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名称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学科 (领域) 道德与法治 单元 总课时 第三单元
核心素养 责任意识
年级 五年级 班额 40 课程 类型 新授课
设计者
背景分析 本单元围绕“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学习主题,层层递进设计了六课内容。 这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引导学生知道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我国遭受的列强侵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推翻帝制民族觉醒》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所进行的奋勇抗争,体会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在推动近代中国变革上的重要意义。《中国有了共产党》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等重要史实,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感悟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以及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领悟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的革命精神,认识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感受新中国建设者奋力拼搏、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富起来到强起来》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初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五年级的学生可能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等各种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所了解,但学生尚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学习目标 ①通过观看视频、相关图片,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感受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知道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理念做出的努力。 ③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④通过访谈家人、革命军人。了解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感知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的悲痛记忆,感悟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精神。 ⑤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⑥通过查阅资料,联系生活,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
评价设计 1.说出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感受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描述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理念做出的努力。 2.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
学与教 活动设计 课题(二级课题)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和搜集信息,说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列举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说说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3.通过组织故事会,讲一讲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学习活动 活动一:虎门销烟 感受爱国精神 1.阅读资料,了解当时中英两国国力 (1)出示资料:从中国和英国农业、手工业、军事的对比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探究发现,英国输入鸦片目的 (1)出示罂粟花、果实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鸦片吗?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儿,绚丽而夺目,娇艳而妩媚,它的果实成熟而饱满,但在它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罪恶”,也是它引发了一场战争。它的果实能榨出黑色的东西,这就是鸦片。英国就是用它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2)出示中英鸦片贸易图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1975年到1839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连年递增、近乎翻倍增长,到1835年时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200万,上至官员,下至平民,许多人吸毒成瘾,身心俱损,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请看,出示图片: 过渡:鸦片虽小,如果长期泛滥下去,足以亡国啊!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林则徐。 3.自学提示:请阅读课本P45页阅读角,完成“禁烟展厅任务卡” 思考:(1)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人?(2)从虎门销烟的胜利你感受到了什么? “虎门销烟任务卡”:依靠民众、没收鸦片、抓捕烟贩、严防海关 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国人不再是任由英国殖民者恣意宰割的东亚病夫,中国不再是任由他们恣意倾销鸦片的集散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活动二:鸦片战争 体会丧权辱国 (1)讲述:然而走私鸦片受到了中国的抵制后,英国决定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面对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鸦片战争抗击外敌的过程中,又涌现出了一批批可歌可颂的英雄人物,他们是:关天培、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陈化成、裕谦等…… (2)提问:请大家阅读《参观手册》中的“海战英雄事迹”,了解英雄的抗争故事。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印象最深刻的,谈谈你们的感受。 1.小小故事会——交流英雄的故事 英勇无谓、舍身取义、阵亡、沉痛悲伤 讲述:强敌来犯,明知不可战而仍战之,用生命坚守炮台。他们是鸦片战争中反抗外敌侵略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小结:纵使有这么多的民族英雄顽强抵抗,但是,鸦片战争仍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1.感悟中英《南京条约》之辱 (1)阅读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完成“条约展厅任务卡”,思考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教师:《南京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丧失、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屈辱的《南京条约》,同学们,为什么英国敢这样明目张胆的侵犯我们的国家,迫害我们的人民,割我们的土地,抢我们的金钱? 教师:是啊同学们,还记得中国的传统手工农业和英国大机器生产的画面吗?于内清政府腐败无能,于外闭关锁国,我们思想落后、工业发展落后、科技落后,所以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落后就要挨打 活动三:古今对比 中国不容侵犯 1.同学们,100多年前的中国任人宰割,100多年后的中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独立,国家富强。1997年7月1日零时,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播放香港回归视频 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我们雪洗了百年国耻,香港同胞终于摆脱了殖民通知,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小结:同学们,从奋勇抗争的鸦片战争,到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再到振奋人心的香港回归,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请全体起立,共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课下请同学们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下来,完成本次参观日志。 任务四:圆明园的诉说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园。 2.举世闻名的中国圆明园被侵略者焚毁后,法国大文豪维克多 雨果痛斥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教材48页活动园。 3.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是你想到了什么? 4.视频《圆明园的毁灭》电影片段。 5.阅读角《圆明园》观后感。自由阅读。 6.辨析活动:到底要不要重建圆明园。 小组讨论:如今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7.数据说明: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课件图片铜虎首、铜猴首。 8.