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了解地区课时2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知识点梳理(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 了解地区课时2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知识点梳理(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

资源简介

第七章 了解地区课时2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地形图 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
1.位置和国家
(1)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2)纬度位置:跨寒、温两带,主要位于 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 洋,南临 海,北临 洋。
(4)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共3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多属于 国家。
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以 、山地为主,北部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以莱茵河为界,以西是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2)河流: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水流平缓,航运价值高;长河少。
① 河:发源于德国,向东注入黑海,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② 河:欧洲西部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向北注入北海。
(3)气候:具有明显的 特征。西部沿海以 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以 气候为主,东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经济
(1)工业:生产规模大,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
(2)农业: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与 业结合较好,集约化程度高;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3)特色产业:瑞士的精密仪器和钟表(“钟表王国”),瑞典的优质钢材、造船业、汽车、机器制造业,丹麦的乳畜业(“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挪威的海洋渔业,荷兰的花卉种植业。
(4)交通运输业:形成了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海运、内河航运和航空等都很发达。
(5)旅游业:法国(埃菲尔铁塔、凯旋门)、西班牙(斗牛比赛、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意大利(比萨斜塔、古罗马竞技场)、英国(伦敦塔桥、白金汉宫)等。
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气候适宜;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业发达;居民收入高,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即欧元);接待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等。
南极地区图 北极地区图
1.地理概况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 圈以南 主要位于 圈以北
范围 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四周被 洋、 洋、 洋包围 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海陆状况 以 为主 以 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 终年冰雪覆盖,严寒,降水量多于南极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代表动物
居民 无常住居民 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
(1)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陆物理性质不同。
(2)南极地区冰层厚,反射太阳光线比北极地区强。
(3)南极地区地势高,且风力比北极地区大。
2.极地科学考察
南极地区科考站 (科考时间为每年 ) 站:唯一一个位于南极圈以外的科考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站: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位于南极圈以内
昆仑站: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泰山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站
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2024年2月7日开站
北极地区科考站 站: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科考时间为每年
最佳科考时间的原因 此时为所在半球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便于进行科学考察
3.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南极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大面积融化;开采资源导致环境污染。
(2)保护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极地保护法规;对极地野生动物进行保护,不乱捕滥杀极地动物;严禁向极地海域倾倒废物。
                    
(2024兰州)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长城站与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读我国在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1~3题。
1.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暖季,便于科考 B.黑夜较长,利于观测星空
C.降水稀少,便于外出 D.风和日丽,景色宜人
2.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 )
A.风能、太阳能使用方便 B.常规能源非常短缺
C.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
3.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的共同点是( )
A.位于南极大陆 B.位于沿海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面向太平洋
4.(2022兰州节选)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内容不包括( )
A.南极冰川变化的监测 B.南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C.南极特殊气候环境的研究 D.南极矿产资源的开采使用
(2024天水节选)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其占比超过60%。下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秦岭站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
A.(164°E,75°N) B.(164°E,75°S)
C.(164°W,75°N) D.(164°W,75°S)
6.我国南极三个常年考察站共有的特点是(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位于南极圈内
C.气候寒冷干燥 D.有北极
(2023天水)格陵兰岛是全球第一大岛,该岛冰区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5%。1995年之后,我国加入了对格陵兰岛的科考,虽时间较晚,但成果颇丰。读格陵兰岛简图,完成7~9题。
7.格陵兰岛气候寒冷,冰盖巨厚,主要原因是( )
A.面积巨大 B.人类影响小
C.地处高纬 D.地势较高
8.在格陵兰岛上能( )
A.观赏到成群结队的企鹅 B.看到极光,无极夜现象
C.看到冰山与冰川的奇景 D.看到森林广布,草原连片
9.格陵兰岛上的早期居民是因纽特人,根据环境特点判断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是( )
A.以捕鱼狩猎为生 B.种植粮食作物
C.经营海上贸易 D.放牧牛羊为主第七章 了解地区课时2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地形图 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
1.位置和国家
(1)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2)纬度位置:跨寒、温两带,主要位于北温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4)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共3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多属于发达国家。
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以莱茵河为界,以西是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2)河流: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水流平缓,航运价值高;长河少。
①多瑙河:发源于德国,向东注入黑海,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②莱茵河:欧洲西部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向北注入北海。
(3)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西部沿海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以地中海气候为主,东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经济
(1)工业:生产规模大,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
(2)农业: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较好,集约化程度高;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3)特色产业:瑞士的精密仪器和钟表(“钟表王国”),瑞典的优质钢材、造船业、汽车、机器制造业,丹麦的乳畜业(“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挪威的海洋渔业,荷兰的花卉种植业。
(4)交通运输业:形成了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海运、内河航运和航空等都很发达。
(5)旅游业:法国(埃菲尔铁塔、凯旋门)、西班牙(斗牛比赛、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意大利(比萨斜塔、古罗马竞技场)、英国(伦敦塔桥、白金汉宫)等。
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气候适宜;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业发达;居民收入高,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即欧元);接待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等。
南极地区图 北极地区图
1.地理概况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范围 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四周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围 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海陆状况 以陆地为主 以海洋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 终年冰雪覆盖,严寒,降水量多于南极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居民 无常住居民 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
(1)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陆物理性质不同。
(2)南极地区冰层厚,反射太阳光线比北极地区强。
(3)南极地区地势高,且风力比北极地区大。
2.极地科学考察
南极地区科考站 (科考时间为每年 11月—次年3月) 长城站:唯一一个位于南极圈以外的科考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中山站: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位于南极圈以内
昆仑站: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泰山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站
秦岭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2024年2月7日开站
北极地区科考站 黄河站: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科考时间为每年7—9月
最佳科考时间的原因 此时为所在半球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便于进行科学考察
3.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南极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大面积融化;开采资源导致环境污染。
(2)保护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极地保护法规;对极地野生动物进行保护,不乱捕滥杀极地动物;严禁向极地海域倾倒废物。
                    
(2024兰州)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长城站与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读我国在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1~3题。
1.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A )
A.处于暖季,便于科考 B.黑夜较长,利于观测星空
C.降水稀少,便于外出 D.风和日丽,景色宜人
2.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 D )
A.风能、太阳能使用方便 B.常规能源非常短缺
C.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
3.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的共同点是( B )
A.位于南极大陆 B.位于沿海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面向太平洋
4.(2022兰州节选)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内容不包括( D )
A.南极冰川变化的监测 B.南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C.南极特殊气候环境的研究 D.南极矿产资源的开采使用
(2024天水节选)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其占比超过60%。下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秦岭站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B )
A.(164°E,75°N) B.(164°E,75°S)
C.(164°W,75°N) D.(164°W,75°S)
6.我国南极三个常年考察站共有的特点是( C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位于南极圈内
C.气候寒冷干燥 D.有北极
(2023天水)格陵兰岛是全球第一大岛,该岛冰区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5%。1995年之后,我国加入了对格陵兰岛的科考,虽时间较晚,但成果颇丰。读格陵兰岛简图,完成7~9题。
7.格陵兰岛气候寒冷,冰盖巨厚,主要原因是( C )
A.面积巨大 B.人类影响小
C.地处高纬 D.地势较高
8.在格陵兰岛上能( C )
A.观赏到成群结队的企鹅 B.看到极光,无极夜现象
C.看到冰山与冰川的奇景 D.看到森林广布,草原连片
9.格陵兰岛上的早期居民是因纽特人,根据环境特点判断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是( A )
A.以捕鱼狩猎为生 B.种植粮食作物
C.经营海上贸易 D.放牧牛羊为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