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模拟试卷(一)化学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N)=14 Ar(O)=16 Ar(Na)=23 Ar(S)=32 Ar(Cl)=35.5 Ar(K)=39 Ar(Fe)=56 Ar(Cu)=64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年春晚共涉及百余项非遗。下列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的制作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采伐竹材 B. 旺火煮青 C. 晾晒阴干 D. 留青雕刻2. 垃圾分类,全民行动。下列不能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A. 旧报纸 B. 易拉罐 C. 香蕉皮 D. 可乐瓶3. 春天麦苗返青后,要使麦苗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可施加的肥料是A. KNO3 B. NH4NO3 C. CO(NH2)2 D. NH4H2PO44.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A. 钙 B. 铁 C. 锌 D. 碘5. 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 花生油 B. 面粉 C. 白糖 D. 辣椒粉6. 自然界的物质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 维生素 B. 金刚石 C. 一氧化碳 D. 碳酸7. 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纯金属的硬度一般比它们组成合金的硬度更高B. 钛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等C. 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D. 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8. 下列对中国科学家化学研究成果的介绍正确的是A. 徐寿最先在国际上提出稀土分离技术全新理论B. 闵恩泽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领域的奠基人C. 张青莲翻译《化学鉴原》在我国传播化学知识D. 徐光宪精确测定了铟锑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9. 下列常州食品或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 溧阳白茶 B. 焦溪蜜梨 C. 湟里牛肉 D. 新闸萝卜干10. 某同学“测定土壤酸碱度”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加土壤颗粒 B. 加水溶解C. 蘸取清液 D. 测定pH11. 保鲜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化学式为[]。聚乙烯属于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12. 燃煤电厂“脱硫”过程会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是A. B. C. CaO D.13. 为纪念门捷列夫的功绩,科学家把元素周期表中101号元素命名为“钔”。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钔原子的质子数为A. 101 B. 157 C. 258 D. 35914. 木糖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食品甜味剂,也可以作为糖尿病人的甜味剂和辅助治疗剂,日常不建议过多摄入,其化学式为C5H1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糖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B. 木糖醇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1C. 木糖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D. 木糖醇与碳酸所含元素种类不同15. 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两种重要方法。如图是一种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宏观上看: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氧化物B. 从微观上看,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 定性分析,该反应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 定量分析: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是16:916. 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木燧”能增大空气中O2含量 B. “金燧”使用不受天气条件制约C. “石燧”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D. 引燃时温度均达到可燃物着火点1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 B.C. D.18.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 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B. 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C. 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钙D. 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氢气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19.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离子数)成正比。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的pH,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上述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 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C. M点之前溶液中离子的总数逐渐减少D. M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20. 现有8gFe2O3和MgO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把混合物全部加入到200g足量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然后滴加1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19.6% B. 29.4% C. 9.8% D. 16%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下列物质中,请用代表这些物质的字母填空①氢气 ②氧气 ③氮气 ④镁粉 ⑤铁粉 ⑥生石灰 ⑦浓硫酸(1)可做照明弹的是______。(2)可用于气焊、气割的是______。(3)可做灯泡保护气的是______。(4)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______。22. 航天梦照亮科技兴国路。“天宫课堂”中,宇航员王亚平将蓝色颜料注入水球之中,整个水球迅速变成了蓝色。将半片泡腾片[主要成分是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放在水球中,水球不断变大,里面不断出现气泡,并闻到阵阵香气。(1)“水球迅速变蓝”和“闻到阵阵香气”都可说明微粒处于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2)碳酸氢钠俗称______,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在水球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3)天宫中实验后水球中的水必须净化再利用,经过______(选填“过滤”或“蒸馏”)可得到能饮用的水。23. 传统陶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一般为陶瓷的是______(填字母)。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坩埚钳(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表,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成分 二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镁 其他质量分数 69.51% 14.15% 2.55% 1.31% 12.48%(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关。①烧瓷时燃料除提供热量外,还用以制取CO。用木炭为燃料时,在窑体内燃烧过程与炼铁高炉中相似,通过两步反应制取CO,则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釉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该反应中氧化铁与氧化亚铁的质量比为______。24. “凿地植竹,为之卓简井”。早在北宋我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如图是其生产的简易过程。(1)“汲卤”获得的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已知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g,则20℃该卤水是氯化钠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滤卤”与过滤实验操作的原理一样,其目的是为了分离溶液和________。