《表里的生物》第2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