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监测(一)
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ié) 秀颀(qí) 重幔(mán) 摩肩接踵(zhǒng)
B. 潮汐(xī) 翌日(lì) 阔绰(chuò) 怒不可遏(è)
C. 娉婷(píng) 犀利(xī) 静穆(mù) 铢两悉称(zhū)
D. 囫囵(hú) 国殇(shāng) 桥堍(tù) 振聋发聩(kuì)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____________于三千年前,它是巍然独存的唯一古文字,在演进中涵养着人的心性。山川河流入字,文墨精神入字,铮铮铁骨入字,朗朗乾坤入字,涓涓潺潺,潜移默化。汉字,以无穷的魅力____________了灿烂的古代文明,____________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A. 创造 承担 延长 B. 创造 承载 延续
C. 制造 承载 延长 D. 制造 承担 延续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研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启新征程。②科研团队持续创新。③航天员书写了探索浩瀚太空的新篇章。④通过勤学苦练,使航天工作者淬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铺就了一条飞天之路。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沉浸式观展”,是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在陕西馆□人们骑上单车,通过屏幕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在湖南馆,人们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迷人美景;在甘肃馆,人们自助挑选颜色,修复莫高窟壁画……博览会进一步深化□科技+文旅□融合创新,营造互动性观展体验。
A. , , 《》 B. 、 , “”
C. 、 ; 《》 D. , ; “”
(二)诗词鉴赏
5. 下面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中梨花绽放的景象,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B.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反映了诗人抓取细节功力之深,旗帜的特点就是飘扬,而此时却被冻住静止,天气之寒跃然纸上。
C. 本诗从开头广袤自然中的漫天飞雪,转移到室内珠帘、罗幕间的雪,再到辕门、红旗上的雪,最后到室外雪地上的马蹄印痕,在观感上形成了空间转移的效果。
D. 本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别之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
①巍峨的长白山上,大森林垂直绵延2000多米。在长白山上,海拔1100米以下是针阔混交林,金秋时节,绚烂缤纷;海拔1100米~1800米之间是针叶林,树木挺拔参天,气势磅礴。在长白山上,过了海拔1800米,森林放慢了脚步,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大部分树木没有胆量穿越,即便是傲风斗雪的青松也望而却步。然而岳桦却顽强地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为在蓝天白雪之间的高山上的守望者。
②岳桦在植物分类上属于桦木科,桦木属,为落叶乔木植物。树皮呈灰黄白色,枝暗红褐色,幼枝暗绿色;冬芽呈矩圆形或卵球形,叶片薄,较硬,边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岳桦的花期为每年的5~6月,果期在8~9月。岳桦生长在寒湿地带的半阳坡山脊上,在我国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
③岳桦生长地属于湿润性亚高山气候。冬季寒冷多风,夏季湿润多雨。降水量大而蒸发量小;年平均气温低,无霜期不足70天,生长季节短;风力强劲,每年有200多天的风力超过6级。这里土壤贫瘠,虽然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但10厘米以下土质疏松,腐殖质较少,角砾较多。
④在低海拔地区岳桦生长不占优势。例如,在低海拔地区,尽管条件优越,但岳桦的生长比不过云杉、冷杉。随着海拔的升高,岳桦的生长越来越占据优势地位,并在海拔1700米~2100米处形成岳桦林带,几乎为纯林。当海拔高于2100米,由于受风、雪等因素的影响,岳桦以斑块状分布于高山苔原带。
⑤岳桦一年之内只有两个多月的生长期,生长期内又常常遭遇8级以上大风,因此,岳桦生长得十分缓慢。一棵看起来只有手腕粗的岳桦,往往已有十几岁甚至几十岁。岳桦的兄弟姐妹(红桦、硕桦、黑桦等)高大笔直。岳桦几乎不足3米高,不过数寸粗,枝条虬曲,枝干大幅度倾斜。岳桦的木质异常细密坚硬,成龄的岳桦木坚如磐石。
⑥处在高海拔地区的岳桦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维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例如,岳桦在忍受恶劣生存环境所带来的苦难的同时,用自己的根须牢牢地拢住了土壤,护养着水源。
⑦这就是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它在艰难的磨砺中体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有删改)
6.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长白山上,海拔1100米以下是针阔混交林,海拔1100米~1800米之间是针叶林。
B. 岳桦生长在寒湿地带的半阳坡山脊上,在我国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
C. 岳桦一年之内只有两个多月不是处于生长期,生长期内无风、无雨,因此,岳桦生长得十分缓慢。
D. 处在高海拔地区的岳桦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维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在低海拔地区云杉的生长比不过岳桦。
B. 使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岳桦的生长越来越不占据优势地位。
C. 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在低海拔地区岳桦生长不占优势。
D.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岳桦枝干大幅度倾斜的特点。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具有照应文章题目的作用,第③段说明了长白山上大森林垂直绵延2000多米,第④段说明了岳桦枝条虬曲的特点。
B. 岳桦在植物分类上属于桦木科。岳桦的花期为每年的5~6月,果期在8~9月。