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任务五:甲午风云 今年10月1日老师终于实现了到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去旅游的愿望,因为那个小岛不但风景秀丽,最主要的在那个岛上,有老师非常崇敬的一位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墓地就在岛上,在英雄的墓前我深深地三鞠躬表达了我的敬意。 1.你们知道邓世昌这个人吗?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 2.阅读角《民族英雄邓世昌》。 3.介绍“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4.100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北洋水师的英勇抗争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说一说,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5.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阅资料,书一说他们的故事。 6.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你想说些什么? 7.师:尽管有这么多的民族英雄舍生忘死,黄海海战还是失利,旅顺、威海等地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的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这一次清政府在马关又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8.《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9.还记得上节课《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吗 南京条约割了香港岛,赔了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 课题(二级课题)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背景资料,说说孙中山为推进民主革命做出的贡献,简单说说他的革命思想。 2.通过观看史料、视频,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感受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3.通过查阅资料,说说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理念做出的努力。 4.通过观看视频,简单说说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5.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学习和继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的意识。 学习活动 任务一:革命先驱孙中山 1.有哪位同学去过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地方?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 2.师: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在他逝世后,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他。在广州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他的家乡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建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南京的中山陵更是长年迎接从全国各地前来缅怀孙中山的人们。老师在2015年的暑假去南京旅游,也到了中山陵去拜祭孙中山先生。播放课件照片。 3.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用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 4.师:《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他们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5.阅读角52页《立志救国》,53页第一段。 6.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的道路上最先是怎样做的呢?他第一次提出一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是什么? 7.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结合下面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查查它们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汇报。 8.相关链接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任务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 1.黄花岗起义。播放视频《黄花岗起义》 2.故事会:你所知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哪些?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讲一讲我们收集烈士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吧。 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屡败屡战,表现出与清政府决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广州起义并没有击垮革命党人,他们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发动了武昌起义。 3.武昌起义。阅读55页文本,自主学习。 4.武昌起义的结局是怎样的?有什么影响?历史上把这次具有伟大意义的革命称作什么革命? 任务三: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亚洲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那究竟什么是民主呢 什么是民主共和呢?说说你的理解。 3.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 4.孙中山担任大总统时明确表示:“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听懂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5.孙中山这句话清楚表明中华民国政府之设立,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应该属于全体国民。 任务四: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又是怎样实现民主共和的,做了哪些积极地探索呢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资料一:阅读资料,填写学习单。 学习任务清单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所在地 出席会议有( )个省的( )名代表。 2.资料二:阅读资料,试着理解文中内容。 3.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很多法令,书中提到的是哪部法令?这部法令都提出了哪些规定?你能理解大概意思吗? 4.“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个规定的提出和封建王朝时人们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5.资料三:阅读资料,小组交流讨论。 6.小组交流: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 7.民国初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男人的剪辫和女人的放足。 任务五:革命先驱孙中山 1.有哪位同学去过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地方?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 2.师: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在他逝世后,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他。在广州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他的家乡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建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南京的中山陵更是长年迎接从全国各地前来缅怀孙中山的人们。老师在2015年的暑假去南京旅游,也到了中山陵去拜祭孙中山先生。播放课件照片。 3.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用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 4.师:《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他们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5.阅读角52页《立志救国》,53页第一段。 6.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的道路上最先是怎样做的呢?他第一次提出一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是什么? 7.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结合下面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查查它们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汇报。 8.相关链接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课题(二级课题) 中国有了共产党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和补充相关资料,简单说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实例是的必然选择。 2.通过交流讨论,说说井冈山道路的意义,学习井冈山精神。 3.