(3)“煎盐”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加热卤水,除去其中的溶剂,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4)当地人利用工具将卤水在室外风吹日晒一段时间后,浓度可提高至约17%,该步骤称为“晒卤”,其应位于步骤________(选填“Ⅱ”、“Ⅲ”或“Ⅳ”)之后,请比较卓筒井手工制盐中“晒卤”和“煎盐”,两者原理相似之处是________。三、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25. 下图为“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装置。(1)甲图中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甲图收集方法利用到氧气的性质有________。(3)乙图实验所需的氧气收集时,从集气瓶中拿出导管的操作在观察到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进行比较适宜。(4)乙图实验中铁丝燃烧最剧烈的是_______(填字母标号)。(5)取乙图实验后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说明黑色固体中含单质铁。(6)①已知实验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现需收集3集气瓶氧气共约336mL,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精确到0.01g)。②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上述氧气,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26. 某小组以CO2为主题进行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数字化实验研究。【实验探究一】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CO2与H2O反应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收集20mL、60mL、100mL的CO2气体。向三颈烧瓶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③连接仪器与装置,打开电脑相关软件,点击开始采集数据按钮。④打开止水夹,分别将三支注射器中的CO2气体全部缓缓地挤入蒸馏水中。⑤待数据稳定后,缓慢振荡反应容器约20s,待数据再次稳定后停止采集。三次实验综合得到图2所示图像。【实验分析一】(1)实验a曲线对应注入的CO2气体为______(选填“20”“60”或“100”)mL。(2)实验时间在10~50s时,溶液的pH均不同程度地迅速变小,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3)实验时间在100~120s时,三条曲线均有明显下降,其对应的实验操作为______。【实验探究二】用图3所示装置探究CO2与NaOH反应实验步骤:①如图3所示,将三颈烧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把两支注射器(两种溶液的密度都约为1.0g/mL)和相对压强传感器分别通过橡皮塞固定到三颈烧瓶上,打开相对压强传感器并和数据采集器和电脑连接。②用夹子固定注射器2的活塞,防止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三颈烧瓶内。将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三颈烧瓶中,充分振荡装置,直至压强不再改变为止。③取下夹子,将注射器2中盐酸全部压进三颈烧瓶中,充分振荡,直至压强不再改变。④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用夹子固定。实验中测得相对压强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实验分析二】(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5)曲线ef段压强变大的原因是______。(6)曲线cd、ef段分别从______角度和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7)曲线在i点之后的相对压强小于0且保持稳定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填字母)。a.少量CO2溶于水 b.稀盐酸量不足 c.装置漏气27. 从古自今,炼铁是非常重要的工艺。(1)《三省边防备览》中记载了古法炼铁:“铁炉高一丈七八尺,中空,上有洞放烟,下层放炭,中安矿石。矿石几百斤,用炭若干斤,皆有分两,不可增减。旁用风箱,十余人轮流曳之,日夜不断火。炉底有桥,矿渣分出,矿之化为铁者,流出成铁板。”①资料中能日夜不断火,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旁用风箱,十余人轮流曳之”,用风箱不断鼓风的目的是______。③“流出成铁板”中“铁板”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利用含铁量低的磁铁矿冶炼生铁的流程如图。①白云石的主要成分是CaMg(CO3)2,熔剂中一定含有两种金属氧化物,这两种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显______价。②“高温烧结”是将矿石烧成多孔结构,其目的是______。③以上流程中回收煤气可用作______,流程中还可以回收______循环利用。④用1000t含46.4%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炼得的铁,相当于______t含杂质20%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得的铁。28. 小良同学在厨房里发现一包如图所示的果蔬洗盐。他查阅资料得知以下信息:①果蔬洗盐有柠檬酸型和碳酸氢钠型两种。②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中可以迅速分解。葡萄种植过程中的农残以碱性物质为主。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④20℃,Na2CO3和NaHCO3饱和溶液的pH分别为11.6和8.3。【用盐】(1)针对使用有机磷的果蔬应该用______(选填“柠檬酸型”或“碳酸氢钠型”)的果蔬洗盐。【鉴盐】(2)小良同学计划用铁钉或铜丝,通过实验鉴别这包果蔬洗盐是碳酸氢钠型还是柠檬酸型。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______ ______ 这包果蔬洗盐不是柠檬酸型【找盐】(3)已知:碳酸氢钠型果蔬洗盐成分中含有氯化钠,可能存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20℃,小良同学取样加少量水溶解,用pH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是10.8,则样品中______(选填“一定有”“一定没有”或“可能有”)碳酸钠。【配盐】为配制果蔬洗盐,化学老师定量研究果蔬洗盐成分的实验如下:第1步:精确称取质量为10.00g的样品第2步:将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45g。第3步:取剩余固体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再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称得反应前后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分别为779.63g和777.21g。此过程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依据上述实验和数据回答:(4)①样品中含有______gNaHCO3,______gNaCl。②实验结束前不断向装置内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若不这样操作,则对测定碳酸氢钠质量的影响是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③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若缺少装置B,对测定氯化钠质量的影响是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025年中考模拟试卷(一)化学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N)=14 Ar(O)=16 Ar(Na)=23 Ar(S)=32 Ar(Cl)=35.5 Ar(K)=39 Ar(Fe)=56 Ar(Cu)=64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C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21题答案】【答案】(1)④ (2)②(3)③ (4)⑦【22题答案】【答案】(1)运动 (2) ①. 小苏打 ②. 二氧化碳(3)蒸馏【23题答案】【答案】(1)c (2)SiO2(3) ①. ②. 10:9【24题答案】【答案】(1)不饱和 (2)难溶性杂质(3)(4) ①. Ⅱ ②. 均利用了蒸发浓缩的原理三、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25题答案】【答案】(1)(2)氧气不易溶于水 (3)之前(4)B (5)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6) ①. 0.48 ②. 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26题答案】【答案】(1)20 (2)H2O+CO2=H2CO3(3)振荡三颈烧瓶 (4)2NaOH+CO2=Na2CO3+H2O(5)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合理即可)(6)反应物 (7)a【27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碳完全燃烧或充分燃烧 ③. 混合物(2) ①. +2 ②.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③. 燃料 ④. 炉尘 ⑤. 600【28题答案】【答案】(1)碳酸氢钠型(2) ①. 取少量果蔬洗盐于试管中,加入铁钉,观察现象 ②. 无明显现象(3)一定有 (4) ①. 4.2 ②. 2.62 ③.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 ④. 无影响 ⑤. 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⑥. 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