C. 当海拔高于2100米,由于受风、雪等因素的影响,岳桦以斑块状分布于高山苔原带。岳桦的木质异常细密坚硬,成龄的岳桦木坚如磐石。
D. 第⑤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 至于夏水襄陵 襄:山陵
C. 清荣峻茂 荣:茂盛
D. 空谷传响 响:回声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B. 略无阙处 C. 沿溯阻绝 D. 良多趣味
1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 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 第④段中“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 本文最后写渔人歌谣,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快乐情绪,突出了夏天的沉静优美。
第Ⅱ卷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而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士卒无悔惧之心,信令使然也。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①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②。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会兵交换,在者八万。参佐咸以贼众强盛,宜权停下兵③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鸠立④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有删改)
【注】①雍、凉:雍州和凉州(今均属甘肃武威)。②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古时为军事要隘。③下兵:换下来的士兵。④鹄立:像天鹅一样伸长脖子站着,引申为殷切盼望。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会兵交换 会:____________ (2)去者束装以待期 去:____________
1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卒无悔惧之心,信令使然也。
15. 本文提到了“信”,从中可以看出“信”的重要作用。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坚守“信”的原则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杏荫井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杏荫井台
杨闻宇
①村东,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拔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咬一口又感觉特别酸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杏荫给我带来了清凉。黄杏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鸣唱着,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到一年一度紧张忙碌的夏收季节。在这段日子里,我总会感到寂寞。村巷里,我常常忙乱地跑来跑去,因为父母太忙,父母对我们这些七八岁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心照顾了:田地里,我常常去捡拾遗落的麦穗儿,身边也没人陪伴着,就我自己,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四周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在这杏荫之下,我获得了很多快乐。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布鞋一扣当枕头,伴着杏荫带来的清凉,我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拌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裂开个缝儿,半露出紫褐色的杏核。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旁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常常是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熟透了的黄杏儿。鸟儿也常常飞过来啄食黄杏,它们一起品尝着美味,那温馨美好的画面格外惹人喜爱。有一次,我刚睡醒,就看见了几只鸟儿。鸟儿们聚集在黄杏周围,默契地看着杏儿的裂缝处,裂缝的杏儿就像敞开大门的金黄色宝库,一瞬间,鸟儿们便开始尽情地享受开裂黄杏那甜甜的味道。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大叔,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听着大叔的喊声,我也在心里想着那羊肉的味道。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割麦,我没有钱。怎么办呢?我蹲下来,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急急忙忙地捡了十多个黄杏儿,又站起身来。
⑤我跑到大叔面前,看见羊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遮住多半边,露出了几块。大叔瘦高个儿,穿着短衫,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想交换吗?”我点点头。在路畔青草上,他放下提篮,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我并拢双手,羊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擦擦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他摇摇头:“小家伙,我不要你这杏儿了,全是裂开的。”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给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羊肉:“那……那可怎么办呢?”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摆了摆手,笑着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个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被染成了浑黄色……
⑥我已经走到井台四周的杏荫下面了,大叔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一跳:莫非他后悔了,想要回他的羊肉?