通过观看视频,知道遵义会议,说说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学习践行长征精神。主动维护国家荣誉,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任务二:中国有了共产党 五四运动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这个时候,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播放视频《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是哪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什么地方召开的?参会代表有多少人?你能说出其中几名代表的名字吗? 3.阅读角《“一大”会址》 4.最后一天的会议在什么地方召开的,大会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纲领的内容有哪些? 5.共产党代表们在一艘红船上坚持开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且完成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这种“红船精神”永放光芒,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继续前行。 任务三:胜利会师 毛主席创建革命根据地后,1928年4月历史上著名的“井冈山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播放视频《井冈山会师》。 2.思考:井冈山会师的两支队伍领导人是分别是谁?两军合编后军队的名称叫什么?后来改成什么名称? 3.同桌之间说说会师后的好处吗? 4.师总结: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壮大了武装力量,保存、培养和锻炼了红军事干部,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5.小组分享:井冈山的小故事。 朱德的扁担、井冈山的油灯、红军给老百姓留的便条……井冈山时期红军官兵艰苦奋斗的故事流传至今。请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更多真实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题(二级课题)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活动 任务一:勿忘国耻 1.师: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人民生灵涂炭,国土惨遭蹂躏,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就是从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的。 2.播放九一八事件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九一八事件的简要经过。 3.思考:从这个视频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师: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就在这一夜,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任务二:众志成城 1.师: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具有爱国精神的全体中华儿女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2.解读“铜墙铁壁”:在位于北京卢沟桥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厅里,有一座名为“铜墙铁壁”的雕塑,(出示雕塑)你能解读出它表达的内容吗 (1)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师:“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千百万爱国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血战台儿庄 说说你对台儿庄战役的了解。 4.百团大战 (1)观看《百团大战》的视频。 (2)师:说说你对百团大战的了解。 (3)师:1940年8月,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攻克据点近3000个,歼灭日伪军4000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任务三:中流砥柱 1.西安事变 (1)学生交流:说说你对西安事变的了解。 (2)师: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提议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思考:什么是“兵谏”? (4)拓展: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秘密软禁起来,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任务四:走向胜利 1.师: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争苦难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建国,但是国民党于1946年6月悍然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三年的英勇奋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迎来了最终胜利。 2.了解西柏坡 (1)通过图片介绍西柏坡。 (2)师介绍:西柏坡,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个小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的党中央移驻此地,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还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最后的大决战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沂蒙六姐妹 (1)听音乐《沂蒙山小调》 (2)了解沂蒙六姐妹 4.学习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1)学生自主学习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说说你在毛主席的话中读出了毛主席对共产党人的什么要求? 课题(二级课题)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故事分享,说说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知道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 2.通过交流讨论,简单说说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表现。 3.通过图文介绍和搜集资料,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挑战和外交人员做出的贡献。 4.通过学习老一辈外交人员为国家人民利益,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5.通过资料补充和小组讨论,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那些伟大成就。 任务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课件出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图片,了解政治协商会议。 2.师:新中国成立了,这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那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 说说你的理解。 3.师: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下面我们便来了解我国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学生自学P76页的阅读角的内容,说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都确定了哪些关乎中国大局的事情。 5.学生汇报。 (1)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 (3)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6.欣赏: (1)欣赏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2)欣赏国旗、国徽图案,了解国旗、国徽。 任务二: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 (一)抗美援朝 1.学生欣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学生说说:你从这首歌里边听到了些什么? 3.了解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乘机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赴朝鲜,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捍卫了世界和平。 4.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再见了,亲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对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朝鲜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你们知道这些最可爱的人与朝鲜人民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吗?在小组内讲一讲抗美援朝时的故事。 任务三: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一)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 1.上一次课后,老师就让你们调查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你知道中国工业史上取得了多少“第一”? 2.了解书上的两个第一。 (1)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全长4 360千米,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接。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公路,沿线长眠着为修路献出生命的3000多名烈士。