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地理要素分析 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三 地理要素分析 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专题三 地理要素分析
类型一 自然地理要素
1.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项目 影响
对气候
对河流 (1)河流流向:由地势较高的地区流向地势较低的地区 (2)水系形状: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谷发育河流,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3)流域面积: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广 (4)航运条件: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平稳,航运条件较好 (5)水能资源:地势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
2.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1)侵蚀作用:河流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2)堆积作用:河流的堆积作用会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等。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
3.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1)影响河流的水源(补给):一般季风区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非季风区河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或冰川融水。
(2)影响河流的流量:我国外流河的流量一般与季风的强弱有关;内流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气温高时是河流的丰水期,气温低时是河流的枯水期。
(3)影响河流的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 ℃,河流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河流有结冰期。
类型二 人文地理要素
1.农业
(1)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位置因素 是否沿海、沿江、沿铁路线;靠近发达地区
资源因素 原料、燃料丰富
交通因素 是否沿交通线分布,便于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便于产品的输出
市场因素 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意识的高低
其他因素 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的数量;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历史因素:工业基础是否雄厚;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2)传统工业区的发展问题及治理措施
①发展问题:传统工业区大多是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如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中国山西煤炭工业基地等。
②治理措施
3.人口、资源与环境
(1)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地理因素
(2)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见本书P20】
(3)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水资源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生物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如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矿产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优化资源配置
(4)环境问题
①表现及原因
②解决措施【见本书P84】
“鏖战独树镇”是长征著名战斗之一,其旧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流经此地,一片丹心见证了一江“丹水”北上。下图为河南省境内长征行进方向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独树镇战斗中,红军战士英勇无畏,胜利挺进伏牛山区。在这里,红军要战胜的困难是( C )
A.悬崖陡峭,攀爬不便
B.河网纵横,行军缓慢
C.山地夹峙,易受阻击
D.雪山林立,湿滑难行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从独树镇经过的主要原因是( B )
A.城镇较多 B.工程量小
C.线路较短 D.水质优良
在南亚孟加拉国中南部的戈巴尔甘尼县,每逢雨季,经验丰富的农民收集水葫芦、稻秆等杂物混入土壤中,与浮萍混合做成富含养分有机质的苗床,在其上种植农作物,形成“漂浮菜园”。读漂浮菜园景观图(图左)和戈巴尔甘尼县的气候资料图(图右),完成3~4题。
 
3.当地农民通过“漂浮菜园”可有效应对的气象灾害是( D )
A.冰雹 B.寒潮 C.干旱 D.洪涝
4.“漂浮菜园”的农作物产量高、质量好,其原因是( D )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水分和热量条件优越
③种植经验丰富
④土壤肥力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某水文观测站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B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6.该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 D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降水
7.推测该河流7—8月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B )
A.径流量小 B.降水量大
C.气温高 D.蒸发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注“两湖地区”是指湖南省与湖北省相连的地带),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区域中,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是( B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沿海区
9.蒙新区(内蒙古、新疆)粮食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占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 )
A.水资源短缺 B.土地资源不足
C.科技水平低 D.机械化水平低
10.与东南沿海区相比,东北区粮食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C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热量不足 D.光照充足
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及其所占比重和出口的主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表,完成11~12题。
进口原料 铁矿石 棉花 石油 铜矿石 天然气 煤炭
所占比重(%) 100 100 99.7 99.8 96.4 95.2
出口产品 摩托车 船舶 录像机 轿车 车床 照相机
所占比重(%) 78.1 72.6 77.3 43.1 57.2 87
11.由表格信息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B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自然资源贫乏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D.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较低
12.由表格信息分析,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B )
A.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料和燃料
B.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C.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业产品
D.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
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由700mm减至200mm左右。一万年前,这里是个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地方。如今,许多地方已成为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下图为萨赫勒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以下关于萨赫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横跨亚欧大陆
B.属沙漠和草原的过渡地带
C.在中纬度地区
D.自南向北降水量越来越多
14.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了当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场退化。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不包括( D )