⑦“就在杏荫下玩儿,杏荫下凉快,大人离得远,又正忙着,你别跑得太远,照顾好自己,就在杏荫下玩儿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⑧“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⑨四野茫茫,烈日炎炎,映衬着他赶路时疲惫细瘦的身影。
⑩我一直站在那里,眼睛一直盯着大叔,看着他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又是新一年杏黄麦收时节,我又一次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有删改)
16.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17.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鸟儿们聚集在黄杏周围,默契地看着杏儿的裂缝处,裂缝的杏儿就像敞开大门的金黄色宝库,一瞬间,鸟儿们便开始尽情地享受开裂黄杏那甜甜的味道。
18.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将下面一段文字还原到文中,最合适的位置在哪两段之间?
怀着对腊炙羊肉的渴望,冲着大叔吆喝声的方向,我跑着斜穿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2)“杏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9. 请结合⑧~ 段分析,这一部分蕴含了“我”哪些丰富的情感。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某班准备开展以“赓续文化血脉,传递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袤的乡土,既有古村落、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古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文脉的基石。乡村古建筑散落在民间村落中,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它们默默地等待着岁月的流逝。
【材料三】
走进郴州市桂阳县和谐村,村中曾经的废弃老屋如今已变为种类丰富的“非遗研学基地”。修缮乡村古建筑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激活生机和活力。在郴州、湘西等地,一幢幢长期无人居住的老屋经过抢修保护和合理利用,旧貌换新颜,转变为民宿、研学基地、村史展览馆等,为村庄带来更多人气,也激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材料四】
乡村古建筑蕴含着建筑美学,寄托了无数人的乡愁。比如,有人曾说过,谈到家乡就会想到老屋,老屋不仅蕴含着建筑美学,与其所属的传统村落世代相传,更寄托了自己心中的乡愁,寄托了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20. 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 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乡村古建筑有修缮利用价值的理由。
(二)名著阅读(8分)
22. 在“书海千里,一起阅读”名著阅读分享活动中,一位同学制作了读书卡片。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帮助他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文段或评述
《(1)______》 朱自清不仅是在新诗和散文创作上卓有成就的文学大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这本书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红星照耀中国》 (2)______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儒林外史》 (3)______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件事情对于保尔具有重大的意义。他初次从水兵(4)______口中听到了许多新鲜的、重要的和激动人心的话。这几天对于这个年轻锅炉工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3. 在阅读《水浒传》时,同学们发现这部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个,再加上其他人物,有数百人之多。在这部小说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 在成长的航程上,明亮的灯塔总会为我们引航。这明亮的灯塔,或许是不惧挑战的勇气,给我们力量;或许是无私的关爱,给我们温暖;或许是隽永的美文,给我们启迪……生活中,那珍藏在心中的记忆,那真挚的情谊,那值得感悟的道理,那梦想与追求……都可以化作引航的灯塔,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
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监测(一)
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二)诗词鉴赏
【5题答案】
【答案】A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6~8题答案】
【答案】6. C 7. C 8. A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9~11题答案】
【答案】9. B 10. B 11. D
第Ⅱ卷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题答案】
【答案】 ①. 折戟沉沙铁未销 ②.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 三年羁旅客 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⑤. 俄顷风定云墨色 ⑥. 秋天漠漠向昏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3~15题答案】