10多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斗严寒,以简陋的施工机具在青藏高原上修通了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2)1956年7月13日,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3.学生分组交流:你所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史上的“第一”成就。 4.全班交流。 5.拓展: (1)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3)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4)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课题(二级课题) 富起来到强起来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知道改革开放的历史,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2.通过观看“感动中国”等栏目,说说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成就,知道文明道德风气的不断弘扬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一种表现。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观看视频,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4.通过演讲等活动,说说我们作为青少年肩负的使命以及怎样做新时代好少年。 任务一:改革创新谋发展 1.师: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创新事物层出不穷,描绘出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美好画卷。那改革创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2.学生自由学习P86的活动园,说说自己的发现。 3.老师介绍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改革之路 4.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不断探索创新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艰难,反复试验,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1.想一想:袁隆平在探索创新“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艰险和困难? 任务二:精神文明新风尚 (一)精神文明建设。 1.师:在课前,我们去调查和了解了身边的文明人和文明事,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吧。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师小结:同学们课外收集到的资料真多!从大家的交流介绍中,我们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开展,让孩子们放飞梦想;开展各种文明纪念活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争做文明人;礼让斑马线、排队上下车、果皮纸屑不乱扔等文明行动,让每位公民践行文明行动…… (二)神州开遍文明之花 1. 播放《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片段 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2008年会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特别奖颁发给全体中国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全体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在小组中分享与交流。 4.全班交流。 5.了解志愿服务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任务三:走进新时代 (一)走进新时代 1.播放十九大视频 2.向学生展示十九大报告中的重点内容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会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 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二0二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0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了解中国的发展。 (二)实现“中国梦” 1.说说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2. 师: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3.讨论:谈起“中国梦”,往往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远之又远的词语,与普通人关系不大。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任务四: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一)长辈的期望 1.学习毛爷爷对少年的期望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毛泽东 2.长辈对我们的期望。 (1)同学们拿出课前的调查表: 我的采访记录: 寄语人: 寄语: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3.从长辈的寄语中,我们了解了他们对你们怎样的期望?
备注(共30张PPT)
当你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
有没有见过这样一道风景
这些炮台,
低沉地诉说着一段,
关于反抗和屈辱的伤痛,
这里有一段,
你应该知道的故事……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任务一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了解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我国遭受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任务二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知道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和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努力。初步了解辛亥革命在推动近代中国变革上的重要意义。
任务三
9、《中国有了共产党》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井冈山道路开辟、红军长征等重要史实。
任务四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了解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感知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的悲痛记忆,以及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
任务五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
任务六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知道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第七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一课时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
5月16日下午第2节课 城区组40号
活动一:虎门销烟 感受爱国精神
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儿
绚丽而夺目
娇艳而妩媚
它的果实
成熟而饱满
但却在美丽的外衣下
包裹着
罪恶
也是它
引发了一场战争。
活动一:虎门销烟 感受爱国精神
1795 —1839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一箱鸦片重50 ~ 60千克
近代思想家魏源说:“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
阅读课本P45页阅读角和相关链接,完成“禁烟展厅任务卡”
思考:
(1)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人?(2)从虎门销烟的胜利你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一:虎门销烟 感受爱国精神
虎门销烟任务卡
林则徐是怎销烟的?依据教材45页阅读角,将相应的内容连起来。
依靠
没收
抓捕
严防
鸦片
烟贩
海关
民众
01
活动一:虎门销烟 感受爱国精神
思考:
(1)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人?
(2)从虎门销烟的胜利你感受到了什么?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活动一:虎门销烟 感受爱国精神
走私鸦片受到了中国的抵制后,英国决定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活动二:鸦片战争 体会丧权辱国
关天培 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陈化成 裕谦等
请大家阅读《参观手册》中的“海战英雄事迹”,了解英雄的抗争故事。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印象最深刻的,谈谈你们的感受。
活动二:鸦片战争 体会丧权辱国
活动二:鸦片战争 体会丧权辱国
1842年,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活动二:鸦片战争 体会丧权辱国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条约展厅任务卡
为什么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被成为丧权辱国的条约,结合条约主要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填序号)
割香港岛
巨额赔款
五口通商
关税协商
A.丧失关税主权 B.丧失领土主权 C.加重人民负担 D.丧失贸易主权
04
B
C
D
A
活动二:鸦片战争 体会丧权辱国
丧权辱国
落后就要挨打!
