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东北三省一区(黑吉辽蒙)学海领航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东北三省一区(黑吉辽蒙)学海领航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学海领航——2025年黑吉辽蒙高三联合模拟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0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多件带神人兽面纹玉琮,其纹饰风格与浙江良渚文化典型玉器高度相似。这一发现可以佐证( )
A. 黄河流域玉器使用走向普及 B. 良渚文化对黄河流域产生影响
C. 礼制在龙山文化时期已成熟 D. 中华文明产生之初的各具特色
2.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王羲之“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其楷书、行书、草书均形成独特风格。宋代米芾则称颜真卿楷书“突破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度,自成一格”。这一现象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
A. 本土性与原创性 B. 连续性与创新性 C. 多样性与包容性 D. 统一性与保守性
3. 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上疏指出:“中书承旨拟诏,门下封驳频仍,政事多滞,乞令两省共议,速决政务。”其言论主要针对三省制运作中( )
A. 分工协作的不足需完善 B. 中书省决策权过度集中
C. 门下省审核职能的弱化 D. 尚书省执行效率的低下
4. 宋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以诗赋取士”,士人竞相研习韵律辞藻。叶梦得《避暑录话》,载:“四方学者,望京师而聚,昼夜研习,唯恐不及。”这一现象直接推动了( )
A. 理学的官方化 B. 市民文学兴盛 C. 印刷技术革新 D. 唐诗的再繁荣
5. 明初《大明律》规定:“凡沿海民人私与海外诸番贸易者,杖一百,货物入官。”但明中叶后,福建地方志记载:“滨海民众以海为田,走洋如适市。”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 B. 海禁政策违背时代潮流
C. 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 D. 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6. 1898年,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提出:“农工商实业,尤宜速进步。不此之务,恐他日欲求为今日之土耳其而不可得。”其主张旨在( )
A. 批判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 B. 呼吁政治体制变革
C. 强调发展实业以救亡图存 D. 抵制列强资本输出
7. 1905年《申报》刊文:“近日沪上女学堂林立,女子习纺织、医学者日众,甚有留学东瀛专攻格致(科学)者。”这反映了当时( )
A. 传统礼教彻底瓦解 B. 妇女解放成为主流 C. 社会变革影响深远 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8.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院组织法》,规定所有公务员均须通过考试院组织的考试或甄别审查方可任职。考试院独立于行政院之外,直接对国民政府负责。这一制度设计反映了( )
A. 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 B. 党派干预人事的强化
C. 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 D. 权力分立理念的实践
9. 1938年《新华日报》刊文指出:“台儿庄的胜利证明了只要动员民众、坚持抗战,必能取得最后胜利。”这一论述( )
A. 彰显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性 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 否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 D. 体现了中共敌后战场的主导地位
10. 如图所示为1956年长春某工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卡车下线场景。这一场景直接反映了新中国( )
工人围绕新下线的解放牌卡车欢呼
A. 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三线建设战略改善了工业布局
C. 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初步成效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初步完成
11.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通过决议,将对城邦有重大贡献的外邦人授予“荣誉公民”称号,允许其参与市政活动,但不得担任公职。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
A. 民主政治具有排他性 B. 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C. 公民的群体范围扩大 D. 法律体系趋向完善
12. 古代波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驿道系统和行省制度,并推行统一的货币和税收政策。这些措施主要得益于( )
A. 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有效运作 B. 军事征服带来的庞大资源供给
C. 宗教改革形成的统一信仰体系 D. 征服地区文化主动融合的推动
13.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一切合法的权威都必须建立在约定的基础上,唯有当人民服从某种权力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服从自己的意志。”这一主张表明,卢梭认为资产阶级政体应( )
A. 通过君主立宪制实现权力制衡 B. 由全体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决策
C. 以社会契约确立人民主权原则 D. 彻底摒弃君权神授的落后观念
14. 如图为西蒙·玻利瓦尔设计的独立后的拉丁美洲联合成立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国旗,黄色象征着国家财富,蓝色象征着人民对于国家的忠诚,红色代表着英雄的价值和爱国主义情怀。玻利瓦尔此举意在( )
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国旗
A. 彻底清除欧洲殖民文化的影响 B. 推动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发展
C. 加速北美门罗主义的实施进程 D. 实现拉美政治经济的完全独立