【答案】13. ①. 适逢,恰巧遇到 ②. 离开
14. 示例:士卒无后悔畏惧之心,诚信不欺的命令使他们这样。
15. 示例:第一问:以大信为本(或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第二问:诸葛亮是一个守信、理解关爱士卒的人。诸葛亮守信,面临征战的困难仍然恪守信义让换下来的士兵离开;诸葛亮理解关爱士卒,理解换防的士兵已经打点好行装,他们的妻儿也殷切盼望他们归来,便下令催促他们尽快离开。(意思对即可)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6~19题答案】
【答案】16. 示例:这句话意在强调“我”没人关心照顾、没人陪伴的寂寞,引出下文写“我”在井台四周杏荫下所获得的快乐,为突出大叔对“我”的关爱做铺垫。(意思对即可)
17. 示例: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儿聚集在熟透的黄杏周围,尽情享受开裂黄杏美味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温馨美好画面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18. (1)在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2)示例:杏荫给“我”带来的清凉;杏荫给“我”带来的快乐;大叔给“我”的关爱呵护。(意思对即可)
19. 示例:第⑧段:“踮起脚尖大声回应”表明“我”努力想让大叔知道“我”会听从他的关照,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第⑨段:“四野茫茫,烈日炎炎”映衬着大叔“疲惫细瘦的身影”,暗示大叔生活艰辛,体现了“我”对他的怜惜之情;第⑩段“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写出“我”目送大叔渐行渐远的情景,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不舍之情。第 段:写“我”重回杏荫之下,似又听到大叔的叫卖声,说明“我”至今仍会想起大叔,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20~21题答案】
【答案】20. 示例:三年来,某市博物馆数量逐年递增;三年来,某市的博物馆举办教育活动数量逐年递增。
21. 示例:乡村古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文脉的基石,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修缮乡村古建筑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激活生机和活力;乡村古建筑蕴含着建筑美学,寄托了无数人的乡愁。(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8分)
【22题答案】
【答案】 ①. 经典常谈 ②. 徐特立 ③. 范进 ④. 朱赫来
【23题答案】
【答案】示例:“黑旋风”李逵初识宋江,很感激宋江借给他银子,为了让宋江吃上鲜鱼,他自告奋勇去讨鱼,讨不到就抢,和张顺在岸上打了起来。张顺吃了亏,激他到船上打。李逵不听众人劝阻,结果被张顺按在水里收拾一番。由此可见,李逵是个重义气、脾气暴、率直鲁莽的人。(意思对即可)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题答案】
【答案】例文:
那束照亮我成长的光
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都在寻觅着那束能穿透迷雾、指引方向的光。于我而言,那光,是爷爷的谆谆教诲,是他用质朴的话语与无尽的耐心,为我点亮前行的灯塔,驱散成长途中的阴霾。
小时候,父母因工作忙碌,我便在乡下与爷爷相伴。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他的手粗糙干裂,满是岁月耕耘的痕迹,可在我眼中,他却无所不知,仿佛藏着世间所有的智慧。夏日的夜晚,繁星闪烁,爷爷总会搬两把竹椅,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给我讲古老的故事。从嫦娥奔月到牛郎织女,从岳飞精忠报国到包拯铁面无私,那些奇妙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好奇与善良的种子。
记得有一次,村里小伙伴有个漂亮的弹弓,我满心羡慕,趁他不注意,偷偷拿回了家。爷爷发现后,没有疾言厉色的斥责,而是把我拉到身边,目光温和却又透着严肃,他缓缓说道:“孩子,不属于咱的东西,咱不能拿。做人呐,要光明磊落,心里装着诚实,走到哪儿都能挺直腰杆。”他的话,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我懵懂的心。那一刻,爷爷教会我诚实的重要,让我明白道德的底线不可触碰。
随着年龄增长,学业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一次考试失利,我满心沮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想要放弃努力。爷爷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他带我来到田间,看着茁壮成长的庄稼,语重心长地说:“你瞧这庄稼,哪能不经风雨就有好收成?成长就像它们,有起有伏。遇到点挫折就退缩,可成不了事。只要肯坚持,就像庄稼努力扎根、使劲儿生长,总会迎来丰收。”爷爷的话,如同一束光,穿透我内心的黑暗,让我重拾勇气与信心。此后,每当学习中遇到困难,爷爷的这番话就会在我耳边回响,激励我勇往直前。
后来,我回到城市上学,与爷爷见面的机会少了,但他的教诲却时刻陪伴着我。在面对诱惑时,我会想起爷爷说的诚实;在遭遇挫折时,我会记起爷爷讲的坚持。
爷爷,就像我成长路上的那座明亮灯塔,无论相隔多远,他的话语、他的精神,始终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让我在成长的航程中,不偏不倚,坚定地驶向远方。我深知,这束光将伴我一生,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引领我穿越风雨,走向光明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