活动三:古今对比,中国不容侵犯
1842年中英
签订《南京条约》
1997年中英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请全体起立,共唱《少年先锋队队歌》!路听8子样蒂特
参观日志
日期:
天气:
让感受最深的是:
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在生活中、
学习中应该如何做:
06
THE OPIUM WAR MUSEUM
M
移片我子博扬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手册》
学生姓名:
纸片我乎等都特
《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手册》
目录
“禁烟展厅”任务卡
01
海战英雄事迹
02-03
关天培
陈化成
定海三总兵
裕谦
“海战展厅”任务卡
04
“条约展厅”任务卡
05
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日志
06

张片我手将指特
禁烟展厅任务卡
林则徐是怎样硝烟的?听故事,
将相应的内容连起来。
依靠
鸦片
没收
烟贩
抓捕
海关
严防
民众
01
关天培(1781年-1841
虎门
年),字仲因,号滋圃
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

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清
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
雄。1840年,鸦片战争爆
发,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
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
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大声呐喊:“将士们
人在炮合在,不离炮合半步!"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
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
威将军。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在抵抗英国侵略军入侵浙江
定海的战斗中,葛云飞、郑
国鸿、王锡朋等3位总兵先
后壮烈牺牲,后人将3位为
定海之战
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称之
为“定海三总兵”。第一位是王锡朋,被英军炮弹炸断一条
腿,最后被英军乱刀欣死在阵地上。第二位是郑国鸿,在
与英军肉搏的时候被英军欣死。第三位是葛云飞,他父亲
去世,他在家丁忧,听说战争的消息,葛云飞冲养父亲灵
位磕了三个响头,戴孝来到军中,英军总攻的时候,带领
二百人与英军并杀,肉搏中被英军一刀砍到脸上,眼睛被
砍瞎,葛云飞顿时成了个血人,他仍然挥舞军刀冲向敌人
英军向他开枪,葛云飞身中四十多枪,壮烈殉国。当葛云
飞的灵柩抬回家乡的时候,大家怕他母亲受不了纷纷前来
劝慰,老太太拄着拐杖说了一句:有种!这才是我的儿子!
陈化成(1776-1842)
吴淞
字叶章,号莲峰,福建省同
安县丙洲人。鸦片战争期间

接任江南水师提督,英国侵
略者以大小船只百余艘,陆
军万余人,全力进攻吴淞要
塞。六十七年的老将陈化成
直出帐挥旗发炮,与侵略军对击。他驰塘督战,
亲点
火药,连开数十门。以67岁高龄带领将士们血战吴淞口
七天七夜,英军大队拥至,陈化成身中7处受伤,最终英
勇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与阵地共存亡。用生命谱写了
曲“天风海涛英雄血,千古忠魂照汗青”的历史壮歌。
裕谦生于1773年(乾隆
镇海之战
五十八年),原名裕泰,
察哈尔蒙古镶黄旗(今锡盟
镶黄旗)人。在鸦片战争中
裕谦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
与坚决抗英的汉族英雄林则
徐志同道合,共同抗击英国
侵略军,成为反对异族侵略
的主战派代表人物。1840年8月,英国侵略者出动二十
九艘战舰,横截海面,以三万余人,兵分三路,向我定
海进犯。裕谦虽设防严密,积极还击,与敌血战六昼夜,
终因清廷腐败,后援失继,遂使定海再度失陷。这时
裕谦五内如焚,一面誓守镇海,一面向清廷建议,速调
江宁、寿春、徐州等地驻军支援镇海,当此危难之时,
裕谦亲自冒险,登城督战。岂料招宝山火药自焚,英军
纷纷上城,裕谦见大势已去,抱与城俱亡之决心,视死
如归,于城破之日投水尽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了解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道德修养:知道民族英雄林则徐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
3.责任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的危害,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开端。(重点)
2.知道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难点)
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当你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有没有见过这样一道风景?