A.乱砍滥伐 B.开垦草原
C.过度放牧 D.退耕还草
15.下列能够缓解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合理措施是( C )
①全面禁止开发草原
②大力增加种植业比重
③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④在沙漠南缘建绿化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专题三 地理要素分析
类型一 自然地理要素
1.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项目 影响
对气候
对河流 (1)河流流向:由地势较高的地区流向地势较低的地区 (2)水系形状: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谷发育河流,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3)流域面积: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广 (4)航运条件: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平稳,航运条件较好 (5)水能资源:地势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
2.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1)侵蚀作用:河流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2)堆积作用:河流的堆积作用会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等。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
3.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1)影响河流的水源(补给):一般季风区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非季风区河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或冰川融水。
(2)影响河流的流量:我国外流河的流量一般与季风的强弱有关;内流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气温高时是河流的丰水期,气温低时是河流的枯水期。
(3)影响河流的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 ℃,河流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河流有结冰期。
类型二 人文地理要素
1.农业
(1)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位置因素 是否沿海、沿江、沿铁路线;靠近发达地区
资源因素 原料、燃料丰富
交通因素 是否沿交通线分布,便于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便于产品的输出
市场因素 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意识的高低
其他因素 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的数量;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历史因素:工业基础是否雄厚;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2)传统工业区的发展问题及治理措施
①发展问题:传统工业区大多是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如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中国山西煤炭工业基地等。
②治理措施
3.人口、资源与环境
(1)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地理因素
(2)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见本书P20】
(3)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水资源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生物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如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矿产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优化资源配置
(4)环境问题
①表现及原因
②解决措施【见本书P84】
“鏖战独树镇”是长征著名战斗之一,其旧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流经此地,一片丹心见证了一江“丹水”北上。下图为河南省境内长征行进方向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独树镇战斗中,红军战士英勇无畏,胜利挺进伏牛山区。在这里,红军要战胜的困难是( )
A.悬崖陡峭,攀爬不便
B.河网纵横,行军缓慢
C.山地夹峙,易受阻击
D.雪山林立,湿滑难行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从独树镇经过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较多 B.工程量小
C.线路较短 D.水质优良
在南亚孟加拉国中南部的戈巴尔甘尼县,每逢雨季,经验丰富的农民收集水葫芦、稻秆等杂物混入土壤中,与浮萍混合做成富含养分有机质的苗床,在其上种植农作物,形成“漂浮菜园”。读漂浮菜园景观图(图左)和戈巴尔甘尼县的气候资料图(图右),完成3~4题。
 
3.当地农民通过“漂浮菜园”可有效应对的气象灾害是( )
A.冰雹 B.寒潮 C.干旱 D.洪涝
4.“漂浮菜园”的农作物产量高、质量好,其原因是( )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水分和热量条件优越
③种植经验丰富
④土壤肥力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某水文观测站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6.该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降水
7.推测该河流7—8月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量小 B.降水量大
C.气温高 D.蒸发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注“两湖地区”是指湖南省与湖北省相连的地带),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区域中,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沿海区
9.蒙新区(内蒙古、新疆)粮食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占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短缺 B.土地资源不足
C.科技水平低 D.机械化水平低
10.与东南沿海区相比,东北区粮食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热量不足 D.光照充足
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及其所占比重和出口的主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表,完成11~12题。
进口原料 铁矿石 棉花 石油 铜矿石 天然气 煤炭
所占比重(%) 100 100 99.7 99.8 96.4 95.2
出口产品 摩托车 船舶 录像机 轿车 车床 照相机
所占比重(%) 78.1 72.6 77.3 43.1 57.2 87
11.由表格信息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自然资源贫乏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D.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较低
12.由表格信息分析,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
A.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料和燃料
B.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C.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业产品
D.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
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由700mm减至200mm左右。一万年前,这里是个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地方。如今,许多地方已成为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下图为萨赫勒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以下关于萨赫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横跨亚欧大陆
B.属沙漠和草原的过渡地带
C.在中纬度地区
D.自南向北降水量越来越多
14.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了当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场退化。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乱砍滥伐 B.开垦草原
C.过度放牧 D.退耕还草
15.下列能够缓解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开发草原
②大力增加种植业比重
③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④在沙漠南缘建绿化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