15.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曼彻斯特的工人聚居区拥挤不堪,大量纺织厂排放的煤烟遮蔽天空,工人平均寿命不足30岁。工厂主为追求利润,普遍雇佣妇女和童工,日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推动了生产技术进步 B. 加剧了社会阶级对立 C. 移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D. 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要多次在国际场合批评多边协商机制决策缓慢、效率低下,主张以双边或单边行动解决贸易争端及安全问题。这一主张的真实意图是( )
A. 优化国际协商机制以提高决策效率
B. 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
C. 规避多边规则约束以维护自身利益
D. 促进国际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119年始,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移民屯田戍边。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督察乌孙、康居诸国动静,有变以闻”,并推行“汉法”于西域。史载西域诸国“修奉朝贡,各以其职”,商队“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记载了西域诸国使者“献驼、马、玉石”及汉廷“赐帛、钱、铁器”的往来细节,印证了“使者相望于道”的盛况。
——摘编自《汉书》《悬泉汉简》等
材料二 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图拉真在多瑙河沿岸建立军事殖民地,将退役士兵安置于边疆行省,授予土地并免税十年。他在达契亚(今罗马尼亚)修建道路、引水渠和城市广场,推行罗马法,要求当地贵族子弟学习拉丁语。铭文记载,图拉真宣称“为帝国边疆带来和平与繁荣”,当地居民“以罗马公民为荣,效忠元老院与人民”。考古发现达契亚的罗马式神庙与拉丁文碑刻,印证了罗马文化对边疆的渗透。
——摘编自许礼捷《罗马帝国边疆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边疆治理措施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与罗马帝国边疆治理的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团队在林肯郡索尔兹伯里修道院遗址中发掘出三份13世纪羊皮纸手稿和一批铁制宗教器具。手稿以拉丁文书写,记载了英王亨利三世时期修道院土地分配记录,其中一份盖有王室印章;铁制器具包含圣餐杯底座和带有哥特式纹饰的香炉,形制与约克大教堂现存文物高度相似。考古学家推测这批文物可能关联13世纪英国王室与教会的权力互动,为研究中世纪政教关系提供了新线索。
——摘编自《英国修道院遗址出土中世纪珍贵文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考古发现文物的史料价值。
(2)从历史料实证角度,说明应如何验证此次考古发现真实性。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三年(1877年),盛宣怀向李鸿章呈递《轮船招商局章程》,提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的经营原则,主张“以商资为根本,以官权为护符”,并强调“若全归商办,恐一时散漫难成;若统归官办,恐经费支绌,难以持久”。
——摘编自《盛宣怀档案·轮船招商局卷》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奏请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时称:“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1908年,他主持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时,以“铁政关系自强,需本甚巨”为由,奏请“商办已见实效,应请嗣后扩充,无论华洋股份,皆可招集”。
——摘编自《愚斋存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盛宣怀在清末经济近代化中的贡献,并分析其提出这一理念的历史背景。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盛宣怀经济思想局限性的认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是“倒逼式改革”的典型案例。也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并非单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形势的研判,主动拥抱全球化浪潮。
——摘编自萧冬连《改革开放的缘起》
选择材料中的观点或者自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学海领航——2025年黑吉辽蒙高三联合模拟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相同点:都进行军事征服;都设置机构进行管理;都重视交通建设;都推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都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2)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带动了边疆经济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8题答案】
【答案】(1)羊皮纸手稿为一手档案,拉丁文书写体现中世纪教会权威,王室印章证明其官方性质,可直接反映亨利三世时期王室与修道院的土地关系,补充中世纪政教互动细节;铁制宗教器具的哥特式纹饰与约克大教堂文物相似,印证13世纪英国宗教艺术的统一性,反映修道院宗教活动的物质文化。两类文物互证,揭示王室通过土地分配加强控制教会,体现中世纪王权与教权既合作又博弈的关系,为研究政教关系提供双重证据。
(2)多学科综合验证;文献对比验证;同类考古发现对比验证。
【19题答案】
【答案】(1)贡献:开创官督商办模式,推动近代企业制度建立 ;创办近代金融与重工企业,突破列强经济垄断 ;倡导“商办”转型,促进民族资本发展 。
背景:洋务运动的深化与财政困境 ;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传统经济模式的局限性 。
(2)认识:盛宣怀经济思想是晚清精英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折中选择,其局限性本质是封建体制与近代化需求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局限预示了单纯经济变革的失败,唯有系统性政治社会改革方能实现真正自强。
【20题答案】
【答案】论题:中国改革开放是主动的战略选择。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美苏争霸进入新阶段,美国调整对外战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雏形;另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党中央敏锐洞察到国际形势的变化,认识到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后,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形势的研判后,主动作出的战略选择,旨在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所以,中国改革开放是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