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答题技巧与模板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答题技巧与模板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模板01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
步骤 具体方法
① 观察反应方程式,锁定“未知”物质X
② 推断化学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确定元素组成 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计算
③ 根据推断或计算进行逐项判断
模板02关于在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
步骤 具体方法
① 确定待测质量“x”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
②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
④ 标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
⑤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结合所学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
模板03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步骤 具体方法
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数目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③ 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
题型一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
(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则可推测X是
A. B. C. D.
步骤 具体方法 过程
① 观察反应方程式,X为反应物,其化学式有待待推断
②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反应后生成物中,共有1 个铜原子、1 个铁原子、2 个硫原子、4 个氮原子、16 个氢原子、4 个氯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CuCl+FeCl3中已有1个铜原子、1个铁原子、4个氯原子,则2个X分子中含有 2 个硫原子、4 个氮原子、16 个氢原子,所以X化学式是(NH4)2S
③ 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 根据第②步的推断,B正确。
相同考点变情境 确定元素组成
(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可燃物R由碳、氢、氧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一定质量的R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 m1 m2 0 0 0
反应后质量 0 0 m3 m4 m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3=0,m5=0时,R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时,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时,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时,R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题型二 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
(2024·甘肃白银·中考真题)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2
步骤 具体方法 过程
① 确定待测质量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 6g+2g+14g+35g=待测+2g+22g+13g待测=20g可判断A正确
②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621435反应后的质量/g2022213质量变化情况/g增14不变增8减22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确定丁是反应物,甲和丙是生成物,乙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可判断B正确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14:8=7:4可判断D错误
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 丁→甲+丙,属于分解反应可判断C正确
相同考点变情境 饼状图
(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题型三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参加该反应的与的个数比为
步骤 具体方法 过程
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个数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上图左右两边应各消除1个,2个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
③ 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 A (√):对应的物质为氨气,化学式为NH3;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为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后为2个氨分子,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该反应的(N2) 与(H2) 的个数比为 1:3。
相同考点变情境 需配平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图是工业上用氨气制取尿素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丙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
C.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古典名著与化学)(2024·青海·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X的化学式为
A. B.CO C. D.
2.(古代科技与化学)(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是由木炭、硫黄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其中x的数值和K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A.2,-2 B.2,+3 C.3,+4 D.3,-2
3.(2025·江苏扬州·一模)铝粉与碱发生类似2Al+2NaOH+2H2O=2NaAlO2+3X↑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3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前后发热包的质量不变
4.(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 B.7:11 C.5:4 D.16:11
5.(新素材)(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为了实现碳的资源化利用,我国科学家用纳米镍粒子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H2O2 B.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22∶1
6.(古典名著与化学)(2024·海南·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炉甘石冶炼金属锌的工艺,其反应原理为ZnCO3 + 2CZn + xC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ZnCO3属于氧化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3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7.(新情境)(2024·吉林·中考真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解决人类社会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 B.NaCl和中氯元素化合价都为0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是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
8.(新情境)(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新考法)(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A.7.8g B.7.2g C.6.0g D.2.4g
10.(新情境)(2024·河北·中考真题)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
11.(新素材)(2024·广东·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C.b的化学式为H2O D.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1
1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二氧化碳的捕集与综合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捕集工业废气中的并与反应制甲醇(化学式为)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
B.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反应生成的甲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3.(新考法)(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 B.8.0g C.8.8g D.9.6g
14.(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图是甲、乙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共有两种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质量比为
15.(新考法)(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某同学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经实验测得反应后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则反应后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0% B.35.5% C.39% D.48%
答案和解析
模板01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
步骤 具体方法
① 观察反应方程式,锁定“未知”物质X
② 推断化学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确定元素组成 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计算
③ 根据推断或计算进行逐项判断
模板02关于在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
步骤 具体方法
① 确定待测质量“x”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
②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
④ 标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
⑤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结合所学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
模板03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步骤 具体方法
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数目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③ 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
题型一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
(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则可推测X是
A. B. C. D.
步骤 具体方法 过程
① 观察反应方程式,X为反应物,其化学式有待待推断
②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反应后生成物中,共有1 个铜原子、1 个铁原子、2 个硫原子、4 个氮原子、16 个氢原子、4 个氯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CuCl+FeCl3中已有1个铜原子、1个铁原子、4个氯原子,则2个X分子中含有 2 个硫原子、4 个氮原子、16 个氢原子,所以X化学式是(NH4)2S
③ 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 根据第②步的推断,B正确。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有 1 个铜原子、1 个铁原子、2 个硫原子、4 个氮原子、16 个氢原子、4 个氯原子, 反应前有 1 个铜原子、1 个铁原子、4 个氯原子和2X,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 2X 中含有 2 个硫原子、4 个氮原子、16 个氢原子,即 X 为(NH4)2S。
故选B。
相同考点变情境 确定元素组成
(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可燃物R由碳、氢、氧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一定质量的R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 m1 m2 0 0 0
反应后质量 0 0 m3 m4 m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3=0,m5=0时,R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时,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时,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时,R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答案】D
【解析】A、m3=0,m5=0时,说明R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其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该选项叙述正确;
B、若m1+m2=m3,则说明R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叙述正确;
C、若m3:m4=11:9 时,说明R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叙述正确;
D、m3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m5g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若,则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则R中不含氧元素,该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D。
题型二 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
(2024·甘肃白银·中考真题)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2
步骤 具体方法 过程
① 确定待测质量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 6g+2g+14g+35g=待测+2g+22g+13g待测=20g可判断A正确
②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621435反应后的质量/g2022213质量变化情况/g增14不变增8减22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确定丁是反应物,甲和丙是生成物,乙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可判断B正确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14:8=7:4可判断D错误
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 丁→甲+丙,属于分解反应可判断C正确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则6g+2g+14g+35g=待测+2g+22g+13g,待测=20g,反应后丙物质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物质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甲物质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
A、由分析可知,待测数值是20,说法正确;
B、物质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故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20g-6g):(22g-14g)=7:4,说法错误。
故选D。
相同考点变情境 饼状图
(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甲反应前质量分数为70%,反应后质量分数为42%,减小了28%,即甲为反应物;乙反应前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质量分数为8%,减小了6%,即乙为反应物;分析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丁反应后的质量分数为,即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则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丙反应前质量分数为6%,反应后质量分数为40%,增长了34%,即丙为生成物,该反应为:甲+乙→丙。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乙→丙,属于化合反应,则丙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C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则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三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参加该反应的与的个数比为
步骤 具体方法 过程
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个数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上图左右两边应各消除1个,2个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
③ 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 A (√):对应的物质为氨气,化学式为NH3;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为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后为2个氨分子,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该反应的(N2) 与(H2) 的个数比为 1:3。
【答案】C
【分析】根据图示,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 对应的物质为氨气,化学式为NH3,故A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则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为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后为2个氨分子,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该反应的(N2) 与(H2) 的个数比为 1:3,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相同考点变情境 需配平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图是工业上用氨气制取尿素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丙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
C.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D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B、丙中尿素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除外,尿素属于有机物,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甲、乙分子个数比=2:1,说法错误;