出示图片:古炮台
过渡语:这些炮台,低沉地诉说着一段,关于反抗和屈辱的伤痛,这里有一段段你应该知道的故事。今天老师带大家共同走进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走进中国近代史,去了解一个个你应该知道的故事。
一起来看单元导读:
本单元共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
任务一:《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了解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我国遭受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任务二:《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知道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和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努力。初步了解辛亥革命在推动近代中国变革上的重要意义。
任务三:《中国有了共产党》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井冈山道路开辟、红军长征等重要史实。
任务四:《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了解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感知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的悲痛记忆,以及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
任务五:《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
任务六:《富起来到强起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知道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今天,我们来学习任务一,一起走进第七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走进那段沧桑岁月,了解中国人奋勇抗战的故事。
板书课题: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共同完成《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手册》。
活动一:虎门销烟 感受爱国精神
1.阅读资料,了解当时中英两国国力
(1)出示资料:从中国和英国农业、手工业、军事的对比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看到那时的英国很发达,已经是机器生产了。
预设2:相比之下,那时的清朝还是手工生产,使用畜力和人力。
(2)谈话: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英国已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代替传统的手工业制造。身为工业强国的英国,对地大物博的中国早已垂涎三尺,但它不敢贸然用武力进犯,而是选择了用一种特殊而罪恶的东西来敲开中国的大门。
2.探究发现,英国输入鸦片目的
(1)出示罂粟花、果实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鸦片吗?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儿,绚丽而夺目,娇艳而妩媚,它的果实成熟而饱满,但在它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罪恶”,也是它引发了一场战争。它的果实能榨出黑色的东西,这就是鸦片。英国就是用它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2)出示中英鸦片贸易图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1975年到1839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连年递增、近乎翻倍增长,到1835年时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200万,上至官员,下至平民,许多人吸毒成瘾,身心俱损,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请看,出示图片:
近代思想家魏源说:“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是对晚清时期,民众吸食鸦片的现象及危害的真实写照。
过渡:鸦片虽小,如果长期泛滥下去,足以亡国啊!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林则徐。
自学提示:请阅读课本P45页阅读角,完成“禁烟展厅任务卡”
思考:(1)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人?(2)从虎门销烟的胜利你感受到了什么?
“虎门销烟任务卡”:依靠民众、没收鸦片、抓捕烟贩、严防海关
预设1:林则徐是个爱国爱民的人、忧国忧民、有勇有谋
预设2:我感受到了禁烟的决心。
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国人不再是任由英国殖民者恣意宰割的东亚病夫,中国不再是任由他们恣意倾销鸦片的集散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活动二:鸦片战争 体会丧权辱国
(1)讲述:然而走私鸦片受到了中国的抵制后,英国决定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面对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鸦片战争抗击外敌的过程中,又涌现出了一批批可歌可颂的英雄人物,他们是:关天培、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陈化成、裕谦等……
(2)提问:请大家阅读《参观手册》中的“海战英雄事迹”,了解英雄的抗争故事。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印象最深刻的,谈谈你们的感受。
1.小小故事会——交流英雄的故事
预设1:我从材料中了解到爱国将领陈化成的故事,吴淞之战中陈化成英勇杀敌令敌人闻风丧胆。
预设2:我从材料中了解到爱国将领关天培的故事……
英勇无谓、舍身取义、阵亡、沉痛悲伤
讲述:强敌来犯,明知不可战而仍战之,用生命坚守炮台。他们是鸦片战争中反抗外敌侵略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小结:纵使有这么多的民族英雄顽强抵抗,但是,鸦片战争仍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1.感悟中英《南京条约》之辱
(1)阅读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完成“条约展厅任务卡”,思考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预设1:英国侵略中国,反而要求中国割地赔款,丧失领土主权!
预设2:英国向中国进口货物理应纳税,现在还要中国同他们商量,哪有这样的道理!
教师:《南京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丧失、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屈辱的《南京条约》,同学们,为什么英国敢这样明目张胆的侵犯我们的国家,迫害我们的人民,割我们的土地,抢我们的金钱?
预设1:我国之所以会遭受列强侵略和欺凌,在于清政府腐败无能!
预设2:只有强大起来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
教师:是啊同学们,还记得中国的传统手工农业和英国大机器生产的画面吗?于内清政府腐败无能,于外闭关锁国,我们思想落后、工业发展落后、科技落后,所以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落后就要挨打
活动三:古今对比 中国不容侵犯
1.同学们,100多年前的中国任人宰割,100多年后的中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独立,国家富强。1997年7月1日零时,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播放香港回归视频
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我们雪洗了百年国耻,香港同胞终于摆脱了殖民通知,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小结:同学们,从顽强抵抗的鸦片战争,到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再到振奋人心的香港回归,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请全体起立,共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课下请同学们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下来,完成本次参观日志。
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顽强抵抗
《南京条约》 丧权辱国
香港回归 振奋人心
落后就要挨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