故选:D。
1.(古典名著与化学)(2024·青海·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X的化学式为
A. B.CO C. D.
【答案】D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铁原子、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铁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后尚缺的3个碳原子与6个氧原子存在于3X中,即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D。
2.(古代科技与化学)(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是由木炭、硫黄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其中x的数值和K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A.2,-2 B.2,+3 C.3,+4 D.3,-2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碳原子的个数为3,则反应前的碳原子个数也应为3,故x=3;在K2S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故选D。
3.(2025·江苏扬州·一模)铝粉与碱发生类似2Al+2NaOH+2H2O=2NaAlO2+3X↑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3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前后发热包的质量不变
【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有2Al、2Na、4O、6H,反应后有2Na、2Al、4O,则3X中有6H,X为H2,故不符合题意;
B、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则Al、H化合价发生改变,反应前后Na、O元素化合价不变,反应前后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符合题意;
D、给出反应有发热包外的物质水参与反应,释放出氢气,每36份质量的水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所以该反应前后发热包的质量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 B.7:11 C.5:4 D.16:11
【答案】B
【解析】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2g+22g﹣40g=14g,故参加反应的B和D的质量比是14g:22g=7:11。
故选:B。
5.(新素材)(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为了实现碳的资源化利用,我国科学家用纳米镍粒子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H2O2 B.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22∶1
【答案】B
【解析】A、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0,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A错误;
B、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B正确;
C、微观上,该反应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4个氢分子反应生成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减少,故C错误;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44∶(4×2)=11∶2,故D错误。
故选B。
6.(古典名著与化学)(2024·海南·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炉甘石冶炼金属锌的工艺,其反应原理为ZnCO3 + 2CZn + xC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ZnCO3属于氧化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3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错误;
B、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而碳酸锌中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反应前有3个碳原子,则反应后也有3个碳原子,故x=3,故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反应产生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而题干中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产生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C。
7.(新情境)(2024·吉林·中考真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解决人类社会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
B.NaCl和中氯元素化合价都为0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是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
【答案】D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钠、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氧、钠、氯原子个数分别为4、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气为单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钠元素显+1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且热值大,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新情境)(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说明甲为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2g-8g=4g;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说明乙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8g=12g;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说明丁为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8g=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解得,则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说明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不知道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无法确定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新考法)(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A.7.8g B.7.2g C.6.0g D.2.4g
【答案】B
【解析】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的氯化镁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00g×7.3%××100%=21.3g;氯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即为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其质量为21.3g×=7.2g。故选B。
10.(新情境)(2024·河北·中考真题)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也为5g,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气质量为:52g+9g+34g-80g-0g=15g,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故B正确;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每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为:80g 52g=28g,生成的氨气质量为:34g 0g=34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故D错误。
故选:B。
11.(新素材)(2024·广东·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C.b的化学式为H2O D.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则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不变,故A说法错误;
B、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则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一个b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则b的化学式为H2O ,故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氧气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2,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二氧化碳的捕集与综合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捕集工业废气中的并与反应制甲醇(化学式为)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
B.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反应生成的甲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无机物,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的甲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新考法)(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 B.8.0g C.8.8g D.9.6g
【答案】C
【解析】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4.6g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00%=0.6g,恢复到室温所得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0%=30%,所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4g÷30%=8g,乙醇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0.6g÷×100%=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5.4g)-4.6g=8.8g。故选C。
14.(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图是甲、乙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共有两种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质量比为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NH3、乙为O2、丙为N2、丁为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则甲、丁属于化合物,共两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中的微粒之间的关系,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结合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质量比为(14×4):[(1×2+16)×6]=14:27,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新考法)(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某同学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经实验测得反应后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则反应后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0% B.35.5% C.39% D.48%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钾元素和氯元素质量不变,反应后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反应后混合物中钾元素和氯元素质量比不变,根据则反应后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5%。
故选B。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基本方法。中考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定律本身出发;二是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定律出发;三是定律的外延反映出元素在反应前后种类,质量都不改变出发。常见的题型有: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在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微观反应示意图等。设问形式主要有: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判断某物质是否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或个数比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基本方法。中考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定律本身出发;二是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定律出发;三是定律的外延反映出元素在反应前后种类,质量都不改变出发。常见的题型有: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在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微观反应示意图等。设问形式主要有: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判断某物质是否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或个数比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